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大西安絲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成效初現 步伐加速

大西安絲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成效初現 步伐加速

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新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承擔著引領絲綢之路經濟帶金融合作交流的重要使命。為加快推動西安金融國際化進程,“西安市加快建設絲路國際金融中心座談會”於14日舉行。省級管理部門及金融監管部門、金融領域專家學者、駐市金融機構、中介機構、駐市企業代表就絲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紛紛提出寶貴意見,並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面對面交流,展開深度探討。

省市聚力打造絲路國際金融中心

打造金融中心,是系統化推進金融業發展、增強國家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是一個地區或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

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西安金融中心建設。2017年10月出臺的《中共陝西省委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金融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積極爭取在國家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中明確西安作為絲路金融中心定位,建設西安金融核心聚集區”。《2018年全省金融工作要點》提出,“加快絲路金融中心建設的頂層設計,建立工作推進機制。指導西安市編制《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建設規劃》”。西安市委、市政府更將金融中心建設納入全市發展戰略,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做出了建設“絲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部署,年初召開的全市金融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了絲路國際金融中心“三步走”戰略。為了築牢絲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基石,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西安市關於補短板 促倍增 加強金融工作的意見》《西安市加快金融業發展的若干扶持辦法(暫行)》等一系列支持金融業發展政策,有力地促進了金融中心建設與發展。

絲路金融中心建設成效初現

近年來,西安金融中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金融機構加速聚集,金融市場日趨繁榮,金融業態創新發展,金融輻射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2017年數據顯示,西安全市實現金融業增加值817.88億元,列副省級城市第7位,佔GDP比重達11%;人民幣存款餘額突破2萬億。今年一季度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46.04億元,佔GDP比重為13.9%,佔比排名在副省級城市中僅次於深圳。

目前,全市共有金融機構158家,其中銀行44家,保險機構59家,證券期貨業機構44家,信託公司3家,財務公司6家,汽車金融公司1家,消費金融公司1家。另有境內上市掛牌公司169家。融資性擔保公司66家,小額貸款公司37家。註冊地在西安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94家,管理基金308只,實繳規模927億元。根據近年來權威機關發佈的中國金融中心指數顯示,西安市基本穩居全國十大區域性金融中心之列。

目前,高新科技金融示範區、曲江文化金融示範區、經開軍民融合示範區規劃已擬定完成並全力推進實施。離岸金融方面也有大力發展,滻灞打造的“通絲路”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服務平臺已於4月17日上線運行。

內生動力建設步伐加速

為加快打造絲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西安明確提出 “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建成具有科技、能源、文化特色的金融“金三角”,“三個示範區”“三個功能區”作用顯著增強,金融產業成為我市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千億級現代產業,區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得到鞏固和強化,金融觸角向中亞、西亞、歐洲國家延伸,西安絲路國際金融中心支點作用初步彰顯。第二步:到2035年,建立與絲路沿線國家金融市場聯動發展的常態化機制,積極服務於“一帶一路”、東西雙向互濟和亞歐合作,西安成為我國與中亞、西亞、歐洲金融聯通的重要樞紐,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絲路國際金融中心。第三步:到2050年,建立服務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特色金融功能體系,與倫敦、紐約、新加坡、香港等國際金融中心的聯繫與往來不斷加強,西安成為我國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渠道,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絲路國際金融中心。

在金融對外開放合作上,將注重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搶抓金融業開放力度加大的有利契機,充分發揮西安絲綢之路新起點的優勢,積極融入區域合作和國際合作。加快推進關中城市群和大西安都市圈金融同城化,推動金融輻射力向西部地區延伸和拓展。深化國內金融中心交流合作,建立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推動西安與國內金融市場體系、金融運行機制、金融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對接。推動金融國際化,強化金融地緣聯繫,加強與香港、新加坡等亞洲金融中心及歐美金融中心開展合作與交流,促進金融機構、金融人才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逐步實現金融法制、營商環境與國際接軌。

展望未來,大西安正牢牢把握絲路經濟帶賦予的新使命。絲路經濟帶建設,也將西安推向亞歐國際合作、區域開放的戰略前沿。國際化大都市、自貿區、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一大批國家戰略相繼推出,西安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時期,也為絲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絲路經濟帶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建設的迫切需求和內生動力,正加速著西安建設絲路國際金融中心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