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滨州市召开 “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

鲁网滨州6月26日讯(记者 杨国永)6月26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工商局党组副书记、调研员房延民,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副局长张洪涛,介绍我市“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滨州市召开 “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

自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纳入“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范围以来,我市以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契机,以提高行政效能、简化办事程序、便利服务群众为目标,全力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各市级部门已全部执行“证照分离”审批事项改革,共办理“证照分离”改革后审批事项818项;经济技术开发区、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部门实现信息传递、交换共495条,大幅减少共性申请材料,凡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的均已实现当场办结。

新闻发布会上,房延民介绍了我市“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

2015年,国务院决定在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2017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更大范围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45号);2018年1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国家级功能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8〕2号),山东省决定在29个国家级功能区推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2018年3月1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对我市两个开发区的试点方案进行了批复,原则同意两个方案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所谓“证照分离”,是指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之外,通过适当的管理方式,把能分离的许可类的“证”都分离出去。山东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在103项行政许可等事项范围内选择复制推广。其中改革方式有五种:1.直接取消审批。2.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3.实行告知承诺制。4.提升审批透明度和可预期性。5.强化市场准入管理。

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改革的重点是照后减证,通过大力推行“照后减证”,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从而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创造力,更大释放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减少各种“证”,使得政府将更多精力专注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推进政府转变行政理念,做到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有利于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通过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有利于企业加快适应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规则,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过程中,我市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落实。加强平台应用,“证照分离”改革工作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进行市场主体信息推送。加强宣传解读,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重要意义及工作成效,引导企业和社会公众正确理解改革精神,准确把握改革政策,切实享受改革红利。

在提问环节,张洪涛解答了记者关注的“证照分离”改革后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及“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之间的区别等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