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为争苏伊士运河英法染血塞得港,埃及十几岁孩子提枪保卫国土

这篇文章咱们来说说第二次中东战争。

由于在第一次中东战争后,战败的阴影使阿拉伯封建统治者成为了无能的象征,人民意志开始觉醒,从而阿拉伯地区各国国内矛盾严重激发。

1952年7月22日,埃及爱国军官纳赛尔主导的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了七月革命,推翻了埃及封建统治者法鲁克王朝,至此埃及共和国成立。

纳赛尔在埃及共和国成立后,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这个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便从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国有权开始。

为争苏伊士运河英法染血塞得港,埃及十几岁孩子提枪保卫国土

1954年,纳赛尔政府连续下达了几条关于苏伊士运河的条令。

一:拒绝英国继续在苏伊士运河基地驻防的要求。

二:把原本属于苏伊士运河的私人公司收归国有。

三:拒绝以色列的航船通过苏伊士运河以及蒂郎海峡。

四:成立管理苏伊士运河的埃及国有航运机构。

这些条令一出,立马引起英法的不满,特别是对于英国来讲,苏伊士运河相当于它的命脉,一旦失去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它的全球殖民地统治权将会被隔断。

为争苏伊士运河英法染血塞得港,埃及十几岁孩子提枪保卫国土

英法为了夺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对埃及实施了一系列的制裁手段,其中包括冻结埃及在英法的存款、运河的基金、号召英法商船拒不向埃及缴纳苏伊士运河通过费用以及动用武力威胁。

时间来到该年的10月13号,英法对安理会提出的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制度提案遭到否决,从而英法决定用武力来解决苏伊士运河之争。

从这时起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一种侵略行为,苏伊士运河本来就是由埃及修建开凿,不管是开凿的人员还是费用,都是埃及所承担的,从而运河归埃及所有,这是理所当然的。

为争苏伊士运河英法染血塞得港,埃及十几岁孩子提枪保卫国土

不过英法为了维持自己的殖民通道霸权,完全不顾这个事实,采取动用武力入侵来逼迫埃及就范。

为了解决兵源问题,法国还邀请了以色列共同组成了联盟,为此,英、法、以三国对埃及的入侵正式展开。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发动对埃及的闪电战,突袭埃及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地区,向苏伊士运河逼进。

而英法在该年10月31日出动大规模的飞机群轰炸了埃及海、陆军事基地以及塞得港。

为争苏伊士运河英法染血塞得港,埃及十几岁孩子提枪保卫国土

英、法、以的军事动作随后遭到阿拉伯众国的联手反击,而他们反击方式便是对英法施行石油禁运。

时间来到该年11月5日,英法军队侵入苏伊士运河北面地区,埃及军队沉船40艘彻底阻断了苏伊士运河。

英法军队转入攻占塞得港,在塞得港由于英法军队炮击埃及平民,从而激怒了塞得港全体军民,他们纷纷毫不畏惧死亡在塞得港市区与英法军队激战,连十来岁的埃及孩子也提起了枪,为保卫国土抗击侵略者而战。

也正是因为塞得港全体军民用鲜血和生命的付出,让原本认为可以轻松占领塞得港英法联军,在塞得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后由于苏美联合干预,使得英法以三国不得不被迫同意撤军。

为争苏伊士运河英法染血塞得港,埃及十几岁孩子提枪保卫国土

我们可以看到,在苏伊士运河之争中(对于埃及来讲就是一场保卫战)虽然导致了纳赛尔政府的垮台,但英法在这场入侵中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角色。

自第二次中东战争过后,英法的全球殖民体系陆续崩溃,不得不把对外国策改变为非殖民化策略,这个我们可以从后来英法殖民地纷纷独立中看出来。

而以色列最终在这场战争收获的是通过蒂郎海峡的航海权,这里面自然是有美国的帮助,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受益者。

最后是对于埃及来讲,埃及虽然在这场战争中军事战略彻底失败,但却获得了政治上的胜利了,自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埃及成为了阿拉伯世界对抗以色列的主心骨,获得的阿拉伯世界的主导话语权,这对于埃及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