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重磅」全国第一例ETC专利诉讼案尘埃落定

近日,天津中兴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智联”)诉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华虹”)专利侵权一案,终于有了结果。持续2年多的全国第一例ETC专利诉讼案终以双方调解结案,据悉,此次上海华虹支付给中兴智联的补偿金创下了重庆市司法保护领域专利案件调解金额之最。

「重磅」全国第一例ETC专利诉讼案尘埃落定

事件回顾:

近年来,基于RFID技术的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逐步成为了高速上的“宠儿”,ETC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对ETC设备和技术加大了研发投入。

2015年,中兴智联以2件ETC系统发明专利被侵权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和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诉称上海华虹未经专利权人和原告许可,擅自在其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型号为“SHC1126-GS10”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车载电子单元产品上实施了原告的发明专利技术。同年11月6日,法院受理了此案件,开启了长达两年半的诉讼过程。

该案件原告中兴智联是ETC、汽车电子标识等RFID智能交通领域的知名企业,被告上海华虹是中国电子(CEC)下属企业,是国内知名的IC设计公司。据知情人透露,整个案件诉讼过程极为紧张、艰苦,期间先后启动了两次司法鉴定,在我国专利诉讼案件中实属罕见,最终,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和解,被告上海华虹向原告支付补偿金,至此,轰动一时的国内ETC领域第一起专利纠纷案以调解结案。

事件解读:

近年来,RFID、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成熟应用,RFID智能交通领域市场空间广阔,吸引了资金、人才的大量涌入,伴随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该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此次专利纠纷案可以看出,在RFID智能交通这样的高新技术行业,技术势必会成为企业竞争的王牌,知识产权诉讼也将会成为制约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侵权风险,可能是每一个从业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反观此次案件,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启发。首先,企业要充分重视技术创新及自主知识产权,尽早的做好技术储备,针对含金量高的核心技术及时提交专利申请,避免潜在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以本案胜诉方中兴智联为例,据悉,该公司一直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已储备了涵盖标签、空口协议、读写设备、软件、系统等方面的RFID核心专利近400项,涉及到交通物联网等多行业,专利含金量很高。同时,企业在做好周密的专利布局外,还要重视商标注册及软件著作权登记等申请工作,对现有产品系统性的开展侵权隐患排查,牢筑知识产权防火墙,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在知识产权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笔者认为,此次案件对行业的发展并不是坏事,相反是一个推动,一方面证明了随着高新技术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相关企业已经认识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建设,市场也从简单的客户关系竞争、价格竞争、提升到了核心技术的竞争,对行业来说是个跨越式的进步,另一方面,企业也认识到了司法保护的重要性,能够高举法律的利剑,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也有利于行业的良性竞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