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云南的木府有怎样的历史故事?

魏思江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2012年热映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对木府家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获得了一些认识。此剧中所展现的“木府”,实际上就是以我国西南地区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丽江木氏土司为原型改编而来。那么,这个神奇的存在,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变迁?最终又有怎样的归宿?


木府控制区域

丽江木氏土司,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了几个世纪,历经元、明、清三代,世袭罔替,影响深远。按照今天的民族划分,木氏土司属纳西族。

丽江一带的纳西族政权早在隋末唐初便出现在中国史料当中。在藏文史料中,它与南诏地区被统称为姜域(藏文:ལྗང་ཡུལ)。在藏族先民建立的吐蕃政权崛起之际,纳西族政权和南诏曾多次抗击吐蕃的入侵,几方互有征战。纳西族政权(和后来的丽江木氏土司)历代都接受中央朝廷的册封,并不断对外扩张。除了战争与流血外,自那时起,纳西族人民与周边各个民族也展开了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

纳西政权早期领袖牟保阿琮

蒙元军队横扫欧亚大陆之后,忽必烈进攻大理国时,摩娑诏君主阿琮阿良归降蒙古,受封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丽江路宣抚使之职,其后代世袭此职。丽江木氏土司长久以来受到中原汉文化的深远影响,史料记载“云南诸土司,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其中木泰、木公、木高、木青、木增、木靖六位土司的诗文造诣颇深,被后世并称为“木氏六公”。此外,受嘉绒人的影响,丽江土司也笃信藏传佛教。丽江人及其邻近的嘉绒人都称丽江土司为“木天王”(藏文:འཇང་ས་དམ་རྒྱལ་པོ)。

1381年明军攻入云南,阿甲阿得归降明军。明太祖朱元璋为表仁义,任命其为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丽江府知府,赐予木姓,自此“木府”正式得名。在木增在位期间(1597年—1623年),丽江土司的势力达到鼎盛。木府在西南地区垦田开矿,积极发展经济,还多次派遣人马帮助明廷平定叛乱,在西南诸土司当中最为富有,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状况也最好。终明一代都和明中央政府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木增画像

清军攻入云南之际,土司木懿归降清廷,被允许继续世袭土司之职。三藩之乱爆发的时候,丽江土司拒绝响应吴三桂发动的叛乱。随着满洲贵族在中原的统治日趋稳固,清廷开始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末代土司木钟被罢免丽江知府的职位,以流官代替。“改土归流”后,木氏土司降为土通判,已经不掌握任何实权,类似于清朝享受衣食租税的一般贵族罢了。丽江木氏共传十九位知府,此后被降为没有实权的土通判,直到清朝灭亡为止。

郭新榜、郝淑静:《明朝木氏土司的文化认同研究》

潘发生:《丽江木氏土司向康藏扩充势力始末》

周俊华:《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政治文化的形成因素探析》

回答者: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个人简介: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长,季我努学社自媒体主编,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采访与资料整理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史、抗战金融史。



季我努学社


一部电视剧《木府风云》,让太多人开始关注存在于云南的这一土司衙门,让人主动去探究它的来源和发展。

“北故宫,南木府”,虽然说得略有夸张,但亦是自明代起就流传于我国的一段佳话。设想一下,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室居住的最高级宫殿,无论其规模地位还是建筑风格,必然是国内最上乘之作。而偏居云南的木府,在名声上竟然能同故宫呈南北呼应之势,足见其地位和规模,也是极为显赫,尤其在西南地区,极具影响力。

说到木府,其位于今天的云南丽江古城,历史上它的主人就是“木氏土司”。木氏土司,是在明朝时期,在云南册封的三大土司之一,隶属于纳西族,是替大明王朝老朱家掌控云南的一方封建领主。

早在元朝时期,蒙古人消灭了大理国的统治者段氏,占领了云南。元朝册封纳西族的首领为茶罕章管民官和茶罕章宣慰司等职务,相当于自治首领吧,具体治理云南丽江一带,之后疆域开始扩大。

到了元末时,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朱元璋领导的势力逐渐壮大并最终建立大明朝。1382年时,纳西族首领率众归附于明朝,成为老朱家在云南的代理人。

朱元璋非常高兴,赐阿甲阿得姓“木”。之所以姓“木”,是因为朱元璋为表彰他们归顺的一片诚意,将自己的皇姓“朱”去掉两笔,以显示皇室与他们的亲近之意,这样就形成了汉字中的“木”字,说明了明朝中央政府对这丽江这一带的重视。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通过拉拢木府土司,来维系明朝西南边陲的长治久安。

这样,木氏土司便开始了在丽江地区的世代世袭统治。木氏家族承袭丽江的统治后,开始安抚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仅如此,木氏土司还深受汉人影响,开始崇文兴儒。

这种传承和世袭制度,一直都在大明王朝推行,直到满人入关也没有废止。满人继续地继承和发展了土司制度,极大地保证了我国西南边境的稳定与安宁。

到了雍正皇帝时,清王朝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和封建皇权的统治,对云南丽江的木氏土司进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实际上,就是将其手中的一些权力,统一收归中央政府。这样,木氏土司的统治开始被不断地削弱,进而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木氏一族,作为云南丽江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前后经历了元朝、明朝和清朝,共计三朝近五百年之久,前后传袭了22代,这可比历代的皇帝传承牛逼多了。

综上所述,木府统治的家族史,就是一部边疆大治的国史。木府在丽江的承袭与统治,既演绎了自己家族的繁荣与陨落,也同时见证了三代封建王朝的兴衰与更迭。

回答完毕!






文史不假


我们今天说的木府并不是鹿鼎记里面的云南沐王府,虽然都在云南,不过却不是同一个故事,要说到木府,我们先要了解一下它的来历。

云南丽江土司衙门的俗称

云南木府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庞大府邸,素有北故宫,南木府之名,它从元代开始,就属于云南纳西族作为云南土司的府衙(土司也就相当于知府),世世代代都居住于在此。

明代以前,纳西族的人名按照四个音节进行命名,并且父子联名。纳西族第二代的首领叫做牟(mou)保阿琮(cong),而第三代首领,也就是他的儿子叫阿琮阿良,这个阿琮阿良归顺了元朝,开始了元朝治理下的土司生涯。

明朝后改为木府

之后,他的四代孙阿甲阿得在明朝攻打大理路过云南的时候,率先投降,朱元璋就继续让他们家族管理丽江,任命阿甲阿得为丽江知府。

那么为什么纳西族作为少数民族改为汉姓,姓木呢?因为在阿甲阿得觐见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希望全天下都是汉族子民,于是要给阿甲阿得赐姓,就问阿甲阿得想要个什么姓啊。阿甲阿得率直的说,我要归顺明朝,就请您恩赐姓朱吧。

阿甲阿得当然不明白当时皇姓的意义,朱元璋也不生气,微微一笑之后说,你的意思我明白,这样吧,你以后就姓木吧,木是从朱字里面分出来的,代表你是我朱家的骨干。

从此之后,纳西族首领一族改汉姓为木,而府衙也改为木府。

木府番外:纳西族平民姓什么

既然木姓是皇帝赐给首领一族的,但是平民们也归顺了明朝自然也要改汉姓啊,那他们也不能跟着知府姓木,木氏根据朱元璋赐姓的做法,给木氏以外的人取了个“和”姓,什么意思呢?木上面填上一撇,代表草帽,而口呢代表篮子,和也就表示木家管辖的平民戴着草帽背着篮子,也就是干活的人。

木府建筑

根据《丽江府志》记载,当时的木府就十分的美观,并且布局谨慎,中轴线长369米,在中轴线上有议事厅,为知府议事的地方;万卷楼,收集两千年文化遗产的精粹,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的诗集,众多的名人字画等等;护法殿又称为后议事厅,乃是土司商议家事的地方,还有三清殿,玉音楼等重要的大殿。

两侧房屋罗列,楼台亭阁美不胜收,风格别致,它的总体建筑风格是按照紫禁城建筑的。木府的建筑不仅按照紫禁城的风格建筑,并且广为收纳多地建筑风格,可以说木府充分体现了纳西族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木府重建

199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7级地震降临丽江,地震之后,世界银行的官员代表们来到丽江考察慰问,在看到丽江古城的宏伟壮观和丽江人命抗灾的精神后,主动提出愿意提供贷款帮助恢复古城。

得知消息之后,丽江领导马上召集相关人员和世界银行的代表商讨贷款项目,期间黄乃镇提出了木府的重建计划,激起了世界银行人员的兴趣,并且提出要亲自到木府进行考察,考察过程中,代表问黄乃镇修复木府需要多少钱,黄乃镇说大约两千五百万人民币,但是在晚上世界银行人员核算之后,需要三千六百万。

不过他们仍然同意提供贷款,但是就在黄乃镇等相关人员在其他地方开会商讨的时候,世界银行的人员却提前到了丽江政府了解情况,因为相关人员都在开会研讨,丽江政府人员对项目不是很了解,几个问题的回答让银行方面很不满意,甚至准备放弃帮忙贷款。

经过黄乃镇后来多次上门拜访,并且表现出相当大的诚意和极高的专业水准之后,世界银行代表理查德最终同意帮助丽江贷款修复古城。

以上就是丽江木府的创立和一些它相关的小故事啦,各位还有什么其他的小故事,欢迎留言评论。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天雨流芳”用纳西语念,是“读书去吧” 。这是木府旁的一座牌坊上的四个大字。

木府的主人是木氏土司,木氏土司所掌管的是纳西族百姓。纳西族可以上推到“蛮夷戎狄”中的“蛮”。

“蛮”字在汉语中,有贬义。而这也很可能是其自称。例如“缅甸”的缅,实际上和古代汉语中的“蛮”,发音是一样的。蛮在唐朝时,又分成白蛮和乌蛮。

乌蛮的首领建立南诏国,之后南诏被大理取代。而生活在丽江的纳西族就是乌蛮的后代。“纳西”,有“黑者”之意。

丽江地处化外之地,却位置优越。距离各个权力中心都比较远,生存空间相对宽松。纳西族也凭借这样的地理位置,开始崛起。而纳西族的命运也和木氏家族绑在了一起。

蒙古为了攻灭南宋,采用迂回线路,先征讨云南。在此过程中,纳西人首领麦良主动配合蒙古,消灭本地抵抗者。忽必烈即位后,麦良被封为土司,曾经官居正一品。

元代之前,中央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制度”。元代之后,改为“土司制度”加强了管理,土官的任职需要得到朝廷的承认。并且需要土司本人进京朝觐。这不仅加强了木氏土司与中原的联系,也增进了丽江纳西人的汉化。

明洪武十五年,麦良的后代阿得归附明朝。被洪武帝赐姓为“木”,以世袭土官知府统治丽江为中心的滇西北。木氏土司又将属下百姓的姓氏改为“禾”,即“官姓木,民姓禾”,以别尊卑。

因为丽江就在茶马古道上。木氏土司又开采金银盐矿,发展农牧、手工业。木氏土司由此成为巨富之家。同时,也以注重文教、礼仪而著称

雍正元年,清王朝实行“改土归流”,降木氏的世袭土知府被降为世袭土通判。但木氏的权威一直持续到民国。

从元代初年开始,历经三朝,木氏土司传22代,将近500年。丽江在其家族统治下,300年无大乱,文教昌盛。

木氏土司紧密依靠中央朝廷。木府的门上,都挂着“诚心报国”的匾额。而因为被赐姓“木”字,木府所处丽江古城却没有城墙。就怕被围住了,形成“困”字

资深驴友徐霞客走到鸡足山,土司木增派翻译赶来迎接,盛情款待。宴中佳肴,让徐霞客也是大为惊叹。其中,“柔猪”、牦牛舌等山珍,从未见过。

而木府也被其称作“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参习处


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其位于今天云南丽江古城狮子山下。

“北故宫,南木府”,亦是自明代起就流传天下的一段佳话。设想一下,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家居住的“最高”宫殿,其无论规模、地位还是建筑风格肯定都是国内上乘之作,而偏居云南的木府在名声上竟然能同故宫呈南北呼应之势,足见其地位及规模也是何等显赫。

(今日木府)

————————————————————

说到木府,不能不提到其主人。

历史上,木府的主人即是「木氏土司」。木氏土司是明清时期云南的三大土府之一,其民族归属于纳西族。而木氏家族就是明清时期掌控一方的封建领主。

按照目前流传在丽江的传说,木氏一族的祖先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在今丽江一带生息繁衍。

公元1253年蒙古军队南下西南,为攻占段氏大理国,曾过境木氏先祖所管辖的领地。后蒙古军队成功覆灭大理段氏。为表感谢,蒙古人册封木氏先祖纳西族首领和牍之子为「茶罕章管民官」,十年之后,蒙古人又将这一官职改封于丽江纳西族首领阿良。

转瞬间,时间又过去了一百多年。公元1382年,阿良第五代后人孙阿得眼见元朝统治已大势已去,遂率众归附于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亲赐阿得姓“木”。之所以叫“木”,是因为朱元璋为表阿得的一番归顺诚意,故将自己的皇姓“朱”,去掉一撇和一横,这样以来就成了汉字中的木字。

朱元璋还下令改姓后其家族继续承袭原元朝时代的土司知府。其管理统治范围除了旧有的原封地外,还含有滇、川、藏等部分地区。

明朝皇帝对其姓氏的亲赐,也直接说明了明朝中央政府对这丽江这一封建领主家族的重视。其实质目的无非就是想借助这一地方家族势力来维系明朝西南边陲的稳定与安宁。

更姓之后木氏土司家族便开始在丽江地区像元朝时代一样继续世代世袭。而木氏家族为了保持其家族的高贵与既得利益。推出了一套官员姓木,普通老百姓姓禾的制度。
(木增,丽江第十九代土司,著名藏学家)


木氏家族承袭丽江统治之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牧业及手工业;此外木氏家族还非常注重教育,崇文兴儒。且常勉励教导子孙习礼仪,知诗书。

木氏家族自被明中央政府正式“收编”以后,开始听命于中央政府。明朝灭亡后清朝承接了对丽江的木府统治。

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其土司的承袭任命都需要报请明清两朝中央政府批准,并按规定进京朝觐面圣。

而作为土司承袭的候选人员,明清两代中央政府都有严格的一套专门规定。其目的无非亦是希望延续其家族稳定,避免其家族为争夺土司承袭人而手足相残,骨肉分离,进而威胁到西南边疆的稳定与安宁。

到了清朝中期雍正皇帝在位之时,清王朝为进一步加强封建中央皇权统治。对丽江等木氏土司进行“改土归流”的。实际上就是将其一些地方权利收归中央政府,这样以来木氏土司统治即被开始削弱。

木氏一族作为丽江地区的第一名门望族,前后经历元、明、清三朝计470余年之久,一共传袭22代。

综上,一部木府家族史就是一段边疆治国史。木府在丽江前后四百余年的承袭与统治,既亲历了自己家族的繁荣与陨落亦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兴衰与更替。



(木府前的“忠义”牌楼)

时至今日到云南丽江去旅游,仍然在当地流传有“不到木府,等于没来丽江”之说,可见其影响力。作为纳西族的杰出建筑,木府不仅代表了一所建筑,更是纳西族木氏家族曾经辉煌的一种象征。


(今日木府全景)


小司马说


给出木氏土司世系表,大家可以参考。

丽江军民府土知府(1253-1950)

纳西族,按照《木氏宦谱》的记载,从隋唐时代开始算起,至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废除土司世袭制为止,木氏总共传承了39代。其中早期有些世代的传续比较模糊。

叶古年(约隋末唐初年间)

秋阳(约唐高宗上元年间)

阳音都谷(约唐玄宗开元年间)

都谷剌具(约唐玄宗天宝年间)

剌具普蒙(约唐德宗贞元年间)

普蒙普王(约唐德宗贞元年间)

普王剌完(约唐德宗贞元年间)

剌完西内(约唐宪宗元和年间)

西内西可(约唐文宗大和年间)

西可剌土(约唐懿宗咸通至唐昭宗光化年间)

剌土俄均(约唐昭宗天复年间)

俄均牟具(约唐末宋初年间)

牟具牟西(约宋真宗年间)

牟西牟磋(约宋仁宗至和年间)

牟磋牟乐(约宋徽宗政和年间)

牟乐牟保(禄麦,自西域至丽江,约北宋末至南宋年间)

牟保阿琮(约宋末元初年间)

元朝总管时期

阿琮阿良(1253降元,授茶罕章宣慰司总管) 1253-1270

阿良阿胡 1270-1302

阿胡阿烈 1302-1357

阿烈阿甲 1357-?

明朝丽江军民府土知府

阿甲阿得(木得,1382降明,1383赐姓木) ?-1391

阿得阿初(木初) 1391-1420

阿初阿土(木土) 1420-1433

阿土阿地(木森) 1433-1442

阿地阿习(木嵚) 1442-1486

阿习阿牙(木泰) 1486-1503

阿牙阿秋(木定) 1503-1527

阿秋阿公(木公) 1527-1554

阿公阿目(木高) 1554-1569

阿目阿都(木东) 1569-1580

阿都阿胜(木旺) 1580-1596

阿胜阿宅(木青) 1596-1598

阿宅阿寺(木增) 1598-1625

清朝时期

阿寺阿春(木懿) 1625-1669

阿春阿俗(木靖) 1669-1671

木柚 1671-1678

阿俗阿胄(木尧) 1678-1692

阿胄阿挥(木兴) 1692-1723

阿挥阿住(木钟,1723改土归流,授世袭土通判,无实权) 1723-1726

木德 1726-1778

木秀(1758改为正六品土官) 1778-1817

木睿 1817-1840

木汉 1840-1874

木景 1874-1878

木荫 1878-1919

木标 1919-1929

木琼 1929-1950

木松奎(生于1929年)


西灵社


如果去彩云之南旅游,丽江古城是一定要去的;如果去了丽江,不看木府,那么你的丽江之行便是不完整的。

木府坐落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占地百余亩,气势恢宏,美轮美奂。木府是纳西族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这个坐落于丽江古城,甚至曾与故宫相媲美的宏大木府的主人,就是横跨了元、明、清三朝,历时470余年的木氏土司家族。

从元代开始,为了便于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统治,中央王朝的统治者实行了土司制度。中央王朝将各个少数民族的部族首领封为土司,形成了诸多:

“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

的土官。


这些少数民族的土司家族,完全成为了他们所占据土地上的土皇帝,土司的职位也世代传承,与皇帝无异。甚至许多土司在其统治的土地上仍实行着奴隶制,对其领土上的居民更是生杀予夺。

这些事实上割据一方的土司们,由于在其领土范围内极大的权力,聚集了庞大的财富,甚至军队也完全私有。很多土司家族甚至传承了数百乃至上千年,横跨了数个王朝。经过以百年为单位的积累,土司们往往积累了庞大的财富,甚至富可敌国,有的土司也逐渐滋生了野心。



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就是在万历年间平定播州世袭土司杨应龙的叛乱。当然,有因野心叛乱的土司,也有爱国的土司。明朝末年,为明朝立下赫赫战功的白杆兵,就是著名的女将军、四川总兵、石砫土司秦良玉麾下的土司精兵。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由于落后的制度及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以部族为单位实行着奴隶制或农奴制,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对部族拥有着绝对的权力。纳西族也不例外,木氏家族的先祖早在唐朝时就已经成为了纳西族的部落首领。

元朝忽必烈灭亡南宋时,曾经经四川、云南首先灭亡了大理。在途经云南时,纳西族首领,木氏先祖,果断的投靠了忽必烈,被忽必烈封为了茶罕章管民官。这也是木氏先祖最早成为土司官之始。


明太祖朱元璋崛起,建立大明后。洪武15年,明朝大军征讨云南。木氏先祖阿甲阿得再次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投靠了明朝,也因此,阿甲阿得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姓为“木”。木姓的来源也来自于朱元璋的“朱”,去掉了一撇一捺。

木氏土司在明朝达到巅峰,他们北上与吐蕃争夺土地,并大力在统治范围内开采矿产,兴修水利,推广中原文化。统治范围除传统的丽江外,还一度达到了西藏、四川边界,成为了云南三大土司之一,更以富庶闻名。木府作为木氏土司的统治中心也达到了它的巅峰。



到清朝时,木氏土司依然延续着对丽江及周边地区的统治,但是势力已不如明朝。清朝雍正元年,清政府对西南土司开始了改土归流,木氏土司失去了对丽江地区的世袭统治。但木氏家族对于当地仍有巨大的影响力。木氏土司自元代开始,到清朝雍正年间截止,历经22世,470余年。


鸢飞九天2018


首先要说明一下云南木府和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所写的云南沐王府虽然名字较为接近,但其实不是一回事:木府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府邸,而沐王府原名黔国公府——明太祖朱元璋的义子沐英受封黔国公,其子孙时代承袭其爵位并镇守云南,尽管沐家的爵位是黔国公,但实际上位比亲王,故而民间也称黔国公府为沐王府。刚搜索关于木府的图片时发现很多百度图片都把两者混为一谈,这可能是因为两处府邸的主人都是受封于明朝皇帝而镇守云南之故。其实木府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其主人是纳西族土司;位于云南昆明的沐王府现已不复存在,吴三桂进入云南后在沐王府旧址上建起了自己平西王府,清军平定三藩之乱后又在平西王府旧址建立了云贵总督衙门,民国时代在此建立中山纪念堂,抗战胜利后更名为抗战胜利纪念堂,而沐王府的主人则是明代世袭黔国公的沐氏家族。

言归正传还是具体说说丽江木府的主人纳西族木氏土司的故事:在丽江当地的传说中木氏一族的祖先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在今丽江一带生息繁衍,据说木氏的先祖是个能耐极大和聪慧的人。如今在云南省图书馆珍藏着的《木氏宦谱》记载着木氏家族从隋唐时代到清雍正年间的家族谱系:大约隋末唐初年间纳西族部落首领叶古年建立了当时云南地区最强的越析诏政权,然而这一政权后来被唐王朝所支持的蒙舍诏吞并,纳西族先民南下步伐就此止步。唐玄宗开元年间叶古年后裔阳音都谷率纳西族人归附于唐王朝支持下的南诏政权,被南诏政权任命为三甸总管,后来南诏王阁罗凤叛唐,阳音都谷作为南诏军先锋俘虏唐朝的西泸县令郑回,因功升任总督元帅。叶古年五世孙普蒙普旺任南诏丽水节度使,这一时期南诏由于和吐蕃的矛盾转而改善了与唐朝的关系。贞元十年(794)普蒙普旺率南诏军与西川节度使大破吐蕃于铁桥,指挥斩断铁桥,取十六城,俘吐蕃王5人,降其众10余万,此战后普蒙普旺功升勋公。大约元末明初之时这一家族牟保阿琮创制了纳西族的文字——东巴文。

宋宝祐元年(1253年)蒙古大汗蒙哥派自己的弟弟忽必烈南征大理,途经纳西族领地时牟保阿琮的独生子阿琮阿良亲至剌巴江迎接,忽必烈遂以其领地设立丽江郡,阿琮阿良被任命为第一代丽江土司。在蒙古人擒获大理末代君主段兴智的战斗中阿琮阿良因功升授副元帅,赐节钺及虎符金牌一面。回到丽江后的阿琮阿良被忽必烈加授其一颗重达48两的银印,封提调诸路统军司,下辖越析郡、柏兴府、永宁府、北胜府、蒗蕖州、罗罗斯、白狼、盘木、夷獠等处地方。洪武十四年(1381年)农历九月明太祖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明军在白石江大破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军队,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讯自杀,一时间云南土司竞相归附,在这其中就有当时的丽江土司阿甲阿得。大喜之下的朱元璋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之后钦赐阿甲阿得的族人为“木”姓。在此之前纳西族人在取名时实行的是父子连名制——根据《木氏宦谱》的记载:阿琮阿良受封第一代丽江土司后其家族世袭的传承为阿良阿胡、阿胡阿烈、阿烈阿甲、阿甲阿得,也就是说孩子把父亲名字的后半部分作为自己名字的前半部分。而在朱元璋钦赐“木”姓后这个家族从此就改用汉姓名字,纳西木氏就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与此同时木氏家族统治下的纳西族百姓则被冠以“禾”姓,有明一代这一制度一直相传,甚至到了清代、民国乃至解放初期这一制度的影子仍能在某些地区见到。

被朱元璋赐予木姓的阿甲阿得从此就改名为木得,此后木氏子孙时代承袭丽江土司之职。木氏土司因为领地内有银矿而成为云南土司中富甲一方者,与此同时木氏在领地内兴修水利,发展农牧业及手工业、商贸业,与蒙化、元江并称为云南三大土府之一。相比其他土司而言:木氏的领地不仅经济繁荣发达,文化也相当昌盛——在云南土司中木氏素以知诗书、好守礼义而著称。在木氏土司统治区的西北部西番部落屡屡南下骚扰,木氏依托明王朝的力量反击西番部落,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了北部藏区:明永乐四年(1406)木初遣通事禾节与锦衣卫镇抚司指挥使朱程至中甸开设杨塘、镇道二安抚司,明成化十九年(1483)木氏土司开始进军中甸,至嘉庆三十年(1551)占领中甸全境,继而向北推进。明天顺六年(1462)始木氏土司开始进征鼠罗(今木里)、盐源、盐边等地,后逐渐延伸到九龙、稻城、康定等地。木氏势力全盛时期统治着今天的丽江、维西县、兰坪县全境以及中甸县金沙江边河谷地区,甚至今天的怒江州乃至缅甸境内的恩梅开江一带都属于木氏的统治范围。

木氏家族凭借庞大的财力营建起的木府既吸收了唐宋中原建筑的风格,又保留着纳西族的传统建筑风韵。鼎盛时期的木府占地一百多亩,有近百座建筑。据《丽江府志》记载,从前的木府殿堂巍峨、布局严谨,仅中轴线就有369米长,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大气"。中轴线上分别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等大殿,两侧房屋罗列,楼台亭阁,数不胜数;花园回廊,风格别致。其总体建筑风格为“仿紫禁城而建”。早在明代就有“北故宫,南木府”的说法,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赞叹木府为:"宫室之丽,拟于王室",如今的丽江也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木府除了本身精美绝伦的建筑风格之外,同时也见证了木氏家族乃至整个纳西族的历史传承脉络。然而自古以来无数世家大族兴起又没落,木氏家族同样无法避免这样的宿命,如今的木府敞开大门迎接四方来客,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昔日的主人曾经历过的辉煌与没落。随着2012年由于荣光执导,秋瓷炫、于荣光、吕良伟、潘虹等主演的电视剧《木府风云》的热播更使木府成为旅游热门地。

土官的任职要有朝廷颁发的诰敕,明清制度一至五品以“诰命”授予。木氏土司的职务相当于内地的知府,为从四品或正五品,但实际权力大于知府——毕竟知府是由朝廷任命的,到了一定期限是要调任的;土司则是终身任职且子孙可以世代承袭,关起门来就是一方土皇帝。木氏每次承袭均要本人或派亲信进京朝觐,请给诰命。到明代中后期多派人去进京请诰。当时在吏部有验封司“委官体勘,别无争袭之人,才呈部具奏照例承袭”。与此同时在云南省内也要通过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三司”会勘应袭人姓名、所属身份、住址、所管地方、人口、自始祖以来袭职事迹,官府查对纸号,以为凭据,还要地方官出具保结文书,这些材料齐全,才能上报朝廷请求袭职。为了便于承袭,木氏土司采取嫡系承袭制:从元到明末均为长子继承——其中元代4世、明代14世。在木氏家谱中将历代的人物、事迹、长幼记述得十分清楚。谁是“承袭人”很明确,因而避免了“嫡庶不明,累年争袭”的弊端。

受封于明朝,为明朝镇守地方的木氏家族的命运几乎是和明朝相始终——随着明王朝的没落木氏家族也开始走下坡路了:崇祯十二年(1639)蒙古族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占领昌都、巴塘、理塘、中甸等地,结束了木氏土司在北部藏区的统治。明清易代后木氏土司降服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朝廷在木氏领地推行改土归流——此后由朝廷任命的流官取代木氏土司成为丽江的实际管理者,尽管名义上木氏土司仍然存在,甚至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还任命木荫为“土通判所使”,不过这时的木氏家族在政治上早已是有名无实了。与此同时木氏的经济地位也今非昔比:田产牛羊都被充公,以致木家“室如悬磬,贫乏难堪”。自阿琮阿良受封第一代丽江土司起到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为止木氏一族在丽江的统治传承22代,历时470余年之久,而根据《木氏宦谱》记载的木氏土司世袭表则是从隋唐时期的叶古年算起一共历经39代。其中在明代的近三百年时间里是木氏家族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木氏统治下的丽江安定和平,百姓安居乐业,不仅在与其他各民族的碰撞中顽强生存了下来,与此同时还大力引入中原文明,促进了西南边陲的民族融合。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看了木府风云才去木府的特别有意义建议去的旅客看了在去


用户7503529305967


幕府就是一部失败史,他没有创造过什么辉煌。只有南诏才有过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