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國內罕存的科舉考場,建水學政考棚,穿越到古代考一次科考

在科舉盛行的過去,科考成為讀書入入仕最主要的途徑。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哪怕只中個秀才,在縣衙大堂上就可以不用下跪。

在中國古代實行科舉制度期間,曾設於建水城內的提督學政考棚,是雲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長官——欽命雲南提督學政(相當於今天一省的教育廳長,但其職位與省長平)定期到此,集中滇南片區的學子,考秀才並舉行科舉預備考試的地方考場。由於也稱提督學院考棚,所以在這裡舉行的考試就叫“院試”。

國內罕存的科舉考場,建水學政考棚,穿越到古代考一次科考

雲南提督學政考棚 攝影:盧清國

國內罕存的科舉考場,建水學政考棚,穿越到古代考一次科考

雲南提督學政考棚 攝影:盧清國

其中,一進院為鼓廳、號門,二進院為龍門,三進院設有東西文場,四進院為至公堂,五進院為戒慎堂,六進院為欽命提督學政公署。廂房為平房,用木板隔成單人考試房,設考場20餘個,為國內罕見之保存完整的古代大型考場,是雲南唯一倖存的考棚類建築。

國內罕存的科舉考場,建水學政考棚,穿越到古代考一次科考

雲南提督學政考棚 攝影:盧清國

八股文

八股文由朱元璋發明創造,到明朝中期發展完善,影響了中國近五百年。八股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部分。其中的精華部分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四個部分必須用排比對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那時的考生不像現在的學生,考試前要複習很多內容。對他們而言,只要背好四書五經即可。因為題目只能在這裡出,不可能有別的題目。範圍也相當小,背起來容易,而且寫文章時有規定的字數,一般不超過五百字。這樣看來,當時的考試,似乎比現在要容易一些,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國內罕存的科舉考場,建水學政考棚,穿越到古代考一次科考

雲南提督學政考棚 攝影:盧清國

國內罕存的科舉考場,建水學政考棚,穿越到古代考一次科考

雲南提督學政考棚 考場再現 攝影:盧清國

這種考試十分古板,為達到對偶的效果,文字表面上看十分整齊,細看內容,廢話滿篇。痛苦的不僅是考生,還有出題的老師,四書五經只有那麼多字,各級考試都從裡面出題,而出過的題一般是不能再用的,於是老師們奇計百出,把四書五經上下句割裂開,單獨拿來出題,如把一句話斬頭去尾,只用中間的幾個字拿來考學生。這種語句不通,張冠李戴的詞句,連老師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明朝的八股文還有規定:所有的文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須仿照古人立言,按照聖人的思想去寫。但在固定的思維、固定的模式下,考生們仍然可以寫出很多錦繡文章。這些優秀八股文的作者,巧妙地利用既有規則,有意無意間插入自己的觀點,並運用優美的詞句表現出來。

國內罕存的科舉考場,建水學政考棚,穿越到古代考一次科考

雲南提督學政考棚 考場再現 攝影:盧清國

當年的懸樑刺股,讀書破萬卷,成敗在此一刻。有人奮筆疾書,有人苦苦思索,有人伏案大睡,有人擲筆而去。院試的大廳中,試子們提筆凝神,梅花窗格篩落光影。大堂和內院,主考官、閱卷官們嚴陣以待。

國內罕存的科舉考場,建水學政考棚,穿越到古代考一次科考

雲南提督學政考棚 考場再現 攝影:盧清國

嚴酷懲治科場弊案

儘管科舉考試有嚴格的規章法度,但在科名、權力官俸的巨大誘惑下,仍不斷有人鋌而走險。事情敗露後,下場極慘。

清順治十四年( 1657)丁酉科鄉試案發,考官李正鄴、張我樸、蔡元曦等七人被斬首,父母、兄弟、妻子俱流放尚陽堡,家產入官。事後還查處了與此次舞弊有牽連的官員。這是清代第一次科場大案。

清康熙五十年( 1711)辛卯科江南鄉試案發,康熙知道內情後要求嚴肅查處。考官陳立天畏罪自殺,考官趙晉、王日俞、方名立斬,吳泌、餘繼祖、員炳、程光奎絞監候,秋後處決。

清乾隆十八年( 1753),蔡時田擔任監試官,所薦考生曹泳祖被查出在眼鏡匣內有一張紙條,被認為與蔡時田有通關之嫌。情況被證明屬實後,二人被處死。

清嘉慶三年( 1798)湖南鄉試,考生傅晉賢與科場書吏樊順成勾結,調換了傅晉賢與嶽麓書院考生彭莪的試卷,樊順成、傅晉賢皆被處決。

清咸豐八年( 1858)戊午科順天鄉試科場案發,涉及此案者數十人,分別處絞、收監、革職、流放。主考柏葰受矚撤換試卷,又瀆職,被斬。為清代科案被斬的一品大員,歷史上死於科舉考試的最高官職。

國內罕存的科舉考場,建水學政考棚,穿越到古代考一次科考

雲南提督學政考棚 攝影:盧清國

國內罕存的科舉考場,建水學政考棚,穿越到古代考一次科考

雲南提督學政考棚 攝影:盧清國

國內罕存的科舉考場,建水學政考棚,穿越到古代考一次科考

雲南提督學政考棚 攝影:盧清國

至公堂,顧名思義,至公堂就是一個公正、明辨是非的地方。它是主考官監臨考場、外簾官(監考官員)辦公的地方,也是考官收取試卷的地方。考試當天下午,考生們就開始交卷,直到傍晚才清場。收卷官每收一卷,就發給考生一個出門的竹籤,到大門的時候驗交,考生達到30人才開門一次,收一竹籤放一人。至公堂還是提督學政為錄取考生舉行簪花禮的地方。這種儀式叫作“入學”。儀式完畢,由考官帶領生員到文廟去拜見孔子。

國內罕存的科舉考場,建水學政考棚,穿越到古代考一次科考

雲南提督學政考棚 攝影:盧清國

戒慎堂,是主考、典試等內簾官員(閱卷官員)閱覽考卷、評定名次和主司們食宿的地方。其後門為外簾門,考試期間內外簾分隔很嚴,外簾官不得擅自出入,到此止步。戒慎堂有“治賦有常經勿施小恩忘大體,馭官無製法但存公道去私情”。意思是說做官有做官的原則,不要為了一些小恩小惠忘了基本原則,要“存公道去私情”。

國內罕存的科舉考場,建水學政考棚,穿越到古代考一次科考

雲南提督學政考棚 攝影:盧清國

學政署,是學政考棚的最後一個院落,它是學政大人評閱試卷和起居生活的地方。

國內罕存的科舉考場,建水學政考棚,穿越到古代考一次科考

雲南提督學政考棚 攝影:盧清國

在明清時期的學政大人是正二品官員,又稱欽命提督學政,每三年一次考試的時候才親臨學政考棚進行巡考,足以證明當時的朝廷對科考的重視程度。

國內罕存的科舉考場,建水學政考棚,穿越到古代考一次科考

雲南提督學政考棚 攝影:盧清國

明清時期,通過設於建水的提督學院考棚的考試,滇南片區的臨安、元江、開化等府的生員中,走出了一大批進士、舉人和貢生,有的還平步青雲,成為國家棟梁、朝政要員。尤其是臨安一府,歷史上有“臨半榜”之謂,就是說在雲南省城舉行的鄉試中,臨安府學子考中舉人的,曾經出現過一榜之中竟佔有半榜之多的景象,一時成為美談。

千年科舉壽終正寢

清代科舉制度在沿襲明代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統治利益的需要不斷進行調整,使其達到了相當完備的程度,但各種弊端也在清代暴露無遺。鴉片戰爭以後,傳統中國在西方的堅船利炮淫威下邁出了走向近代化的沉重步伐,以科舉制度為核心的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受到了極大挑戰,在不少“睜眼看世界”的有識之士的批評聲中,清代統治者曾試圖改革科舉制度,但卻乏回天之力。科舉制度在“敗壞人才”的謾罵聲中結束了漫長的發展歷程。1905年8月,清政府宣佈廢止科舉制度,實行了1300年科舉制度最終走向了終結。

建水學政考棚現存建築保存完好,畫棟丹楹,華而不奢,層層遞進,成為見證和研究我國古代科舉制度初級考試的實物遺存,受到重視和保護。1991年5月,全國政協派來建水的歷史文化名城考察組成員鄭孝燮、孫軼青、羅哲文察看了學政考棚後,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保存如此完好的考棚建築“國內已屬罕見”。1993年11月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學政考棚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全年來玩都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