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历史长河中的河间

历史长河中的河间

河间高阳台

河间之高阳台,北宋元祐七年瀛州知州曾布在府城东北隅建高阳台,崇倍于城,状若绝峰,其上楼阁华丽,自此成北方名胜,众多知名文士多有歌咏存世,北宋仅曾布后即有二十六位进士在此为官,高阳台亦名传天下,故而笔者认为《高阳台》调名取自河间高阳台。

历史长河中的河间

毛公祠,古木参天,建筑雄伟,灰瓦红墙,庄严肃穆。门前一对石狮,高大威武。上数十层台阶,从大红门进去,便是宽敞的前院。最引人注目的是松柏参天,碑碣林立的后院。两只巨龟分别驮着高大的石碑,碑文是毛公祠的历史沿革。两厢是毛公书院教室。正北则是飞檐翘角,巍峨庄严的毛公大殿。大殿上悬挂着“六义宗工”四个大金字的匾。殿内坐着毛公塑象。头戴乌纱,身穿红袍。明亮的前额,智慧的眼睛,雍容闲雅,令人肃然起敬!两旁塑有两弟子,相对侍立。殿的东边,有高数丈的毛公墓。墓两侧有庙宇。佳木葱笼,绿影婆娑。南边是毛公书院的操场。语文刘凯风老师(解放后曾任教育部部长)让我们席地而坐,高声的讲起毛公的故事来。他说:毛公祠是汉儒毛苌遗迹。附近的诗经村、君子馆、解经村,都是毛公当年传授《诗经》的地方。河间献王刘德,任毛苌为博士。毛公传授的《诗经》被称为《毛诗》,毛公写的大小序,被称为《毛诗序》。

历史长河中的河间

河间蒲萦台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沉缅于游山玩水,曾登泰山封五大夫松,东临碣。据《郡国志》称,秦始皇曾到河间。河间当时为赵国都军城,在河间城北有蒲萦草,极有柔性,秦始皇曾系马于蒲草上,蒲草还可以用来做笔。历代文人墨客为了演义这个富有传奇性的故事,在秦始皇拴马的地方专门修筑了一个蒲萦台。蒲萦台是一座集阁、楼、亭多种建筑为一体的三层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是文人雅客游玩的好去处,但可惜的是于民国年拆毁,但尚存有拆毁前的照片。

历史长河中的河间

河间陀罗尼塔

“古塔秋阴”的古塔又名陀罗尼塔,为景德寺内一石质经幢,河间八景之一。古塔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寺久废无迹,惟塔存,位于相当于今河间城内西大街北大水坑北岸。塔底为石座,八面五级,第二级最高,正东面至正南面刊陀罗尼经文,东南面刊刻记文;第三级刊刻塔名;第四、五级均造佛像;塔顶刻有篆书“河间府景德寺”。此塔在文革期间被毁。

当年景德寺内,暮古晨钟,香烟缭绕;古塔孤峰绝壁,影侵竹院,碧水蓝天,遥映连绵,一派清秋光景,是为“古塔秋阴”。清乾隆《河间县志》卷六记有:清代杨九有《古塔秋阴和明邑令赵公完璧韵》,袁元《古塔秋阴》诗。杨韵云:“孤峰绝壁最高悬,遥映秋光碧水园。塔影斜侵竹院地,炉烟不断白云天。何年炬慧钟声彻,几处残霞日暮还。乘兴欲穷千里目,参求端的在心田。”袁诗曰:“崔嵬一挂倚空悬,岚饮霞趋不记年。静对自能消永日,鸟登还许问诸天。金风冷射苔中碣,淡月微窥壁上铨。自是窗中能辨日,火珠舍利已安禅。”

杨九有,生卒不详,字截庵,武清人。进士,清康熙十二年(1673)由永年县教谕调任河间县儒学教谕。

袁元,生卒不详,字北海,安微天乐人。清顺治九年(1625)进士。康熙十一年(1672)任河间知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