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桃姐》——香港怀旧电影情怀下的港人身份认同

《桃姐》——香港怀旧电影情怀下的港人身份认同

导语

2012年第31届香港金像奖颁奖礼上,电影《桃姐》斩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等五项大奖,成为当届电影节最大的赢家。这部电影紧扣香港本地题材,灵活运用怀旧表现手法,质朴而又写实,娓娓道来,为观众讲述了一个简单而又温情的故事,电影上映后在香港本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没有惊心动魄的爆破场面,没有恢弘巨制的豪华场景,这部电影以质朴的镜头刻画小人物的人生轨迹,描写平淡的聚散离合,真实呈现了港人的生活状态与生存空间,具有很强的写实性、温暖感人,表现出对生命的反思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

《桃姐》——香港怀旧电影情怀下的港人身份认同

细腻质朴的叙事风格

电影《桃姐》运用质朴的镜头语言,运用电影媒介,为人们展现了一个生活在香港的小人物的晚景,平淡、细腻,运用细节的电影语言和感情留白,将香港小市民平淡的生活剪影投影在大银幕上,同时彰显不简单的人格与深刻的人文关怀。尽管这部电影的故事平淡朴实,但却准确切中香港社会老龄化严重的深刻社会现实。影片将镜头对准这座城市最平凡、最需要帮助的一群人,写实地展现了老人院的众生百态,以同情的心态展现老人们的孤独与沉默,同时真实展现了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冷漠,直白简洁,直击人心,唤起人们的现实记忆,令在港的人们具有到强烈的代入感,让人不禁扪心自问,陷入深刻的思考。事实上,桃姐的生命历程折射的正是香港发展的历史痕迹,桃姐身上的忠诚与执着正是凝聚在香港人文化情怀中的一种文化精神。可以说,桃姐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佣,更是香港本土文化与情怀的某种缩影与代表。

《桃姐》——香港怀旧电影情怀下的港人身份认同

关于身份认同 (Identity)

身份认同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这个词总爱追问:我 (现代人)是谁?从何而来?到何处去?身份认同是对主体自身的一种认知和描述,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文化认同、国别认同等等。不同的文化主体之间需要主体不一样的身份认同,各种文化主体的相互碰撞引起了身份认同的嬗变。身份认同主要是文化认同问题,主要由主体的个体属性、历史文化以及发展前景组成。这个词越来越多出现在哲学、人类学、文学、社会学以及电影等许多领域。

《桃姐》——香港怀旧电影情怀下的港人身份认同

电影议题成为身份认同的线索

电影的议题往往将电影人的创作意图以及想要表达的身份认同,他们将自身对于香港的强烈归属感以及对身份认同的迷茫附着于电影的关键人物、关键情节之上其中,香港本地人的身份使他们形成了探寻香港人身份本质的责任感,同时,特定的成长经历又导致了他们很自然地从香港历史中找寻身份认同的线索。他们立足香港本土、或者凭借着对香港的深厚情感,挖掘香港社会现实背后的人文情怀,表达历史变迁中香港精神与香港情怀的实质。很多时候,这种身份认同,并不是刻意地迎合,不是故作深沉地拔高主题。

《桃姐》——香港怀旧电影情怀下的港人身份认同

这种身份的认同,植根在香港文化之中,是一个时代,甚至几代港人的共同时代记忆,是他们共同经历的社会变迁、情感起落。这种身份认同不需要刻意的气氛烘托,仅仅需要一些简单的媒介文本,比如一首具有时代印记的音乐,比如幅旧街黄昏的画面,比如一个褪色斑驳的临街招牌,都能够唤起人们共同的时代记忆。这些看似平常的意象,是人们生活接触最多的东西,看得到、摸得着,那就是他们的生活,那也是他们的情怀,能够带给人们熟悉的感受,带给人们归属感,使人们形成身份认同。

《桃姐》——香港怀旧电影情怀下的港人身份认同

香港怀旧电影情怀下的港人身份认同

不仅仅电影《桃姐》能够折射出当代港人的身份认同,很多香港导演的作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了香港社会的某些断面,为人们展现埋藏在香港文化背后的那份沉甸甸的身份认同。例如,电影《岁月神偷》讲述了六七十年代一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夫妇和他们的子女在灾难困苦中与邻里之间守望互助、共度难关的故事。深刻体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香港精神,是一幅富有质感的“香港往事”影像作品,被人们评为最感人的港片。

《桃姐》——香港怀旧电影情怀下的港人身份认同

另外,电影《七十二家租客》也是一部有着浓厚港人情怀,能够反应港人身份认同的作品,这部笑中含泪的影视作品,以轻松活泼的手法展现了大城市中小市民的生存方式,不仅体现了香港本土小市民同舟共济的香港精神,还通过梁天饰演的大业主形象,表达了香港同胞对于中国香港人身份的认同,表达了港人对背靠祖国的观念的认同。

《桃姐》——香港怀旧电影情怀下的港人身份认同

小故事小人物还原最真实的香港人

在香港电影中,电影人对身份认同的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电影人以写实的笔法,围绕着香港人的原生态生活进行讲述,无论是人际关系、社会环境还是日常生活,都能够真实还原香港生活的某些断面,具有极强的写实性。无论是幽默搞笑的作品,还是深刻写实的作品,都能以不同的手法与香港的精神相契合。通过这些作品,人们能够深切感觉到香港社会的变迁,通过小人物、旧街景,朴实的感情真实还原了最真实的香港人,引起港人强烈的心理共鸣,同时向外界表达港人的情感历程,增强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

《桃姐》——香港怀旧电影情怀下的港人身份认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