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二战结束美拥兵1100万,为何甘冒兵变危险3年裁撤九百万?

做女人_要拽


这个主要还是与美国的征兵制度有一定的关系。

美国从建国开始,就是一个完全移民国家,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国民,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美国以外的世界各国,并不存在民族的概念,因此你要说这个国家的国民有多爱国,那个就有点扯淡。

所以美国的征兵制度和当时的世界其他国家有一点不一样,虽然参战以后的美国也宣布转为战时体制,但是这个国家在征兵的时候还是采取的是募兵制,而不是想英、德、苏、中等国采取的全民义务兵役制。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美国能够在二战时期征兵1100万,等到二战结束以后又能够稳妥的裁军900万呢?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二战时期,参战各国采取战时举国体制,打的都是总体战。等到战后,国家需要减少战争开支,同时国内大量的工作岗位空缺需要人力去填补。

在二战期间,美国能够动员起1100万的军队参加战争,但是这种动员是以损害国家经济运转作为代价的。很明显,男人们都去参战了,那么工厂里就没有人去操作机器,农田里也缺少人去种地。

所以二战以后,大发横财的美国,急需发展经济。再加上“马歇尔计划”需要美国大量的援助欧洲,因此当时的美国到处都是缺乏人手的工作岗位。这就逼迫美国尽快的脱离战时体制,尽可能的将士兵复原回家,因为工厂的老板们急需工人为他们生产、赚钱。

同时由于战争结束,美国财政再去供养这么多的士兵,很显然就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因此美国也急需将这些军人尽快退役,以减少军队的各项军费开支,为国家财政减负。

二、在美国,国家兵役制度采取的是募兵制。

雇佣的意思就是说,是国家花钱雇佣民众去打战,因此在当时的美国民众的心中,当兵打仗只不过是一份吃饭的工作罢了,当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高额的薪水,而并不是都是为了什么崇高的荣誉什么的去参战的。

而且由于二战期间美国军队参战时间较短,伤亡也不多,所以等到二战结束以后,没有地方打战了,这份工作自然就会失去,因此也不存在什么国家一定要对退役士兵进行各种生活保障之类的事情出现。

三、战后世界人心思定,已经没有什么危险能够威胁到美国,因此维持这么多军队毫无必要。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战后的欧洲所有的国家,基本上都已经被打成了一片废墟,所有人包括苏联都在忙着解散军队,都在忙着搞经济建设,意图尽快恢复经济发展。

此时的世界上,已经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威胁到美国了。再加上此时的美国也没有发动战争扩张自身领土的意愿,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再去维持超过1000万的兵力,解散军队也称为正常之举。

对于美国来讲,战争只是一笔生意,当有利益需要时,美国会大量的招募士兵去参加战争,因为这有利可图。但是当战争结束以后,美军大量的解散军队,这也同样是因为有利可图。所以美国组建1100万军队也好,解散900万军队也好,都是美国国家运转时的利益需要,无需惊讶。


落下m


二战期间,美国总人口在1.3亿到1.4亿之间,美国总共动员了2000万人。战争开始时兵力为160多万,战争结束时的兵力达到了1100万,几乎占了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战争结束两年后的1947年,美国的现役军队已被裁撤至150万人的规模,回到了二战之前的水平,两年整整裁撤掉900多万军人。

美国人疯了吗?

德日等战败国家都需要美军进驻,新崛起的红色帝国苏联在虎视眈眈,苏东阵营开始构筑,世界局势变得难以预料,是什么给了美国人勇气?裁撤军队难道没有引发兵变的风险吗?

不裁兵,才能引发民变呢!

美国没有出兵干涉的传统,美国佬也没有热爱当兵的传统,与之相反,“孤立主义”才是美国人自上而下信奉的原则,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抓紧一起有利时机赚交战双方的小钱钱才是正理。

怪自己太不争气,发展着发展着,一不留神,十九世纪末,经济成为世界第一了,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军事力量想藏也藏不住了,政治影响力也水涨船高。即使这样,普通美国老百姓也不认为当兵用什么好处,这个社会能创造出足够的经济利益,他们缺乏“当兵吃粮”的觉悟也属正常。


但美国人可并非不爱国,当年回荡在莱克星顿的枪声,足以证明,当兜里的钱包受到威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自带干粮枪械走向战场。

所以才有后世流传的罗斯福故意让日军偷袭珍珠港的阴谋论,美国人民在这种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这才有千万名青年报名参军加入与法西斯的战斗。

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与美国人不计后果的举国投入直接相关,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付出了巨额财政赤字的代价,战后恢复经济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战士们也早就厌倦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谁都想回到心爱的家人身旁。不让我退伍?可以跟他玩儿命!

美国政府给退役的士兵们以比较有尊严的待遇,可以拿到一笔钱去就业,也可以去大学继续深造,战后美国经济繁荣,能够提供各种工作岗位。这与其它经济凋敝的国家,退役没人管的状态大相径庭,美国大兵乐得退役。

美国政府敢于裁撤九百万,也与原子弹等杀伤力极大的新武器的发明使用有很大关系,随着军事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裁军才是主流方向,把大幅军费应用到武器性能的提升是国际潮流。


历来现实


当兵上战场本身都是迫不得已的事,战争结束后留着一条命回国回家陪妻儿那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当时的美国人口只有不到2亿人,征兵1100万实际上是把所有适合服役的男人全部送上了战场,整个美国国内35岁以下18岁以上的除了受伤或者体检不合格的,其他的全部送上战场,这些人当中有700万人是已婚人士。也就是说人家是有老婆有孩子的人,人家巴不得赶紧退伍回家抱孩子。这也是后来朝战的时候美军战士士气低落的主因,因为没人愿意回到战场去打一场与国家安全无关的侵略战争。

其次,美国富裕。美国是二战唯一没有被战争波及的世界大国。在二战过后美国确立了全球霸主的地位,而当时的欧洲亚洲等国家则是一片废墟,美国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产品,从1945年到1975年这30年时间里,整个国际经济就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时候只要能生产出产品就能够卖出去。因此,大家都想着回家发财当老板,谁还能有心思留在军营里当大头兵。当时的美军就是想着赶紧退役,领上一笔退伍费然后投资做点小事业,这也是当时经济全球化的开始,就是这些美国退伍军人拿着退役安置费去全球各地投资。因此,美国根本不担心这些人回家闲闲闹政变。


优己


美国二战结束后裁军有兵变风险,题主真是想多了,这是以封建时代思维理解近现代事务。美国二战结束后大裁军不过是战争结束,解除总动员恢复和平状态的正常步骤,所有参战工业国都经历了这个步骤,没啥特殊的。

包括美国在内的二战参战的工业国,都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将整个国家所有人力物力都动员起来为战争服务。美国1945年二战结束时有1.4亿人口,在1945年军队数量达到了1200万,累计动员入伍人数达到1600万。有总人口十分之一比例的人口在军队里,本来就是极不正常的状态,战争结束后当然要恢复正常状态。

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时,当时的各大强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全面动员制度,平时保持一只规模不算大的军队,到战争时期迅速扩充为平时的很多倍。整个社会经济部门也全面转向战时体制为战争服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几个月内,德国军队从七十九万一千扩充到五百万;奥匈帝国军队从四十五万扩充三百三十五万;法国从七十九万扩充到四百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各个称得上工业国的参战国也和一战一样进行了全面的战争总动员。同军队数量扩充同样重要的是,所有工业部门也全面转向战时体制为战争服务。如美国的汽车工业在美国总动员后停止了所有民用汽车的生产,全部转为生产为战争服务的军用汽车。

(二战美军广泛使用的军用吉普车)

美国在二战时一直没有到处境很危险的地步,动员程度很高但还称不上竭尽全力。苏联有1.8亿人口,累计动员了3400万人,兵力最高时达到近1300万。

能否进行高强度动员也是一个国家先进于否的重要标志。

抗战中的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中国估计当时有5亿以上人口,抗战时期最高兵力也就达到600万人,即使单纯比较兵力,也不如当时7000万人口的日本多。这还是通过抓壮丁等残酷手段达到的结果。

当然,能动员600万兵力相比晚清已经是非常巨大的进步,晚清整个国家四亿以上人口只有不到100万兵力,多数没有任何战斗力,也没有能力进行任何像样的动员。但相比列强国家,抗战时的中国人力动员能力依旧非常落后,更别说工业方面了。

二战结束时,苏联和美国都有超过千万的兵力,美国1192万人,苏联1136万人,美国稍多点。战争结束后,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军,美国用三年时间裁减了900万人,苏联用四年时间裁减了850万人。

残酷的战争结束了,继续保留过于庞大的兵力谁都没有必要,军人也都渴望脱掉军装回家恢复和平生活,各个经济部门也需要人力转换回和平状态,裁军当然不可能有任何兵变的风险。义务兵役制下的动员体制,也没有产生军阀的制度基础。


仁勇校尉


二战结束后,美国总兵力从1100万迅速降低到140万,3年内军队缩编到战争期间的1/8,确实非常惊人。

不仅如此,早在1945年初,杜鲁门接任总统后,就开始大规模消减军事开支,也就是说早在战争结束前,美国政府已经在执行缩编军队的计划了。

美国这么做,和当时国内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并不是无的放矢。

国际上,二战已经马上结束,不需要再保有大规模军队

到1945年,谁都能够看出来,德国和日本已经完蛋了。而在盟军的打击下,两国的工业几乎被完全摧毁,已经不具有大规模生产武器反抗的能力。所以,凭借美军在二战期间生产的巨量武器装备完全有能力消灭这些敌人。当时,美军仅航母就100多艘,海军总吨位1000多万吨,飞机20万架,军用车辆350万辆!

(二战期间巨大的飞机制造厂)


所以,当时美国政府决定减少至少2/3的武器订单。

到1945年8月时,德国已经投降,只剩下了奄奄一息的日本,美军的军队已经出现极度过剩!

最重要的是,美军已经不想和日本人打地面战。虽然日本还在叫嚣玉碎,美军已经想到了不需要接近日本军队就能将其玉碎方法:大轰炸!

到1945年8月,美军的战略大轰炸仅投弹16万吨就已经造成了55万人的死亡,750万人无家可归。假如像对待德国人一样投下200多万吨炸弹,那么可想而知日本将会灰飞烟灭!更不要说美国人还有大杀器!

除了派出大规模轰炸机进行常规轰炸外,美国方面还动用了原子弹,并且开始准备大量生产这种武器代替常规轰炸!

也就是说,即便日本仍然不投降,也不需要千万美军和日本人逐岛争夺。只要借助威力惊人的原子弹给日本洗地就OK了!

综上,美国已经不需要保有大规模军队!

美国人希望回归安逸的生活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人被激怒了,继而引发了全国性的参军热。无论是前线的将士,还是大后方的老百姓,都在为打败敌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所以,美军才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充到1000多万人!

但战争进入尾声后,人们已经逐渐冷静,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回归以前的生活。在德国投降后,美国政府在国内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大多数民众都希望尽快解决日本,结束战争,甚至有些人希望马上与日本和谈。

反战的思想不仅弥漫于民间,军中同样如此!很多军人表现出了归国的意愿,希望早日和妻子、恋人团聚。

以上,发生于战争结束前。

当日本投降,战争真正结束的时候,军人们更是表现出归心似箭的心情。所以,裁军没有压力,反而深得人心!

经济好转让军人不比担心失业

对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讲,退伍后的就业问题才是最关心的,但是这方面不需要担心!

二战期间,美国军费支出为4.1万亿美金,极大刺激了国内经济,所以当时整个美国一片欣欣向荣。而且,由于二战的刺激,核能、计算机和电子技术走向成熟,世界开始迎来第三次科技革命,而革命的发生地就在美国本土。

所以,二战结束后美国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巨量中产阶级诞生。军人们不仅不担心退伍后失业,反而因为退伍可以享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以上,就是美国在二战后能够迅速裁掉1/8军人的原因!


历史风暴


裁军会兵变?想多了。看看美剧《太平洋战争》中那些得到退役许可以及回国的人的欢呼就知道了,不裁军才会真兵变。

1.1100万士兵的性质

二战后美国拥兵1100万,但这是特殊情况下义务征集而来。就是为了打仗来了,打仗辛苦不辛苦?会不会死人?谁想死?

但是为了抵御侵略,干掉该死的纳粹,这些年轻人在号召下来到兵营,他们是来保卫祖国保卫自由,否则谁想打仗。

所以既然胜利了,让这些被义务征集而来的士兵回家过日子才是真的,否则常年拘束在兵营里,花费军费不说。把一帮雄性激素分泌过剩的人聚集在军营里得造成多少治安问题。

在战争期间退役回国是非常大的奖励

记得在《太平洋战争》中有一幕是长官说有人可以提前回国,看看那一群群围在跟前大兵的眼神,以及最后选中的人的欢呼生,就知道,战争并不是他们想要。

记得其中一个就是Sledge的朋友。

当然,其他原因还有,战争结束没必有保持如此庞大的军队人数,美国地缘不需要如此多的军队,以及国会对总统授权等等因素。

但是针对这个问题,小妖只说的就是,这1100万士兵并不是战争爱好者,以及既得利益者,大部分是普通人,所以他们更想要的其实是和平,是家庭。


妖鬼杂谈录


首先第一条,大家都能想到,就是养着1100多万的军队,没有战争到底要这些军队来干啥?美国国内对于世界战争结束以后,急需要生产力来保持战争之后,经济的发展,1100万的军队这么多的军队,他需要付给这些军人的报酬,还有就是军队里面各种各样设备的维护以及军事武器装备的生产这都需要钱,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仍然还是需要大量的劳动生产力来维护他的经济发展,此时此刻,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对外的用兵需求已经大大降低,这1100多万的军队,就好像是1100多万张,吃干饭的嘴一样。

对于士兵来说当然是不大愿意当兵的,如果不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严重的损害了美国人的尊严,美国人死活不愿意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至少等欧洲方面,两个国家打到精疲力尽之后,美国人会出来收拾下残局,但不会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投入到战争里面,现在战争结束了,比起家里面温暖舒适的大床军营里面的生活可以用地狱来形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一直吃的火腿,他的前身就是美国人军队里面的一种军粮,叫午餐肉,美国人对于这款午餐肉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他们更愿意吃的是鲜活的,带着血的牛肉而不是这种。由其他的物质组织起来的一种类似于肉的口感的面粉,因此,这种在其他的占领区里面被当地人民是做美食的午餐肉被美国人随意的丢弃,这还是美国人比较吃得惯的食物,想想那些其他的一些军粮,美国大兵急切地想要回家,回家去见家人,回家见见他们亲爱的姑娘。

最后一条我看了一下,其他的问答都没有说到,那就是美国军队这么一支庞大的权力究竟归谁管?很多人都说这当然是归美国总统拐了,但是在美国开国之初便经确立了三权分立的特点,也就是美国国内并不是美国总统一个人说了算,但是我们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军权是权中之权,军队越庞大,对于掌管军队的人而言,他的权利也就越大,对鱼这么意志权利,美国人是看在眼里的,因此美国国会和美国总统对于这支权利的争夺,可以说是一直由来已久,以至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国会立刻解散或者是停滞了美国陆军的发展,这就导致了在太平洋战争中期的时候,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唯一一个能够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叫板的美国陆军上将就只有麦克阿瑟了。

二战刚刚结束,此时此刻,美国总统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日宣战,可以说他的国民声望达到一种巅峰,此时此刻,美国国会当然是不允许美国总统继续拥有这么大的声势,因为这会威胁到权力的分配和平衡,一个解决方法就是赶紧削弱军队规模,这样减少总统手里的权利,与此同时增加军队对于军费的依赖,因为军费的波及。一般来说不是美国总统说了算,而是美国国会说了算,对于那些技术型兵种,比如说美国空军,美国海军,美国国会是增大了,对于他的控制权力,至于说对于技术和资金要求不是太高的美国陆军,美国国会是要求一些在学,因为给美国总统理由就是国会里面就没钱了,你看着办。马歇尔计划,还有欧洲一系列的重建机,欧洲向我们借钱,这都需要钱,我没有资金给你再去重建美国陆军了,你能给我削多少就多少。

至于说兵变的危险这一点,反倒不切实际,因为此时此刻,美国作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民收入国民经济拥有最好,发展势头的国家,此时此刻。国民抱住这个国家大旗都来不及了,更何况是兵变。


漩涡鸣人yy


这个问题,真是宫斗剧看多了。

甘冒,这个词就先入为主的把裁军这个词引入军方势力,军方做大,哗变,军事割据等等这些概念,洗洗睡吧。

在美国军队是雇佣制,所有的人都是资本家的雇员,士兵,将军,后勤,都是资本家的雇员,他们之间没有做大的可能。


训练士兵的是士官,所有战场需要的技能士气都由士官负责,士官是什么,就是兵,他不统兵,无调兵权,统兵的是将军或军官,将军和军官是什么,是公务员,你呀不用去管兵,研究好你的战略战术就行了,我去跟士兵套套近乎,联络联络感情,以便好统御他们,不需要,他们不听你的直接送军事法庭就行了,但是军官统兵也没有调兵权,谁能调兵呀,参谋部联席会议,这个可以调兵,但是他调兵是需要议会授权的,美国军队只要不打仗谁都调不动。


美国的将军晋升是非常快的,两年一升,我在一个上尉的位置上坐7 8年把这经营成我的地盘,洗洗睡吧,能升就升,没有这个才能就把你调后勤,保养车辆去,经营地盘,还是想着去晋升吧,有实权的都是议会政府,早点混点资历往那边去挤吧。

美国最牛的将军就是麦克阿瑟,美国的政客看见他就像小学生看见街霸一样,罗斯福想跟他见面,对不起,公务繁忙,想见面你就自己过来,后来被一个新兵总统杜鲁门说罢免就罢免,麦克阿瑟基本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级别的,屁都不敢放一个。

无论是杜鲁门,还是麦克阿瑟,还是军队都是打工的,所有的一切都牢牢的控制在议会手中。

国家需要打仗,士兵的工资提高,想挣钱吗?想在美女面前吊一些吗?去当兵吧

战后国家需要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人去填充,在社会上可以拿到比军队中更高的工资,军官士兵当然都想回去挣钱了。资本家想解散,军人也想解散,没有甘冒这一说。

美国也没有这个传统,美国最危险的时候是独立战争快要胜利的时候,有一个将军向华盛顿提议让他称帝,被华盛顿痛骂一顿。你忘了我们革命的初衷了吗?然后脱下军装,向议会鞠躬。

水门事件尼克松想调国民警卫队救场,可是人家老大直接拒绝,我们的枪口是对外的,在这以后就没有了,议会是老大,无论是军队,还是总统,都应该明白的。


清啊久


其实这个问题真的很简单,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日常征兵制度和战时征兵制度。美国的也不一样,美国平时 的征兵制度是志愿兵制度。但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移民地,很多移民者都想移民美国,这就为美国带来很大的财富,因为美国当时的移民政策是有条件的,你要有钱和技术,不然想入美国籍很难,但是美国对当时上述两者都不具备时,美国法律就要求移民者通过一定时间的服兵役来获得美国的入籍资格!这也是美国兵源的一个大头。

其次是战时,美国在一战的时候,虽然也是参战国,但是主要还是英国出钱邀请的,人数也不多。并且美国在一战买军火等物资大发横财。到了二战开战,美国本国的经济因为三十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刚刚走出来,想要大力发展军事,民众绝对不会同意,而且因为条约的限制,使美国的各项军事得不到大力发展。为了能让军事科技获得更多的国家资源,罗斯福在1939年就想参战,但是美国的国会一直通不过,因为要参战就要政府出钱,老百姓出人出命,随也不会傻到去为别人的国家卖命。毕竟当时的美国可是全世界的天堂。1939年的欧洲和亚洲已经是漫天战火的世界,为了躲避战争很多战乱国家的土豪和科技人才、技能人才都想法设法移民美国,但是的美国仅仅移民收入都很客观了。

直到日本发动了袭击珍珠港事件,才为罗斯福找到发动战争的借口,因为这样才能大势空军发展各项军事技术和生产。当时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全世界绝对是最强的。美国政府才有借口发动战时征兵制度,因为战时征兵不像平时征兵一样志愿兵的工资在当时美国的社会收入还不会偏低的。战时征兵的士兵工资津贴就很少了。但是因为国家安全危机的宣传作用,还会吸引到更多的热血青年志愿参加。还有大部分的强制战时征兵措施。大家可以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看到,那位最后牺牲的中尉原来是个教师,遗憾的是他是一个移民后裔。对于参战的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想战斗,因为参加战斗意味随时随地要面对死亡。还有电视剧血战太平洋中很多陆战队士兵是移民者或者移民后裔。他们有志愿者和被强征者,有热血和法制限定。你就是不想参加服役但是必须交付天文数字的罚款才能免服兵役。这不是所有人能交的起的。为了更好的带动宣传,连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儿子也都参加了战斗。

二战结束后,美国虽然已经征兵千万左右,但是正真参加战斗作战的一半人都不到,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狡猾的国家也是最无耻的国家,为了能让自己的国家少死人,一边打着援助的口号,另一边又打着卖武器的合同。这就是为啥美国在我们抗战的时候排出很多的军事顾问团和军事观察团,他们一方面卖武器,一方面在评估我方国家抗战实力。这样美国政府好制定援助策略,是卖给你还是租借给你。这样美国就可以少出兵少伤亡。

上述说了这么多,其实大家可以查阅到很多以前的新闻,二战日本最后投降后,绝大多数的美国民众和士兵都是非常开心的,因为战争结束了他们就可以退出现役回家。所以二战结束别说裁军九百万,就是全部裁减士兵都是开心的。但是普通士兵裁减和士官和中高级军官裁减才是美国的头疼的!其实二战结束后,世界冷战就开始了,美国也没有一下全部把部队裁剪掉,而是根据实事情况逐步的裁减!


鳑鲏1


美国在二战前陆军不过35万,然而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的半年内,美军立刻扩军到500万人之众。其中海空军占比是10%左右,如此战争动员能力足够令世界惊叹,但是就美国的募兵制和工业能力而言,这种动员能力是很正常的。并且美军这35万陆军,都是部队的精华,简单来说扩军时他们一人可以拉起一个排。

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总共动员了五千万人为战争服务,包括工人和其他行业的工作者,当时两个月下水一艘重型航母的记录至今没有那个国家可以打破。而当时美国军队有400万海外作战部队,这些都是为了登陆日军而准备的,也是打过一年仗以上的老兵,加上美国海空军,美国在海外部队达到了550左右。

而1100万部队是包括了其国内预备兵,也就是美国战前为了可以随时补充战损而设立的,这些士兵大多训练了两到三个左右,训练差不多了就会被拉到战场上。不过由于对于训练的高严格和近实战化,使得美军预备军对于武器的使用还是非常精通的。募兵制之下,美国年轻人愿意为美国而战,毕竟战死了家人也能够一生享受荣誉。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大兵都急着回家,当时的所有军舰、邮轮等,都在为美国大兵回家而努力,战争结束之后,美国许多士兵开始陆陆续续退伍,开始享受生活。而美国政府也开始了裁军计划,发放了不少就业机会和大学进修机会给这些英雄,所以裁军根本不会引起美军兵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