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東南亞投資建廠 對中國鋼材出口影響幾何?

東南亞投資建廠 對中國鋼材出口影響幾何?

日前,臺塑越南河靜鋼鐵廠2號高爐成功點火投產,標誌著該廠兩座4350立方米高爐工程順利完成。據悉,該鋼廠是越南迄今為止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總投資額為230億美元,最終規劃產能為2185萬噸,一期工程產能為710萬噸。

5月17日,馬來西亞關丹聯合鋼鐵項目1號高爐舉行試生產儀式,標誌著該項目全流程生產線貫通。該項目由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與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共同投資,一期工程設計年產350萬噸H型鋼、耐腐蝕建築用鋼等高端鋼鐵產品。

近年來,中國在海外,尤其是東南亞地區投資建廠的案例越來越多,這是否會對中國鋼材出口造成影響?中國鋼企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現“一帶一路”上的合作共贏?

東南亞市場鋼鐵需求潛力巨大

東南亞是全球鋼材主要進口市場。世界鋼鐵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泰國淨進口鋼材1260萬噸,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鋼材淨進口國;越南淨進口鋼材1230萬噸,列全球第三位;其他東南亞國家中,印度尼西亞淨進口鋼材870萬噸,菲律賓淨進口鋼材730萬噸,馬來西亞淨進口鋼材600萬噸。以上東南亞5國2017年鋼材淨進口量達到4690萬噸,東南亞區域內鋼鐵供需不平衡由此可見一斑。

在需求方面,東南亞地區各國經濟起步相對較晚,經濟基礎普遍相對薄弱,特別是鋼鐵產業發展滯後。但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全球工業產業鏈分工的持續調整,東南亞地區廉價的人力資源等要素吸引了大批投資,使區域內工業化進程加快,以滿足內需為主的建築業和以滿足外需出口為主的製造業、加工業快速發展,帶動鋼材需求不斷增長。據估計,東盟10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2017年鋼材需求量達到7000萬噸,2018年有望增長到8000萬噸。

在供應方面,東南亞地區鋼鐵工業結構呈現出以下特徵:鍊鐵產能屈指可數;鍊鋼以電弧爐鍊鋼為主,產能非常有限;軋鋼能力相對較大,並且經過近些年達到持續投資,產能增長迅速,但提升產品附加值的鋼材深加工能力不足。電弧爐鍊鋼以廢鋼為主要原料,而東南亞區域內廢鋼積蓄量小、大量進口又造成成本負擔,與中國、韓國、日本、獨聯體國家以長流程模式生產的鋼坯相比沒有價格優勢。因此,長期以來,東南亞地區軋鋼廠更願意從國外進口低價鋼坯軋材,從而造成區域內鍊鐵、鍊鋼能力長期得不到發展。即便如此,東南亞地區軋鋼廠生產的鋼材依然在價格上無法與中國進口產品競爭,而受限於技術水平等因素,中高端鋼材市場被日韓等國產品佔據,導致本土鋼鐵企業產能利用率持續下降。據統計,近10年來,東盟國家粗鋼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滑,逐漸由80%下降到不足50%的水平。

因此,此番臺塑越南河靜鋼鐵項目、馬中關丹產業園聯合鋼鐵項目相繼投產,以及其他多個鋼鐵聯合項目陸續開工、投產,將大大改善東南亞地區鋼鐵工業結構,優化生鐵、粗鋼、鋼材比例,對東南亞區域內粗鋼、鋼材生產能力的提高大有好處,有利於緩解區域內鋼材供需矛盾,但同時也加大了本土鋼材與進口鋼材競爭的激烈程度。

中國鋼材出口東南亞市場壓力陡增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2017年,中國出口鋼材約7541萬噸,同比減少3308萬噸,下降30.5%;向東盟出口鋼材2325萬噸,同比減少1569萬噸,下降40%。不過,即便出口量大幅下降,東盟仍是中國最大的鋼材出口目的市場,2017年中國向東盟出口的鋼材數量佔出口總量的30.8%。

向東盟出口鋼材數量大幅下降的原因有3個:一是中國壓縮鋼鐵產能成效顯著;二是2017年國內鋼材市場大幅回暖,價格節節攀升,鋼鐵企業出口壓力和意願都有一定程度下降;三是東盟本土鋼鐵產量增長,以東盟最大的鋼鐵生產國越南為例,2017年,越南粗鋼產量達到1150萬噸,較2016年增加了380萬噸,列全球第18位。

中國向東南亞地區出口的鋼材,以棒線材、板材為主,與東南亞地區本土鋼鐵企業形成直接競爭。同時,這些也是2017年我國對東南亞市場出口量下降的主要品種,僅棒線材出口量就同比減少約1250萬噸,板材出口量同比減少約200萬噸,型材、管材等出口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

不僅要面對本土鋼鐵企業的競爭,中國鋼鐵產品在東南亞市場還受到其他競爭對手的擠壓。一方面,在中高端產品領域,日本、韓國產品優勢明顯,且這兩個國家都十分看重東南亞市場的發展潛力,中國鋼鐵產品很難在短時間內撼動日韓產品在東南亞市場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質優價廉是中國鋼鐵產品馳騁東南亞鋼材市場的一大優勢,但近年來,獨聯體國家由於原材料成本低廉、鋼企垂直整合、貨幣貶值等原因,成本優勢凸顯,即使運輸距離較遠、運費較高,其價格依然對東南亞鋼鐵市場有著較大的吸引力。2017年,獨聯體國家對東盟出口鋼材約500萬噸,僅比2016年下降20萬噸左右,下降幅度遠低於中國,可見其在東南亞市場已經形成了競爭優勢,並且佔據了穩定的市場。

此外,近年來東南亞地區還投資新建了一大批線材、板材生產線,使中國鋼材出口東南亞市場壓力陡增。

實現“一帶一路”上的合作共贏

我們必須看到,中國鋼鐵產品在東南亞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依然是本土鋼鐵產品,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本土鋼鐵產能不斷崛起,對進口自中國的鋼鐵產品的非議和忌憚也越來越多,貿易保護主義勢頭漸漲。此外,美國“232”關稅制裁的“外溢效應”十分明顯,全球多個經濟體為自身不受制裁而被美國“挾持”,共同在貿易領域針對中國,使貿易保護的實際效果被“槓桿式”放大。但總的來看,東南亞各國政治比較穩定,發展經濟的意願強烈,與中國經貿聯繫也很緊密,不太可能出現大範圍的對華貿易爭端。

事實上,在對中國進口鋼鐵產品的態度上,東南亞各國可以說是“既愛又恨”。一方面,本國經濟發展需要中國質優價廉的鋼鐵產品做支撐;另一方面,又怕大量進口中國鋼鐵產品影響到本國鋼鐵產業的發展。筆者認為,中國和東南亞地區鋼鐵產業大可不必“相互敵對”,而是可以實現“垂直互補”。當前,中國鋼鐵產業發展成績舉世矚目,積累了很多技術、生產、規劃、施工等方面的經驗,而東南亞鋼鐵市場正蓬勃發展,需要“中國經驗”為之助力,再加上潛力巨大的市場需求作依託,雙方完全可以實現互補、互利的共贏發展。

以臺塑越南河靜鋼鐵項目為例,該項目被稱為是“中國國家戰略和世界經濟深度融合的一次擁抱,海峽兩岸同胞攜手合作的一個典範”。該項目實現了中冶集團國際千萬噸級綠地鋼鐵系統設計和全產業鏈輸出,帶動了4000立方米級大型高爐技術、標準和裝備的整體成套出口,提升了中國冶金技術和裝備走出去的實力。

同時,中國鋼鐵企業和下游用鋼企業可以藉助自身資金和技術優勢,利用有效金融手段,規避潛在風險,在東南亞直接投資或與本土企業合資建廠。在這方面,日韓鋼鐵企業和汽車製造企業已經明顯領先,在東南亞地區多個國傢俱備了以汽車板、特種鋼為主的生產和加工能力,既發揮了當地的成本優勢,又貼近了市場,經驗值得中國企業借鑑。目前,東南亞地區各國建築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急缺鋼材,加之鋼鐵產業鏈中鍊鐵、鍊鋼能力依然明顯不足,而這些正是中國鋼鐵企業產品和技術比較成熟的領域,為中國鋼鐵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現“一帶一路”上的合作共贏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