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夏玉米苗期“四病兩害”的防治方法

夏玉米苗期常發生青枯病、粗縮病、矮花葉病、紋枯病,蟲害和草害,下面介紹一下“四病兩害”的防治方法:

夏玉米苗期“四病兩害”的防治方法

青枯病

土壤帶菌量大的連作玉米田及高溼、雨後驟晴的情況下發病嚴重。病菌從根部傷口侵入,發病初期葉片呈灰綠色,萎蔫下垂,並逐漸變黃;根系和莖基部呈水漬狀後變褐腐爛,潮溼時可見白色或粉紅色菌絲。

預防:可選用抗病品種,並用1.5%植病靈浸種;增施鉀肥,合理密植,清除病殘體,開溝排水。發病初期在晴天中午用瑞毒黴、保根靈和營養調節肥混噴,3~5天后再噴一次。

粗縮病

主要由灰飛蝨傳毒引起,耕作粗放的免耕田以及雜草多、乾旱時發病重。病株矮化、葉片僵直,寬、短而厚,顏色濃綠;上部節間短縮,頂部葉簇生;心葉中脈兩側產生虛線狀條紋。

預防:可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用1.5%植病靈浸種;乾旱田塊適時灌水,合理施肥、間苗、定苗,中耕並剷除田邊和田間雜草;2~3葉期,在晴天中午每畝用10%吡蟲啉20克,加水30公斤噴霧。植株發病後在植病靈、菌毒清、乙蒜素等藥劑中混入吡蟲靈噴施防治效果較好,3~5天噴一次,整個苗期噴2~3次。

矮花葉病

主要由蚜蟲傳毒或經傷口摩擦傳毒,屬非持久型病毒病。高溫、乾旱,苗生長瘦弱,蚜蟲基數大時發病重。病株心葉基部葉脈間出現褪綠斑點,並逐漸擴展至全葉,葉片發黃。發病早的植株矮化,影響抽穗。

防治:可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用1.5%植病靈浸種;滅蚜藥劑和方法參照玉米粗縮病防治;適當密植,拔除田間病死植株;用植病靈和葉面營養肥混噴,並加大噴藥量和噴藥次數,以降低健株再感染率,促進病株恢復生長;合理施肥,中耕除草,培土保墒,剷除田間、地邊雜草,及時灌水,適時早播。

紋枯病

紋枯病危害玉米葉鞘、葉片、果穗及莖稈,近地面葉鞘上出現水漬狀斑點後擴大成雲紋狀,包圍整個葉鞘,使葉鞘腐爛、葉片枯死,並向上擴展。該病發生,連作田重於輪作田,雨天多、雨量大、溼度高時病害易流行,始發於拔節期。

防治:可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溼度;拔節至抽雄期,每畝噴施50%井岡黴素200毫升,剝除病葉鞘後再噴一次藥防效更好。每畝用紋枯淨100克對莖稈粗噴霧可兼防大小葉斑病。消菌靈、託布津對玉米紋枯病防治效果也較好。

夏玉米苗期“四病兩害”的防治方法

蟲害

玉米苗期主要害蟲有黏蟲、棉鈴蟲、灰飛蝨、薊馬、金針蟲、耕葵粉蚧等。建議種植戶密切關注當地植保植檢站發佈的蟲情監測預報以及專業的技術防治指導建議對害蟲進行集中防治。防治黏蟲、棉鈴蟲可選用5%高效氯氰菊酯、2.5%氯氟氰菊酯50~75克/畝,對水30公斤噴霧防治。防治耕葵粉蚧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1000毫升/畝、48%樂斯本乳油200~400毫升/畝進行灌根。

夏玉米苗期“四病兩害”的防治方法

草害

套種和直播玉米田草害較重,必須及時化學除草,以免造成草荒,除草還可有效防治寄生在雜草上的病蟲害。化學除草特別要選好對路除草劑,最好在玉米3~5葉期用藥,嚴格用藥量及操作方法,以防出現藥害。可畝用4%玉農樂膠懸劑75毫升莖葉噴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