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康師傅和今麥郎到底哪個是日本企業?

嘿你的益達148303186


康師傅和統一作為方便麵的兩大龍頭企業一直都存在噁心競爭的現象。而關於康師傅是不是日資企業還是要從2012年的“日資門”事件開始說起。

當時,網上流言四起,說康師傅是日資控股企業。因此,消費者開始聯名抵制康師傅方便麵,這使得康師傅的銷量和股票都大跌。後經過康師傅調查發現,流言的發起者真是自己的對手統一。但在事後康師傅方面對於是否有日資股份時表示,不予回答,不參與口水戰。

後經調查發現,康師傅的第二大股東確實是日本的三洋食品株式會社,但大股東還是頂新。

實際上,統一說康師傅是日資控股企業是“賊喊抓賊”,因為統一內部也和日資企業有著密切的合作。

據調查,統一在大陸資料中並不能查出其和日資企業合作的資料,但在臺灣地區則能查出很多統一旗下子公司和日資企業合作開店的資料。所以,也就是說,統一和日資企業也有瓜葛。

所以,說來說去,兩者誰都和日資企業撇不開關係,兩者的掐架最終誰都沒落下一個好的下場。

同樣如題,今麥郎也是與日本日清食品株式會社成立合資公司,所以中國四大方便麵品牌除了白象以外,康師傅、統一、今麥郎都和日資企業有染。


正商參閱


中國方便麵幾乎被日掌控 4巨頭3家日資背景

康師傅“日資門”事件

2012年10月30日,康師傅相關負責人表示,從9月18日開始,康師傅就發現網絡上開始出現說他們是日資控股企業的消息,當時公司就感覺很奇怪,於是就開始蒐集相關的證據,後來各種證據和現象都漸漸明朗了,就慢慢鎖定幕後操縱者是統一集團。

康師傅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黑龍江到廣州,從浙江到烏魯木齊,在這些地區,他們都受到了抵制,所以康師傅相應地在這些地區的工商部門進行了舉報,同時也在國家工商總局進行了舉報,希望能夠制止他們的不法行為。此外,在公安部門康師傅也進行了舉報。

對於康師傅方面認為統一集團就是幕後指使者的說法,2012年10月31日,統一集團新聞發言人楊壽正向記者回應稱:“對於外界的傳言,我們不知所云,也不會加入口水戰。”

事態發展

康師傅指統一也有日資血統

既然康師傅認為統一在背後詆譭他們,那麼,康師傅背後的日資背景到底是怎樣的呢?對此,康師傅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1999年三洋入股康師傅之後,股權並沒有增持,還是二股東,頂新集團是大股東,這在業內並不是秘密,十多年前就已經發公告了,外界說康師傅是三洋食品控股就不準確了。

據記者瞭解,康師傅於1996年2月在中國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兩大股東頂新(開曼島)控股有限公司和三洋食品株式會社分別持有該公司33.27%及33.18%的股份。

事實上,作為康師傅的老對手,統一集團也有日資參股。康師傅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統一在中國臺灣大部分的企業都有日資合作,這家企業很聰明,如果查統一中國大陸的資料查不到日資背景這些信息,但在中國臺灣的部分,就能夠查到。

據記者瞭解,“統一午茶風光”成立於2007年,由統一超商與日商株式會社SAZABY LEAGUE合資成立,自2008年起,陸續在臺灣及上海開店。此外,統一集團下屬許多子公司均與日資企業進行了合作。

“康師傅和統一都是定位高端的方便麵,一山難容二虎,它們之間肯定存在競爭關係,出現目前的局面不奇怪。”

方便麵三巨頭均引入日資企業

目前,在方便麵行業,不僅康師傅與統一集團有日本企業的投資,今麥郎也引入了日資企業。

業內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在方便麵行業日資參與投資康師傅並不是唯一案例,日本日清株式會社也參股了今麥郎食品,目前將近持有一半的股份了。

早在2004年4月19日,今麥郎正式與日本日清食品株式會社成立合資公司“華龍日清食品有限公司”,當時的投資額是5.439億元。

由於看好中國市場,日本日清株式會社增加對今麥郎的注資。今年4月27日,今麥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宣佈,今年日本日清株式會社將分兩次向今麥郎公司追加投資10.1億元人民幣,持有今麥郎的股份增至33.4%,今麥郎公司也正式變更為今麥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雙方將聯合打造中國大型食品生產企業。

業內人士稱,日本人在中國方便麵市場的野心非常大,方便麵市場的四大巨頭3家有日資背景。不僅如此,幾年前,日本相關企業也找到了白象集團,想收購這家方便麵企業,但是最終被拒絕了。如果白象集團被日本企業收購了,那麼方便麵行業的四大巨頭都有日資的背景,中國的本土方便麵就幾乎全軍覆滅了。


懂股帝


中國四大泡麵品牌,統一、康師傅、今麥郎、白象,其中只有白象沒有日企日資,其他三家都有日資!但是白象卻是四家發展最差的一個!

康師傅—三樣株式會社

首先說康師傅,在康師傅的股份中,日本三樣株式會社佔股33.18%,伊藤忠商事持有康師傅母公司頂新控股25.2%的股份,朝日集團也持有頂新控股6.5%的股份!


統一“賊喊捉賊”

統一從2012年開始舉報投訴康師傅為日本企業,據調查,統一在大陸資料中不能查出其和日本企業合作的資料,但在臺灣地區能查出很多統一旗下子公司與日資企業合作開店的資料!統一集團的日資血統也很多,十大股東有兩個都是日本的,劉秀忍(日本三和商事株式會社董事長)!

今麥郎—日清株式會社

今麥郎股份中,日清株式會社持股33.4%,今麥郎公司也更名為今麥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



嚴格意義上三家都有日資背景,但是並沒有控股,方便麵本來就是日本發明,日本有股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再說企業之間合作也是常有的事!

四大方便麵品牌,只有白象沒有日資,但白象也是目前發展最差的一個!


暴走的學霸


兩家都不是日本企業,只能說有日資背景。即便日本持股超過中國,也只能叫日本控股公司。現在康師傅的兩大股東分別是中資和日資企業,所持股份一樣多。今麥郎,此前是日資控股,現在股份已經出讓,又變為徹頭徹尾的中資企業。嚴格來說,日本企業應該是在日本開設,由日本企業或日本人持股控股。


1、日資股份出讓中資企業,或尋求更大財富機會

此前,中國有很多企業都是日本參股或控股,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青島啤酒,它的第二大股東是日本朝日集團,後來轉讓給郭廣昌的復星集團。其實,未來會有一個明顯的趨勢:日本企業不會再像過去一樣投資食品、飲料等低附加值的行業,更多面向中高端產業。

最近,中國日本商會發布了《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18年白皮書》,指出會繼續位居中國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在中國經濟保持平穩的背景下,儘管人力成本上漲等投資環境的變化及國際不穩定因素的存在,但日資企業對中國市場仍然充滿信心,希望擴大在華業務規模。

2、日企對華投資信心大幅提升,13億人民的“功勞”?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2017年底的問卷調查結果映證了白皮書的說法。調查結果顯示:未來1~2年,準備擴大業務和維持現狀的在華日企分別佔比48.3%和44.3%,數據是較前兩年是有所上升的,2015年有意擴大在華業務的日企佔比不足四成,是日企對中國信心最低的一年,直到2016年才小幅回升至40.1%。

在實際投資方面,截至2017年底,日本對華累計投資額達到1081億美元,其中2017年,日本對華投資32.7億美元,同比增長5.1%,扭轉了連續4年的下降趨勢。JETRO的調查還顯示,預計2017年可以在華盈利的日企超過七成,同比增長了5.9個百分點。

3、中國經濟大好!日企爭破頭,欲來中國“分一杯羹”

日本願意資本加碼中國,無非是看中了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趨勢:從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在過去,日本來華的企業幾乎從事製造出口,由於中國消費力不足,生產的成品主要出口到日本或者歐美市場。

目前對華投資的企業中仍有一部分早期的出口型企業,但是內銷型日企未來趨於主導將會愈發明顯,而且會傾向提供中高端的產品和服務。問卷調查顯示,銷售(59.6%)和生產高附加值產品(41.7%)是日企準備在華擴大的主要業務類型。

特別是“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更是給日企創造投資機會,要知道日本的高科技自動化產業發展較為成熟,如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等。近年來,日本半導體、機床設備等近幾年的對華出口規模都有增長。服務業也是未來日企投資中國的一個重點,在近幾年新增對華投資的日企中,服務型企業大幅增加,與來華的製造型企業比例接近。

隨著中國持續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合作,日本企業必然加快投資中國的步伐,它們將在中國的飛速發展過程中獲得巨大收益,與此同時中國也可以藉助這個契機學習日本先進的管理和製造經驗。

網易吃雞大賺200億,為何丁磊還是贏不了馬化騰?阿里巴巴的老闆竟然是日本人,這是真的嗎?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如果說股東里面有日資,就說這家企業是日企,那麼這樣的鍵盤俠也是太low了點。

日本的方便麵巨頭日清食品曾經是今麥郎的股東,臺灣的統一也曾經是,不過後來他們都拋售了今麥郎的股份。

因為不是上市公司,所以今麥郎的股權結構並未公開。不過,肯定不是日企。目前,號稱營收達百億的今麥郎正在準備上市。

康師傅的股東名單中有日本的三洋,不過控股方還是康師傅品牌的創始方頂新食品。

快消品領域,外資的“入侵”比較常見,方便麵行業如此,啤酒行業也是如此。

比如說,雪花啤酒,原來是華潤啤酒和南非米勒各持有51%和49%的股份。

後來百威英博和南非米勒合併,為了避免反壟斷調查,南非米勒不得不把49%的股份賣給華潤啤酒。

青島啤酒原來的二股東是日本的朝日啤酒,不過後來朝日把這部分股權賣給了郭廣昌的復星。

重慶啤酒的控股股東是世界啤酒巨頭嘉士伯,嘉士伯參股的啤酒企業還包括拉薩啤酒、烏蘇啤酒、蘭州黃河、大理啤酒等。

康師傅、今麥郎都不是日本企業,但中國西南、西北群眾喝的,卻都可以說是丹麥企業嘉士伯做的。


斑馬消費


【T教授說】

康師傅、今麥郎兩個企業都有日本企業入股,都有日資背景,但不過嚴格的說,它們都還算不上日本企業;

比如康師傅,康師傅是香港上的市。

其中,第一大股東為臺灣的頂新集團,佔股33.27%,而頂新為臺灣的本土企業,並沒有上市;

創立頂新的是臺灣彰化永靖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四兄弟,現在頂新集團旗下的知名品牌有康師傅、味全、臺灣之星、松青超市、中國familymart全家便利店、德克士等,事業版圖橫跨整個大中華地區。

康師傅的第二大股東為日本三洋食品株式會社,佔股33.18%,其實,和頂新差距很小。

而康師傅品牌的創始人、也是頂新的創始人魏應州,則持股0.4%;

而剩餘的33.15%股份,則由投資香港股市的投資者持有;

所以,僅僅因為有日本企業入股,而且還不是絕對控股,就把康師傅說成是日企,顯然是不公平的。

今麥郎的母公司則是今麥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其中,日本的日清株式會社入股今麥郎,佔股33.4%,而中資大股東則是河北華龍面業集團。

所以,嚴格的說,把今麥郎說成是日企也是不合適的。

而且早在2006年時,合資公司華龍日清食品有限公司與統一合資成了今麥郎飲品,但在2016年時,統一又將今麥郎飲品47.83%股權轉讓給一家名為ConsistentReturns Pte.Ltd.的公司,而這家公司,本身還是今麥郎自己的。

相當於今麥郎自己買了自己。


天天說錢


理論上說這兩家企業都不是日本企業,他們的股東里邊也許有日本股東,但也不能說是日本企業,若照這樣的思路建行都不我國的銀行了,因為他的股東里邊就有美國銀行的身影!


涇水書生


方便麵四大企業是康師傅、今麥郎、統一、白象。其中康師傅、今麥郎、統一都有日企日資的嫌疑。只有白象沒有日資嫌疑。康師傅的佔比:創始人魏應州0.4%,頂新33.27%,三洋株式會社33.18%,香港上市的持股人33.15%。今麥郎日清株式會社佔股33.4%,河北華龍面業集團為大頭。統一在大陸不能查出與日資合作的資料,在臺灣地區就能查出與日資企業合作的企業店的資料。2012年9月18日就有康師傅有日資的消息,康師傅要求查,源頭來自統一,結果賊喊捉賊。只能說康師傅今麥郎都有日資入股,康師傅33.18%,今麥郎的33.4%,今麥郎的要大一點。日資沒有控股。



喇叭與利劍


康師傅和今麥郎,一個是臺灣人創立的品牌,一個是河北人創立的品牌,目前兩個品牌背後的兩家企業都有日資的背景,但最大股東都是企業的創始人,日資並不控股,所以都不能算日本企業。

企業是要謀求發展的,尤其康師傅和今麥郎背後的兩家企業都是股份制公司,有人願意出資幫助企業更好地發展,這是對企業有益的事,經營者自然不會拒絕。經商就是經商,謀取利潤才是企業運營的宗旨,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不會因為政治因素而不顧企業的前途,只要與投資者的合作是合理合法、公平公正、有利有益的,不管是來自哪國哪家的資本,企業的經營者都會歡迎。

當下,我們隨時隨地都可能在享受經濟全球一體化帶來的便利,對於我們所使用的產品背後的企業,還應當客觀理性地看待。而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日益增強,相信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定能看到我們的本土企業靠著自己的資本和實力做大做強的那一天。


JeffChou


上市企業股東有日資很正常的,不過本人這兩年從來不買康師傅,不是因為什麼日資什麼的,而是因為頂新在臺灣的地溝油事件。我相信在食品安全上坑害消費者的企業是🐶改不了吃屎的。還有幾年前三聚氰胺事件中那些黑心奶企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