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互金协会祭出杀手锏!暴力催收等现金贷乱象,将得到彻底根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国内某些地区的从业机构或受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在催收逾期债务的过程中,存在不良催收行为,有些甚至采用暴力催收手段,如侮辱、骚扰、使用暴力等,债务人的人身安全遭到威胁,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整个催收市场亟待政策纠偏。

互金协会祭出杀手锏!暴力催收等现金贷乱象,将得到彻底根治!

3月28日,中国互金协会推出《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以下简称公约)。业内人士表示,《公约》的推出,填补了规范互联网金融债务催收行为的制度空白,将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形成有力支撑,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同时,互金协会表示,下一步,将配套推出互联网金融债务催收相关标准,在更多维度对债务催收实操进行细化指导。

《公约》既出,暴力催收将成为历史

《公约》对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作出明确定义,即通过互联网借贷行为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后,债务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出现债务逾期或违约时,为引导债务人履行债务清偿责任所开展的催告提醒服务。

据深8君了解,《公约》适用于规范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行为,确立以“遵纪守法、规范审慎、保护隐私、严格自律”为基本原则,明确了失信惩戒、业务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管理、外包管理、投诉处理等方面具体规定,给出债务催收行为的正负面清单,设定了执行与惩戒机制,旨在保护债权人、债务人、相关当事人及从业机构各方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深8君注意到,在规范债务催收行为时,《公约》用到了14个“不得”,相当于给催收行为划出了14条监管“红线”,规范了在互金行业诟病已久的催收乱象,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在这14个“不得”当中,规定“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以利息、违约金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债务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超出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得对超出部分进行催收。”深8君认为,这意味着不少依靠高息模式来发展业务的互金平台,将受到极大影响,同时试图以高利息来覆盖高坏账的做法,也会在新规面前无所遁形。不少在监管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互金平台,以后的日子恐怕更难熬了。

互金协会祭出杀手锏!暴力催收等现金贷乱象,将得到彻底根治!

《公约》对催收人员行为规范也作出严格规定,“在实际催收过程中,在无法与债务人取得联系时,为恢复与债务人联系,方可与债务人事先约定的联系人进行联系。催收人员不得诱导或逼迫债务人通过新增借贷或非法途径筹集资金偿还逾期债务;在开展债务催收时,催收人员应第一时间表明所代表机构的名称,现场催收时应主动出示相关证件及借款资料。现场催收应全程录音或录像。现场催收人员应主动告知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录音或录像行为。”意味着通过威胁借款人的人身安全等暴力催收乱象,在日趋严厉的监管政策面前,或将逐渐成为历史。

据悉,这次《公约》共有十家头部类公司签约,互金协会表示将来会把所有的会员单位纳入进去。不过,也要清醒地意识到,短时间内想要多达上千家的互金平台彻底杜绝暴力催收还太难,平台需要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流程和制度,同时也要切实把好风控这道关口,降低不良贷款率,从而规避暴力催收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风险。

第三方暴力催收平台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据了解,民怨沸腾的暴力催收乱象丛生,第三方网络催收平台难逃干系。数据显示,所有逾期案例中有70%~80%是因与借款人失去联系造成的,而一旦找到借款人,有50%以上可以还款。第三方催收平台便是通过为相关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来获取佣金。

据国家互金专委会监测,截止2018年3月8日,技术平台累计发现网络催收平台364家,其运营中的催收项目数超94万个,涉及催收资金1.14万亿,平均催收佣金率超25%,催收资金数量相当庞大。

深8君发现,在这些第三方网络催收平台中,一种“滴滴”模式的催收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约占到催收平台总量的一半。据悉,“滴滴”催收即经营主体自身非催债人,其主要通过网站、手机APP等渠道搭建催收平台,为债权人与催债人提供点对点的撮合。随着越来越多的互金平台将催收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此类催收平台也进入了快速生长期。

同时,在此次监测中,累计发现催收人员超过100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河南、江苏等地。由于催收行业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导致催收行业火爆却乱象频出。据了解,针对债务人的暴力催收手段层出不穷,高频催收、曝光通讯录、骚扰亲友、暴力胁迫……给债务人的身体及身心都造成巨大伤害。根据公开媒体报道统计,由于催收平台过度催收,已致近30人死亡,而报道之外的死亡人数,恐怕更让人触目惊心。

互金协会祭出杀手锏!暴力催收等现金贷乱象,将得到彻底根治!

另外,据统计,综合国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贷、消费金融、小贷公司等业态,国内的不良资产规模在3万亿元左右。其中不乏有合规的传统催收平台,但被暴力催收的恶名所累,严重损害了催收行业的名声。随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公约》出台之后,将有效遏制暴力催收“恶行”,暴力催收平台或将就此慢慢消亡。而催收行业将在“阳光”下平稳运行,促进合规催收平台有序发展,从而给整个互金行业带来光明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