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晉江經驗如何打動“創二代”?市委書記:他們站得比父輩更高

晉江經驗如何打動“創二代”?市委書記:他們站得比父輩更高

6月14日,“創二代”們與記者們齊聚晉江龍泉書院內的孔子像下,交流晉江商業傳承故事。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鵬 攝

民營企業4.8萬家、產值超億元企業800餘家、上市企業46家、中國馳名商標42件……

專利申請量7830件、專利授權量5550件……

2017年GDP1981.5億元、財政總收入212.23億元……

這一系列數字,都出自陸域面積僅649平方公里的縣級市——福建晉江。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瞭解到,晉江是全國著名僑鄉,中國經濟的“百強縣”,經濟實力連續24年位居福建縣級城市之首。

助推經濟發展,企業是關鍵。企業的活力該如何延續,傳承與創新又該如何破題?6月14日,“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主題採訪團記者們在“創二代”齊聚龍泉書院內的孔子像下,交流晉江商業傳承故事。

活動中,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作為嘉賓來到了現場。“在晉江,民營企業的傳承不是簡單的繼承。”劉文儒說道。

在劉文儒看來,晉江的民營企業家,不管是“一代”還是“二代”,都在不斷適應新時代的環境,並在傳承中不斷創新中開拓出新的路子。

劉文儒形象地形容了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們與“創二代”之間的傳承關係:“創二代”沒有躺下,而是站在父輩的肩膀上,站得比父輩更高。

在晉江,“創二代”們用自己的行動,向父輩奮鬥過的故土交出了答卷。譬如,恆安集團創始人許連捷之子許清水,英國求學歸來後從事投資行業。再如寶龍集團創始人許健康之子許芳華,1978年生人,在廈門大學畢業後,從普通員工歷練直至扛起父輩大旗。亦有準“90後”李子興,在北京科技大學畢業後回到家族企業,基層磨鍊後出任福建陸地港集團總經理。

上述幾位“創二代”緣何返回故土?這不得不從晉江的經濟發展脈絡談起。

40年前,改革開放之初,晉江由於受土地資源總量不足,加之瀕臨東南沿海,土壤生產力中等偏下的現實窘境,使得晉江干部群眾認識到走以農業為主的路子行不通,必須把工業引進農村,實施鄉鎮企業發展戰略。

彼時,一批批企業家嶄露頭角,打造了一個在全國獨具特色的發展鄉鎮企業模式。

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省工作期間,始終高度關注晉江發展。從1996年到2002年,習近平總書記6年7次深入晉江一線,進基層、下企業、訪農村,不斷密切關注晉江的改革發展事業。

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再度專門到晉江深入調研,從改革開放事業與中國經濟融入全球格局的角度,系統、完整總結並首次提出了“晉江經驗”理論成果。

16年來,晉江始終以“晉江經驗”為遵循,凝心聚氣,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推動“晉江經驗”創新發展。很多民營企業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政策環境下不斷做大做強,才逐漸建立了各自的商業版圖。

此外,劉文儒對晉江“創二代”的努力與視野也表示讚賞。“晉江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們大多是農民出身,但現在‘創二代’們很注重學習,不但學歷高了,還有很多人海外留學歸來,他們國際化的視野也更廣闊。”

當談及如何在“創二代”紛紛回到晉江的情況下進行政商之間的交流時,劉文儒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各種政商交流活動中,我多次專門來到‘創二代’們分享故事的現場。總而言之,晉江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青年的力量。”

劉文儒還表示,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留在晉江是因為故土情結,但“創二代”,甚至“創三代”回來除了故土情結外,晉江還要發揮出城市本身的吸引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將來讓‘創二代’們感受到晉江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氛圍,讓他們感到回到故土是有意義的,企業是可以發展的。”劉文儒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