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俄罗斯当年为什么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不说不笑不烦躁丶


俄罗斯向来以对领土狂热追逐而闻名于世,普京更是有一句名言:“俄罗斯国土虽大,但却没有一寸是多余的”。但在150年前俄罗斯最困难的时期,阿拉斯加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1854年,围绕巴尔干半岛霸权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农奴制度下的沙皇俄国被工业革命装备的英法联军和土耳其联手打败,被迫割地求和,老沙皇尼古拉一世据说也因此服毒自杀。新登基的亚历山大二世要进行农奴制改革,继续大量资金;而且他对英法的强大十分恐惧,最担心的就是阿拉斯加。

从地理位置上来了,阿拉斯加距离俄国的统治中心非常遥远,却紧挨着加拿大。由于当时加拿大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在此驻有重兵,比沙俄在阿拉斯加的势力要强得多;一旦英国人以此为跳板进攻俄国本土,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就这样,阿拉斯加彻底成为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事实上,在当时美国对领土的狂热追逐一点都不比俄罗斯逊色。1867年,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亨利·西华德力排众议,坚决买下阿拉斯加(当时很多人嘲笑说西华德干了蠢事,花钱买了一个被冰雪覆盖的不毛之地)。

1867年3月30日凌晨4时,美国国务卿西华德与俄国驻华盛顿公使斯特克尔在华盛顿签订了《转让阿拉斯加专约》。

“全俄罗斯皇帝陛下同意根据本条约,在交换批准书之后即将美洲大陆和邻近岛屿现在归俄皇陛下所有的一切领土和领地转让给美国,上述领土和领地包括在条约所规定的地理范围之内。美国同意在交换本条约的批准书之后十个月内由华盛顿国库将720万美元金币付给正式授权接受上述款项的全俄罗斯皇帝陛下的外交或其他代理人员。”

就这样,美国以难以想象的低廉的价格,购得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而俄国人也庆幸自己做了一笔好生意,俄国打的如意算盘是:美国买下阿拉斯加后,可以削弱英属加拿大的地缘影响(当时英美是死敌),并把英属加拿大夹在美国的领地之间,让美国的堵住英国向西扩张的道路。

令俄国人追悔莫及的是,沙俄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不久,就发现了巨大的金矿。

阿拉斯加的黄金矿不但分布范围广,而且产量也非常惊人。在1896年至1914年淘金热高峰期,阿拉斯加的黄金产量位于美国各产金州、领地的第二位,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州。其中的朱诺大金矿开采44年就为美国赚回1.5亿美元,相当于20个阿拉斯加的卖价!

而且,阿拉斯加可开采的石油储量约为13.7亿吨,占美国可开采石油储量的五分之一,目前探明的储量还在不断扩大;此外,阿拉斯加地下还埋藏着5.7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更重要的是,阿拉斯加虽然挡住了英国扩张的道路,却成了美国对外扩张的垫脚石。

美国在拿到阿拉斯加之后,成为了北极问题的参与国;美国的加入还打破了英国在太平洋上的霸权,美国一路西进,占领夏威夷,直至菲律宾关岛,取代了英国的霸权。可以说,正是有了阿拉斯加,美国才有机会介入亚洲事务,一直到今天还是这样。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一直谋求与美国的军力抗衡。假如阿拉斯加还属于俄罗斯人的话,在五十年代,苏联可以在阿拉斯加部署导弹,这样可以直接打到美国本土。那样的话,苏联就不用将导弹运到古巴,不会有差点儿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古巴导弹危机。

可以说,俄国卖掉阿拉斯加仅仅获得了一些眼前利益,却在一定程度上给了美国巨大的战略契机,使得美国最终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所以,假如阿拉斯加没有被卖给美国,今天的世界形势很可能是另外一种局面。


金十数据


提到阿拉斯加,就不得不提一个丹麦人,这个人叫白令,他在沙俄军队中当兵时,被沙皇派到东部去探险,最终发现了阿拉斯加,现在的白令海峡就是纪念白令命名的。

那个时候,西欧贵族特别盛行穿皮草,也就是动物的皮,尤其是水獭的皮。所以俄国人在阿拉斯加从土著人手里强行收购皮草,然后拿到欧洲去卖,赚了大笔的钱。

但后来,随着阿拉斯加水獭越来越少,当地土著人反抗也越来越激烈,经常偷袭俄国人,给俄国人带来很大损失。带不来钱,还有损失,交通又非常不便利,至今俄罗斯也没有铁路通往东西伯利亚,更别提阿拉斯加了,所以沙皇就一直想把阿拉斯加卖掉。

但后来在欧洲战争越来越多,沙俄就没时间处理卖掉阿拉斯加的事宜。后来沙俄在黑海的扩张太厉害,引起了英法的干预,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沙俄战败,克里米亚战争彻底止住了沙俄在黑海的扩张。

当时的加拿大属于英国殖民地,也就是说英国是和阿拉斯加接壤的。这里说一下时区,人们是怎么发现时区的呢?就是往东走的沙俄人和往西走的英国人在阿拉斯加相遇了,结果日期对不上了,差一天,所以才发现了时区。

沙俄害怕英国从加拿大出兵把阿拉斯加抢了去,而且着急要还债,于是赶紧就便宜的卖给美国了,有美国在中间,英国也就无法向沙俄在亚洲的领土扩张。

如果阿拉斯加没有被卖给美国,肯定是比现在落后,因为俄国人没有人力去开发,但会有军队驻守,这样加拿大就必须扩军驻守在边境,而且美国再也无法干预北冰洋事务,其他国家在北冰洋也争夺不过俄罗斯,那么俄罗斯在北冰洋几乎是无敌的。


刘权林


沙皇俄国当年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绝对是战略失误和沙俄国家的损失。



1.1854年沙皇俄国与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地区发生了战争。结果沙皇俄国战败割地求和。沙皇尼古拉一世也因此服毒自杀。

2.新登基的亚历山大二世对英法联军十分恐惧。而阿拉斯加正好紧挨着英国的殖民地加拿大。因此俄罗斯沙皇琢磨要是与英国再打一仗,恐怕连阿拉斯加都守不住。而阿拉斯加距离西伯利亚很近,如果英国人以此为跳板攻入俄国境内,那后果不堪设想。

3.并且俄罗斯皇帝认为阿拉斯加离俄罗斯本土太远,没有什么用。不如把它卖给美国赚点钱,还可以借助美国阻挡英国人对俄本土的威胁。

4.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英国、法国等欧洲列强趁机想肢解美国。林肯总统无奈向沙皇俄国求助,沙俄派军舰进入了纽约港对英法的军舰进行了战略威胁,为美国北方军队赢得战争争取了时间。

5.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开出72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了阿拉斯加。当时这笔钱是十分巨大的数字,俄罗斯很满意。1867年阿拉斯加成为了美国的领土。

6.随后美国人在阿拉斯加发现了金矿和石油。冷战期间,美国把核导弹部署在阿拉斯加对苏联进行了战略威慑。因此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为当年失去阿拉斯加非常的后悔。


香堂风子


1741年,俄罗斯探险家白令发现了美洲的阿拉斯加,俄罗斯宣布拥有阿拉斯加主权。阿拉斯加位于北极圈,属于高寒地区,人烟稀少,俄罗斯将其纳入版图100多年来阿拉斯加没有为俄国带来任收益,反倒要贴钱派驻军队。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罗斯战败,消耗了大量的财富。俄罗斯国库空虚,沙俄急需用钱。在1867年3月30日,沙皇以720万美元的价格与美国成交。不过后来在阿拉斯加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还有很多矿产,俄罗斯想起当年沙皇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估计连肠子都悔青了。在此,我们来回顾一下沙皇俄国,当年为何低价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的历史背景。

首先: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很好,主要是他们当时拥有共同的敌人——英国。因为当时的美国国内政局也不稳定,在美国购买阿拉斯加之前发生了美国著名的南北战争。当时的英法联军想肢解美国,林肯向俄罗斯求援,沙皇派出军舰对英法联军进行军事威胁,为美国战胜南方的军队赢得了时间。

其次:当时的俄罗斯与英法有矛盾,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等国对俄罗斯宣战。西伯利亚总督阿穆尔斯基,当年给沙皇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提到,该地区有150多万平方公里,而俄国的权力中心远在东欧,离俄罗斯太远了,很难有效管理该地区。不如把该地区卖给美国,与美国发展关系。

最后: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沙皇俄国国库空虚,当时阿拉斯加正好紧挨着英国的殖民地加拿大,俄罗斯害怕战败保不住那块领土。如果,英国人以后占领阿拉斯加以此为跳板攻入俄国境内,那后果不堪设想。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出72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了阿拉斯加,1867年阿拉斯加正式成为了美国的领土。

俄罗斯卖阿拉斯加给美国,后来被维新变法人士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效仿。因为当时维新变法没有足够的资金,康有为等人向光绪帝上书:建议光绪帝将新疆、西藏、蒙古、甘肃卖给西方国家,说那几个省的土地贫瘠,没有多大用处,不如卖掉换取变法经费。好在维新变法失败了,中国会失去多少领土真的不堪设想。


谋士说


“鸡肋”般的存在

1741年,俄罗斯探险家白令发现了阿拉斯加,俄国政府因此宣布对这块面积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主权。但这块土地有1/3的面积处于北极圈内,年平均气温0℃以下,苔原广布,人烟罕至。


阿拉斯加算作俄国的领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这块土地的归属问题上,没有一个国家想在上面花心思,这块土地太过荒凉,就只有刚刚占领了西伯利亚的俄国人不嫌弃。在它的拥有者看来,这块土地就是“鸡肋”般的存在,成为俄国领土的100多年来,不仅没有带来多少金钱上的收益,还要倒贴钱派驻军队。



扩张争霸需要摆脱榨不出油水的“累赘”

19世纪20年代欧战爆发后,俄国疲于应战,无暇旁顾,其他国家的捕鲸人和皮毛商纷纷迁至这块俄国属地,随着皮毛收益的锐减,俄国政府对这块土地感到索然无味。


到了19世纪中期,俄国在对外扩张中遇到了劲敌英国。俄国人意识到,虽然已经把疆域扩大到北美大陆,但因自己力量有限,那种远在天边又没油水可捞的领地成为自己与英国争霸的绊脚石,要是两头兼顾的话,弄不好会失去一些属于自己海上霸权控制的地区。


俄国政府认为阿拉斯加并不能成为其毫无节制掠取皮毛的场所,也不可能成为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可靠之地,因此,到1867年,俄国政府有强烈的愿望想要卖掉这块“广大而寒冷的扩张成果”。


囊中羞涩,沙俄下决心出售阿拉斯加

1853至1856年,沙皇俄国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与英法等国爆发克里米亚战争。这一场败仗过后,沙皇俄国的国库严重亏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弟弟康斯坦丁大公提议:出售一些“无用的东西”,以解当时之需,而阿拉斯加很符合这个条件;再加上英国军队多次攻击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那里的守军不得不因人数太少而撤退。即便是这个不畏严寒的民族也认为阿拉斯加过于荒凉,不值得继续守护。


这在当时俄国统治者看来,出售阿拉斯加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既能甩掉包袱,还能贴补国库。


沙俄最看好的买家是美国,但美国当时正值国家内战,无力置产,将俄国人一次次拒之门外。俄国驻美使臣斯捷尔克(Sigechael)被沙皇逼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也顾不得礼节,于1867年3月的一个深夜求见美国国务卿苏厄德(Theodore),表示俄方愿意低价出售阿拉斯加,苏厄德当机立断,未经总统、国会批准,擅自做主以720万美元的低价买下了阿拉斯加。为防止变卦,双方当场拟定了协议文件,于翌日凌晨四时举行签约仪式,办好了全部手续。从此,阿拉斯加归属美国,成为美国的第49个州。



(苏厄德像)

(苏厄德与俄罗斯大使商讨购买阿拉斯加事宜)


俄国人肠子都悔青了

协议达成,舆论哗然,美国媒体揶揄这一购买是“苏厄德的蠢事”、“苏厄德的冰箱”或“詹森总统的北极熊花园”。谁能料到,仅仅过了13年,美国人就在该地朱诺(Junean)地区发现金矿,开采44年就净赚1.5亿美元!阿拉斯加日后被探明的巨大的资源储量以及不言而喻的战略地位更是令俄罗斯人恨不得痛扇自己耳光——当初咋就这么目光短浅呢!\t

参考文献:

赵捷,谭风:《导游宝典:文化百科溯源》,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年。

张祥斌:《天气制造的人类历史》,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历史研习社


俄罗斯出卖阿拉斯加这个历史事件,因为涉及出售领土面积巨大,而事主俄罗斯对领土的贪婪又是世所共知,加上后来的美俄(苏)的争霸,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成为美国在远东地区发挥影响力,进而威胁苏联的战略基地,这样吊诡的历史事件的发生更让人觉得有些难以理解。

在航海大发现之后,地球进入了全球化阶段,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很难在一个封闭的体系里自生自灭,而不可避免与世界主要大国发生联系。俄国出让(售卖)阿拉斯加给美国,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证。

(Sitka:俄罗斯在阿拉斯加的核心城堡)

前因:历史上的欠债

1740-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一场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的战争,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尤其是中欧地区),使得普鲁士开始崛起,法国和英国的争霸矛盾凸显。

1756-1763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交战双方都不满意,互换了盟友之后,再次开战。法国与英国更是将这场战争打到了全球战场。路易十五对比利时情有独钟,曾说:即使丢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为了得到比利时,对于法国而言,都是可以接受的。

1776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荷兰-西班牙组成了欧洲亲友团,联合支持美国的独立战争,用以报复英国。

1789年-1815年,法国大革命因财政问题爆发,拿破仑登上历史舞台,与英国再次展开争霸战争。美洲的法属路易斯安那被拿破仑以1500万美元的代价出让给美国。

1815-1871年,法国在拿破仑战争后,放弃与英国争霸的国策,转而寻求政策追随,建立了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

(采取追随策略后的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3年-1856年,英国、法国、撒丁、土耳其联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击败了自1815年后就成为欧洲霸主的俄国。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在败战前夕服毒自杀,国势风雨飘摇。

继位的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了农奴改革,但是由于农奴改革对于赎金和徭役仍然过高,因此俄国农奴发生了暴乱。

俄国出让阿拉斯加时的背景

1856年俄国败战,国力大损时,美国没有落井下石,反而给予了俄国很大的援助。如美国迫使英国接受了中立国船只不受攻击的原则,在商务上帮助了俄国人,使其免于遭到封锁。美国同意俄国卖掉战争爆发时扣留在俄国港口的货物,美国海军还在远东拯救了俄国船只,并且阻止了英国在美国征召志愿兵的计划。同时,由于美国的威胁,虽然有英法的胁迫,但是西班牙最终还是没有派军参战。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后,100多年间在黑海沿岸所取得的胜利果实,一夕之间化为乌有,国家财政也面临严重的危机。俄国此时已有心思出售阿拉斯加的领土了。阿拉斯加远在美洲,距离俄国欧洲核心过于遥远。阿拉斯加南部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加拿大,借由英国巨大的海军的优势,一旦英国在美洲生事,俄国鞭长莫及。

这个时候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铺开。第一次工业革命虽然使得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获得很大提升,但是对于北极圈内的土地,人们依然没有办法。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集中在棉毛纺织等轻工业,如钢铁、煤炭等重工业的发达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之后。棉毛纺织轻工业所需的原料都来自湿润温暖的南方,对于俄罗斯占领的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这样的地方,是典型的苦寒之地,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美国就曾经指责购买阿拉斯加的国务卿,用720万美元给买回了一个“大冰箱”。

棉毛纺织业饱和后,谷物又开始成为全球大宗货物,但同样,谷物的生产也不在寒冷的北极。

(谷物成为大宗货物)

即使对于俄罗斯而言,1745年占领阿拉斯加,也只是因为当地的爱斯基摩人能够提交皮毛的贡赋,仅此而已。在1799年,俄罗斯成立了美洲公司,其主要职能也是皮毛贸易。英国人、西班牙人都曾打过这片地方的主意,不过俄国人靠着耐寒,最终成为了主权所有者。此后数十年之间,美国有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加利福利亚被开发出来,而阿拉斯加毫无变化。

出让土地也需要契机:俄国做了人情

美国南北战争开始后,英国大喜过望,是时候惩罚这个当年的“二五仔”了,英国人当即宣布中立。美国总统林肯一语中的,说:南方邦联是叛乱州,英国宣布中立,就是承认南方邦联不是作为叛乱者的身份,是为以后承认南方邦联作外交上的铺垫。然而,又能怎样呢?美国的老盟友法国,此时已经抱定了跟随战略,英国吃肉,法国喝汤,法国也宣布中立。紧接着,欧洲的各个国家,西班牙、荷兰等国,都宣布了中立。

在欧洲国家开始充当吃瓜群众,本着看热闹的不怕事大的原则想看美国联邦的笑话时,俄国仗义出手了。俄国人一开始就不承认南方邦联。俄国是欧洲的主要列强国家,而且还是南方邦联的主要商品的消费国,南方邦联不敢怠慢,派了一个大使,叫做拉马尔的过去圣彼得堡。结果俄国外交大臣不承认拉马尔的官方身份,南方邦联很尴尬地召回了大使。法国一开始,还想着拉拢俄国,一起孤立美国联邦。一个分裂的美国,是不能构成欧洲的威胁的。俄国同样也给拒绝了,外交大臣戈恰尔科夫说:对美国恢复和睦和统一最满意的,只有俄国。

除了外交支持外,俄国在自身遭受威胁时,还果断地支援了美国。在1863年,俄国占领的波兰发生了大起义,英法企图军事干涉。英国甚至表态说:既然俄国没有履行国家义务,那么他们在波兰统治的合法性就应受到质疑。

在这样的情况下,俄国在1863年9月和10月,分别派遣两支舰队访问了处于内忧外患状态中的美国联邦,给了美国联邦很大的支援。虽然也包含有俄国试图躲避英法在欧洲对俄国的再次联合打击的意图,但是俄国军舰的到来,也阻止了英法向南方邦联售卖军舰。对此,美国人还是领情的。

(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人最终赢得了南北战争,紧接着开始了一场秋后算账。美国总统格兰特把英国告上了国际法庭,要求英国对在南北战争期间对南方邦联的支持给一个说法。本来2年就可以解决的战斗,因为英国等国的介入,被硬生生拖了4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为了弥补经济损失和政治伤害,美国要求英国人赔偿一大笔金钱,并且把加拿大割让给美国作为补偿。

最后在其他欧洲国家派出代表组成的国际法庭的审理中,判决英国赔偿美国1550万美元。

俄国由于在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联邦的支持,免于遭到美国的敌视和报复,并且关于出售阿拉斯加土地的事,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

敢不敢相信:阿拉斯加的性质是白送的?!

由于俄国派遣了两支军舰支援美国联邦,也花费了大量的费用,总额也有700万美元之多,这个在林肯总统时有过秘密协议,但是林肯总统被刺杀后,就成了一笔坏账。美国是有法律的国家,继任的总统没有法律文件可以从国库里拿出钱来。购买阿拉斯加(在当时所有人的眼里,都是一笔赔本的买卖),可以作为一种变通的手段。

战后的美国,其实也没有多少钱。《飘》曾经有过大段的描写,斯嘉丽回到塔拉庄园,已经家徒四壁。整个美国,其实也差不多如此,国库都被打空了。所以美国在此时斥巨资购买一块“天然大冰箱”,很难理解。也因为如此,美国民众也炸开了锅,国会和议会天天吵架。即使签了协议,到了付款时,美国也一拖再拖。而俄罗斯对此,竟然保持了宽宏大量。最后付款时,打入俄罗斯国库的钱是703.5万美元(中间人在中间吃了回扣,然后这个敢从皇帝口袋里捞钱的人也神秘失踪了)。在一开始商议出卖阿拉斯加时,俄国的底线是500万美元。

这个价格这么低,可能是因为估算过这块土地的物产的价值不高吧。

最后,由于俄罗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对美国的支持,美国民间对俄罗斯颇有好感,使得这笔交易最终得以正常进行。俄罗斯方面对交易的结果是满意的,实际上是沙皇和他的大公弟弟主导了这一进程,俄罗斯外交大臣戈恰尔科夫实际执行。

俄国的真实目的:制造英国的敌人

其一,是给俄国工业化阶段提供资金。

其二,是将守也守不住的土地卖出去。

其三,在美洲扶持一个可以对抗英国的国家。英国其时在全世界范围对俄国进行战略争夺,俄国处于下风。俄国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来牵制英国。

最后,殖民地时代的所谓土地主权的得来非常容易,俄罗斯整个西伯利亚的土地也没有动用过多少人马,都是政府授权民间组织来进行的武装抢掠。这种武装抢掠被奉行丛林法则的欧洲列强认为是主权的达成方式。所以,阿拉斯加的得到,对于俄罗斯来说,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既然得到的如此容易,失去它也就不会显得很珍惜。这与俄罗斯对黑海沿岸土地的珍视形成了相当大的反差。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可以说,俄罗斯的几个目的都达成了,只是世事沧桑,俄罗斯也没想到,这次与美国的蜜月是最后的一次。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与俄罗斯渐行渐远,在1947年更是展开了全面争霸。美国成为了俄罗斯崛起为世界霸主最大的对手,这是亚历山大二世没有想到的

阿留申群岛所在的阿拉斯加州,成为美国威慑苏联和在北太平洋地区投射影响力的最大的战略桥头堡。这是亚历山大二世没有想到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本以为一文不值的土地,逐渐勘探出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价值远远超过当初的一点点代价。这是亚历山大二世没有想到的。

而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王朝在两代人之后的尼古拉三世时,就被愤怒的民众推翻了。他的孙子尼古拉三世一家在退位后,被杀害了。这也是亚历山大二世没有想到的。

(亚历山大二世加冕图)

而这,也不能否认,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发起农奴制改革的亚历山大二世,是一代雄主,也是这位雄主,通过一纸条约割占了中国外东北地区。


而知而行的历史


众所周知,阿拉斯加是美国领土,但是在1867年之前,阿拉斯加曾经是沙俄领土,沙俄在1867年将阿拉斯加低价卖给美国。那么为什么沙俄要把自己的领土卖掉呢?

最早提出卖掉阿拉斯加的是当时的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他在1853年给沙皇的写信中,提出该构想,他认为该地区有150多万平方公里,十分巨大,但是沙皇俄国的权力中心远在东欧,很难有效管理该地区,而美国则对这一地区非常感兴趣。如果将该地区卖给美国,则能更好地发展与美国的关系和贸易。

1732年,阿拉斯加最早由俄罗斯探险家发现,并于1841年正式开发,俄罗斯人在当地成立公司,从土著手里购买皮毛并出售,但是由于阿拉斯加十分寒冷,俄罗斯人对当地内陆的开发很少,只在沿海的一些地区设有据点,且在当地的俄罗斯人数量非常少。因此经过沙俄统治者们的评估,他们认为该地区并不能为俄国带来太多收益,反而需要中央不断拨款,俄罗斯想要的是温暖的地区,而不是冰冷的荒野。

对于出售阿拉斯加一事,还有另一种说法。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国家开始改革。但是改革需要大量资金,亚历山大二世从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处贷款1500万英镑,迫于还债压力,沙皇不得不做出卖地的决定。在当时1500万英镑相当于7000万美元,而卖掉阿拉斯加沙俄获得700万美元,虽然不多,但是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还有一种考虑是沙皇俄国忌惮英国在当地的政治存在。在阿拉斯加,多数当地土著人选择和俄罗斯人合作,但是印第安人并不服从于俄罗斯的统治。与此同时,英国也趁机煽风点火,并卖武器给印第安人,号召他们拿起武器反抗俄罗斯人。由于之前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因此沙皇非常担心英国会袭击阿拉斯加,即使英国没有进攻阿拉斯加,阿拉斯加也可能在未来并入加拿大联邦。


俄罗斯什么值得买


为什么沙俄当初要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那是因为英国的逼迫,在当时还算是一脚妙棋。

别看现在的英国象个美国的跟班似的,可近代的大英帝国比现在的美国更牛逼,沙俄近代被称为“欧洲宪兵”,也曾让拿破仑吃了败仗,德国也忌惮沙俄,但沙俄唯一却在英国手中吃过败仗。学过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沙俄在欧洲、中东、及中亚扩张中面临的主要对手就是英国。

沙俄于1853年发行第一套邮票,这年也是沙俄被英国打败的一年,因为战败,经济困难,想卖掉阿拉斯加这个冰封大地也是有情可原的。

但沙俄一定要把它卖给美国,却是有着当时现实的考量。

英国在加拿大拥有重兵,如果让英国占领阿拉斯加,英国军队就可在东、中、西边同时向沙俄发动进攻,沙俄当时根本无力守住阿拉斯加,而美国当时与英国敌对,只有让美国把加拿大夹在中间,那么英国对其东边的威胁就没了。

与其被英国白白占领,不如低价卖给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不仅可得一笔钱,还减少了对自身的威胁,因此当时来说沙俄这笔买卖是值得的。

至于之后不久美国在阿拉斯加发现大型金矿,这是沙俄没料到的,毕竟当时自身的安全才是沙俄要考虑的重点,沙俄也没想到英美这对父子关系国家不久竟会和好,更没想到美国还会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否则沙俄无论如何不会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至于美国为何想买下此地,也是为了考虑将来进入亚洲更方便一点而已,没想到后来证明是捡了个大漏。

总之,历史无法假设,谁也无法预料以后的事,都是考虑当时的最优方案。




湘平古珍邮馆


美俄与1867年3月30日以720万美元成交,俄罗斯将这片土地买给美国

首先,我们来看1867年这个时间点,临近这个时间点,俄罗斯以及世界总共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是,1856年,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元气大伤,损失了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和黑海建立军港的权力,共损失了8亿卢布,50万人左右(出自百度百科),列宁曾经说,克里米亚的战争反映了农奴制俄罗斯的软弱。而对手英法只损失了5分之一,10万人左右。

第二件大事,美国的南北战争(1861-1865)结束,美国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地域和文化,并且北方现代的工业化生产成为主导。并且,美国当时和英国的关系并不好,挣脱了英国的控制,并且在全球市场在跟英国竞争。

而最重要的是,俄罗斯控制的阿拉斯加可是和英国控制的邦属国加拿大接壤,如果,英国通过加拿大直接进入到俄罗斯境内,对于俄罗斯来说,分兵去保卫阿拉斯加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所以卖给美国,让日益强大的成为英国威胁的美国成为亘在中间的屏障,可以说是外交上的考量,并且是成熟老道的外交考量。


艺术世界观


阿拉斯加易手,或稱阿拉斯加買賣(英語:Alaska Purchase、俄語:Продажа Аляски),是指1867年美國政府從沙俄購買俄屬北美(即今日的阿拉斯加)的事件。此次的領土買賣由時任美國國務卿威廉·H·蘇厄德主持。美國政府通過購買了阿拉斯加之後,其成為全國最大的一級行政區。

1741年,俄羅斯探險家白令第一次發現阿拉斯加,而阿拉斯加很快就併入沙俄的控制之下,成為俄屬北美殖民地。阿拉斯加位於北美大陸西北端,由於人煙稀少,多年來阿拉斯加沒有為俄國帶來任何貢獻,反倒增加駐軍經費。1853年到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被英國和法國聯軍擊敗,國庫空虛;一方面,克里米亞戰爭中,阿拉斯加隔白令海峽的堪察加半島上的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遭英法聯軍圍攻。另一方面,由於英國進一步加強在北美殖民地的發展,特別是在西部的英屬哥倫比亞,令俄國擔心日後最終會戰敗而失去這個易攻難守的阿拉斯加。俄國希望拉攏美國以牽制日漸強大的英國的擴張。因此之故,考慮到國家安全及戰略考慮,俄國於1859年首次向美國提議賣出阿拉斯加,以圖制衡英國。可是由於美國正值發生南北戰爭,因此令計畫告吹。

後來北方的林肯政府勝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指示時任首相再就阿拉斯加的買賣和美國國務卿威廉·亨利·西華德談判。談判由1867年3月初開始,並最終於1867年3月30日凌晨四時成交。雙方終於以700萬美元外加20萬美元手續費成交,平均每英畝土塊僅值兩美分。而買賣的條約亦在1867年4月9日在美國參議院以37票支持,2票反對的情況下獲得通過。

顯而易見,參議院不會在3月30日休會前討論這一條約,西華德說服安德魯·詹森總統呼籲參議院在第二天召開特別會議。許多共和黨人嘲笑「西華德的愚蠢」(Seward's Folly)或「西華德的大冰箱」(Seward's icebox),雖然他們的批評更多的是基於他們對詹森和詹森的政治盟友西華德的敵意,而不是購買阿拉斯加將會帶來的好處。然而,西華德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並且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查爾斯·薩姆納的支持下,在4月9日以37-2的投票結果贏得了該條約的批准。

有一年多時間,由於國會與詹森總統關係惡化,眾議院拒絕撥出必要的資金。但在1868年6月,詹森總統的彈劾審判結束後,Stoeckl和西華德重提了阿拉斯加購買的議題。眾議院終於以113-48的投票在1868年7月批准撥款。

1868年8月1日,里格斯銀行(現PNC銀行)兌現了給俄羅斯外交部的國庫支票,完成了美國對阿拉斯加的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