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同樣在十字坡,為什麼武松和魯智深對上孫二孃有不同的結果?

管冬悅


武松和魯智深都是水滸裡的血性漢子,兩個人由於出身經歷不同,性格為人處事方面都有所不同。魯智深算是官家出身,性格卻是極其粗獷豪放,想幹什麼全憑心情,但又最是古道熱腸,遇上個不平事就愛管管。武松雖然市井街頭出身,性子卻細緻精明很多,他是個恩怨分明的好漢,有恩的一定會報恩,尋常事卻不如魯智深這麼熱情。這兩個人後來都在二龍山公事,後來一起上了梁山,武松反而受魯智深影響頗多,估計是魯智深這種個性人格魅力太大,連精細的武二郎都被感化了。從最後的結局就能看出來。

魯智深原名魯達,姓魯,性子也確實有些魯直,所謂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開始入場的時候他這種個性就表現的淋漓盡致,他和史進他們遇到了金翠蓮哭訴,講述自己如何遭鄭屠欺辱。魯智深一聽就急眼了,當場表示要打死鄭屠出氣。其實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即使熱心相救,也會考慮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翠蓮說的到底真的假的,畢竟這只是她一面之詞;二是翠蓮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她最想要的解決方法如何,畢竟打死鄭屠似乎不是翠蓮的意思;第三魯達那時候是提轄,大小也是公職人員,貿貿然與人爭鬥,即使不死人也要吃官司。魯達對於這些問題似乎全無考慮。

然而,魯智深對於自己事情魯莽的很,對於別人的事情反而又精明起來。比如他嘴上說著打死鄭屠,實際並沒有馬上動手,而是安排好翠蓮父女離開以後才去找的鄭屠,然後三拳兩腳打死了鄭屠。後來他還不放心翠蓮,之後又見過人家,直到看到翠蓮跟了趙大員外過安穩日子才放心作罷。對待林沖他也是如此,他跟林沖可謂一見如故,但是接觸時間並不長。林沖吃官司發配時,他就擔心林沖安危,到處尋找林沖,好不容易知道林沖路線,就一路相隨,在林沖即將被公差殺害之時立馬現身,按照他本意是殺人跑路,林沖不答應,他就一路護送。而實際上魯智深自己殺了鄭屠跑路,早就是戴罪之身,這魯智深,對自己事情向來不放身上,對於旁人卻是處處維護,考慮周到,難怪很多人都讚美他古道熱腸,是水滸裡第一好漢。可以看得出來,魯智深絕對是一個任意灑脫的人,自己的前途、官運甚至性命全然不放在心上,只要自己稱心如意過得快活就好。



武松就大大不同了,武松從小跟殘疾哥哥長大,在市井廝混鬥毆實屬平常,與人敵對極少吃虧。開始時候武松是沒有方向的,可是打死老虎成為英雄做了都頭以後,武松就有了明確的方向,那就是好好的給公家辦事,所以他那個都頭做的很認真學到了很多公家事。無奈造化弄人,潘金蓮勾結西門慶殺了他大哥,武松的血性一下子激發起來,殺了這對姦夫淫婦,但是這時候武松及其剋制,相關的人一個沒殺,反而抓來做證人,還找街坊四鄰作證,一步步處理的井井有條,武松這時候無論是勇氣還是智商,都是一流的。在這個情況下遇到了十字坡孫二孃,實際上,這時候孫二孃這個店,早已經惡名遠播,起碼道上混的都知道,武松更是藝高人膽大,直接說破人肉包子這事,挑逗孫二孃,其實也是警告了,如果你老實點就無事,你不老實可別怪我不客氣。可是孫二孃估計平時任性妄為慣了,還是不老實,結果被武松狠狠收拾一頓。


魯智深就不同了,對於自己的事情他一貫看淡,不放在心上,他屬於那種天真爛漫。心無渣滓的人,不會主動的懷疑別人。他以前也不像武松那樣行走江湖,根本沒聽過孫二孃的傳聞。像他這種,頭次跟人見面就可以隨便給錢甚至賣命的人,到個酒館吃飯哪裡會想那麼多,被迷倒不足為奇。

魯智深性格豪放,不甚精明,但是他古道熱腸,灑脫不羈,對人的幫助都是發自本心,這樣的個性是很有感染力的。武松跟著他混久了,也就拋開了以前吃公家飯的是想法。開始的武松,即使血濺鴛鴦樓,殺了那麼公家人,心裡想的可還是招安。但是後來跟了魯智深,宋江說招安的時候,武松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不過,反對歸反對,因為宋江以前對他太好了,武松一直十分感激,所以還是為宋江賣命。到了最後,魯智深參悟坐化圓寂,武松出家修行,也都算有個善終了。


一覽眾河小


孟州道十字坡,母夜叉孫二孃想用蒙汗藥迷倒武松,結果被武松反殺。後來張青向武松說起,魯智深曾在他家酒店被孫二孃迷倒,幸虧張青回來得早,才救下他。為什麼武松和魯智深面對孫二孃的結果不同呢?

且聽我慢慢分析:

首先,為什麼武松能反殺孫二孃?有兩個原因:

第一,武松本就是心思縝密之人。

《水滸傳》中,武松的所作所為,說明他心思縝密,眼光毒辣,不是好對付的人。

武松這個人雖然看上去性格豪爽,但是做事十分仔細,在書中幾乎沒吃過虧。

比如武松殺潘金蓮給哥哥報仇,他不是直接一刀把潘金蓮宰了,而是先把鄰居們都邀請到哥哥家中,然後逼問潘金蓮殺夫的情節,讓鄰居們作見證,最後才殺死潘金蓮。

比如武松在飛雲浦,也能洞察兩個押送差人的陰謀,絕地反殺。

所以,武松在黑店中,能夠洞察孫二孃的陰謀。

第二,武松行走江湖,聽說過張青夫婦的厲害。

武松在孫二孃的店裡時,曾說:

我從來走江湖上,多聽得人說道: “大樹十字坡,客人誰敢那裡過?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卻把去填河。”

武松是久走江湖的人,他經驗豐富,也聽說過十字坡有黑店。因此他來到孫二孃店中,早就提高了警惕,自然不會著了孫二孃的道。


其次,為什麼魯智深會被孫二孃迷倒?

因為魯智深這個人還是比較魯莽的。

當然得承認,魯智深這個人有時也表現出細心的一面,比如他救金翠蓮婦女時:

恐怕店小二 趕去攔截他,且向店裡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約莫金公去的遠了,方才起身,徑到狀元橋來。

他救林沖也能一路隱忍不發,直到野豬林突然出現,救下林沖。魯智深和李逵不一樣,李逵是完全沒腦子的殺人機器,但魯智深還是有腦子的。

但是在更多的場合下,魯智深還是比較大意粗心的,很容易輕信別人,對人沒有戒心。比如在瓦罐寺的時候,本來魯智深能秒殺崔道成、丘小乙,但崔、丘二人說了一番漏洞百出的話,就騙過了魯智深。魯智深差點因為自己的輕信和粗心而喪命。

魯智深輕信別人,是因為他待人真誠,心腸好,所以不會防備別人。魯智深總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是很可貴的,梁山上沒有幾個人能做到。比如魯智深救過金翠蓮、救過劉太公女兒、救過瓦罐寺老和尚們、救過林沖……這些人要麼與他素不相識,要麼就是相交不深,魯智深卻總是盡心盡力地幫助他們,甚至因此落得無家可歸。

魯智深魯大師是《水滸傳》中最上品的人物,是梁山上最有良心的人。所以魯智深最終能修得善果。


其實,武松和魯智深的差別,是由他們的身份決定的。

武松警惕性高,心思縝密,因為他常走江湖,訓練出的經驗。他見識過江湖兇險,人心險惡,不得不時時提防。如果武松也和魯智深一樣,恐怕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而魯智深對人真誠,輕信他人,與他的行伍出身有關。魯智深不像武松久走江湖,所以不瞭解江湖險惡。他在作和尚之前是個軍官,軍隊中講的是同袍之情,守望相助,戰友情誼從來都是最真摯的,所以他對人也極真誠。

從十字坡武松與魯智深的對比,可以看出施耐庵筆力非凡。他只需一個細節,就寫出了武松與魯智深這兩個豪爽之人的性格差異,令人歎服。



夢露居士


謀財害命已是罪大惡極,還殘忍地將被害者的屍體做成人肉包子出售,張青和孫二孃夫婦絲毫不亞於美國的電鋸殺人狂。《水滸傳》第十七回裡,魯智深跟楊志講述了自己險些被孫二孃害命的經歷,後得知他們夫妻是江湖上有名的好漢,又甚是義氣,於是便與他們結義做了弟兄。第二十七回裡,武松刺配孟州道,調戲、耍弄、痛打了孫二孃一番,又是張青及時趕回,解了危局,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危的是魯智深,此番危的是他的婆娘。張青夫婦口口聲聲地說雲遊僧道、行院妓女、流配罪犯不殺,看似很有原則,實則路過的良善之人盡被殘害。

魯智深和武松都武藝超群,雖說過程不同,但結局都是和張青夫婦拜了把子。那麼魯智深為什麼會著了道,武松就為什麼能化險為夷呢?首先,我們來看性格:魯智深魯且直,對他人毫無防備之心,武松高傲多疑,做事有板有眼。其次,閱歷不同。魯智深行伍出身,缺乏江湖經驗,武松從小混跡街頭,與三教九流都有接觸。第三,人物塑造的需要。魯智深為了救林沖,被高俅迫害,只能再次遠走江湖,漂泊無依。之前遇到的敵人,如崔道成和丘小乙,他能憑武力自救,可在蒙汗藥這種下三濫的手段面前,魯智深反而不堪一擊。

魯智深為了兄弟義氣,丟了職位,丟了容身之所,還差點丟了性命,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了。武松打了虎,手刃了仇人,此番刺配可以看作重生。武松需要繼續證明自己,十字坡的經歷可以看作以惡制惡。緊隨而來的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武松才是真正的混世魔王。第四,情節發展的需要。魯智深是個嫉惡如仇的人,打殺鄭屠,打小霸王,殺崔道成,如果他不被麻翻,以他的性格必定殺了張青夫婦。被麻翻後,張青反而成了他的救命恩人,這才有了後面的情節。武松也跟張青夫婦結義算是伏筆,後面的二龍山聚義就順理成章了。


上頭派掌門


對於這個問題,邏輯文史姨就從三個方面分析一下。

一、二人的出身和經歷不同

魯達和武松皆出身於鄉野,但魯達的人生也算比較順暢,官運也不錯,在老種那裡一直做到了關西五路廉訪使,剛出場時又被調到小種的地界當上了地方提轄,可見他是多受上司們的喜愛。由於一直為官,魯達接觸的大多都是官場上的爾虞我詐,對於綠林潛規則的瞭解知之甚少,因此無論哪座山換了大王,或是黑社會又做了什麼選舉,對於魯達來說都是不容易察覺的。那麼自然,在江湖上早就聞名的十字坡酒店也不會被魯達瞭解到,既然不瞭解,想要將其制服,簡直太容易了。

武松是個苦命的孩子,自幼由武大撫養成人,爭強好勝的他又總給哥哥闖禍,並在生活中也總能結識一些綠林豪俠,因此相比於魯達,武松才是真正的江湖中人。武松在和同鄉產生衝突將其打倒後,以為自己打死了人,便跑去柴府避難,要知道柴府裡養的大多都是亡命之徒,武松雖然無法和他們打成一片,卻也總能在他們的討論當中瞭解到大樹下十字坡的傳說,既然提前得知了十字坡的恐怖,也自然能對於即將到來的危險做提前的預防。

二、二人的性格不同

魯達豁達豪爽,不拘一格,有時候他像孩童一般天真和可愛,所以無論他去哪裡,對於陌生人都不會設防,也不會做什麼提前的備戰準備。武松在這方面則比魯達成熟的多,經歷了風風雨雨的他自武大死後就變得機警無比,對於陌生的人物和地方武松絲毫不敢放鬆警惕,再加上十字坡的惡名早就遠洋,他自然面對妖嬈的孫二孃也保持了額外的戒心。

三、二人的文化程度不同

二人應該是都沒考過秀才,但魯達確確實實不識字,不然也不會傻站在自己的通緝令前發呆了。那麼就算來到十字坡,就算他聽說過這裡有家吃人的酒店,他也很可能因為不認得招牌上的字而遭殃。再加上孫二孃熱情無比,酒肉又十分醇香,魯達就這麼上鉤了。但魯達還是很上進的,在上梁山之後估計也在和蕭讓、裴宣之類的人學習認字,否則智真長老給他的偈語他怎麼後來就能看懂了呢?

武松應該是認字的,並且書法也不錯,血濺鴛鴦樓後主動留名就能證明自己的水平了,那麼自然,看到招牌的他也能提前的做好禦敵的準備。

當然,原著中孫二孃的店可是沒卸招牌的,店內連菜單都沒有。

所以,武松比魯智深更適合江湖。


深夜發文,希望能火…


邏輯文史游


武松是江湖人,在景陽岡打虎之前就是個古惑仔,在清河縣打遍街罵遍巷,活脫脫黑道風雲人物,直到差點把人打死,這才跑到滄州柴進莊裡避禍。

所以,武松是個老江湖。

你看他後來對陣的四個人,拼拳腳不如西門慶,比氣力不如蔣門神,論心智不及李二僧;提敏捷又遜於王飛天,但是四人都被武松手刃,說白了武松有著很充分的實戰經驗和江湖手段,再加上於生俱來的“正義感”,你看他辦的任何事,首先,他自認為自己很英雄,他的這種“英雄情結”,讓他做任何事都帶著一種自豪的絕然。

孫二孃這種手段,對付大多數江湖人都不好使,所以十字坡有三不殺的規矩:不殺雲遊僧道,不殺妓女戲子,不殺流配罪犯。

和尚四處化緣,要經歷種種江湖險惡,你看那唐僧行萬里路經歷千阻萬險方取得真經,所以和尚是江湖人。

妓女戲子,更是如此,整日裡迎來送往,見慣了人心險惡,這也是江湖人。

罪犯,更好理解了,犯法之人,多是兇徒惡人,他孫二孃犯在武松手上,就是沒有貫徹好這條規矩。

所以,你別看張青解釋這三不殺,說得漂亮,充滿了人情世故,還帶點人文關懷,其實是保身之法。不能輕易去招惹這三種人。

而魯智深,他的職業其實並不是雲遊的僧人,他是職業軍人,沒有經歷過江湖險惡,更不知道這種種手段,所以才會著了孫二孃的道,前面在瓦罐寺還差點栽了,這都是因為魯智深不是江湖人的緣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