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劉伯溫是被朱元璋殺害的嗎?

用戶58532485446


劉基,字伯溫,青田縣人,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併力保國家安定而馳名天下。在民間傳說中他被塑造成一位與諸葛亮齊名的傳奇人物。他不但文韜武略,上通天文,下曉地理,且其神機妙算之功,簡直鬼神莫測。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這樣的一位人物,最終以悲劇角色退出歷史舞臺。他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呢?

(劉伯溫)

傳說一:劉伯溫是胡惟庸毒死的

朱元璋在解決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復生產和生活的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此時,朝廷內部的矛盾又激化起來,大臣們分成兩派,以李善長領頭的淮西派和以劉基為首浙東派,開始了你死我活的爭鬥。

引發矛盾的導火線是一個叫李彬的人,是李善長的親信,他由於犯法被劉基抓了起來,在查清罪行後,劉基決定要殺掉他。

時值朱元璋外出,李善長找劉基說情,劉基卻軟硬不吃,還將這件事捅給了朱元璋。朱元璋龍顏大怒,命令立刻處死李彬,致使劉基結怨李善長。

再者胡惟庸是李善長的老鄉,他很早就追隨朱元璋,卻一直不得志,但他確是個有能力的人,《明史》載:“胡惟庸初為寧國知縣,以善長薦,擢太常少卿,後為丞相,因相往來。而善長弟存義子佑,惟庸從女婿也。”在得到李善長的信任後,胡惟庸後來成了淮西集團新的領袖,至此,胡惟庸走進了這場爭鬥的中心。加之朱元璋曾就丞相人選詢問過劉伯溫的意見,劉伯溫答曰:“譬之駕,懼其僨轅也。”認為胡惟庸並不適合這一職位。

胡惟庸獲悉此事後便對劉伯溫懷恨在心,後來終於當上了丞相,便時刻尋找機會,以報當年劉基評說自己能力只堪 “小馬”之仇。

洪武八年正月,劉基病後,胡惟庸曾派太醫前去為其診治,併為其開了一些藥。可是劉伯溫服食後,不僅疾病沒有好轉,反而感覺腹內有一個大如拳頭的異物。由此病勢日益加劇,三個月後,劉基就帶著無限憂愴和滿腔怨恨撒手人寰。

因此,後世多有傳言說是胡惟庸下蠱毒殺了劉伯溫。

(胡惟庸劇照)

傳說二:劉伯溫的死是朱元璋主謀的

毒殺劉基,表面上看來是胡惟庸所為,不過這出自朱元璋授意的可能性極大。

首先,劉基死於洪武八年,胡惟庸已身居丞相高位,那時劉伯溫已歸隱老家青田,不可能對其地位權勢構成威脅,且以精明幹練著稱的胡惟庸而言,做下毒這種風險很大的事,很有可能惹火上身,加之又有朝廷其他勢力的牽制,如果沒有朱元璋的默許,胡惟庸又怎敢大膽令御醫對劉伯溫下蠱呢?

再者,朱元璋為保朱姓江山的永固,將他所忌諱的人剷除也在情理之中。李文忠、徐達也是這樣因病之後便不明不白的死掉的。《明史》載:“十六年冬遂得疾。帝親臨視,使淮安侯華中護醫藥。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又載: “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朱元璋不露痕跡地毒殺功臣,用恐怖手段造成了至高無上的皇權,為子孫後代完成政治大清洗,以保大明江山代代相傳。

(朱元璋)

由此,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劉基既死於胡惟庸的毒害,也死於皇帝的多疑呢?


張生全精彩歷史


劉伯溫是朱元璋在打天下期間最有貢獻的謀臣,劉伯溫是出色的戰略家,軍事家,文學家。大明開國後,劉伯溫被朱元璋當槍使,彈劾百官,但內心深處,朱元璋是認可劉伯溫,欣賞劉伯溫的。



洪武17年,朱元璋通過劉伯溫,知道了藍玉,胡惟庸等人拉幫結派,貪汙腐敗的事情,朱元璋故意去南方療養,讓胡惟庸主持朝政。胡惟庸以為老虎不在山,就可以猴子稱大王,在朱元璋離開期間大肆攬權,說一不二。此時的劉伯溫已重病在身,而胡惟庸又犯了一個它一直以來喜歡犯的錯,那就是自以為是,枉猜聖意。



胡惟庸第一次自以為是,是在大明建國之前,朱元璋讓大虎將軍在接小明王回京途中設法害死,胡惟庸卻認為朱元璋是要讓大虎將軍一起死。這件事讓朱元璋大為不滿,直接把胡惟庸罷官,冷落了好幾年。

第二次就是朱元璋南下療養期間,朱元璋的本意是讓賦閒在家的劉伯溫保持現狀,安心養病,還讓胡惟庸送上補藥,讓劉伯溫儘快康復。但胡惟庸把朱元璋讓劉伯溫保持現狀的意思理解為要讓劉伯溫死,把補藥也理解為毒藥。結果,胡惟庸直接毒死了劉伯溫。

事實上,朱元璋深知劉伯溫和淮西勳貴矛盾重重,擔心自己走後劉伯溫遇害,這才讓胡惟庸不啟用劉伯溫,要保持現狀,等自己回來再說。所以,劉伯溫不是朱元璋害死的,而是胡惟庸。


毒刺劍客


歷史上很多名人的死都可以歸結於四個字“功高震主”,劉伯溫亦然。

劉伯溫,名基,與徐達和李善長共稱為“明朝三傑”,堪比漢朝張良、韓信與蕭何; 在這兩組“黃金組合”中,人們常拿漢朝的留侯張良與劉伯溫作比,認為二者都是智士謀臣。明太祖朱元璋也承認,劉伯溫對他的影響就相當於張良對劉邦的影響,稱其“吾之子房也”。

但就是這樣一個傳奇的人物,卻在老年不得善終,晚年淒涼,原因不知地逝去。這一切都發生在洪武年間。

洪武八年1375年)一月,劉伯溫患病臥床。明太祖朱元璋知曉後,派丞相胡惟庸帶御醫前去看望。御醫針對劉伯溫的病情開了處方,讓他照單抓藥。劉伯溫吃了御醫開的藥,身體卻更覺不適,肚子裡好像有石頭翻滾,折磨得他生不如死。四月十六,劉伯溫病故。

這段記載於明史的故事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揣測。劉伯溫究竟是怎麼死的? 有人認為他是單純地病死,也有人認為他是被胡惟庸害死的,還有人認為他是被朱元璋殺死的。總之,由於歷史資料不夠完整,劉伯溫之死因引來了爭議。

然而為什麼劉伯溫的死會與朱元璋聯繫在一起呢?

朱元璋在登上大位後便進行了一系列的“清君側”活動。這大明的江山是他在亂世裡打下來的,不是通過正統的方式繼承的,所以身邊必有很多勞苦功高的開國臣子。但是後來我們知道,這些人已經被老朱殺的差不多了。這些臣子在打江山的時候是“微臣”,但在治理江山的時候便是“危臣”了。歷代皇帝對“功高震主”這四個字很是敏感,不然也不會有老趙上演的“杯酒釋兵權”等事件發生了。對於明太祖朱元璋來說,這更是不能忍受的。

他一步步削弱了這些臣子的力量,以加強自己的統治。而劉伯溫正是這種政策下的犧牲品。他幾次被朱元璋撤官,又幾次被召回,經歷了希望的產生到幻滅的過程,也終於明白了“伴君如伴虎” 的道理。於是,他依照朱元璋的意思退隱了,卻仍因隱得不夠深,最終引起了朱元璋的戒備。


ReaderX


劉伯溫的去世是否和朱元璋有關,是歷史上的一個謎團。但朱元璋的確動過要殺劉伯溫的心思。

劉伯溫作為明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以博古通今著稱於世,通經史、曉天文,一生不求名利,朱元璋即皇帝位大封功臣時,劉伯溫一再謙讓,官爵和俸祿都一般。

朱元璋生性多疑,總懷疑當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有不臣之心。作為一代軍師和智者,劉伯溫深知自己疾惡如仇的直脾氣定會得罪許多同僚或權貴,同時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一直保持低調,但他的才學終究讓朱元璋渾身不自在,將其拉入了黑名單。

朱元璋給太監傳旨,要設計個事件暗殺劉伯溫,被馬皇后無意間聽到。她很反感老朱這種卸磨殺驢的做法,劉伯溫功高蓋世,她想要保住這個功臣。她沒有寫書信,而是送出一件賞賜給劉伯溫,希望他能看出端倪。

那麼,是什麼樣的賞賜呢?

其實,這件東西還是以前劉伯溫送給朱元璋的一塊美玉,當時還未雕琢。朱元璋找工匠雕刻成一件精緻的工藝品,下方是一片蓮葉,蓮葉上方託著一個蟠桃,很是精緻,朱元璋將其送給了馬皇后。

馬皇后叫太監把這件工藝品帶給劉伯溫,劉伯溫一看馬上就明白了,暗叫不好,蓮葉託桃,也就是說馬皇后在暗示他今天晚上必須逃走,先找個地兒躲一躲,否則立馬就得到閻王那裡報到了。

劉伯溫連夜脫逃,總算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多活了幾年。

對於朱元璋瘋狂屠殺功臣的心理分析中,有很多種說法和解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說當時的皇太子懦弱,他擔心今後強臣壓主,為朱姓江山的永固,所以他要用各種手段將隱患除去。

洪武三年,劉伯溫告老還鄉,洪武八年正月,劉伯溫感染風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帶御醫探望,他服藥後病情越來越重,不久就死了。劉伯溫的去世是否是朱元璋的授意,也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團。


地圖帝


劉基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但朱元璋大封功臣時,劉基卻不求名利,不以功臣自居,一再謙讓,故官爵比其他功臣低,授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館學士、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年俸祿240石,也比其他受封伯爵的大臣低。但即便如此,由於他嫉惡如仇,剛正不阿,敢於直言,不久便得罪了丞相李善長、胡惟庸等人,並逐漸失雲朱元璋信任。洪武四年(1371),劉基請求告老還鄉,退出政治舞臺,時年61歲。

當時甌、閩間有一條狹長的地域叫談洋,該地區是鹽販、盜賊聚集的地方,方國珍便是從這起兵反叛的。劉基委託兒子劉璉上奏,建議應在該地區設立巡檢司以控制管轄該地,使那裡的刁民無機可乘,不能互相勾結或脅迫戍邊士兵一道出逃反叛。胡惟庸使刑部尚書吳雲彈刻劉基,反指淡洋踞山臨海,有君王之氣.劉基想要謀取作為自己的墓地,當地百姓不答應,便想要在那裡設置巡檢司為難當地民眾,才導致該地區形勢迅速惡化。


朱元璋不置可否,只是命令下傳此文讓劉伯溫知曉。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也是一種脅迫,如果沒有合適的反應,謀反的罪名就會臨頭。劉伯溫於是只好赴京親自上朝拜見朱元璋,但朱元璋又全然不過問此事,劉伯溫既不能辨白,又不敢離京。不久便發病了。此時胡惟庸攜帶補藥前來探望病情。劉基吃了胡惟庸拿來的藥後,頓時感到有如拳頭大小的石頭般的硬物堵塞在胸口。劉基又利用空閒時間奏明瞭朱元璋.朱元璋依舊不過問。又過了三個月,病情更加惡化。朱元璋派人前去問候劉基,得知他已不能起床了,便讓他乘坐傳送公文的船返回青田家鄉。

不久後,一代絕世奇才便這樣去世了。

毒殺劉基,這是後來胡惟庸的一大罪狀,但下毒是否為朱元璋的授意,已成懸疑。不過這出自朱元璋的授意可能性極大。首先,劉基死於洪武八年四月,胡惟庸進中書省是洪武六年七月,那時胡入相時間不長,地位並不穩固,還處在“考察期”,又有汪廣洋牽制,未必能夠膽大妄為到這個程度。胡惟庸雖然嫉恨劉伯溫,但並無深仇大恨,彈刻劉基的奏章也強詞奪理,沒有能令人信服依據,如果沒有來自皇帝方面的一些默許,本身就有誣告嫌疑,很可能反過來惹火上身。更何況劉伯溫已歸隱,不可能對其地位權勢構成威脅,做下毒這種風險很大而毫無回報的事,對身居丞相高位,且以精明幹練著稱的胡惟庸而言,應該還不至於笨到這個程度。


再者,不露痕跡地毒殺功臣是朱元璋的拿手絕技,李文忠、徐達也是這樣因病受到探望和贈藥之後便不明不白的死掉的。關於李文忠之死,《明史》載:“十六年冬遂得疾。帝親臨視,使淮安侯華中護醫藥。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當然,淮安侯也逃不過抄家滅門的命運。至於徐達,“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野史說,這是拜朱元璋的一隻蒸鵝所賜。此外,與胡惟庸同為丞相汪廣洋因否認胡惟庸毒殺了劉伯溫,在貶責途中被賜毒而死。


澤安君


洪武八年1375年劉基感風寒,朱元璋知道後派胡惟庸帶御醫開的葯給劉基服用。吃葯越感病勢加重,婉告朱元璋惟庸欲害已,元璋也不置可否,由此看來朱元璋是借胡惟庸之手間接的殺死了劉基。


賀灝


實際上朱元璋和胡惟庸都很難確定為毒殺劉基的兇手。劉基的身體早已抱病,而胡惟庸毒殺說則是朱元璋有意傳播的,具體使用的毒藥竟是傳說中的“蠱毒”,不禁令人生疑。楊訥先生的《劉基事蹟考述》一書對這個問題有過考辨,值得參考。



劉基身體早已抱病

首先,劉基在生前就已說過自己的健康狀況很糟糕。劉基在死前一年即洪武七年(1374),在為宋濂之子宋璲寫的《送宋仲珩還金華序》中說:

予鬚髮已白過太半,齒落什三四,左手頑不掉,耳聵,足踸踔,不能趨。

劉基鬚髮花白,牙掉了十之三四,左手麻痺,耳聾,腿瘸。這些外在症狀說明劉基很可能已患有大病。這樣一位老人在翌年死去,並不是一件特別奇怪的事情。

【劉基的文集《誠意伯文集》】


朱元璋散播胡惟庸毒死說

其次,劉基被胡惟庸毒死這個說法,最初並不是劉基或其家人主動公開的,而是朱元璋有意散播的。

劉基的次子劉璟,洪武朝後期曾多次晉見朱元璋,並擔任閣門使一職。他寫過《遇恩錄》一書,其中就記述了朱元璋對他談起胡惟庸毒殺劉基一事。

洪武二十一年(1388)十二月二十五日,劉璟與同時歸順朱元璋的浙東士人胡、章、葉等家的後代一起在奉天門朝見朱元璋,朱元璋說:

他劉伯溫他在這裡時,滿朝都是黨,只是他一個不從他,吃他每蠱了!他大的兒子,這小的也利害,不從他,也吃他每害了!這起反臣都吃我廢了,墳墓發掘了。

二十三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又說:

劉伯溫他父子兩人都吃那歹臣每害了。我只道他老病,原來吃蠱了。

當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朱元璋又說:

後來胡家結黨,他吃他下了蠱。只見一日來和我說:“上位,臣如今肚內一塊硬結怛,諒著不好。”我著人送他回去,家裡死了。後來宣得他兒子來問,說道脹起來緊緊的,後來瀉得鱉鱉的,卻死了。這正是著了蠱!

綜上所述,朱元璋對劉基被毒殺的故事描述如下:

劉基因不與胡惟庸結黨,被胡惟庸下了蠱毒暗害。劉基向朱元璋訴說自己肚裡有一塊硬結怛(疙瘩),請求回家。之後劉基肚子脹的緊緊的,後來腹瀉,肚子變得癟癟的,便死去了。朱元璋當時以為劉基是老病而死,後來才發現他是被胡惟庸毒死。

為何朱元璋要反覆對劉璟講起劉基這段故事呢?或許可以推測,劉璟作為劉基的家人,之前並不瞭解這一說法,而朱元璋反而是對這個說法更加熟悉的人。

【劉基故里的劉基像,位於今溫州市文成縣】


所謂的蠱毒

朱元璋所說的“下了蠱”,究竟是什麼呢?在傳說中,蠱是把多種毒蟲放在一起互相吞噬後剩下的最毒者。而中醫所說的蠱毒,首先是一種帶有靈異色彩的慢性毒藥,後來用蠱來統指一類腹脹的症狀。

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一種治療蠱毒的藥方,雲:“治中蠱毒,腹內堅如石,面目青黃,小便淋瀝,病變無常處方”。這種“腹內堅如石”的說法,和朱元璋說劉基“肚內一塊硬結怛”的話如出一轍,朱元璋就是根據此類症狀判斷劉基“這正是著了蠱”。

問題是,世界上真的有可以通過“下蠱”令人慢性死亡的方法嗎?恐怕還沒有這方面的確實報道。朱元璋可以根據醫家傳統判斷下蠱事件,但今人在掌握切實的科學證據之前,不應該簡單沿襲古人的說法。


胡惟庸罪名的累積

我們姑且不論朱元璋是否真心相信蠱毒的傳說,他為何要反覆宣揚劉基是被胡惟庸毒死的呢?這恐怕和胡惟庸案的性質有關。

根據明史學家吳晗在《胡惟庸黨案考》中的考辨,《明太祖實錄》及後續明清史籍中對胡惟庸案起因、經過的敘述,其實都飽含篡改和訛傳。胡惟庸因隱瞞占城貢使一事下獄,並無謀反事實,被殺時最初罪名只是結黨謀私。後來朱元璋為加強其罪名,逐漸給已死的胡惟庸加上了通元、通倭等罪名。

照此看來,胡惟庸毒殺劉基這一說法,恐怕也是朱元璋為了加強胡惟庸的罪行,在洪武二十年後散播開來的。

【明史學家吳晗像】


其實,無論下毒一事是真是假,朱元璋本人的態度與劉基的死都大有關係。他在建國之後,與劉基關係逐漸惡化。甚至在最後賜劉基還鄉養老的詔書中,都明確劉基之罪“輕重有不可恕”,且引用了“君子絕交,惡言不出;忠臣去國,不潔其名”的古語。這種嚴峻的態度,無疑會對劉基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加速其病情惡化。

考慮到這一點,則朱元璋將劉基之死歸於胡惟庸,恐怕正有轉移世人視線、同時減輕自己心理負擔的用意。

不過,這種參與者少、影響範圍小的機密事件,往往不會留下足夠徵引的史料,今人倒不必執著於徹底搞清案情,若能搞清楚各種史料、說法的來龍去脈,提高自身的史料學水平,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溫長卿


劉伯溫是朱元璋的重要謀士,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劉伯溫足智多謀,所以後人經常會把劉伯溫與諸葛亮相比較,劉伯溫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就連劉伯溫的死也是迷霧重重。劉伯溫之死在波譎雲詭的明初政局中也是一個比較重大的事件。

明朝初年,政壇中存在著兩大派系,一個是淮西幫,一個是浙東幫,淮西幫包括李善長、胡惟庸等人,朱元璋也是出自於淮西,而浙東幫則包括劉伯溫、楊憲等人,朱元璋曾經一度認為劉伯溫是無黨無派的,但是事實證明劉伯溫是浙東幫的領袖,在明初爭奪相位的過程中,劉伯溫因為一時口誤,得罪了朱元璋,所以在胡惟庸等人的反撲下最終喪失了官位,浙東幫也隨著劉伯溫的倒臺而垮掉。不過很快劉伯溫憑藉自己的智慧又回到了南京,洪武八年,劉伯溫生病,胡惟庸受朱元璋之命前去探望,胡惟庸隨身所帶的醫生給劉伯溫開了藥方,劉伯溫服藥不久就喪命了,因此當時普遍認為劉伯溫之死是胡惟庸所害。

後來胡惟庸案發後,胡惟庸曾經所帶的醫生供認劉伯溫正是胡惟庸所毒害,這就更加坐實了胡惟庸毒害政治對手劉伯溫的傳言。

但是幾百年來關於幕後真正的兇手一直猜測不斷,胡惟庸是唯一殺害劉伯溫兇手的說法很明顯無法服眾,實際上,在洪武初年,劉伯溫重回京城之後,胡惟庸是沒有膽量去毒害劉伯溫的,而胡惟庸前去探望劉伯溫也是受了朱元璋之命,所以究竟是不是朱元璋下了毒死劉伯溫的命令或許只有胡惟庸和朱元璋兩個人知道,但是從朱元璋之後大肆屠殺功臣的劣跡來看,朱元璋的嫌疑是很大的。

劉伯溫之死也證明了在中國歷史上才華出眾者必須雙商皆高才能屹立不倒。


青年史學家



首先,害死劉伯溫的直接兇手是胡惟庸這點毋庸置疑,史書記載:劉重病之時胡奉聖旨帶藥看望,劉服藥不久後病死,坐實了這件事。後來朱元璋收拾胡惟庸時,毒殺劉伯溫也是胡的一大罪狀。所以這點沒啥爭議。

關鍵就看是不是老朱授意了。劉死於洪武八年,那時候的胡還沒到除了朱皇帝唯我獨尊的地步,犯不著賭上自己的政治前途毒殺開國元勳。而以老朱這種誰敢耍我我弄死誰的個性,他也真不敢。

再結合老朱清理開國功臣的輝煌戰績,我們幾乎可以得出毫無疑問的答案……

最後,我覺得歷史畢竟是歷史,沒有親眼所見我們只能推斷,世上沒什麼事是絕對的


天枰


我覺得不會是朱元璋,兇手是胡惟庸。因為當時那個時候,建國之初,朝廷裡有兩大派。一個淮西勳貴(代表人物,李善長,胡惟庸,藍玉,徐達,等等,有軍權,有經濟為後盾),一個是浙東(代表人物,劉基,宋濂以輿論,清流,在人民心中美好形象為後盾)。雙方就天天吵,這樣其實朱元璋很喜歡這樣,他不希望一派倒下,另一派起來挑戰自己,後來發生胡惟庸大案,藍玉大案。恰恰是劉伯溫死了,宋濂不頂用,浙東這派無法平衡朝局,淮西黨人,想要搞一些事情,確實有一些事情做的太過分。最後朱元璋以雷霆手段鎮壓之。所以我覺得,朱元璋沒有必要殺劉伯溫,殺對朱元璋罰俸沒有任何好處。劉伯溫死的時候,當時的歷史環境是北元勢利不斷騷擾明朝北方,朱元璋為了哄藍玉這些將領能放心的上戰場,才打壓劉伯溫,而且朱元璋一直受打壓,比如,那麼大的功勞才是個誠意伯(明朝沒有子爵,男爵。伯爵是最低的),比如兒子工作都沒安排,比如建個墳地被一頓斥責。但是按朱元璋的一貫做法,打壓就不殺,加官進爵意味著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