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对自己舍不得花钱是一种什么心理?

对自己舍不得花钱是一种什么心理?

什么意思呢? 顾名思义,“失明”,就是看不到嘛。

首先是看不到货币的流通职能,认为钱花了就没了。实则不然。

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流通手段。我们创造金钱的目的在于获取必要的物质来维持生存、经营生活。钱,它也就一流通载体,花了,只是流动开了,转化为其他物品,价值依旧在,甚至倍增。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刚参加工作的那半年,对金钱有种怪心理:发了工资从不敢去动它,觉得钱是自己辛苦赚来的,花掉那还不如不干。银行卡里存款的增加不见得多开心,面对无聊的生活不敢花点钱去改变,内心陷入极度匮乏的迷乱状态。

对自己舍不得花钱是一种什么心理?

某一次,我陪闺蜜去买衣服,看到她买到合适的衣服,如高考时被心仪的学校录取般欣喜,3分钟内付款走人。她工资比我还低嘿,我也觉得那衣服真好看,但是下不了手,但那一瞬间,我顿悟,其实她花这笔钱是值得的,换来了喜悦,也提升了形象,如果真要较真衡量,这更难得可贵啊。

回来时经过一花店,我立马进去,刷卡付款,带走两盆栽。那一刻,内心有份跨越了自己的成就感。回家后,把盆栽放在书桌上,房间里多了几分生机。每每回来看到,在外奔波硬邦邦的心都会因它们的绽放而柔软,那段时间我还学到不少培植知识。

幸好,那“失明”只是暂时性,我看到了金钱其实也就一流通载体,那个当下我的真正需求在于增添点自己喜欢的绿植,我也走出舍不得花钱这怪心理!

其次是看不到自己成长的需求。心智的成长应该高于一切。

单位同事A和B平时业余都爱写写东西。同事A给自己买了个写作课程,当他推荐给B时,B的反馈是课程不错,“确实很有针对性呀,而且有个团体,嗯,不错,真不错。”我都听到他对那课程的啧啧称赞。但最后他考虑到付费,就拒绝了,说是免费还可以玩玩,要钱的缘分还不到。

对自己舍不得花钱是一种什么心理?

A的工资比B都低一层级,但毅然去学了,在课程里,遇到志同道合者,享受更多写作的乐趣,还跟着团队学了公众号运营,自己的多篇文章也被知名平台收录,最近领导从朋友圈发现他这一特长,将他派遣到新媒体组(公司的核心部门)。

而B,就一直停留在随便写写的状态,其实不仅写作方面,任何爱好,需要花钱的,他都将自己拒于门外,所以也就一直那样,看不出有什么成长。上个月部门的团建,因为个人要分摊一部分费用,平时最闲的他竟然跟领导请假了。

我们去的人都领略到异国风情,尝到多走走开眼界的甜头,更是感受到集体出游的温暖,回来后个个干劲十足,大家的业绩不比以前差呢,他呢,“羡慕你们呐,为什么我都不是困难户,却始终觉得掏钱去玩不划算呢?”

为什么呢?他真的不缺钱呀!公司管吃,家里管住,爸妈养着……其实就是看不到自己成长的需求,心智的成长高于一切,他在这方面格局太小,“失明”了。

爱默生说过,“不花钱是造不成宫殿的。”

所以,舍不得给自己花钱的人,真的是“失明了”,看不到货币的真正职能也看不到自身的心智成长需求。如果你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失明”了,希望你能看懂并分享出去,该花则花,才能建造自己的城堡。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