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漵浦地|龍潭的“花祠堂”,承載著歷史文化和鄉愁!

漵浦地|龍潭的“花祠堂”,承載著歷史文化和鄉愁!

我這世人,接觸最多的是祠堂,我在祠堂中結婚,生育當上父親。這要從一九六九年下放時說起,當年一首"我們也有一雙手,不在城裡吃閒飯"的社論,街道通知我們必須在年底趕到農村過春,我們街下放地是原馬田坪公社,我們居民小組是下到馬田坪公社中林大隊,如果超過時間不去,全都另下到兩丫坪山裡去,接到通知後,立馬我趕到大隊,一打聽中林沒有一間房子落戶,真的急死人。在回來的路上,我在鄰近的梁家坡看到一座舊祠堂,當時舊祠堂是一所學校,在大門的戲臺左側,原來是一個關牛的牛欄屋,後面隊裡修了新的牛欄,把這牛欄疲棄了,當時七生產隊隊長,同意把那個地方給我,我高興萬分,終於用木板和紙板釘了兩間房子,媽媽和倆個妹妹住一間,我住一間,中間用紙板隔開,有了安身之地心裡就安心多了,從此我在這座梁氏宗祠住了二十多年,於它結下了緣,我的第一篇《宗祠研究》一文就在祠堂裡寫的,在懷化學院學報上發表。

溆浦地|龙潭的“花祠堂”,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乡愁!

我在省考古隊時,就學習過中國的古建築,中國古建築名目凡多,而祠堂是農村,城市中一種常見的建築。

漵浦各地宗祠,我在一九八五,一九八六年率隊進行文物普查調查過,的確有南北之分,縣北親祠多為一封書的建築形制,院牆高大,牌樓多種樣式,有成八字形的,其上多為青右雕刻,有對聯,同為三進,一為萬壽臺,戲臺藻井多為八卦形。二進為天井,左右為箱房,箱房可俯視戲臺。過天井為祭廳,再進為過廳,從過廳入享堂,旁有兩個天井,享堂即為祖宗的神位地。旁有偏祠,偏祠為廚房,糧倉所在地。整過建築雄偉高大。

溆浦地|龙潭的“花祠堂”,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乡愁!

縣南的祠堂,是地域內最多的地方,僅龍潭一地就有新老詞堂六十餘座,分佈在原龍潭區各鄉鎮,龍潭的祠堂很有特色,縣人稱花祠堂,它花就花在優秀的彩色泥塑和壁畫之上。據我所掌握的資料,龍潭鎮圭洞村的紫雲宮,就是明末時期的建築,其上的牌樓上的懸龍,走獅,青龍白虎雕刻栩栩如生,內殿中的壁畫如劉海戲金蟾,鐵柺李,春江水暖鴨先知,更是畫中之精品。龍潭宗祠的牌樓,都是飛簷翹角,美觀大方,其萬壽臺藻井,均為雙層捲棚,如一彩色蘑菇,中間祭廳,懸掛各名人墨客的字畫,諶氐宗祠上懸掛的“繩武堂"三字,說明諶氏在清中期有三人連中武進士,它和巖板"崇實書院"組成科舉時代文武舉的實物建築,是龍潭旅遊的重要文化資源。

溆浦地|龙潭的“花祠堂”,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乡愁!

如梓坪的李氏親祠,黃茅園的王氏宗詞,在中日抗戰時做為指揮部,醫院,彈藥存放,兵員休整的重要場地,它為抗日戰爭起到很大的作。

往日香火旺盛時期的祭祀,是祠堂一項重要的內容,始祖祭,清明祭,元旦祭等,是宗祠活動一象大的內容。當年每個祠堂都有各種不同的會,如龍燈會,龍船會,魚團會,山林會來主管宗族的財產及民間活動,

溆浦地|龙潭的“花祠堂”,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乡愁!

五月初五至五月十五的大小端午節,沿漵水,沅水的詞堂都要去河裡去扒龍船,其坦Lrnp的就是祠堂的龍船會,正月的舞龍燈,也是由民間宗祠內的龍燈會負責,

溆浦地|龙潭的“花祠堂”,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乡愁!

在農村宗祠是是個大的宗族組合,毛澤東在其《農民運動報告》中指出,它是一宗族歷史的產物。

幾十年過去了,祠堂的興衰都以成為歷史,不過這也是中華民族永遠忘不了的鄉愁

我從祠堂中走出來看祠堂,它曾在我最困難尋找到的一棵大樹,讓我走過了那個年代,雖然橋頭上沒有小芳,但我仍見到國家振興的一遍曙光,時代在前進,但不要忘掉我們的鄉愁。

《漵浦經典》共設六個欄目:漵浦人、漵浦事、漵浦地、漵浦話、漵浦味、漵浦訊。歡迎廣大鄉親們積極參與,一起把《漵浦經典》這個平臺辦得更好!歡迎大家加入漵浦經典微友QQ群:4548673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