03.30 鑽石:一顆恆久遠

鑽石擁有悠久的歷史,是人們渴望的美好事物。公元1世紀,羅馬博物學家Pliny說:“鑽石是最為珍貴的,不僅僅是寶石中最珍貴的,而是世界萬物裡最為珍貴的。”

鑽石:一顆恆久遠

照片:Jeff Scovil

Barker & Co.所有

為了要出現在珠寶商的展櫃裡,鑽石需要走過一段漫長的道路。它形成於極端氣溫、壓力的地球深處,然後藉著猛烈噴射的熔岩上升至地球表面。自然或者人力,將它帶離它的藏身地。在經過切磨拋光之後,它的自然之美便熠熠生輝。

HISTORY & LORE 鑽石的歷史與傳說

對於鑽石的熱愛開始於印度,該國河流和溪水中聚集著一些鑽石。據一些歷史學家估計,印度的鑽石交易最早開始於公元前4世紀。國家有限的資源生產與其對口市場相匹配:印度的富裕階層。不過逐漸地,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印度的鑽石和其他富有異國情調的產品被威尼斯的商隊運往西歐,至公元15世紀,鑽石成為了歐洲最為頂尖的時尚配件。

18世紀初,隨著印度鑽石供應的下降,巴西成為了一個重要的鑽石來源。巴西的鑽石由一批篩選礫石河流的黃金礦工所發現,之後便被充分發揮潛力,佔據鑽石市場的主導地位長達150年。

隨著礦源的改變,鑽石市場自身也經歷著演化。作為鑽石最大的消費群體,舊時代的統治階級的需求於18世紀末顯著下降。像是法國大革命那樣的政治動亂迫使財富分配發生了巨大改變。19世紀日漸富裕的西歐和美國,則迎來了南非鑽石探險隊的碩果……

鑽石:一顆恆久遠

20世紀初,De Beers的鑽石佔據全球產量的90%

照片:De Beers

隨著1866年金伯利鑽石的發現,現代鑽石市場真正開始於非洲大陸。企業家Cecil Rhodes在22年後的1888年創立了De Beers聯合礦業有限公司。到了20世紀,De Beers通過其在南非的礦區,掌握了全球約90%的鑽石原石。

南非礦源影響了鑽石行業的諸多領域,尤其使得鑽石的開採從地表轉移至地下。由於成本高、收益率低,新的資金來源被投入到發展更為有效的挖掘技術中。南非鑽石創造了更好的市場營銷需求,也引導著鑽石切磨和拋光技術的發展,使得鑽石得以更大程度地利用、並改善了刻面鑽石的外觀。

在19世紀70年代,鑽石原石的年產量在100萬克拉以下;到了20世紀20年代,年產量約為300萬克拉;而20世紀70年代,年產量則為5000萬克拉;20世紀90年代,年產量則超過了1億克拉。

上世紀70年代,世界上最重要的鑽石產地是南非、扎伊爾(現剛果民主共和國)以及前蘇聯。到了80年代,前蘇聯和俄羅斯的高質量鑽石產量趨於穩定,但是扎伊爾的低質量鑽石則翻了一番。

鑽石:一顆恆久遠

鑽石的神秘和威望使其出現在首飾和腕錶之中

照片:Tino Hammid

Suzanne Tennenbaum所有

1982年,一個位於博茲瓦納的高產新礦出現。這個多產的優質鑽石礦源——Jwaneng礦區,推動博茲瓦納的鑽石產量躍居世界第三、鑽石價值躍居世界第二。De Beers與博茲瓦納政府簽訂協議,購買了產出的鑽石,並興建了鑽石切割廠。

1985年澳大利亞新礦床以及2000年加拿大北部新礦床的發現,使得世界鑽石開採急劇擴大。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鑽石市場也許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新的礦源帶來了世界鑽石切割中心的湧現。這一切都發生在世界經濟波動的浪潮之中。

作為鑽石貿易的主要參與者,De Beers不得不面臨改變。今天的De Beers和1989年的它相差甚遠,公司極大地削弱了其作為鑽石供應託管人的作用。與當年單一入市的通道不同,現在的鑽石要進入市場有多種渠道。

但並非所有的事情都在改變。鑽石仍舊像之前那樣,通過切割中心輾轉至最終的零售商手中。

鑽石的光輝已經發散了幾個世紀,但是直到20世紀,才有大量的科學湧現。自那時以來,由化學家、物理學家、地質學家、礦物學家和海洋學家的研究,關於鑽石的知識已經得到不斷的豐沛補充。在過去的50年間,科學家們已經掌握了許多關於鑽石形成、搬運的知識,這使得新鑽石礦點的發現變得易於預測。

DESCRIPTION鑽石的描述

鑽石極具特徵的化學成分與晶體結構,使其成為礦物王國的特殊成員。

鑽石是唯一的由單一元素構成的寶石:通常它含有99.95%的碳,剩下的0.05%包括一個或多個微量元素,它們通常是原子,且不作為鑽石的基本化學構成。一些微量元素會影響鑽石的顏色和晶體形狀。

鑽石:一顆恆久遠

無論刻面還是原石、無論何種形狀

鑽石都具有相同的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

照片:GIA

礦物形成的方式會幫助確定其身份。鑽石形成於地表以下100英里的高溫高壓環境,其晶體結構是等距的,這便意味著碳原子鍵合在本質上是在所有方向上相同的。石墨也是由碳構成的,但它的結構和鑽石差別很大,石墨很軟,鑽石卻很硬。

鑽石:一顆恆久遠

鑽石原石最為常見的形狀是八面體

形狀和透明度都幾近完美的晶體

被稱為玻璃狀鑽石Glassies

如果眾因缺一,鑽石可能就是另一種礦物了。而幸運的是,這種特殊的化學成分、晶體結構和形成過程,予以了鑽石非凡的品質。

鑽石:一顆恆久遠

D色鑽石

Lazare Kaplan Diamonds公司所有

鑽石是四月的誕生石,也是結婚60週年、75週年的紀念寶石。

鑽石:一顆恆久遠

獨特的光學特性予以鑽石最高光澤——金剛光澤

照片:GIA

QUALITY FACTORS鑽石的質量因素

所有接觸過鑽石的人都知道,不是所有的鑽石都是一樣的——事實上,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顆鑽石,它們在尺寸、形狀、顏色和各種內部特徵上總有差異。

所有拋光的鑽石均具有價值,而價值多少則基於一個組合的因素考慮。稀缺性就是其中之一,達到某些品級的鑽石比相對低品級的鑽石更為罕見,因而更具有價值。

鑽石:一顆恆久遠

鑽石在大小和其他多個因素中均有選擇

以此迎合每個消費者的偏好

珠寶專業人員通過系統的方法評估、討論這些因素;否則就無法比較兩顆鑽石的差異,也就無法探討鑽石的品質。專業人士使用GIA於上世紀50年代確立的分級制度,通過設立的4個重要因素來為鑽石做描述和分類,這4個因素分別是:顏色Color、淨度Clarity、切割Cut、以及克拉重量Carat Weight(即4C標準)。然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不同實驗室在分級方面略有不同。

鑽石:一顆恆久遠

無論形狀,鑽石都依然美麗

照片:GIA

著名的4C標準用以描述鑽石的質量,而鑽石的價值是在此基礎上結合評估的。鑽石的價值通常由稀缺性和4C標準共同參與決定的:無色鑽石相對棕黃、褐黃色鑽石來得更為稀少,所以其價格也就更高。價值和稀缺性是先關的:淨度、切割和克拉重量亦如是。

4C標準描述鑽石的個體質量因素,現已成為一種國際語言,以供珠寶專業人員用來描述和評價。今天,4C描述比其他消費品的標準都來得精確。它們擁有悠久的歷史,是根據2000多年前印度的第一個鑽石分級系統所演化而來的。

顏色

細微的顏色差別能夠引起鑽石價值的戲劇性差異。兩個同淨度、重量的鑽石,會根據顏色來決定價值,切割琢型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則不怎麼會引起價值變化。

鑽石:一顆恆久遠

D色祖母綠琢型鑽石

Lazare Kaplan Diamonds公司所有

鑽石:一顆恆久遠

鑽石越接近無色,價值越高

接近無色時,價值會出現飛越增長

鑽石擁有許多顏色,而無色至淡黃-棕褐色的則屬於一般顏色範圍。在該範圍內,無色鑽石是最罕見的,因而最具價值。無色鑽石確立了一般顏色範圍中鑽石分級標準和價值評估。

鑽石:一顆恆久遠

E色、K色、Z色鑽石

GIA所有

GIA實驗室,鑽石顏色分級都在嚴密控制的條件下進行,它們都會與已知顏色的圓形明亮琢型鑽石比對,而這些供比對的鑽石被稱為比色石。

鑽石:一顆恆久遠

各色階的比色石

GIA所有

GIA的D-Z分色標準已稱為行業標準。每個字母代表一定範圍內的色調和顏色飽和度。

鑽石:一顆恆久遠

從左至右

無色Colorless:D-F

近無色Near Colorless:G-J

微色Faint:K-M

非常淡Very Light:N-R

淡色Light:S-Z

當暴露在紫外線中,許多鑽石可以發出熒光。藍色是最常見的鑽石熒光色,而在一些情況下,熒光可以是白色、黃色、橙色或其他顏色。強烈的藍色熒光會使得一顆淡黃色鑽石在陽光下近乎無色。藍色和黃色是對立德爾,往往能顧互相抵消,所以藍色熒光會遮蓋黃色。而如果熒光太強,則會使得鑽石看上去模糊,從而降低鑽石價值。

淨度

自然界中,沒有什麼事物是絕對完美的,鑽石也是如此。鑽石具有內部特徵,即內含物、以及其表面的不規則,即瑕疵。它們統稱為淨度特徵。高淨度是指內含物和瑕疵都較少的情況。

瑕疵包括鑽石表面的劃痕和缺口;內含物則是在內部的,不過有些時

候也會打破錶面。一些情況中,小鑽石或別的礦物晶體會在鑽石生長過程中被包裹在晶體裡面。根據位置,瑕疵和內含物在鑽石切割拋磨之後,仍舊可能存在,也正因如此,它們會影響鑽石的外觀。

淨度特徵可能對鑽石的價值來說是負面的,但它們也有積極的作用。比如,它們可以幫助寶石學家將鑽石和其仿製品區別開來(這比無暇鑽石來得容易多了)。此外,由於沒有兩顆一樣的鑽石,淨度特徵可以幫助個人確認這顆鑽石是不是自己的。淨度特徵還未科學家揭示了鑽石形成的過程信息。

鑽石:一顆恆久遠

鑽石沒有相同的淨度特徵

有助於分辨鑽石

照片:GIA

淨度和稀缺性、價值直接相關。無暇的鑽石是GIA淨度分級系統中最高的,無暇的鑽石沒有肉眼可見的內含物、瑕疵,同時經驗豐富的分級師在手持10倍放大鏡檢查後,仍舊不可見內含物或瑕疵。

鑽石:一顆恆久遠

其他因素相同,淨度越高,越具價值

無暇的鑽石是相當少見的,事實上,許多業內人士一生也未必得見一顆。而在天平的另一端是具有肉眼可見內含物的鑽石。而在這兩者之間,是通過10倍放大鏡觀察到的中間範圍,這種淨度的鑽石構成了零售市場的大部分鑽石。

GIA淨度分級系統中有11個等級。分別是F、IF、VVS1、VVS2、VS1、VS2、SI1、SI2、I1、I2、I3。淨度特徵的效果會就其特徵的大小、數量、位置、顏色和天然與否發生改變。

鑽石:一顆恆久遠

鑽石淨度分級表

有時候,淨度因素是比較複雜的。不同的鑽石,淨度因素佔據的地位是不同的。例如,如果內含物位於鑽石邊上,要比長在臺面下的、同樣大小的內含物來得好的多,這種情況下,位置才是最關鍵的決定性因素。

鑽石:一顆恆久遠

淨度等級取決於5個因素

內含物/瑕疵的

大小、數量、位置、顏色、是否天然

照片:Gary Roskin

有時候,I級淨度的鑽石,可能因其內含物或瑕疵導致鑽石耐久度下降。術語[VVS]、[VS]、[SI]、[I]已經為整個國際社會接受,不會因不同國家而代表其他意思。在法國,[VVS]也意味著“非常細微的不完美”,與美國一樣。

切割

精細切割的鑽石是耀眼的,它的每一個刻面都顯示了匠人的技巧和細心。當鑽石與光相互作用,各個角度、各個刻面都會影響光返回眼睛的量,從而影響鑽石的外觀。

鑽石:一顆恆久遠

過去10年間,鑽石切割的標準愈發嚴格

這枚1.54克拉鑽石具有精確的[八星八箭]

鑽石的比例決定了光線如何進入鑽石。如果光線從冠部進去,從亭部出來,那鑽石就會又暗又難看。經過良好的拋光,鑽石都會利用光線變得更為明亮和閃耀。

鑽石:一顆恆久遠

良好切割的鑽石展現了消費者期待的火彩

鑽石之所以美觀源自於3種光的效應:白光的反射、即亮度,閃爍的色彩、即火彩,明暗的區域,即閃爍。近幾年,GIA實驗室通過,確認了圓形明亮琢型鑽石的最佳切工比例,展現最高亮度和火彩。

鑽石:一顆恆久遠

切工越好,鑽石越亮

熒光燈下,鑽石的亮度從亮-暗

琢型用以描述刻面鑽石的形狀。除了標準的圓形明亮琢型之外,其他的琢型均為花式切割,具體命名根據切割本身的形狀。其中最著名的有欖尖形、公主方琢型、梨形、橢圓形、心形和祖母綠琢型。

鑽石:一顆恆久遠

各種琢型的鑽石

Lazare Kaplan Diamonds公司所有

克拉重量

1克拉=0.2克=100分,即0.83克拉鑽石就是83分。稀缺性、重量和價值之間的關係十分驚人。一克拉鑽石可能價值6000美金,而2克拉相近質量的鑽石,可能價值為15000美金。簡單來說:大的鑽石比小的更貴。同等質量因素,1克拉鑽石,比4枚25分的鑽石更具價值。

鑽石:一顆恆久遠

100.2克拉IF淨度鑽石

The Steinmetz Group所有

克拉重量有時僅是象徵性的。0.98克拉和1.01克拉的鑽石,在視覺上可能並無差異。但人們仍會以更高的克拉單價選擇更大些的鑽石,這種重量被稱為“魔術價格”。這其間發生的克拉單價的漲幅是十分驚人的。

鑽石:一顆恆久遠

1.01克拉橢圓形鑽石

幸運地超過了1克拉實現增值

Lazare Kaplan Diamonds公司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