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戰鬥機飛行員在駕駛艙裡突然內急怎麼解決?

蘋果18971746


啊……這絕對是一個既有味道又歡樂的問題,其實解決方法很簡單,“憋著”!😂😂😂



當然了,人有三急,戰鬥機飛行員也是人,如果憋不住該怎麼辦?那當然是排出來了,可是往哪裡排呢?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紙、尿、褲!


簡單方便,安全可靠!

而除了紙尿褲還可以用專用飛行員“內褲”。


但是,這是現在,而在過去,尤其是二戰時期,可是沒有這種東西的,所以戰鬥機飛行員用的都是一種簡易的小便排洩裝置;“小便管”,對你沒聽錯,就是“小便”管,形如其名,就是一根簡單的管子,連接在戰鬥機飛行員座椅下方的漏斗型設備上,在飛行員排洩時,直接通過管子排出機身之外。

圖注:小便管與P47機體外的小便排洩孔。


但是在二戰時期那種落後的航空技術與艱苦的空戰環境中,這種最原始的“排洩”裝置,有時候常常因為高空嚴寒而“凍住”,尿液有時候會倒流回來😭咦…………這個噁心!

同時操作也不方便,需要飛行員在飛行時,一邊駕駛飛機一邊解開衣服把“小玩應”插進去,而如果一旦湊巧碰見敵機來襲,那就熱鬧了,大家想象一下戰鬥機飛行員,一邊空戰一邊把管排尿的情形,那是多麼歡樂的一個場景啊😂😂😂。

但隨著航空技術的進步,戰鬥機外露的簡易排洩裝置,逐漸被方便的紙尿褲所取代(紙尿褲和航空技術有什麼關係?嗯……假裝有關係吧😂)

但是在這期間,也有一些“另類”的戰鬥機“排洩”系統誕生,其中最特別的就是美國U2偵察機與SR71“黑鳥”偵察機的飛行員“排洩”系統。

因為U2與“黑鳥”的飛行高度都較高(萬米以上),使用全封閉增壓機艙,飛行員也都要穿特製的增壓服,而為了防止快速減壓的“傷害”,兩者的飛行員都必須呼吸純氧,以把血液中的“氮”含量減少,所以兩者的飛行員不能用外置的排洩系統,只能用其增壓服自帶的排洩系統來排洩。


圖注:早期U2飛行員特製的“增壓服”

但是美國空軍在設計其增壓服的時候,把這事給忘了😂😂😂,於是U2、“黑鳥”的飛行員用的是醫學導尿管+尿袋的排洩方法,這種方法嘛…………“痛”、劇痛😂😂😂畢竟插別人與插自己感覺是不一樣的。
圖注:看著都痛的導尿管使用方法!😬😬😬


這裡要著重說一下,毛子蘇34的“廁所傳聞”,至今很多人都認為蘇34的駕駛艙後面有一個巨大的艙室,同時其前起落架,使用的也是類似於轟炸機的“登機”設計,蘇34飛行員是從前起落架處爬上去的,就認為蘇34後面的艙室有一個簡易的廁所與廚房(話說把廚房與廁所放在一起是什麼鬼?🤔)。

圖注:這張圖,曾經騙了多懵懂騷年啊……其實這根本不是傳說中蘇34的簡易“廁所”,而是和平號空間站的的廁所。

所以那些傳聞都是假的,蘇34後面巨大的艙室是其電子設備艙與油箱,中間是起落架,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廁所和廚房。



而蘇34的飛行員排洩系統,其實是一個小型的“手持尿壺”而已。


說到這裡,既然飛行員的小號解決了,那大號怎麼辦呢?

還是“憋著”😂😂😂……

因為戰鬥機的空間真的是太過狹小了,根本就不能有給飛行員預留坐便的位置,畢竟飛行員屁股底下是彈射座椅,總不能讓飛行員坐著馬桶上天吧?😂😂😂

而且就算真的這麼設計,飛行員也是絕不肯坐的,因為這種設計在戰鬥機平飛時還可以,但要是一旦做個什麼翻滾動作啥的……你們懂的哈😅😅😅

那要實在是憋不住怎麼辦呢?

嗯……“知道為什麼飛行員手套便宜不?”😂😂😂

而大型軍用飛機飛行員就沒有這個困擾了。像B2、B1B這種大型轟炸機都配有迷你馬桶,而像C17、C130這種大型運輸機,甚至還配有簡易衛生間。


所以相比與其它大型飛機比如運輸機或者轟炸機,戰鬥機飛行員的“方便”問題,真的很不方便!


武備趣科普


我是軍林天下“子創”,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戰鬥機飛行員不僅在尿急有方法解決,就算它拉肚子都會有辦法解決,只不過這個問題一般是不會出現的。

首先飛行員的身體素質是優於普通人,一般來說對待尿急可以控制在3-5個小時之內是沒有問題的,而且飛行員每年都會進行一次體檢、療養,所以身體上肯定沒有問題,不能出現憋不住漏尿的情況,而且飛行員在校期間,對於航空生理衛生等方面都是必修的,因為,飛行人員的身體狀況,都是處於最佳狀態,不會出現臨時突發BUG。

然後就是飲食方面都是非常嚴格的,每週的食譜都是由航醫進行制定,負責保障的廚師都要進行考核並定期體檢,對於衛生標準、營養搭配方面都是嚴格把控,對於產氣性食物是限制的,所以在飛機上放屁的事情應該沒有。飛行員在執行飛行任務時是嚴禁空腹或者飽腹飛行的,升空飛行前必須排淨二便(大小便),在非戰爭情況下,對於私下裡飲食把控不好的飛行員,都是調整飛行時間的。

一般飛機在飛行前,航醫都會對自己負責的飛行員進行把關,對於狀態不適應飛行的飛行員,比如失眠、飲酒、感冒等問題,都是要及時上報的,從而達到飛行的最高狀態。

而且飛行員的褲襠內也會有專門的吸尿包一類的東西,以防不測。所以說,做一個飛行員還是很辛苦的,但是飛行員的工資還是不錯的,基本上年薪15萬以上,一般戰鬥機飛行員能飛到40歲左右就差不多了,畢竟飛行員是一個對身體要求很高的職業。


吾評武願


戰鬥機飛行員在飛行前會進行任務佈置的,也就是說會之前通知飛行員執行任務, 在這種情況下飛行員就會進行飲食調整。目前戰鬥機飛行員執行任務的時候飛行的時間其實不會太長,一般如果不攜帶副油箱的話戰鬥機的訓練飛行時間都在一個小時之內。



不過如果進行作戰的話那就不一樣,通過攜帶副油箱戰鬥機可以擴展航程,同時也意味著在空中的時間的增加。另外戰鬥機進行跨洋飛行的時候飛行員根本就沒有機會離開飛機解決問題的, 因為戰鬥機執行的是不經停的飛行任務。

其實工程技術人員已經為戰鬥機飛行員準備好了,就是類似成人尿不溼的裝備,美軍還特別開發一種具備自動吸收功能的裝備,通過傳感器探測飛行員排出的尿液的,系統會進行自動的吸收。



對於大型飛機之類的會帶有簡易的馬桶, 這樣對於長期飛行是有幫助的。其實戰鬥機飛行員在飛行前會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其中有一項就是上廁所,這樣可以減少飛行中的尷尬。


航空視界


飛機誕生以來,由於駕駛飛機的都是天之驕子,所以公眾對飛行員有著不可抑制的熱情,他們關心飛行員的一切事情,包括如何作戰,如何訓練,如何吃飯,甚至如果方便。俗話說,人有三急,其中之一是內急。在飛機上解決內急是個大問題。

中遠程的民航機一直是配備航空廁所的,使用負壓式抽水馬桶,乘客在衛生間裡與在家裡沒有區別。由於成本和作戰要求,軍用飛機的廁所都是越簡單越好,最好沒有廁所。二戰結束以前的大型轟炸機上都配備簡易馬桶,螺旋槳戰鬥機和第一、二代噴氣戰機時代,由於戰機的航程很近,續航時間很短,例如國產殲-7戰機的航程1500公里,巡航速度900公里/小時,正常作戰訓練任務下,每架次飛行時間不超過1.5小時,所以完全沒有必要考慮飛行員內急問題。

航程較大的長航時戰機,就需要為飛行員考慮方便問題。譬如美國U-2高空偵察機,航程高達5700公里,一次任務飛行要耗時10小時左右,空中內急就是件很麻煩的事情。據臺灣國民黨空軍黑貓中隊飛行員的回憶,U-2飛行員在接受任務前12小時,要封閉備航,因為U-2駕駛艙內增壓環境是9000米的標準,所以飛行員還要穿特製增壓服,為了防止遭到快速減壓的傷害,他們還必須呼吸純氧,把血液氮含量減到最少。由於美國人在研製U-2高空增壓服的時候,忘記了設計排尿系統。於是航空醫學專家想了一個簡便的方法,為飛行員插上導尿管,用一個尿袋來儲存尿液。

圖為正在吸純氧備航的U-2飛行員。

【科羅廖夫軍評第315期】因為空間狹小和機動性要求,現代的噴氣戰鬥機和攻擊機都沒有廁所,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俄羅斯的蘇-34攻擊機,由於蘇34駕駛艙後面有個巨大的艙室,再加之其前起落架採用轟炸機風格設計,飛行員進入駕駛艙需要從起落架爬上去,於是有很多人認為蘇-34配有一個廁所和一個小型廚房。甚至國內的正規軍事雜誌也這樣報道過,還配有一張圖片。

傳說中的蘇-34戰機的廁所。

和平號軌道空間站的衛生間設備。有媒體將這套設備誤認為蘇34攻擊機上的廁所。

其實蘇34攻擊機上面就是一個手持的尿壺。

蘇34攻擊機有廚房衛生間其實都是以訛傳訛,蘇-34攻擊機座艙後面的艙室是電子設備和油箱,中間是起落架,根本沒有空間安置廁所和廚房。所謂的廁所照片其實是蘇聯和平號軌道空間站的小型衛生間。蘇-34戰機只是使用一個手持式的尿壺來解決飛行員內急,平時掛在艙壁上,很簡陋。

蘇-34的手持式尿壺,戰鬥機上的空間都是寸土寸金的,斷無可能配備獨立衛生間的道理,尿壺雖然簡單了點,但只要管用就行,而且很符合俄式武器實用主義的精髓。

美國人在B-52、B-1B戰略轟炸機、B-2隱身轟炸機、E-2鷹眼空中預警機等長航時軍用飛機上,都備有有迷你型馬桶來解決飛行員生理問題。大型運輸機則配備著比較像樣的衛生間,例如C-130J大力神運輸機和C-17全球霸王戰略運輸機的幕簾摺疊式獨立衛生間就比較“舒適奢華”,而且不佔用寶貴的機上空間。

為了解決單座戰機飛行員的排洩問題,美國除了在U-2偵察機上使用導尿管等臨時措施,又研製了飛行員尿袋,裡面裝海綿或者乾粉,把排出的尿吸入。根據空軍之翼網站轉發雅虎問答一名美軍飛行員的敘述,這種解決方案不受飛行員所喜愛。根據實驗結果發現,飛行任務前停止飲水,雖然會降低排尿的壓力,但導致身體脫水會影響飛行員承受G力的能耐,而且有兩次因為F-16飛行員試圖解決排尿問題,需要用手剝開飛行裝內外夾層,因為分心而造成失事。後來大多數飛行員改用老人用的尿布。

2008年,美國國防部啟動了一項叫做“先進任務延長裝置”(Advanced Mission Extender Device, AMXD)的計劃,其實就是改良型戰鬥機飛行員排尿裝置。美國人很喜歡在武器裝備項目上玩概念,使用新名詞,例如所謂的“非直瞄火炮計劃”,其實就是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國內有些媒體居然翻譯成“非線性瞄準線火炮”,簡直不知所謂。

這種新裝置其實是一件特製的內褲,裡面安裝一根蛇型軟管,通過一個扣在腰部的液壓泵把尿液送到飛行服外面的收集袋中。女性飛行則用一片衛生棉墊放在集尿用的內褲中。 這個裝置已經分發給F-16、F-15、A-10與F-22等戰鬥機與攻擊機的四千多名飛行員配用。

從飛行員座椅的角度看“先進任務延長裝置”(AMXD)的外觀,飛行員左手持握的便是內褲中集尿蛇型軟管所聯接在腰部的液壓泵,垂在飛行員大腿外側的是尿液收集袋,當飛行員需要排尿時,尿液會在液壓泵的作用下諸如收集袋,並且保證不會迴流弄溼內褲。

從前,我軍飛行員的飛行服沒有排尿裝置,內急了只好排在褲子裡,現在通常使用軍用的特製尿不溼等。飛行員在執行任務前一天晚上,都必須在機場備航,吃航空灶,對飲水和飲食都有特定要求,主要食品為容易吸收的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第二天飛行前要上廁所排空。這樣通常不會因為在空中突然內急導致影響作戰任務。但是正所謂“屎來如山倒,尿到如決口”,關於飛行中拉肚子和內急的尷尬經歷,很多飛行員都能都能說出一兩段。肚子裡咕嚕咕嚕叫的時候身邊卻找不到廁所,這可能是戰鬥機飛行員痛苦經歷裡最慘的一種了。

有時戰鬥機飛行員降落的時候採取最小滑行繞邊,急速下降,這可能並非在顯示高超的飛行技藝,原因之一可能這位飛行員尿急,實在忍不住了,只好速降。

上面這張圖,是國產殲-8H戰機飛赴珠海航展降落後的情景,旁邊地勤人員正在準備登機梯,但飛行員為什麼連近在咫尺的登機梯都等不及了呢,這並非飛機有什麼故障,也並非有什麼危險需要躲避。

很有可能這位飛行員是內急,匆忙從戰機上跳下來奔赴廁所!


科羅廖夫


試著回答一下,不喜勿噴。

一般都是飛行員拿一個空的啤酒瓶子,接小便,大整吧,帶一個糞口袋上去……

告訴你出題目的那個人,你操的心太多了。不要說飛行員,就是普通兵種的軍人,生活作息時間都是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有規律,有節奏的模式。飛行員的生活起居,飲食習慣都是經過嚴格的培養和訓練形成的。首先從飲食習慣上必須嚴格遵守飲食搭配。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時候吃什麼喝什麼是有嚴格要求的,一切要求都是為了保證飛行安全。飛行準備就是在地面解決掉不利於飛行的一切問題,根據飛行時間的長短,配備相應的飛行裝具(尿不溼確實是必須品)。一般戰鬥機飛行時間最長不過三.四個航時,飛行員是完全可能控制自己的這些問題。大型機長途飛行,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一樣很簡單的解決。


孔乙己亂彈


有內裝吸水海綿的尿袋。

其實飛行員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會盡量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的,少喝水,吃高蛋白但是殘渣很少的高能量食品。但是這樣對戰機飛行員的身體是有傷害的,尤其是做高機動動作。現在美軍開發了一種大型尿袋,可以裝2.2升。

還有一些大型飛機設有馬桶。


空l天



子臉


一般情況下都會提前通知要飛,就少吃或者不吃東西,已減少吃壞肚子的可能,戰略轟炸機就牛逼了,如美國的B2,執行任務一飛就是好幾天,根本不落地。


犢不怕虎


戰鬥機滯空時間不長,一般不會有這種情況。飛行服有相關設計。


地質遺蹟探秘


因該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真有應該是就地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