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内容创作的门槛真的是低了吗?

科技与我们的生活


不不不,还是来看一个用心做内容的案例吧,最会蹭热点的深度号:时差岛。


这是一个“万万没想到”的故事。

俄罗斯世界杯激战正酣,每天都被各种伪球迷刷屏。万万没想到,三天前,拥有梅西等一众巨星的两届世界杯冠军阿根廷,居然被第一次跑来踢世界杯的冰岛队,顽强逼平。

一些榜友可能有所不知,简单科普下,这样的震惊程度大概相当于,你的几万粉丝的公号和“十点读书”发了同一篇文章,你的阅读数……竟然更高!

这场比赛的震惊元素很多。比如,网友们热议的:冰岛区区三十几万人口,相当于中国一个小镇;比赛中,扑出梅西点球的冰岛守门员还是一个……职业导演!

就是这货,冰岛门将哈尔多松扑出了梅西的关键点球

接下来,要说第二个万万没想到。

6月16日深夜,比赛刚结束,当朋友圈里阿根廷和梅西的球迷哀嚎遍野之时,一个几乎零粉丝的公众号——“时差岛”,开始突然涨粉。

当晚,“时差岛”发布的这篇名为《冰岛,人类的终极孤独》(点击阅读)的文章,像盛夏的爬山虎一样,在大家的接力分享中开始布满朋友圈。

截至今天下午,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已超250万,有三十多个公众号转载这篇原创内容,后台来询问转载的人数更多。要知道,这才是公众号“时差岛”正式创作的第一篇文章,并且还是5月29日发布的。

数据截止2018年6月19日中午

好比说,几乎所有写世界杯的自媒体,都争分夺秒地追着赛事热点,但“时差岛”却在半个多月前,就早早锁定了这场争夺的头名。连运营者自己也惊呼意外。

今天,我们联系上这个“提前半个月追上热点”的爆文运营者——“时差岛”的创始人之一Zeke,和他聊了聊这篇“冰岛爆文”的前世今生。

比赛结束后2小时

就增加了两万粉丝

公众号“时差岛”真的很新。5月10日注册,至今才推送4篇文章。

Zeke和他的团队几乎是完全基于兴趣做了这个新号,5月28日,第一篇推送《时差岛,你好。》面世,类似一份发刊词。

他们宣布,每一期会选择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目的地,去认知世界的时差,从观世界到世界观,一起洞察变化与成长中的“国人旅行观”。

因为刚注册,受制于微信公众平台新规,“时差岛”甚至没有留言功能。Zeke说,他们对这个号在流量上的期望值不高,团队也希望从零开始慢慢尝试。

没想到,却趁着世界杯火了。本来,他们的第一篇内容准备发关于朝鲜的选题。

新榜:半个月前的文章前天开始刷屏,你们会不会很惊讶?后台数据突然就爆了?

时差岛:对。实际上我们小团队一直在做新媒体,各有所长,具体到“时差岛”上《冰岛,人类的终极孤独》这篇文章,我们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期望按这种方式尝试和积累,力争在半年后有所突破,这次赶上世界杯的热点,确实也很意外。

新榜:文章给你们带来多少粉丝?

时差岛:之前粉丝数为零。当晚,冰岛(和阿根廷的)比赛结束,到凌晨2点左右,就增长了有两万粉丝。之后就更多了。

文章阅读来源,时间截止6月19日

新榜:为什么冰岛会成为你们的第一篇内容,有考虑世界杯因素吗?你们的选题是怎么安排的?

时差岛:实际上,我们几位(运营者)坐在一起,会讨论未来半年的选题,拟定了大约20个目的地。首要,得是大众感兴趣的地方,第二个原则是要和中国有反差感。

因为,时差岛我们取“时差”二字,一个是地理时差,一个是观念时差。观点上的时差更重要,主要是基于中国人的世界观。比如,中国人看我们的邻国日本和美国人看日本是不一样的,我们选择的是这种视角的差别。

正好,我们觉得冰岛是一个大家既陌生,但又是最近三年旅游数据增长很快的地方,所以它成为我们第一批次创作内容的对象。

至于为什么是第一篇?

只是刚好这篇最先完成,也能体现我们的想法,就先上了。

一篇内容花十几天

冰岛这篇标题拟了十几个

做新媒体之前,Zeke是一名设计师。他也曾去过冰岛旅游,这篇爆文,他也有参与写作。

“时差岛”第一批计划写20个目的地,Zeke透露,团队的创作者基本都去过这些地方,前期会一起参与讨论,下笔了就各自去创作内容。

“时差岛”后台粉丝留言

冰岛这篇文章火了之后,因为没有留言功能,大量粉丝涌进后台。Zeke告诉榜哥,令他惊讶的是,大家开始像点菜一样“在后台开始点选题”,有的说赶紧写一个日本,有的说快写一个挪威。

“时差岛”后台粉丝留言

第一次看完“时差岛”的内容,给榜哥的感觉是,在风格上和“星球研究所”有些相似,后者是“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的定位,刚在一个月之前获得A轮1000万元融资。

新榜: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号?

时差岛:现在有一类,比如马蜂窝这样的,主要是纯推旅游攻略的,大家要出发了,讨论去怎么玩。还有一类,比旅游的范围稍微再大一点,比如看世界和认知世界,这个领域是我们团队更感兴趣的,旅游加上对世界的认知,我们是这么来定位的。

大致瞄了一眼,这个领域似乎做的人还不多,所以就尝试一下。也有像“星球研究所”这样的,更基于地理,也做得非常好,我们更多从人文和世界观的角度去看。

新榜:虽然你说内容中规中矩,但能看得出来,文章很多地方是非常符合以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的,包括语言文字简练流畅,可读性非常好,这方面你们会斟酌吗?

时差岛:会。这两年一直做新媒体,新媒体上的常识还是会遵循,包括大家对怎么样的话题更感兴趣,什么样的阅读更流畅,什么样的图片大家看了更带感,以及整个文章的节奏,我觉得,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也好,这是一个基本功。

新榜:你也参与到这篇爆文写作,文章信息量很大,包括地理的、历史的和人文的等,这些材料你都是去哪里找?

时差岛:以冰岛这篇文章为例,我们一般需要三位同事来创作,可能要花10天时间。包括后面的朝鲜和丹麦,有的需要10-15天时间。

素材来源很多,我本身是清华大学的,就会去清华大学的图书馆,里面有很多相关资料,先整理出来。单冰岛这篇的素材,我们就整理有10万字。

然后再回到新媒体的状态,进行筛选和删减。

新榜:这篇文章的标题起得特别好,是你拟的吗?有讨论过标题吗?

时差岛:我记得这个标题是我想的。我们会取十多个标题,然后反复琢磨,再定。当时想,冰岛要不要和用户有关联,比如:冰岛,你觉得孤独吗?

自始至终,孤独这个关键词,一直埋藏在脑海里。

新榜:包括后面你们几篇的标题,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前半部分是地名,后面是一个短句。给人感觉和现在新媒体上传播的标题不太一样,现在大家喜欢用长标题,不断堆砌信息,这方面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时差岛:我觉得一方面是基于品味,我自己一直不太喜欢看长标题,觉得话说不清楚。对我们来说,希望给粉丝每一次描述一个不同地区的快速画像。

比如想真正了解冰岛,可能十年都了解不完,但我们一篇文章5000多字,注定是一个快速画像。但在快速的基础上,需要精准、有选择性。

对一个国家来讲,它的元素太多,但我们一定要有能力去抓最能概括它的关键词,短一点更明确,拳头更集中一些。

为什么这时候选择做“费力气”的内容

做新媒体内容,热点二字,意味着汹涌的流量。

虽然我们调侃《冰岛,人类的终极孤独》是“提前半个月追热点”,但其实,回到这篇写冰岛的文章,世界杯的因素在Zeke和他的团队看来,是比较靠后的。

Zeke认为“贴热点”本身是新媒体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创作冰岛的稿件时,因为足球本身在冰岛带来的影响力,世界杯也在他们创作考量的范围内。所以文章里提到了足球,也提到了他们的教练,但仅仅是提到而已。比如,2016年欧洲杯,火遍全球的冰岛球迷“维京战吼”。

更多的,则是冰岛令人着迷的自然风光和冰岛的人文历史故事,比如“冰岛缺人,连首相也兼职…”,比如“这是冰岛人最为骄傲的地方,因为这里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民主议会。

新榜:这篇写冰岛的内容,在世界杯集中爆发,运气也好,正巧碰到热点也好,之后你们的创作会受到这次阅读爆炸的影响吗?比如,巴拿马也是第一次打进世界杯,会不会因为他们踢得好,也来写一篇?

时差岛:昨天我们还在讨论这件事,应该不会受到这个影响。目前来看,我们会按部就班,按照我们的计划创作。我们也强调:忘掉这个事情。不要因为这个事情,改变我们对内容的定位。不然很容易走偏。

相对于其它国家,冰岛可能本身自带光环,我们必须有眼光去看到,所以接下来我们选国家,还是基于,中国旅行者一听到这个国家,就会毛孔打开。世界杯会成为我们其中一个考量标准,但不是核心。

比如,巴拿马,可能对中国人来说,太过陌生,在我们的选题里是第三批次的,即使是首次参加世界杯,也很难借到东风。

我们一直努力,希望在每个国家找到一个原点,这个原点就是,更大众的人群(年轻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他们都可能对这个国家有想要了解、关注的一种愿望,这么一个原点,以及它在十年前、今天和以后都可能让人关注的。

写具体内容的时候,也要结合当下的趋势,但当下趋势不是根本。

新榜:我看完冰岛这篇内容,隐约有一个担忧:信息量很大,图片很多,有版权风险吗?

时差岛:我们非常关注版权。就冰岛这篇文章来说,退回到一个月前,当时创作好发布,可能标注有点草率,但这些图片来源,付费版权图也好,或是我们积累的摄影师图片也好,是非常注意的。

冰岛这篇,有很多伙伴来要求转发,我们的图片版权没问题,所以欢迎大家转发。

新榜:关于内容创业行业,很多人说红利期已经过去了,也有人坦言越来越难做,在这个阶段,你说要回到做内容,不受外界干扰,你和你的团队为什么想要在这个时候,做“时差岛”这样的内容?

时差岛:

似乎也没什么宏图大愿。

以前如果一篇文章在朋友圈转1000个人,可能就10w+,现在可能要转发5000次才能10w+。说明大家选择性多,在朋友圈里懒得点击,内容太多了。

但就内容而言,微信还是一个很大的平台。我们不是选择了微信,而是选择了想讲一种故事,讲一个我们想说的,对一个国家的看法。

同样是《冰岛,人类的终极孤独》,发在杂志就是传统媒体,发在微信就是新媒体。所以,我不太认为,发在平台和内容本身有百分之百的关联,有一部分联系,这是肯定的。

也许五年以后,微信不存在了,但大家还是需要某些渠道来发布和消费同样的内容。

所以我们的兴趣点是,借助一个我们想做的事情,梳理一下我们过去看到的不同的国家,梳理一下我们对他们的认知,也希望我们的认知获得一部分人的认同。

“时差岛”后台粉丝留言

我们暂时会认为这部分人是中国新智识阶层,这是我们自己的目标,希望获得这部分群体的认同。所以,这时候会选择做这样一件事情。


新榜


人人都是自媒体,这毋庸置疑的一个大趋势。每个人随手拍一张照片发到社交媒体上就可以获得很多人的关注,议论。传统媒体,不就是干这些事情的么?

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内容创作门槛不一定低,只能说入驻的门槛低了。

为了鼓励大家有机会去创作内容,今日头条把新手期和头条指数取消,但这就意味着创作门槛低了吗?不是的!

创作内容总会有门槛,也会有规则。门槛是以什么来区分的呢?

我们打个比方来说,我写一篇文章20000阅读,你写一篇文章20个阅读,这就是写作的门槛导致的。

内容创作的门槛仍然存在,需要有一个标准来衡量这篇文章到底适合不适合推荐!

当很多人开始注册自媒体,发文章的时候,无形中是把门槛拉高,创作的多了,流量分配就少了,以前是作者少于用户,现在用户变作者,作者多于用户,流量的竞争就是变相的涨门槛!

头条还是会以垂直度,原创度,健康度,活跃度,来做文章推荐的标准。

现在考核作者的标准就是,

产出能力和产出的品质。

就像工厂,连续做内容,考核你有没有这个实力生产,能不能交货,交不出货的工厂会得到青睐吗?

生产的品质不好,做标题党,做搬运无原创,配图不清晰,文章结构没有条理,文章内容不健康,标题不吸引人,等等。平台也不会给你推荐!

除此以外,粉丝的多寡也是决定了我们文章的收益和推荐!懂的人会在这个帖子上车。

我是小孔明,自媒体社群营销3年,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万能的凯瑞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更多有趣资讯等着您哦。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不少肚子有墨水,头脑有创意的“民间高手”都开通了自己的自媒体账号,成为创作者。许多内容创作者也凭着勤奋、创意、聪明获得了丰厚的收入。

但是创作者有一个苦逼之处就是在于必须跟上时代!现在的内容创作的方式变得太快了,几年前大家流量不多、网速不快的时候,大家都在刷文字;4G时代来了,大家都在刷图;5G准备来了,越来越多人刷视频!

短视频的流行有这些优点:在短时间内,能够传达的内容比图片、文字、音频都多,直接调动了阅读者的多个器官;塑造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阅读的门槛更低;感受更加深刻。所以短视频看的人越来越多,合作方也越来越喜欢短视频。

随着短视频流行,帐号运营炒作已经行不通了,需要拿出真材实料来做视频。除了创意、还有需要人员配合、需要不同的工具来配合。剧情要合理,主角的颜值要高,转接要合理。当然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公俗良序那是必须的,那是底线。

每次做短视频,非常就是导演说:重拍!重拍!重拍!有时候发梦的都害怕重拍!因为拍视频真的天时地利人和啊!

天气不明媚行吗?不行!光线不够!

室内有灯光可以吗?不行!光线不柔和!

视频好了,还要后期加工!后期加工更恐怖!电脑性能不行的话,绝对卡到怀疑人生!剪辑好了,需要动手画画加入个性元素。

所以!做内容可能门槛低,但是要做好的话一点都不轻松!!!


太平洋电脑网



会理真实再现


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内容创业的门槛真的是低了吗?从各大媒体来说,人人都可入驻自媒体,不是说门槛低了,而是看你入驻自媒体干嘛,为了爱好、为了名、为了赚钱,自媒体现在入驻是降低了条件,一般来说都能通过,但不一样的是,对自媒人又做出的规定又多了。百家号原先坚持发文章几天就转正,转正文章才被推荐的多,但现在分新手、初级、中级、高级,你如果为了赚钱,但要过新手关。大鱼号分星级,但是你的文章要原创,才能赚点钱,你的文章是原创,阅读量也高,但原创号在那里,你每天发文,做的是义务工。头条号新手文章只推荐给的粉丝,你才注册,粉丝在那里。搜狐号推荐的高,但广告要自己找,大部分广告都过不了关……,总之,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人,内容创业门槛没变,别以为低了。


唯美情感美文


笔者做自媒体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之前完全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一天,会成为一个自媒体人士。人们对自媒体的呼声最高的口号就是人人都是自媒体。这个不可否定,每个人都有自由评论的权限,但是,人人都能做好自媒体吗?

最近,笔者朋友圈也经常看到一些自媒体人士每天也在坚持着写文章,坚持着为大家输送有价值的干货。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如何才能做好自媒体,笔者认为需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持之以恒

做任何事都需要持之以恒,别人为什么能够仰慕你呢,其实,你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东西,大家都想短时间内进行赚快钱,但是,我还是坚持日积月累的力量,你要你能坚持不懈,总有人会看到你的努力,总有人为你折服,总有人会成为你的粉丝。

不断推广自己

想成为自媒体很容易,想成为自媒体明星不容易,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影响力不断扩展,那就需要不断的去推广自己。

自媒体的推广不仅在于线上通过一些平台进行推广宣传自己,对于线下,笔者更建议应该多参加线下活动,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快的进行成长,人脉关系也能更快的进行扩充。

我不知道做自媒体的有没有这样一个感受,一旦你脚步停下来,好像全世界都把你给遗忘了。就像一个被别人遗忘的“明星”,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明星就算是制造一些绯闻,也要经常上头条的原因了。其实就是为了不断曝光自己,让自己不至于被大众遗忘。而经常在网络上曝光自己,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推广。

不断学习阅读

自媒体是需要不断为粉丝输送有价值的信息的,这些信息需要自媒体人士不断去阅读一些书籍开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让粉丝感受到你的价值在不断输出,让更多粉丝去相信你、去信任你。

内容其实是自媒体人士最重要的一点,无论你做哪方面的自媒体,都是不断在进行输出内容的,无论你输出的内容是文字、是图片、是语音还是视频,都需要你来不断的进行筛选,进行撰写。你要把关好内容的质量,不能仅仅是为了应付粉丝,粉丝不是傻子,只要你能在内容上用心,相信粉丝们都能判断出来。

往正能量引导粉丝

平常自己的一言一行很重要,我们首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随意出现谩骂、侮辱性的语言。你平常的言行也影响着你的粉丝,如果你整天都是抱怨、谩骂,这种情绪也会让粉丝感觉心里很不舒服,特别是做为自媒体,一旦有一定的关注量以后,我们更应该引导粉丝往正能量的方向去发展。

不要随便透支信用

是自媒体基本都是需要盈利的,你可以做广告,但是,要注意筛选,不能什么广告都接,一旦你推出去的产品出现信誉问题,那么对于自身来说,就是一种信用的透支。对于自媒体人士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如果你与粉丝之间没有了信任,那么你以后很难发展起来的。一旦信任被透支殆尽,就只剩下一堆骂名的时候,那你也会轰然倒塌了。

结尾:

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做自媒体的,而是否能做好,能做长久,需要自媒体人士不断的学习、坚持。看似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笔者曾创建了一个百字会,用于组团写日志,每天只需要坚持写100=200字,但是一个月以后,从刚开始的五十人,到目前的20余人。就这每个人还都互相提醒和监督。对于自媒体人士而言,前期是需要度过一段没有盈利的过程的。人们都想通过最简单、最短的时间内去盈利,都想站着都把钱给赚了,可是殊不知,就是躺着把钱赚的人,那也是很累的。我们不能光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还应该看到他人背后的付出。


乡村老榆木家具


说高不高,说低不低,你要想做自媒体,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门路,就拿头条来说,并不容易,新手期,就让很多人为难,650的指数,真的很难,过了新手期呢,发文一直有审核,写的露骨一点,不让你发,写的不露骨呢,又没人看,推荐也是寥寥无几,所以说,自媒体门槛想比以前来说是低了,但人也多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百分之3的人拿着自媒体百分之99的钱,你觉得能赚钱?顶多就是业余爱好,混一包烟抽,别太当真,没那么容易


乐娱See


在国人阅读量过低的今天,降低创作门槛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效果。

至于阅读的门槛,是自己给的,人人都可以点赞自己喜欢的作品,优胜劣汰,低质量的作品自然不会在历史上存在太长时间。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


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8月3号的公告大家看了没有,好多人都取消了头条号标示。最明显的是微头条,好多都没有了,希望大家多多发表一些正能量的东西,最好是把那些肤浅的拍几张美容照,说些露骨的话,吸引眼球的都封了才好,辛辛苦苦码字,还不如一些女的卖弄下,真的就是冯小刚说的是观众太垃圾吗?大家不要让人看不起。


天涯明月


只要符合要求,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这话是对的,但是内容创作的门槛并没有低,反而提高了,以前自媒体刚起步的时候,比较好做点,内容创作方面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很多人不会做原创,只好搬运,照葫芦画瓢,把别人的作品拿过来,稍加改动就可以了。但是,现在不行了,今日头条对作品的管理力度加强了,更加注重原创了,现在照搬别人的作品,很难行得通了,即便搬运了推荐量,阅读量也很少,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原创作品。所以说,自媒体内容创作的门槛并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也更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