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你,湖南要求農村小學教師公費定向培養招生計劃增加到1000人以上

你,湖南要求農村小學教師公費定向培養招生計劃增加到1000人以上

近日,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聯合下發《關於高等院校服務脫貧攻堅的指導意見》,提出充分發揮高校學科專業優勢和人才智力優勢,採取多種措施,助力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到2020年與全省人民一道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你,湖南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招生计划增加到1000人以上
你,湖南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招生计划增加到1000人以上

切實做好教育扶貧工作

實施就學脫貧工程。實施“就學一個、脫貧一家”工程,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三類專項招生計劃佔全省一本招生計劃比例不低於8%。農村小學教師公費定向扶貧培養計劃覆蓋全省所有貧困縣,招生計劃增加到1000人以上。擴大深度貧困地區建檔立卡初中畢業生五年制高職“綠色通道”招生規模,初步按照500人的規模編制年度招生計劃。鼓勵高職院校通過單招計劃單列,定向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推廣“芙蓉月嫂”培訓模式,充分利用高校優質培訓資源面向貧困地區富餘勞動力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推動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幫助貧困人口提升脫貧能力。配合省扶貧辦、人社廳等有關部門每年完成約9.1萬名貧困家庭子女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任務。

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鼓勵大學生深入貧困地區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推進大學生志願支教活動,採取自願報名、公開招募、定期輪換的“志願+接力”方式,每年招募100名左右具備保送研究生資格、有奉獻精神、身心健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或在讀研究生,到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中小學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志願服務,同時開展力所能及的扶貧服務,經費保障由相關高校安排,參照“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的標準執行。深入組織開展青年助力脫貧攻堅行動,鼓勵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互聯網+”社會扶貧工作,主動註冊為“中國社會扶貧網”愛心人士,開展力所能及的幫扶活動和扶貧服務。

做好睏難大學生精準幫扶。綜合運用獎、助、貸等多種措施,加大對高校建檔立卡等貧困家庭大學生的精準資助力度,保障其順利完成學業。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和興趣方向,將其納入各級各類科研項目中,為其未來職業發展提供幫助。校內助研崗位應積極優先吸納建檔立卡等貧困家庭學生。積極推動實施“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加強就業幫扶,多途徑推薦指導就業,努力爭取建檔立卡等貧困家庭畢業生首次就業率接近或達到100%,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深化校校結對幫扶。做好本科高校對口支援工作,繼續支持省屬綜合實力較強的大學分別與吉首大學、湖南科技學院、邵陽學院、懷化學院、湘南學院、湖南醫藥學院對口支援。深入實施高職院校對口幫扶貧困地區中職學校工作,遴選優質高職院校,按照“一對一”原則,幫助每所中職學校重點建好1-2個專業,提升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水平。發揮校校結對幫扶輻射效應,深化校地合作,進一步推動貧困地區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鼓勵高校在受援縣設立教育實踐基地、優質生源招生基地,開展教師培訓、遠程教學,提升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質量。

加快貧困地區高等教育發展。優化貧困地區高等學校佈局,加快推進懷化、永州等地新建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建設。根據片區農村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求,加快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重點培育和支持建設一批服務、支撐當地優勢傳統產業發展的特色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貧困地區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和教學質量提升,在項目建設、經費支持上予以傾斜。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培養在本地留得住、用得上的優秀創新人才和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你,湖南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招生计划增加到1000人以上

助力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

加強科技幫扶。加強涉農高校科技服務“三農”平臺建設,支持高等學校與貧困地區骨幹企業深化合作,建設一批切實服務貧困地區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省級高校校企聯合開發中心。組織科技人員進村入戶,定期舉辦科技培訓、上門指導、科技諮詢活動,進行良種良法推廣、科技成果轉化與示範、職業農民培訓等科技服務。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產品,從果蔬種植、水產養殖、林下養殖等方面提供全產業鏈技術支持。鼓勵農戶採用新模式、使用新裝備,並提供長期技術指導。

建立扶貧基地。各高校要根據自身專業特長,結合貧困地區區域特色,在貧困地區建立產業試驗示範基地、智慧農業示範基地、文旅創客空間等扶貧基地。高校應派出專業技術人員,依託扶貧示範基地長期駐村開展工作,打通高校扶貧產學研用“最後一公里”。基地試點建設經費由各校承擔,鼓勵高校引導社會力量,以市場化方式在貧困地區建設示範基地。

推廣“以購代捐”。充分發揮高校後勤市場需求相對穩定、集中的優勢,推動全省高校與貧困縣全面對接,通過“點對點”對接供應、“面對面”聯合採購、“一體化”平臺規模運作等形式,在質量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加大高校面向貧困縣採購農產品的比重,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貧困縣農產品,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農戶穩定增收,引導廣大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到2020年,在有條件的貧困縣依託龍頭企業建設一批高校“訂單式”農產品直供基地,使貧困地區農產品成為高校食堂原材料採購的重要渠道。搭建校縣供需信息發佈和管理網絡平臺,建立完善農產品倉儲、檢測、物流等相關配套服務體系,實現“以購代捐”工作常態化、長效化、網絡化。支持貧困地區產出符合高校需求的“優質優價”產品,通過打造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

你,湖南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招生计划增加到1000人以上

積極服務貧困地區鄉村振興

深化校地幫扶合作。不斷拓展高校與貧困地區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合作深度與廣度,探索對口支援長效機制。發揮高校扶貧示範作用,重點圍繞貧困村自然稟賦發掘、特色文化傳承、特殊困難攻關等方面,突出人才智力要素、突出科技創新驅動,發揮高校人才、智力優勢資源的引領示範作用。抓實定點駐村幫扶任務,確保貧困村高質量脫貧摘帽。

主動服務貧困地區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發揮高校醫學專業及附屬醫院資源優勢,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樹立公共衛生意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和減少疾病發生。配合衛生部門幫助貧困地區培養培訓醫務人員,繼續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為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醫學類本專科學生。加強貧困地區地方病、傳染病科研攻關,加強源頭控制,提升疾病防治水平。

積極助推文明鄉風建設。深入開展“情牽脫貧攻堅”等系列主題實踐活動,組織高校共青團、學生會、志願服務組織、校友會等多方力量深入農村,系統開展“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關愛服務行動、文藝下鄉活動、鄉村旅遊資源開發行動、民族特色文化傳承行動等系列活動,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孝老、敬老、贍老和扶弱濟困的傳統美德,不斷豐富貧困地區群眾文化生活,共建文明鄉風。鼓勵高校組織相關專業學生赴農村開展教育實習、專業實踐等活動。

引導大學生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

深入開展“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鼓勵青年用創新創業成果服務鄉村振興、助力精準扶貧。充分利用眾創空間、科技創新大賽、學術沙龍等多種創新創業平臺,引導學生著眼鄉村振興的遠大前景,思考創新創業藍圖。大力實施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計劃、農村特崗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高校畢業生基層服務項目,全面落實高校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基層單位就業學費補償制度,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

你,湖南要求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招生计划增加到1000人以上

不斷完善保障體系

加強組織領導。各高校要增強“四個意識”,加強組織領導,注重統籌協調,細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保障,以更高的標準和更精準的投入服務全省脫貧攻堅。貧困地區教育部門、扶貧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主動對接高校做好對口扶貧工作。省教育廳、省扶貧辦牽頭建立高校服務脫貧攻堅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工作指導和協調,完善配套措施和辦法。

加大支持力度。加強經費支持,各高校要設立服務扶貧工作專項經費,細化教師、學生駐村幫扶工作補助標準,保障各項活動正常開展。省教育廳、省扶貧辦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高校開展相關活動。加強政策激勵,高校要進一步完善人才評價、科研考核評價體系,支持高校骨幹教師在貧困地區開展創業式扶貧服務。對錶現優異的高校和個人,省教育廳、省扶貧辦將予以表彰獎勵。

設立有關智庫。高校要圍繞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在城鄉規劃、民居設計、資源利用、生態保護、社會安全治理等領域,提供決策諮詢、專題研究、法律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智力幫扶,為各級黨委、政府推進脫貧攻堅決策提供常態化諮詢,為貧困地區技術攻關、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持。支持建設2-3家高校教育精準扶貧智庫,加強脫貧攻堅成果交流共享。加快脫貧攻堅成果轉化推廣,打造湖南高等教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品牌。

嚴明工作紀律。要注重工作實效,力戒搞形式、走過場、玩花樣。嚴禁借服務之名增加基層負擔,嚴禁利用校地幫扶合作項目套取騙取浪費國家項目資金,嚴禁違規使用服務扶貧工作專項經費。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問題專項整治,綜合運用聯合督查、調度督查、回訪複查等方式,確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關決策部署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對工作重視不夠、幫扶舉措不實、群眾評價不高等問題嚴肅處理。

強化輿論引導。採取有力措施做好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工作,廣泛宣傳我省高校服務脫貧攻堅的巨大成就、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校報校刊、校園網站、官方公眾號要積極開設專欄,策劃宣傳主題,開展系列深度報道,引導廣大師生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發揮好專業學會、學生會、校友會鏈接紐帶作用,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力量支持脫貧工作。建立省、校扶貧工作報告發布制度,積極宣傳教育扶貧工作成果。

來源湖南教育政務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