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永嘉“水果村”壪裡,為何興盛三十年?

永嘉“水果村”壪裡,為何興盛三十年?

壪裡村今年枇杷大豐收,但為了降低市場風險,果農們正考慮適當壓縮枇杷種植面積,補種其他水果新品。陳香偉

種水果的村子很多,但一個偏遠山村,全村種植水果三十餘年來,生產出來的水果基本都是“皇帝女兒不愁嫁”,這樣的村莊,並不多見。

正值枇杷楊梅相繼在知名“水果村”壪裡成熟上市之際,記者來到這個位於永嘉縣巖頭鎮的小村,一探其長盛不衰的秘訣。

聞名全市的葡萄初顯頹勢之際

積極探索種植特色水果新品種

採訪中記者發現,無論是種植戶還是村、鎮幹部,說起“水果村”壪裡三十餘年長盛不衰的原因,都將其歸結於:不斷考察市場新動向、善於聽取專業人士建議、及時調整種植思路、勇於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壪裡村一度因種植葡萄全市聞名。

上世紀80年代末,壪裡村幾個村幹部帶頭到福建學習葡萄引種與種植技術,引導村民走上種植水果致富的道路。當時,本土產的葡萄十分罕見,壪裡村也因葡萄摘掉了貧困帽子。2005年的葡萄成熟季節,記者在壪裡村採訪時,還滿眼都是前來購貨的客商。

但就是自這一年起,因葡萄品種老化等原因,壪裡村的葡萄口味開始偏酸,並在市場上逐漸失去優勢。可貴的是,壪裡村及時意識到危機,在農業部門指導下,走出溫州多方考察,積極探索種植新的特色水果產品,最後,做出一個至今影響長遠的決定:引種寧海白枇杷,同時學習了水果套袋技術,讓水果品相更佳。

經約四年的精心培育,壪裡白枇杷於2011年獨家上市,每斤30元就被一搶而空。當時還沒怎麼用微信,也沒做營銷,就靠口口相傳,很多人都是自己開車到村裡買。在首戰告捷的情況下,壪裡不僅自己種植枇杷,還培育出售幾十萬株枇杷苗,每株十幾元售往溫州內外。

據壪裡村黨支部書記陳理昭介紹,全村80%以上共2000多畝山地,目前已經開發成經濟水果林,全村100多戶農民,70多戶種植水果。村裡近年來通過與市、縣農業科技部門合作,引導果農不斷調整水果種植結構,除了寧海白枇杷外,還適時引種東魁楊梅、黃岩蜜橘、黃金柚、紅美人、百香果等優良品種,逐步把村中山地變成四季水果不斷的花果山。如今通過種植水果,壪裡村戶均年收入十多萬元。

走出去學習最前沿農業理念

有意識做新時代“生態農民”

最近,壪裡村的楊梅正在相繼成熟。壪裡的種植大戶、永嘉縣利民茶果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陳香偉,每天都接到許多回頭客的訂單。陳香偉家種植的楊梅個頭不大,因為完全不用農藥,樣子也不太好看,但就是這樣的產品,每年楊梅季節都被熟客訂購一空。

對於當下顧客的消費需求,陳香偉認識的很清楚:“大家都想吃到安全、放心的綠色農產品,這也是今後我們發展農業的方向。”

能有這樣的認識,除了身邊顧客實實在在的需求,和陳香偉去年到德國的考察也有關。當時,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溫州農民學院)組織包括陳香偉在內的多名優秀農民學員踏上飛往德國的飛機,開始了為期一週的德國、荷蘭學習培訓。這次培訓學習,是溫科院在國家農業部的支持下,充分發揮中德農民培育試點學校國際紐帶作用,與中德農業中心合作組織的現代家庭農場管理與有機農業技術培訓。陳香偉等農業種植大戶有機會到德國農協、有機農業研究所接受農業職業培訓,也有機會到德國Dottenfelder Ho農場,荷蘭Stautenhof農場、Cruijsen-Smits農場等歐洲最具代表性的現代生態農場參觀學習,與德國、荷蘭農場主深入交流,詳細瞭解了現代生態農場的先進生產技術、管理理念和運營模式。

談到這次歐洲學習之旅,陳香偉覺得受益匪淺。他感慨道:歐洲的農業理念是“走回老路”,小規模、精耕細作、多樣化經營的農場才是未來農業的理想模式,“光著腳種田比穿著鞋種田更環保。”秉持相似的理念,陳香偉把自家300多畝山地分割成五六個區域,分別種植不同的水果。同時嘗試在果樹下鋪地毯,防止野草瘋長,儘量不用除草劑。

事實上,隨著國家對農產品質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壪裡全村近幾年來已經開始推行現代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嘗試無公害生產。走在壪裡,可以看到在每一個基地都懸掛無公害生產操作規程標牌,詳細標明從育苗、定植、施肥、澆灌、病蟲害綜合防治到採摘等全過程的技術要求,確保依標生產。所選用的農藥都是生物農藥。

集觀光采摘為一體的水果基地

帶動全村走農業旅遊發展之路

隨著壪裡村的名氣越來越大,每逢水果成熟季節,來自杭州、上海以及市區周邊的市民就紛紛慕名而來,嘗一嘗壪裡的水果,體驗一下重回自然的感覺。近幾年,壪裡村年接待遊客穩定在三萬餘人次。

順應市場需求,在巖頭鎮“一村一策”發展戰略指導之下,壪裡村依託水果優勢,逐步建成標準化集觀光、採摘、休閒為一體的水果基地,並以“觀光農業”為依託,雄心勃勃推進旅遊產業發展。為方便遊客前來,壪裡村還修造了一條3.6公里長的盤山公路,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遊客可以坐車前往採摘,兩車可交會通行,為採摘的遊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近年來,全村因地制宜地對村莊環境進行整治和綠化,為村民、遊客創建了一個和諧的居住和生活空間。壪裡村相繼收穫全國第一批綠色村莊、浙江省第三批森林人家,省級科技示範村等榮譽。

為了進一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也為了解決遊客吃住問題,今年,壪裡村集體合資5000萬元,計劃開發村口3000畝的山地,用來建設民宿和配套的農家樂。陳理昭對於未來充滿期待:“村裡還準備把村外的五尺溪打造成天然的游泳池,把村內原先乾涸的小溪重整為一條寬30米,長300米的垂釣池,讓遊客在壪裡可以體驗特色採摘遊、認種水果,能看能玩能住能吃,以此繼續打響我們壪裡村以水果為基礎的旅遊項目,推進鄉村振興。”

記者 李藝

報道組 黃伯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