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中國殲10B為何頭戴紅花?升級後的改變讓身為國人的我熱淚盈眶!

中國殲-10B國內代號:猛龍,是中國第四代殲-10的改進型戰鬥機,為單座、單發、多用途、配備先進機載設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先進戰鬥機。殲-10B修改了機身和航空電子設備。殲-10B攜帶與殲-10相同的一系列空對空和空對地攻擊武器,包括一個新型雙導彈複合掛架,能夠攜帶霹靂-12空空導彈。更強大的AESA雷達也許還能使殲-10B使用一種更大型的新型空對空導彈以及新型CM-400AKG超音速對地攻擊/反艦導彈。殲-10是第一款國產全權限數字電傳鴨式佈局戰機,由於鴨式佈局配平復雜,因擔心橫截面為卵形的前機身與鴨翼耦合誘發大迎角時的縱向發散,所以採用了橫截面為圓形的前機身。又由於有殲-8II的3波系進氣道的技術儲備,所以採用腹部3波系進氣道。2000年後由於國內對DSI進氣道深入展開,後來又有FC-1的DSI進氣道來練手,對DSI進氣道有了更深入地研究。

中國殲10B為何頭戴紅花?升級後的改變讓身為國人的我熱淚盈眶!

由於殲-10的研製成功及裝備部隊,國內對全權限數字電傳鴨式佈局的氣動特性的研究進入更深層次,已經攻克了卵形的前機身與鴨翼耦合的氣動問題。在此基礎上發展出機身下部修平的半卵形前機身與鴨翼耦合的更為優秀的前機身氣動佈局,提高了升力和可用迎角。與機械雷達相比,AESA探測距離大幅度增加。21世紀已逐漸進入隱形時代,常規雷達對隱形飛機、隱形巡航導彈這類RCS反射很小的目標發現距離很短,比如殲-10對RCS為0.03(比如F-22)的發現距離銳減為30公里左右,在電磁干擾環境下距離更短。AESA更大的探測距離,更高的探測精度,使他對探測這類小目標享有很大的優勢。多目標攻擊能力是3代機就開始宣稱的,一般為同時跟蹤8-10個目標,同時打擊其中2-4個。AESA使戰鬥機真正具有了這個能力。2代機在空戰中開始要採用靜默飛行,是因為其一旦打開雷達搜索,就像黑夜中的手電筒,很容易被對方預警系統發現。

中國殲10B為何頭戴紅花?升級後的改變讓身為國人的我熱淚盈眶!

這個問題對隱形飛機來說更為重要。現代戰爭都伴隨著強烈的電磁干擾,這使雷達的探測距離大大縮短。F-22的AESA雷達有效的解決了這兩個問題,通過採用射頻管理等技術,對方較難發現其雷達輻射的電磁波,較難對其進行干擾。AESA為實現此項功能奠定了基礎。AESA還使戰鬥機具有電子戰等更多的功能,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殲10B已經出現很多年了,自從出現在珠海航展上就有網友猜測,其肯能會部署南部戰區,後來央視官媒披露了一組鏡頭,殲10B頭戴紅花列裝在北部戰區。成飛從2013年開始批量生產殲10B,大批殲10B列裝一方面體現成飛產能一方面說明海空軍壓力增大。升級後的殲10B能夠能夠直接對抗少數國家裝備的先進三代改型戰鬥機。當然發展一款武器裝備,除了各種戰技術指標之外,整體的作戰性能、使用中的性價比、國防中短期的戰略需求、實際中對手的戰鬥實力等,都是發展武器裝備都要認真考慮的綜合因素。

中國殲10B為何頭戴紅花?升級後的改變讓身為國人的我熱淚盈眶!

殲-10B裝備PESA雷達,已經相當不錯。依照其基本的飛機尺寸,安裝700毫米的PESA雷達天線不成問題,配合強大的發射機,探測距離達到150千米、同時搜索30個以上目標,同時攻擊4-6個目標是可能的。比起殲-10A使用的1473雷達,已是重大進步。步子是一步步進行的。殲-10B的機載設備、雷達、航電雖然與重型4代制空機的不一樣,但殲10B上的機載設備、雷達、航電也是按4代標準研製的,可算4代標準的首版實踐。沒有首版實踐的經驗,重型4代制空機的機載設備、雷達、航電衡有可能出現相互干涉或不達標情況,這會導致重型4代制空機研製預算超標,研製期加長,定型推遲。所以拿殲10B作為4代制空機的機載設備、雷達、航電、配套武器、結構工藝、新材料工藝、生產工藝的練習對象,積攢經驗。中國空軍目前裝備一定數量的殲-20,同為世界領先的四代隱身戰機殲31也在緊鑼密鼓的研製中,作為中國戰略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戰機數量不多,但能力突出。如今國人可以期待中國先進四代機加裝國產發動機保衛空域的情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