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对话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姜文:好作品要有原创性,导演要坚持自己的态度

文/纪文彬

摄影/王琳

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姜文在6月17日的媒体见面会上,一开始便回顾了自己与上海国际电影节有着深厚的渊源——由他非常钦佩的电影大师谢晋参与创办,并且还在上海参与了谢晋导演《芙蓉镇》拍摄。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姜文对于主竞赛单元评选标准有着极高的艺术性要求。“最重要的是影片是否真诚,能否打动人心。”他强调,“评价标准不参照院线票房高低,更看重作品原创性”,“如果没有原创性,必须把影片中非原创部分做得更好”。另外,他还认为,“导演要有自己的态度。”

对话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姜文:好作品要有原创性,导演要坚持自己的态度

电影节上,姜文带领其他金爵奖评委对 14 部入围影片进行评审,并参加了金爵主席论坛——与姜文一起拍电影。论坛上,姜文以自己即将上映的新片《邪不压正》为案例,阐释了诸多电影拍摄理念。例如严肃的抗战题材中加入喜剧元素,并不是为了吸引观众,而是想展现让人笑的悲剧“荒诞”表达。“寻找荒诞并不可笑,而能接近事物的本质。”他表示西方电影《美丽人生》《虎口脱险》在此方面表达尤佳。

作为一名导演、演员、编剧三重身份的知名影人,姜文曾出任过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评委,今年又受邀成为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他不受时代潮流影响,始终保持着自己“任性”的表达方式。在《邪不压正》拍摄期间,摄影指导谢征宇“控诉”姜文天天在片场改剧本,拍摄团队对此“满腹牢骚”。但谢征宇也表示对其工作方式的理解,因为“剧本是好电影的根本”。《邪不压正》编剧孙悦也认同姜文独特的工作方式,因为“直到演员把台词说出来那一刻,依然觉得有修改得更好一点的空间。”

对话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姜文:好作品要有原创性,导演要坚持自己的态度

《邪不压正》作为姜文执导的“民国三部曲”最后一部,还饰演了一位神秘莫测、不知敌友的前朝武人。对于表演,姜文认为“表演是暴露,不是装模作样。”“演员把自己的内心和时间放在片场,让演员的生命和角色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他认为演员只有不断暴露自己,在若干年后回顾自己的作品,才会发现自己的成长历程。而姜文乐见的表演态度,“现在越来越少了。”“以前谢晋拍戏时有这种时候,外国剧组也有这种情况。”

对话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姜文:好作品要有原创性,导演要坚持自己的态度

《综艺报》:从演员到导演再到金爵奖评委会主席,身份的转变是否让你对电影的认识发生变化?

姜文:演员和导演,对我来说,就是从镜头前到镜头后来回转。因此对电影的认识,从来没有太多本质变化。无论关注什么电影,都要忠于自己、忠于生活,不要伪造自己。

《综艺报》:电影制作新技术层出不穷,你如何看待技术与电影的关系?

姜文:技术虽然重要,但要为艺术服务。随着科技不断发达,当下部分技术已经发展成内容本身,但还是那句老话,“形式为内容服务”。此次拍摄《邪不压正》运用了原来没有的新技术,但有些技术不够成熟,反而耽误拍摄时间。我认为技术应方便拍摄者实现想实现内容的工具,但现在的电影技术还没达到理想的“方便”程度

《综艺报》:就你个人观察,中国电影青年导演有哪些特质?对青年导演发展有什么建议?

姜文:年轻固然好,但绝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很多人从年轻时“稀里糊涂”走过来,我亦如此。但如果在年轻时什么都没做,就浪费了时间。我建议青年导演要有自己的态度,保证话语权,哪怕是错误的,没有自己的态度,只有共性态度或是学别人,都是浪费时间。另外不要过度关心题材,要关注内容本身以及对人生、人世间的态度。例如我拍摄《阳关灿烂的日子》时,当年流行伤痕文学,很多人不看好此片,但我只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综艺报》:中国电影走向海外需要做好哪些方面?

姜文:当下中国电影走向全球,有的作品是真正在全球市场获得广泛好评,而有的片子只是在海外的华人圈内传播并没有获得外国人的认可。由于中国国力发展,中国人在海外的地位不断提升。随着中国人不断向海外推广时,可以把国产片带到更多国家。但国产片在海外市场的地位能否提升,还不能肯定。国产片要实现从量到质的变化,目前我们还处于这个过渡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