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耦园说

苏州的耦园,因其宅分东西,为双数,古人称两人耕种为“耦”,而耦又通“偶”,成对,故名“耦园”,含夫妇归田隐居之意。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耦园三面萦水,园的东面临护城河,南北为小河道。其周边少有新建筑的干扰,外部空间环境迄今为止依然保存完整,园外的各环境要素和宅园内的空间都保留着江南水乡的风貌,曾专为私家所用的埗头、探水植物、曲回的河岸、细窄的小巷、铺石巷道、粉墙灰瓦、地面的青苔……,安静地守候在古城墙垣的边缘。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三面临水的耦园,位于小新桥巷的主入口处仅置一石板桥,背面的次门临水而建,需驾舟楫方可进出。

耦园所体现出来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空间意象与威尼斯水城很是不同,威尼斯城内沿运河的建筑都属于外向的,大多数临水的教堂、住宅和办公建筑等无一不显露其装饰丰富的临水立面,且节奏多变、排布紧凑、空间积极,建筑群的内部也多为双层围合模式的小型内庭院。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而在苏州,建筑朴素宁静、临水空间内敛而含蓄,四周以高墙围合,通常不会将园子内部的建筑外露,或者尽可能少的外露,其造园的“文章”、空间的“笔墨”和经营的意境多在于园子内部,宅园内变化多样而对外较为封闭。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这种手法和结果与威尼斯的有着诸多差别,各自的风格不同、韵致迥异,姑苏的水和威尼斯的水,两地城市形态和滨水景观之间的种种差异,使得人们身处不同环境时的感受完全不同,看来我们以往爱用“东方威尼斯”来赞誉苏州水乡是不够妥当的,也没有必要作此类比。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耦园与苏州其他一些著名的园林有所不同,耦园有自身独特而质朴的立意和样式。

其中尤以所置黄石假山的叠砌方式最为突出,各假山的位置恰当、堆叠自然,形态峻拔、气势雄浑。耦园的布局疏朗而不局促,生活空间简约、实用,建筑尺度精致却没有任何多余的奢华,淡雅的草堂白屋反映出主人追求隐居的平静心态。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耦园以住宅居中,东、西两园的园林和住宅之间联以重楼,这是其有别于其他园林的特殊格局。其中正宅院为四进三门楼的庭园,属宅园主人居住之处。

住宅院落由门厅、主厅和正厅等形成纵深序列,前三进皆为三开间的厅堂和庭院,其中第三进名为“载酒堂”,两侧为厢房和以单层建筑为主的小庭院。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当年沈秉成以官至安徽巡抚署两江总督(正二品)之职,故此园主人有资格修建如此高等级的建筑。因为园主人建园时所采用的均是普通的建筑材料,故如今的维修成本并不高,而且修缮的工程也相对简单。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东园原为“涉园”故址,又称“小郁林”,布局以山为主,辅以池沼。其南、北、东三面皆临河,筑有城曲草堂、双照楼、山水间、枕波轩和听橹楼等十余景。

城曲草堂是园中的主体建筑,楼厅双层,坐北朝南,并有曲廊环抱。北面有三处小巧精致的院落。东侧是“双照楼”,旧为书楼,取王僧儒:“道之所贵,空有兼忘。行之可贵,其假双照”,有隐居学道之意。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楼厅前部院落有黄石假山,上散置十余种花木,叠山手法平实、植被选取自然,具有郊野山林的趣味。自楼厅前的石径可通达山上东侧的平台,而平台东面的山势增高并形成直削的绝壁,地形真实。

崖壁下方即临于水池,设有石砌磴道依山势可达至池边,山虽不高、无奇,但石径、谷道和绝壁形成了曲折、起伏及突变的气势。池水沿假山由北蜿蜒南伸,在水岸转折处架设一道曲桥以呼应石崖和磴道。池的南端有阁跨水而建,称作“山水间”,至此可隐约地与城曲草堂隔山而望,丰富了由楼到山、再至阁的空间层次。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从河道西望耦园,其北侧的双照楼和听橹楼两座建筑都突出于带有联排花窗的园墙之上,前后楼阁的木隔窗扇分隔细巧、檐口的翼角造型轻盈,其他都隐退于园墙之后,完整地表现了“负解临流,宜于皆隐”的造园立意。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耦园的西园规模不大,园中有两小院,且设一鹤寿亭。建筑的尺度较小,院落的空间形态内敛。南部的院子平面随假山进退变化而呈不规则形状,以单面回廊穿插其间,并配以花木、湖石,看似无奇却显得幽雅清秀。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苏州的私家园林原本大多只是供一家人单独居住,园林的主人能够借着幽深曲折、层次起伏、参差多变、回味无穷的园景,生活于精致的空间环境和“东园载酒西园醉”的意境之中,使得凡尘的拥挤和喧嚣一概都被抛离于园外,而在摆脱纷争、忧愁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城市的市井繁华和各种便利。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热意来袭,在耦园安心地感受那份自然的质朴,与古典园林的美。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耦园说|于喧嚣中的田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