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們點外賣是用美團外賣還是餓了麼?為什麼?

笑看縹緲


曾經的“外賣三巨頭”之一百度外賣出售給中國最早的外賣O2O平臺餓了麼,激起市場熱議,也再一次印證了互聯網圈的那句名言:老大老二打架,老三死了。餓了麼和美團外賣,一方背靠阿里,一方背靠騰訊, 從“補貼戰”開始,瘋狂燒錢競爭。此番變數之後,究竟誰能坐穩外賣O2O市場的第一把交椅?本期TOP2,為你解析。












結語


百度外賣此次以四折的價格被賤賣,既有業務競爭力下降的內因,也不得不考慮脫離百度AI戰略核心的大勢。


而收購了百度外賣的餓了麼,又會從這次交易中獲得什麼呢?外賣市場的格局,就此會發生改變嗎?


有評論認為,這是一樁具有互補性的買賣。百度外賣深耕白領市場,主打單價高端領域,而餓了麼主要針對低價快餐。餓了麼藉此可以獲得優質的用戶和商戶資源,壯大與美團點評對抗的實力。


不過也有異議,認為雙方整合的難度較大。難點之一在於合作伙伴:百度外賣用代理商,餓了麼是直營。代理商何去何從,需要給出解決方案。此外還涉及品牌的轉換、歷史遺留問題以及組織結構的調整等等。且百度外賣市場份額低、與餓了麼業務有重合,實際價值並不如想象中那麼大。


無論如何,外賣戰場至此已經由“三國殺”變成了“雙雄會”。看起來對決的雙方是餓了麼與美團點評,但業界一致覺得此次收購是餓了麼大股東阿里對美團點評的一次“圍剿”。加之美團背後的騰訊身影,更是被演繹為兩大巨頭流量入口的競爭。


江湖總不缺傳說,阿里加快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佈局確是事實。近期頻繁投資易果生鮮、收購盒馬鮮生、加碼天貓超市、全力扶植淘票票等動作,其目標指向肯定不是一城一池。


你以為硝煙已散,誰知道下一次在什麼地方開戰?


高見知事


我是美團外賣的bd,在四川呆過幾個城市,15年八月剛入職的時候,餓了麼市場份額最高,當時的口號是防百度,超餓了麼,那時候打的是補貼戰。我把外賣市場大體分成三個階段:一外賣1.0,平臺補貼圈用戶,培養習慣;二外賣2.0,商家補貼+平臺補貼圈用戶,培養用戶習慣;外賣3.0,商家補貼為主的體驗為王,合理最強利潤的時代。

一.外賣1.0:2015年9月我負責的區域月交易額60w,美團外賣城市補貼23W(不含總部新用戶立減),餓了麼的口號是永遠比美團外賣便宜一塊,我們兼職15一個小時,他們過來挖兼職18到二十一個小時,那個時代就靠補貼,各種黃燜雞就是這樣起來的,三五塊錢中午就能吃上一份黃燜雞米飯,當時就是價格為王,那個平臺便宜那個單量就多,那個商家便宜那個商家單量就最多,那時候很多外賣bd搞塊錢,最狠的有個達達的平臺bd兩個月套了公司60w被抓了。那時外賣平臺有淘點點,餓了麼,百度外賣,美團外賣,派樂趣,2015年12份到二月份,成都百度外賣發動冬季戰役全場半價,一舉獲得成都外賣份額第一的寶座,三月餓了麼淘點點正式合併,重回老大寶座,四月美團外賣反超餓了麼獲取市佔第一的寶座。親們可能疑惑了為啥平時老三的美團外賣一下變成老大了,其實美團外賣這邊當時的價值觀很正,沒得多少條條框框,只有個檢查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12月百度那邊要求所有商家做全場半價或者,他們補貼6成,要求商家補貼4成,否則停掉補貼,負責的bd也會扣績效,但是不可能所有商家都願意,在bd的指導下,很多商家在百度外賣的價格遠高於堂食,我見過一箇中端中餐,美團外賣和堂食賣28的回鍋肉百度賣到了48,當三月份百度停掉補貼後,顧客發現百度上菜品貴的離譜,很快就流向美團和餓了麼,四月份美團外賣天雷二開始了,全國bd,區域,城市之間大pk(一般pk完之後就是升職潮),當時美團外賣補貼總部預算只有百分之八,所以全國bd為了升職加薪都想了很多辦法讓商家做活動,因為新店有七天排名加權,這個時候平均保持一定數量的新店來增加活動是最快贏得比賽的關鍵,當時餓了麼情報不準確,以為美團這邊補貼很高,就又找上海拿錢去了,五月開始新的時代來了。

二.外賣2.0:隨著客戶級數的極速擴張,成都外賣出現餓了麼美團外賣兩家獨大的情況,補貼也成了天文數字,美團外賣這邊把對特定商家的補貼改成現在的紅包,經過以前的培養,很多商家開店就自己做了半價活動七天(做了百分之十的商家能活的很好,百分之六十能活,不做能活的就百分之十),由於美團外賣市場佔比較高,部分區域超過七十,公司這樣又引入獨家政策。這這個階段,美團外賣與餓了麼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同時三四線城市的代理發展迅速,很多區域都是佔絕對優勢。但是很多老商家開始原材料縮水,原價虛高等開始蔓延,配送超時,商家拒單,投訴等問題開始集中,美團這邊開始調整客戶體驗模塊,加大對配送點的細則考核,外賣足部進入3.0時代。

三.外賣3.0:平臺開始實現盈利,補貼規則進行了巨大修改,低門檻紅包基本取消,後臺各種權限向商家開放,商家之間惡性競爭導致很多區域商家品質開始下滑,原價虛高問題嚴重,各區域bd和城市經理處理情況也不一致,同時平臺開始狠抓配送質量,通過系統智能調整,把以前統一每個商家的45分鐘必達,調整為該商家平均配送時常+15分鐘,簡單的說,顧客以前點菜,不管點那家公司都要求商家45分鐘內必須送達,區域所有超時單達到一定比例就會扣bd績效,導致很多夜宵,大中餐,蛋糕,鮮花等沒排名。現在改成了平均配送時間加15分鐘,舉個例子,你點餐某商家他平均配送時常40分鐘,下單的時候就會出來個預計送達時常,超過預計送達時常15分鐘就能無條件退款,這樣顧客如果趕集就可以點平均配送時常短的商家。這時候顧客體驗是平臺的重心所在。

總結,在美團外賣快兩年了,換個四個城市團隊,6個區域,見過10多個餓了麼bd,有兩個我十分欣賞,如同遇到知己一樣,和他們過招很興奮,其它的要麼是撈錢的老油條,要麼是天天打遊戲上網的小屁孩,所感想的是美團外賣的bd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對商家有點兇殘(送餐慢,不接單這些都會找商家聊天),餓了麼以商家為中心,喜歡做爆單商家,他們經常有補貼,一般就和這些商家分了,特別喜歡賣飲料這些,感覺他們都是在個商家打工一樣。目前成都美團市場超過7層,實際支付預計超過8層


汪汪在此


還用問?肯定美團,餓了麼!都他媽什麼垃圾!!!不是沒菜,就是遲到,遲到幾分鐘就算了,一下子就一小時!!!!!!娘比的?我打過去問他,你人呢!!!!就在附近的超市你給我送一小時???他說我換人了!!!!單子讓另一個人幫我送了!真他媽傻逼


紅色小抽屜


我個人喜歡用餓了,配送快,前些天用了一次美團,它分配給一個離商家有20多公里的配送員去取餐,結果人家從接單出發到到達商家花了1個多小時,再給我配送過來將近兩個小時,配送員還責怪我點餐太遠,可是我離商家也就5公里的路程,我也是無奈了。


HY-hanye


以前用美團,大概8月份的時候,我收到一桶油漆,比較重,我一個女生提著有點費勁,正好餓了嗎送餐員往我樓上給別人送餐,看到我提油漆,就要幫我提,雖然沒讓他提,但是心裡還是很感激,回來就下載了餓了嗎,並且購買了會員,現在美團已基本被我棄用


忽然39


我主要用美團點餐,說一下我的理由:因為我本身就是工作了三年的美團騎手,自不量力的認為比較瞭解它的規則和優惠力度;另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團在微信的裡面就可以點餐,不用下載專門的美團APP,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快捷高效。大家不要小看這一點,本人的淺薄觀點認為就是因為這樣一個區別,美團外賣的市佔率碾壓了餓了麼,佔領了市場的60%的份額,前一段時間的數據統計顯示美團每天日均3000萬單。


別看是餓了麼是最先發明瞭外賣這種新的商業模式,但是據我三年以來的觀察和發現餓了麼真的沒有美團做的好,這並非偶然有其深層次的原因,並不是說我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美團的市佔率比較高就意味著什麼呢?換句話說,對我們顧客點餐有什麼用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一個是美團商家簽約比較多。這樣延伸到顧客那裡就體現為可選擇性比較多;二是配送時間比較短,送餐速度比較快,因為騎手比較多,人均時效就比較少,具有充分的時間,所以說超時就比較少;第三站點比較多。這就代表著可配送的區域比較廣,全市重點區域形成無盲區覆蓋,也就是說無論顧客在什麼地方,只要不是太偏僻都能夠送到;第四美團騎手的服務意識要比餓了麼要強。一是現金刺激,每一個好評都有收入的,我們這裡餓了麼的好評獎勵是美團的1/2,無利不起早,你金錢付出的少,那麼別人的服務意識就會打折扣。我們這裡的餓了麼一開始連站點都沒有,都是在大街上等單的,說句不好聽的話,更像是游擊隊,而且平時也不開會,現在才基本上開始有了站點和開大會了,這樣一來的話上面不體會騎手的辛苦騎手就沒有歸屬感,沒有家的感覺。而且美團每次開晨會都要進行服務配送流程演示的,以不斷的提升服務意識和客戶感知,而且餐箱要定期消毒,配送車輛要定期清理洗刷的;第五,餓了麼起手的安全意識淡薄。餓了麼看我們美團這麼做,他們也開始重視這個問題,但是還是流於形式,也就是說安裝了車牌沒有人檢查,闖紅燈逆行的現象比比皆是,而且罰款也比較輕只有20元,美團非常重視交通問題。以我們市的美團為例,不但每個人安裝了車牌編號,而且定期的便衣巡查,巡查人員安裝了視頻記錄儀,一經發現闖紅燈罰款200通報批評,連闖三次直接開除,最多的時候一個人闖一次紅燈罰款1000元。逆行電動車走快車道都不行,我經常見到餓了麼騎手不帶頭盔,夏天穿個大褲衩。平臺騎手少,多了吧單子沒那麼多,養不住騎手的工資,一到下雨的時候就爆單,爆單就跑不過來,有的騎手就不再送單了。



但是餓了麼還有比較好的方面,同樣值得美團學習。就是比較重視與商家的溝通與聯繫,活動比較多,而且過年過節給商家送點月餅啊,送些物料啊,送個圍裙哪,送個牙籤盒,餐巾紙盒,過年送個春聯兒等等,以前美團和餓了麼都有專門的包裝塑料袋兒的,但是後期因為嚴查環保,生產這些塑料袋的企業都被關停了,沒有關停之前餓了麼的袋子都是隨便用的非常多,而且也不受限制,但是美團卻斤斤計較每個商家每天用多少都分得清清楚楚,餓了麼這些事情做的都比美團要好。由此可見餓了麼的重點放在了商家,美團的重點傾向於顧客和騎手。美團管理的要嚴格,餓了麼比較寬鬆。基於以上原因,所以說我點餐首選美團外賣。



您的關注讓我鍍了金身,您的點評讓我瞬間開悟,您的轉發讓我深感榮幸,您的點贊讓我備受鼓舞。


志勇中國說


有點偏題還是想說。

現階段外賣商家是最慘的一個層級,平臺和消費者雙利的局面。但商家苦不堪言,一個商家的生命週期只有一個月不到,而這一個月全是瘋狂補貼,重慶南坪為例,這邊已經是惡性價格戰的試驗場,每個商家只要有外賣運營意識的在這裡開店都知道前期需要低價出量,甚至虧著賣。後面銷量評價上去後才能穩固日常訂單量。但是絕大多數商家都是炮灰,還包括毫無運營意識的的純外賣商家和帶堂食的商家,後者好一點,不以外賣為主,前者則直接灰飛煙滅,一天只有幾至幾十單,開了流量保護後只是那七天感覺精神抖擻,就像是吸毒的那七天,後面給你戒掉了,一蹶不振,不振至死。正常的情況下,流量保護期的單量會最少除以2(實際不止)變成日常訂單量,那是根據平臺曝光量給你的巨大流量所帶來的福利。快餐類平均一單隻有2-3塊的利潤(平均售價在12左右,餐盒令收兩塊,配送費不過手,提點18%保底提3塊),除卻房租水電與人工之後所剩無幾。所以現在外賣在這邊做連鎖得多,多是以漂亮的訂單量數據圈錢加盟費後了無音信,自己做過後才會知道,單量多,利潤極其慘淡。其實也有做的久點的,還是看品類和利潤,對單量影響最大的就是價格,曾經在餓了麼上2塊的漲幅就跌了50單左右。外賣商家開源節流是生存辦法,外賣可以做,親自做賺得多,請人做不如不做。

寫的倉促很亂,還有很多觀點沒寫,全是對外賣行業的一個大認知,當然根據品類不一樣,我說的這些是針對快餐便當類主流產品,競爭已經是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作為曾經的平臺BD和外賣商家都做過的我發出的感慨。


心靈老鴨湯225605436


哪個家便宜用哪家!下雨天送餐都慢!7月還在送專送的時候,午高峰暴雨天直接爆單15單左右,站點70多個兄弟們都是如此,暴雨一直不停,每個騎手的被單量還在不停的增加,然後平臺就緊急關了2個小時。下午4點後平臺又重新開啟,更恐怖的是晚高峰直接每人爆單20單以上,線路亂七八糟東南西北各種方向的單子都有。還記得當時手上25單,在平臺已經長的時間下有些單子沒取餐都已經超時了,有些顧客等了一個小時見騎手還沒取餐就取消了一部分,有些顧客最後吃上飯的時候已經超時一個多小時了。取餐和送餐途中顧客和商家都是電話不斷,商家催著取餐,顧客催著送餐。其中一單顧客20分鐘內連續3個電話催單,接電話中一個側滑摔了出去,車上8個餐全部打翻賠了200多塊錢!


虔誠皈依102


市場分析

隨著大城市工作節奏的加快,用戶用餐習慣的改變和餐飲企業的互聯網化,人們更加註重享受生活,外賣消費逐漸成為一種大眾需求,強需求催發了外賣市場的發展,根據艾瑞諮詢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餐飲O2O市場規模為1615.5億元,佔餐飲行業總體的比重為5.0%,預計2018年餐飲O2O市場將達到2897.9億元。

用戶分析

從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的三大細分市場交易份額佔比情況來看,2016年第2季度,隨著學生們的開學,學生校園細分市場份額佔比相比第1季度增加了3.2個百分點達到23.0%,但與市場份額高達71.7%的白領商務市場相比仍然有著較大的差距。此外,生活社區市場相對其他兩個市場,基礎規模仍然較小,市場份額佔比5.3%。

外賣市場



悅趣達人


現在餓了嗎比較多。

說真實的我在美團和餓了麼都做過,其實誰都不可靠,因為外面的東西幾乎都不乾淨。

美團和餓了麼都只是一個平臺,說白了就是送餐,外面的食品店或者小賣部只要申請後就可以加入在美團或者餓了麼的APP上賣東西,在APP上看著很漂亮的東西也許它的實體店就是一家普普通通馬路邊的小賣部,有一些的實體店甚至在菜市場裡,還有一些更不起眼,不過大多數的實體店都是非常正規的,當然這其中肯定有一些髒亂差的存在,如果非常說哪個更可靠,我感覺都不可靠,因為外面的東西肯定沒有自己家裡做的乾淨和衛生。我當年在某餐廳做過吧檯的果盤師傅,說實話很多果盤裡的水果都是我們吃剩下的,切一切什麼都看不出來,你不要感覺這樣做很無恥,因為這都是行業內的慣例,我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餐廳的菜品在出菜前幾乎廚師都吃過,我們果盤師傅當然也是一樣,所以說外面的東西都不衛生,想要吃可靠的那麼就自己在家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