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不敢愛,不會愛,不想愛,不懂愛,你是哪一種?

牛媽love牛牛


我愛你,為了你的幸福,我願意放棄一切-——包括你。

——張愛玲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我的腦海裡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愛一個人,不應該是和他/她在一起嗎?麼說願意放棄——包括你呢?

0 1

上一篇文章《我以為很愛,可是正在一天天失去愛的人》,我們一起分享了一個觀點:有愛的資格不等於有愛的能力。

這好比是,手裡面拿著釣魚竿,不一定能釣到魚。

你有釣魚竿,這是可以去釣魚的資格;但是能不能釣到魚,要看能力。

劉若英導演的一部電影《後來的我們》,女主人小曉和男主人見清最終不能走到一起

為啥?

見清剛開始以為自己物質上太貧窮了。一番努力之後,終於飛黃騰達。可是小曉卻沒有回到他身邊來

原因不止一個,但最重要的一點是見清不具備愛小曉的能力。因為他沒有用心去深入瞭解,小曉真實想要的幸福到底是什麼樣的。

0 2

那麼,究竟怎樣才算是有愛的能力呢?

愛的藝術》告訴我們,一個人並不是與生俱來就有愛的能力的。

和學習音樂、繪畫、算數、演講一樣,必須要學習愛的藝術,並且在實際中練習,才能逐漸掌握。

就像學習駕駛一樣,我們首先要懂得駕駛的基本道理,比如什麼叫擋位,什麼叫剎車距離,什麼叫安全距離,交通規則有哪些等等;

然後呢,我們就得到場地上去練習前行、倒車、轉彎、停車和倒車等。之後呢,還得在道路上行駛,熟悉各種路況,熟練運用各種駕駛技能。

那麼,我們就先來了解和學習《愛的藝術》中愛的道理,刷新我們的認知

0 3

人活著,就離不開愛。

作者艾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這樣說,

愛情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回答。

該如何理解呢?

其實不難。人害怕孤獨,喜歡結合,喜歡相伴。

這一點,就連剛會走路的孩子也是這樣。當他看到跟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就會忍不住湊過去,哪怕吵過幾次架,還是不願意一個人玩。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電影《泰坦尼克號》,相信看過的人,一定記憶猶新。女主人公露西為什麼已是人家的未婚妻了,還會愛上窮小子傑克呢?

很簡單,露西的未婚夫雖然是個富二代,但上流社會的種種束縛就像是鳥籠一樣,讓露西感覺喘不過氣來。

從內心來說,露西內心還是孤獨的,婚約只是為了完成母親的一廂情願

所以當愛自由愛生活的傑克一出現,就立刻點燃了露西對心中愛情的火花。她寧可放棄榮華富貴,也要選擇真愛。

金錢的富有,地位的高貴,也許能為幸福的愛情加分,但不是愛情的先決條件。

從這一點來說,坐在寶馬車裡哭,是因為孤獨;而坐在自行車上笑,是因為幸福。

愛的要素之一是給予。

但我們常常忘了給予的最高級別是精神上的。比如,寬容,平等,信任等等。

還有,放棄

0 4

同樣體現在母愛之中。

《愛的藝術》,一針見血地指出,檢驗一位母親真愛孩子的試金石是看她是否願意與孩子分離。

分離意味著一種放棄。

2017年1月,一位叫紫涵的4歲女孩被親生母親打死了。

原因竟然是,母親擔心她和奶奶走得太近,和自己不能親近了。

在我們常人的眼裡,虎毒不食子。哪有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呢?

可現實中,紫涵的母親為什麼能打死她呢?

內心中,這位母親是把紫涵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以至於無法忍受女兒跟奶奶走得太近。

愛是什麼?在這裡就是放棄,就是割捨。

放棄一己的佔有才有愛。

割捨自私的溺愛才有愛。

別說我們天生都懂得愛孩子,也許我們的某一種愛正走在錯誤的道路上,而我們卻仍然以愛的名義大張旗鼓、膽大妄為地自私著。

0 5

愛,自古以來就是個難題。

不學習愛的藝術,不練習正確地去愛,難題永遠都是難題。

梵高說,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我們都想活成自己的樣子,都奔走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

那麼,我們是否願意為了欣欣向榮的生命去花些心思澆灌愛之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