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对于有些人买保险上当,你怎么看?

大漠长风


在你对一个东西完全不了解,只是单纯的听别人介绍并为此买单,不管是买了什么保险,最终都会后悔的。


说买保险上当的人一般都是买错了保险,也就是说“销售口中的”和“实际购买”的保险条款不一致,到了真的出险需要理赔的时候才发现,要么不能赔,或者赔的内容和金额,与自己设想的不一致。这时就会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


作为一个时尚博主,本人不是保险行业从业者,但是因为之前有过朋友介绍的经历,买过一份并不适合自己的重疾险,今年在学习了很多保险知识之后,选择了退险,重新购买了适合自己,并且配置了意外险、重疾险、寿险、医疗险这四种险种。


在这里想和大家科普一下:

1、保险不是骗人的。

保险公司不会倒闭,破产也会有其他的保险公司收购来处理合同事宜。并且能够拿到保险营业执照的公司都不缺钱,所以法律风险问题完全不用担心。

2、不要听保险销售怎么说,自己看保险合同。

责任条款里面的每一条都要逐字逐句的认真看。因为保险的种类很多,每一款产品的内容都不一样,需要自己的了解。并不是说买了一款保险就万事大吉了,不存在的。就拿我自己购买的保险举例,重疾险是保疾病的,不同的产品保的病的种类不一样,保监会规定的疾病是每家保险公司每款重疾险产品都会包含的。然后是否有轻症豁免功能,轻症豁免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得了轻症赔付,那么之后保险的钱都不需要你交了,但是合同依旧有效,如果以后再患重疾,也可以赔付。


意外险是保意外的,要看清楚具体条款,是保意外身故还是全残,赔付多少钱。包括哪些意外,哪些交通工具,是自驾还是坐车等等,这些都要看仔细了。比如有的宣传语是“百万意外险”其实只是身故才赔付百万,伤残可能就几万。


寿险就是保生死。身故就赔付。


医疗险是管医疗,很多人觉得自己买了重疾,不需要医疗险。但是问题是重疾险只保规定的重疾,人这一生患重疾的概率和患普通疾病的概率哪个高呢?医疗险是给付型,意思是你要先垫付医疗费,花了多少报销多了,一般会有1w左右的免赔额,要超过1w才能报销。也是具体看产品的合同条款。


3、保险公司那么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

作为一个普通人,首先一定要有的是意外险和重疾险。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意外和疾病就会来临,买保险是一项消费,本身和你自己的经济能力挂钩,就像买房买车一样,每个人的需求预算都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买房买车都会精心比较,买保险的时候就不愿意花功夫研究呢?希望大家在了解了保险知识的前提下,再去购买保险,不要盲目的听别人说。(因为这个行业素质参差不齐,很多销售给你推荐那份保险纯粹是提成高,不一定适合你)一份保险合同生效之后,退险是非常划不来的。比如我自己退的那份,第一年的四千多块钱就不会退给我了。还有就是保险也不是一步到位的,现在年轻,手头没什么钱,先把最紧急的买了,其他的以后慢慢攒钱了,再考虑。另外,单身人士先买自己的保险再考虑父母,已婚人士先买自己的保险再考虑孩子。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后期大家有什么问题想交流的,再补充。


穿搭宝典


我说一下我姨的事吧。

当时我还是高中的时候,有一天我爸突然跟我说,你知道你姨进传销了吗?我当时很好奇,我说这么大一个人了,而且那么精明的人怎么可能进传销呢?后来我又问,我说你怎么知道的,我爸说我姨当时就一直拉着亲戚,让他们买自己的东西,而且说什么经常开会,开会还不是在一个地方,都是随便找个地方开会。还天天喊口号,天天上课啥的。说一个月啥都不干就入账几十万都正常的很,这不是传销是什么?我当时一听,还真感觉是传销,因为这简直是跟传销一模一样的。后来过了一个月以后,我才知道我姨进的不是传销窝点,而是保险公司。

然后我问我姨,我说你自己卖的是什么保险?我姨说她卖的是健康险(后来了解就是重疾险),然后我问她这保险有啥好处?我姨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就说什么这保险好,啥都保,生个病,吃个药啥的都能去报销,而且报的还多,一报都几十万的那种。我就说哪有这好事,我姨说保险公司培训的时候就是这么跟她说的,说这个保险保一辈子,只要是生病了,就拿去报就行了,保险公司就给钱,而且说是你这一辈子如果没进一次医院,到死了还能拿好几十万。她当时对我说了很多这种好话,让我去买,说便宜,一年才3000块钱,反正我当时是不信的,因为我一直在记住我爸的那句话:天上永远没有掉馅饼的事,如果掉了,馅饼越大,陷阱越大。然后就没有买,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就进了保险行业,当然并不是代理人,而是经纪人,之后对于保险也都有了了解,特别是对某个保险的有点缺点之类的都再清楚不过了。

现在我转头想想当时我姨在卖保险的时候,我或许知道为什么别人都说保险是骗人的了。她是一个正宗的农民,自己一点字都不认识的那种,一天学都没上过,结婚后就一直做家庭主妇。突然有一天心血来潮去说自己要去做一件事,结果就入了保险的坑。我不知道她当时是怎么培训的,但从她的话中我应该能猜到,保险公司给他们这样的人培训的时候,绝对说的都是好话,绝对都说自己家的保险多好多好,别人家的一点都不好。自己家的保险啥都保,只要你卖了一份保险,这辈子就不用担心出啥事了,出事保险公司就赔钱。就他们这种从来没上过学,一点字都不识的,你认为他们会去看保险条约吗?白纸黑字都写在合约上,结果他们一个卖保险的人自己不知道,然后还想把保险卖出去。怎么卖?只有骗,骗亲人,骗朋友,骗一个是一个。反正自己当时拿到钱了,管他后面说什么的。试想一下,那么多保险人员如果都是这种类型的人,都持有这样一个观念,结果我们说保险是骗人的,这句话话难道是瞎说的?

现在两会也开了,博鳌论坛也开了,银保监会成立了,今后对于保险这个金融机构监管绝对会越来越严。所以关于保险的黑历史,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今后的保险行业一定是个繁荣的行业,保险也会一点一点的变成人们必不可少的东西。


花浅漓


举三个例子,来说一下保险多么扯淡,但是有时不上保险更加后悔!

一、车辆商业三者险。

各位买车的人肯定都会上车险,当然有那么一小撮人只会上个交强险,如果真的出了事故,就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嘴脸,受害者也没什么办法。

然而,上过商业三者险的各位可以拿出你的车险合同来看看“主次责任”的相关条款,我保证肯定有大部分人没弄懂商业三者险合同上的“主次责任”——大意是“如果被保险车辆被认定为主要责任,保险公司的合同明确说明了主要责任,他们只担负70%的赔偿”,但是法律规定的主次责任可不只是三七分,还有二八和一九哦!矛盾出现了,如果司法机关认定主次责任比例为二八,那么保险公司只按三七赔付,那么有一分责任仍然是需要被保险车辆的所有人或管理人赔付的哦!

你会说我都上了保险,还要自己担负一分责任,那我不上了,对不起,如果你不上了,司法机关认定主要责任为七的话,你可是担负七分责任呢?

当然,各个保险公司的合同不一样,所以各位在为自己的爱车上商业三者险的时候,一定要就主次责任这里问一下保险公司,有没有比例划定,超出比例怎么赔付!

二、重疾险

无论哪个公司的重疾险,你可以去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凡能治疗的疾病都被排除在重疾之外,而且有部分疾病会将因某种原因引起的也进行排除,所以如果你真的得了符合保险合同的重疾,基本上没个把月就死了”。


当然,如果你没有上这个保险,等到生病的时候,可能会真切地体会道人情冷暖,也未可知呢?

三、人寿险

现在保险公司的习惯做法是人寿险和重疾险绑定,说什么没病养老,有病治病,上一条我已经说了真得了符合保险合同条件的那些重疾,基本上治不治都是等死了。至于养老,建议各位上过这种保险的人可以打客服电话咨询一下,你们会发现无论是你上了两年,三年,还是五年,现住账户里可不是你上的那大几万,而只是几千块钱而已哦。

举个例子,某保险公司的重疾加寿险,保终身上二十年,一年八千多保费,上了三年,你已经交了两万四,突然你想退保,你打电话过去问客服,客服会告诉你只能退给你五千左右,因为保险合同写了只能按现金值退保,你想算了,不就二十年吗?继续交吧!但是负责任的告诉你,假设你三十岁入的保险,交了二十年,你打算要把本钱拿回来,你至少需要活到七十岁,中间你退保都拿不到这二十年自己交的钱。


但是,如果家里老人没有退休金,也没有人照顾,你怕自己突然死亡,老人小孩可怜,所以为了老人小孩,给自己上个人寿险和意外险,还是有必要的!


我是喜爱孩子的幸福妈妈,乐意分享和幸福相关的秘密,欢迎关注、点赞、留言及转发,谢谢各位!


秘语相传


我是一个财富风险管理师。看了那么多人的回答,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买保险是上当了?答案是观念问题。有些人把保险当成是万能的,认为有一份保险在手中,大小事都无忧了。其实不然,买保险得看你的需求,你买的意外保障,疾病住院不能理赔;重疾保障一般的小病和意外不能理赔,得条款上相对应的病种才能得到理赔;理财帐户一般多指年金险,不能对应疾病和意外的理赔,年金保险分红基本不确实,但是保险公司承诺的该领出来的年金应该是可以兑现的,但终其目的并不是让大家看短期效益,主要是解决养老问题和孩子教育问题。

一、保险首先是合同,任何一款险种,无论是纸质保单还是电子保单,一经签字生效,过了犹豫期就得履行合同义务。一旦退保就相当于违约,会给客户带来一定的损失。所以这是很多客户不理解的地方之一。

二、保险具有专款专用的性质。一是要买对人,二是要买对险种。小孩买的不能大人用,理财不能当疾病用。最好是产品进行组合,重疾+意外+大病医疗。并且家中主要挣钱的人保障必须有。有些低保费高保障的险种还是可以值得一买。理财帐户则根据个人家庭收入而定。

三、保险不是消费,是存钱。它是用现有的钱来转换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急需的钱。买了保险不一定会发生风险,不买也不一定风险不会发生,只是概率问题。但一旦风险发生,就有两个问题出现,一是急需大笔支出,二是收入锐减。如果一生平安,那钱最后还是你和你子孙的。

四、保险是理财工具,也是相当于财富规划。保险是强制储蓄,因为履行合同义务,按期交付一定的保费。想想没有买保险,很多人的钱也浪费了。

五、保险的意义主要是守住你的财和保住挣钱的人。保险不能让你致富,也不能阻止风险发生,但能在危机发生时把风险降到最低,不致于让你和家人的生活受到改变。

六、保险是彰显你的身价。你买了多少保额的保险,你身价就有多高。身价和现有财富(资产)无关,和你的规划有关。

以上纯属我个人观点,喜欢就点个赞,不喜勿喷。有规划的人生是蓝图,没规划的人生象拼图。有意见可以私信我。


心无缺1


随着中国保险业几十年的发展,实际上保险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和认同,而除了国家、单位缴纳的保险之外,很多人也逐步在给家庭和自己购买保险。但不可否认,我们的保险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不规范,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投资者以及投保者未能得到应有的保险权利,也因此对保险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情绪。

保险本身来讲,是很科学的产品

通过精算师的科学计算,投保人都可以以合理的价格进行投保,而基本上也是以相对低的价格投保于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力所能及范围内的若干保险,对于自己和家庭都是一种保障;

但是,保险业有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导致很多人感到“上当受骗”

这种不规范的行为主要体现在营销过程中、对客户的讲解过程中、以及具体的理赔过程中,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于投资者以及投保者来说,都会感到极大的不舒服,造成“上当受骗”的印象;

此外,造成“上当受骗”的原因也有投资者以及投保者个人的因素

因为很多人基本上不看保险条款,或者有些人看不懂,但同时营销人员(或者线上购买的无营销人员)解释也不清晰,造成很多条款内容跟投资者或者投保者认识的不一致,这就导致在退保和理赔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往往达不到投资者的预期而造成不好的结果。

所以,说投资者或者投保者购买保险“上当”,确实客观存在,而且有很多的例子,但这并非是单一的原因造成的。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主要是对于产品的解释(主要是营销过程中),尤其是要规范营销人员的专业度,要对客户真正负起责任来;而对于客户来说,应该充分了解保险内容以及相关风险;此外,对于监管者来说,也应该起到具体的监管作用,不断规范行业行为的同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郭一鸣


对于中国的保险,我有资格评判,为什么?因为我参与过保险行业培训,有保险代理资格证。但是我对买保险还是谨小慎微!

我经常给身边的人说,保险是个好东西,而卖保险的没几个好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据我对保险知识的了解,保险产品不管是寿险还是财险,对于生活中的我们来说总有一款适合我们,且是非常有必要购买的一款。可以化解很多万一之时保底救济,财产保全、风险同担。但是这必须是要保险代理人员能设身处地为你着想,给你推介最适合你的保险产品!可是生活中恰恰就是缺少这样的良心“卖家”,几乎所有的保险推销员,在给你推销保险时,首先想到的都是,他的利益如何最大化——保险产品千万种,利益提成不尽相同。返利最高的多半是那种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类似于银行贷款式的,对于利益保障非常有限,也是保险公司赚钱的主要项目产品!

而那种对于投保者保险利益最大的产品,因为赔付风险高,保险公司的利润相对较低,给予保险推销员的提成也就很低,所以这种产品他们一般不太情愿给你推介!

要推销那些利润高的保险产品,最好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夸大好处,绝少提醒投保者的风险和赔付条件。因为保险产品条款复杂,程序也较多,投保者往往不太会仔细研读各种详细条款,就被保险推销员忽悠了。这种信息不对称前提下达成的保险合同,往往就成了事后扯皮的根源。因为保险推销员的不固定性,投保后理赔事件发生的时间较晚,一旦需要保险理赔时,当时给你推销的保险代理大多已经不在这个单位或者岗位上了,而保险公司只能冷冰冰的告诉你,保险合同就是这样的,不能赔!此时你就认为保险原来都是“骗人”的!

因此,我告诉你,要买保险必须自己仔细研读保险产品,不要轻信推销员的忽悠是关键!


大庸妹儿


我是自己经历的,买保险确实上当了。上当的原因是不懂保险的潜规则。因为做保险这个行业,它的业务主要是依靠业务员到基层、社区走家串户的去跑,业务员的工资和业绩挂钩,多劳多得。但是黑心的保险公司在考核员工的业绩时,并不是统一按员工的总业绩给员工核实工资,而是从中又派生出了一个绩效工资。这个绩效工资是依据保单的质量计算的。也就是说,业务员所添的保单,赔付率高的保项,业务员得到的提成就低,反之,赔付率低的保项,业务员的提成就高。实际当中,业务员给你推荐一款保险产品时,总是费尽了口舌的给你讲解该保险产品在多大范围内对你的生命健康或者财产给予保护赔付,让你听的心花怒放。当你一但动心签了这份保单,也是在业务员的诱导下最后所做的,也不过就是付款、在甲、乙方栏目里签名而已。这时,你手里拿到的保单,是俱有和机动车的全保一样的受陪效力的。可实事真的如此吗?不是,如果保险公司这么作事,也没那么多人说保险公司是骗子了。那保险公司是怎么做的呢?原来,狡猾的业务员在给你讲解保单时就做好了手脚,他(她)一边给你讲,一边看似有意无意的用笔给你指指画画,给你讲完了,她也完成了自己想要达到目底的那分保单的偷梁换柱。比如,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民,很少参与航空、航海、蹬山、出国旅游等活动,但保险业务员在给你讲解保单时,在你不留意间,就在这些项目前面打上了(√),而你在农业生产中容易产生危害的部分,却是空空如也,当你在生产生活中一但遭遇不则,这时需要保险给予你赔付时,保险公司会满心热枕的接待你。但是,答案会让你感到自己是被抢劫了一样。因为,业务员会告诉你,你的这次遭遇并不在保单的理赔范围之内,并且还振振有条的让你看自己手里的保单,哪些属于理赔范围,哪些不在理赔范围闪。呵呵,这时你才明白自己上挡了,自己手里的保单和费纸没什么区别,因为许多人一生也没有乘过飞机,去过远洋。这样的保单就是保险公司的最爱,属于黄金保单,只进不出,所以,这类保单给予业务员的提成也就最高。长此以住,难怪呼人们都说投保就是上当!,并没说错,是有理由的。但究其根本来说,还是过去大众对保险的陌生,再加上国家对保险行业的偏爱以及保险公司丧尽天良的追逐利益而眠灭人性的欺诈性操做造成了这个行业的臭名昭署!现在呢,告诉大家的一个苹实,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和传销一个样了,你看看浦天盖地的保险公司招工广告就知道,那其实就是在变相的发展下线呢! 说的太多了。


手机用户76889202655


首席投资官陶子认为,保险是分摊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是财务规划的工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但并不是买了保险就万事无忧了,保险合同对于投保人、保险责任范围和保险期限是有规定的,如果对合同没有研究,搞不明白这些东西,出现意外却不在保险范围中,就比较麻烦了。

保险本身是好的,不是骗局,所谓上当,是一些道德和专业水平有问题的保险从业人员导致的。一些保险推销员为了拿提成,罔顾客户利益,推销时吹得天花乱坠,能忽悠一个是一个,客户由于文化水平限制,或者懒得研究保险合同,往往就被糊弄住,稀里糊涂买了个自己并不需要的保险,退起来也比较麻烦,觉得“上当”很正常。

前几年还有一种情况,银行从业人员卖保险,有意或者无意让客户误以为是银行的理财产品,签合同之后才发现是保险,退起来很麻烦,也会有上当之感。现在银行也在整治这些,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

我一直建议将家庭收入10%左右用于保险,毕竟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顺遂,万一生病或者意外,保险在经济方面可以提供一些保障。但要注意的是,无论业务员怎么说,一定要自己研读合同,了解保险到底保障哪些范围,避免投了保险却无法得到保障这种事情的发生。


首席投资官


存在即合理,多数上当的我相信一定是选择的渠道不正规,或者本身对保险这一块基础常识欠缺所以会出现“上当”。当然亲身经历的人很多,所以这种话才被传出来。

1. 保险行业有很多“潜规则”

如果本身没有提前做好功课的话,客户容易被洗脑。没有说保险公司就一定不会并且不能倒闭,寿险除外

。购买保险,并不意味着发生所有的事保险公司都会赔,所以要认真阅读合同的每一项条款。买保险可以当作是一种强制储蓄和理财的杠杆工具,只不过它的回报率多体现在医疗上。

2. 保险的目的不是发财

是避免因意外疾病年老而变穷,不是用来改变生活的,而是防止生活被改变。也可以将将保险资金中闲置的部分重新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进行

资金融通。也可以防范各种灾害事故以及不可预测的风险

希望我们的中国保险事业能健康、诚信发展,让更多客户放心使用。


我有我的见解,你有你的看法,欢迎您的留言评论,展现您不一样的态度!


关注懂财帝微信公众号(ID:znfinance),奔向财务自由之路。


懂财帝


亲身经历,我爸2010年在邮政储蓄银行买过一份“富贵两全险”,从2010年到2016年7月满期,投入4000元,6年本利合计4292元。而且,只有死亡赔付一种保险功能(如果到期前亡故,可提前支付约定的4292元)。

2010年定存利率5年期是5.5225%,一年期是3.85%,按1个5年加1个1年期算本利和=4000+4000x0.05225x5+4000x0.0385=5199,也就是说,我爸不仅买了份什么都不保的保险,还至少亏损(没算复利)了5199-4292=907元的利息,不是骗人那还是什么?

我爸不是富翁,不怕负债破产被查封,况且4000元的资产转移就是个笑话!他在2016年春节去世,应该能提早半年拿到4292元,然而我是在他去世后的几个月才翻到这份可笑的保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