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中华武术为何屡遭贬低

民间高手——大隐隐于市。很多中国人仍然相信,真正的武术技击高手在民间。在传统拳术中,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一点,但人们更愿意相信,在那些与世隔绝的秘境,有神仙般的武林高手存在。我国民间究竟有无武林高手,深山秘境里是否藏有盖世神功?著名武术家赵道新在上世纪80年代曾指出:“在那些与世隔绝的不毛之地,信息闭塞、交流不便、物质贫乏,隐士们如何能启发悟性、开拓眼界呢?又怎能通过大量‘见手’来交流技术,衡量自己?否则,又怎么知道他们技高一筹,掌握精髓呢? ”中国传统拳术一直称学院武术是“花架子”。上世纪60年代,国家体委规范武术竞赛套路。从那以后,有关武术竞赛是否阻碍传统武术发展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一些民间武术家对武术套路诟病最多的是:由于把武术体操化、舞蹈化,使武术失去了实战功能,成了“花拳绣腿”般中看不中用的表演。

武术套路是花架子套路表演型武术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国际功夫明星、多次获得全国武术冠军的李连杰是表演型武术的代表人物。由于套路表演型武术经常请舞蹈界人士指导,加之往往有音乐伴奏,因此极具观赏性,但技击上毫无可取之处。据说,李连杰赴香港影视界闯荡时,曾专门到拳击队学习了两个月拳击,以恶补技击上的差距。一位体育圈内人士讲过一则故事:运动队里有时发生摩擦,一动起手来,露馅了。练武术的是打架水平最差的,经常挨打,连举重、射击运动员都经常揍他们。当年“拳王”霍利菲尔德访华,很多人问他:“你想和李连杰、甄子丹、成龙交手吗? ”因为这种问题被问得太多了,“拳王”有点火了,轻蔑而愤怒地吼道:“他们都是演员,一块儿上我也不怕! ”练竞技武术的不行,难道传统拳术就都是“真功夫”吗?著名武术家赵道新就此表示:“不错,学院武术回避技击,传统拳术追求技击,但重视传统技击。今天的传统拳术与学院武术一样以套路为主,并混入了冒充古拳法的套路新作品。从打法上看,在攻防技术中已经掺杂了大量象 征性动作和门派仪式动作。这些动 作 与技击无关。 ”

著名作家肖复兴祖籍河北沧州,“那里是有武术传统的,而且历代延续,传说从林冲发配时就有了,清末民初练武之风更为盛行。 ”在肖复兴的印象中,沧州武术的群众基础非常雄厚,很有地方特色,乡亲多练拳、剑以及器械,器械以棍、棒、刀、枪居多,剑、戟很少。至于是否有身怀绝技的武术大家,肖复兴直言,“没有什么印象,印象深刻的只是习武之风很盛。 ”遍访名山大川找高手每一轮关于“中国功夫争不争天下第一”的争论,都会触动长时间萦绕在人们心头的疑问:传说中神奇的功夫大师莫非真的不在庙堂之高而在江湖之远?中国武术,是在千百年来冷兵器战争中,身经百战的幸存者总结出的战场生存之道。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人们的生死肉搏经验越来越少,功夫大家自然极难产生。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武魂》杂志曾组织人力走遍名山古刹寻找传说中的高人。 “我走访了山西、广东、江西、湖北、甘肃、河南、山东、四川……华山、峨眉山、武当山、崂山都去过了,甚至还到日本拜会了少林拳法联盟,但结果令人失望。”

《武魂》杂志主编魏珉先生说,“我拜访到的很多武术家都是一些著名门派的掌门人。论名气、理论,在民间可谓一流,但多为‘说故事’——讲述自己或者祖师爷如何如何厉害,哪年哪年曾经打败过哪些哪些高手。他们多是手捧祖宗拳谱讲道,少有常人想象中的实战能力。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冯骥才脍炙人口的小说 《神鞭》,小说里有个 “索天响”,稳坐津门武林头把交椅,可是和“傻二”一交手,却发现此人只是个光说不练的假把式。

《武魂》杂志副主编常学刚曾总结过现在江湖中“索天响”们的三大丑恶现象:第一,吹牛。例如吹嘘自己功力如何深厚,赢过多少人,一辈子没输过等等。第二,贬低对手,固步自封。认为天下只有自己门派的武功最厉害,不屑向其他门派学习。第三,怕输,死要面子。不敢通过实战提高技艺。常学刚说,“其实,很多武术家一辈子没输过是因为他们一辈子没有几次真正的实战,或者根本没有与强手过招,只是在当地小圈子里称王称霸。这些人还有个显著的特征,只会打自己徒弟,拿自己徒弟练手时赢得漂亮着呢,就是不敢和外人交手过招。

都说“天下功夫出少林”,从表面来看,少室山上下一片兴旺,少林僧人还走上舞台,远赴海外进行表演。可人们无论如何也难以将舞台上的表演者跟“高僧”这一称谓联系在一起。有评论说,“商业化的少林寺正在尽其所能地展现他们的‘花拳绣腿’。 ”负责普京拜访少林寺等重大武术活动的武术名家韩健中说,“我经常批评释永信,他的商业味道太浓。中国武术的推广正在走弯路。 ”的确,近些年来,我们从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中国武林界的散打比赛。看到那些被命名为什么“天王”、什么“圣手”的武林高手在拳击台上的一招一式,或慢吞吞地拳来脚往,那种没有实战性与残酷性的比赛,仍然是一场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