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這電影,絕。

場景是一絕。絕在它場景只有一個,“The Place”咖啡館。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少數帶有馬路的外景,即使交代環境和轉場,鏡頭也沒走出這個街區,省錢省到了極致

就咖啡店靠近窗戶的這張桌子,可勁拍。白天拍,晚上拍,俯著拍,仰著拍。

尤其是兩人對話的時候,把能用到的常規景別鏡頭、拍攝方式統統用了個遍。全景、中景、近景、特寫,正反打,固定,移動,有什麼用什麼。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最正統的對話正反打鏡頭,佔了影片篇幅一大半

人物是一絕。絕在主角從始至終,像釘在咖啡館座位上,沒挪窩。每天除了和來找他的人說說話,就在密密麻麻的本子上寫寫畫畫。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一個寫不滿的本子,一個從不起身的人

這是個怪人,是個能和別人簽訂契約,滿足願望的神秘人。整部影片來來往往的人,都以他為中心。

這部場景、角色雙絕的片子,就是[命運咖啡館]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命運咖啡館]( 1080P資源已出)

聽上去拍著簡單,但在劇本上,不比各種花哨鏡頭花的功夫少。導演保羅·格諾維塞前一部大熱作品,就已經試過一次類似操作,就是近期國內上映的[完美陌生人]。

[完美陌生人]在密閉的場景裡,玩了一個所有人分享電話、短信、郵件的內容的“遊戲”。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完美陌生人],故事一半發生在這張餐桌上

人,沒幾個,房子,也就那麼大。故事難講,片子難拍。但真正拍出來的成片,還是被導演玩出了戲劇張力,玩出了花樣水準。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豆瓣及IMDb打分人數,相對一部意大利小成本電影很高

這部片子獲得不小的成功,不僅拿到當年大衛獎最佳影片和最佳編劇兩項大獎,全球2200萬美元的票房,在小成本電影裡也是翹楚。之後西班牙直接拿來就翻拍了一版。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西版[完美陌生人]海報,一眼看翻拍

[命運咖啡館]就是在導演春風得意的時候,趁熱打鐵拍出的新片。

這次只在意大利本土上映,沒能掀起像前一部的熱潮,IMDb評分也算是水準在線。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觀看人數,比前作少十幾倍

但[命運咖啡館]其實是一部被忽視冷落、相當有趣的片子,是導演[完美陌生人]後

更具野心之作,他希望在前作基礎上實現繼承和超越。

演員上,曾在[完美陌生人]中大飈演技的瓦萊里奧·馬斯坦德雷亞馬可·賈利尼阿爾巴·羅爾瓦赫爾三人,再次出演[命運咖啡館]。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完美陌生人],這張照片裡的3/7,出現在[命運咖啡館]裡

[完美陌生人]基於場景限制,演員表演時不需要大幅度的動作,但要靠細節、表情和臺詞,這是和一般電影有所不同的內斂型表演

這三人在如何拿捏表演,到位不誇張,已經有過一次經驗,演起[命運咖啡館]也就輕車熟路了。

場景上,[命運咖啡館]比[完美陌生人]更猛。在[完美陌生人]裡,好歹是一棟房子,至少有餐廳、廚房、衛生間、門廊和陽臺可以讓角色輾轉騰挪。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完美陌生人],場景還可以換換房間

[命運咖啡館]做的更絕,整個片子只發生在名叫“The Place”咖啡館裡,沒有後廚,吧檯其他段落。核心場景就是一張桌子,四個座位。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命運咖啡館],98%場景在這裡,剩下的,是轉場鏡頭和黑屏

簡單到極致的場景,證明著導演對故事本身抓人能力的自信。所以這部片子的場景變“小”,但格局變“大”了。

[完美陌生人]是7個人的秘密串起來,組成一個故事。[命運咖啡館]玩的更大,是以一個人為中心,擴散講近十條截然不同、並行交織的線索。

想要解憂?簽訂契約

從清晨到深夜,他都坐在這間咖啡館,除了偶爾買個金槍魚沙拉、健怡可樂套餐,就是和形形色色來找他的人聊天。而這些人來找他,目的只有一個,實現願望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邊吃飯邊工作

但這不是給你貼心溫暖回覆的解憂雜貨店,也不是動輒就要你出賣一半靈魂的撒旦魔鬼。想要得到什麼,先要簽訂契約

契約每個人只能簽訂一個。接受之後,任務不能退換。簽訂的過程也沒有什麼花裡胡哨的光、煙霧特效,只是這個男人說出任務,對方接受,契約成立。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男人詢問任務進展的所有細節(此人在[完美陌生人]中也有出演)

契約可以做成任何所謂“不可能”的事情,但契約不看道德,不看對錯,接受就只能幹。

警察想找回被偷的一筆錢?可以,暴揍陌生人一頓。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願望沒滿足,揍得不夠很

父親想患癌症的兒子康復?可以,去殺死一個陌生的小女孩。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走投無路的父親,相信契約

女孩想變漂亮?可以,去搶價值十萬零五分(一定是這個奇特的數字)的東西。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盲人想復明?可以,去強姦一個女人。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契約任務只有唯一一個,無論如何荒誕,都不能換

修女想重新感受上帝?可以,去懷孕。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在契約的唆使下,動搖心中教規的修女(她在[完美陌生人]亦有出演)

影片的線索不僅僅這幾條,還有想救丈夫的老婦,想睡日曆女郎的修車工等等。影片的發展依賴於角色的選擇,所有線索並行發展,時而交織。

這和[通天塔]的結構略有一絲相似,但無論事件數目還是事件架構的緊密程度,近十條的線索比[通天塔]三個故事誇張的多。

一個場景,拍完電影

[命運咖啡館]片如其名,說是咖啡館,整部電影真的就在咖啡館,主角連從座位上起身都欠奉。故事發展全靠嘴,這聽著新鮮,但倒也不是頭一個了。

1957年,西德尼·呂美特在[十二怒漢]就玩過這一手,把人生觀、價值觀的劇烈衝突碰撞,蘊含在8號陪審團力排眾議的過程中。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陪審12人男子天團

這部電影不僅摘得第7屆的柏林金熊,直到今天仍以IMDb8.9,豆瓣9.4的姿態雄霸各大評分網站,並且常年出現在“男人必看的十部電影”種種爆紅網絡推介中。

就是這部故事單靠說,場景也不多的電影,被各國孜孜不倦的不斷翻拍成各個版本。

不僅美國自己1997年又翻拍了電視電影[十二怒漢],俄羅斯也翻拍了[十二怒漢:大審判],中國的[十二公民],還有日本的[十二個溫柔的日本人]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這樣的“話嘮片”(臺詞多,場景簡單),不僅[十二怒漢]一部傑作。同在密閉空間的,有弗朗索瓦·歐容拍出,八個女人和一個隱藏男主在大宅裡恩怨情仇的[八美圖]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八美圖],舞臺劇感相當濃厚,故事全在大宅子裡

再進一步,同在密閉空間,並且由一撮人聊天證明/反證一個事件的,有單靠圍爐夜話說出一個無法證偽的永生人,最不科幻的科幻[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一部完全沒有科幻場景的科幻

還有因為孩子衝突,父母坐一起聊天變撕逼,羅曼·波蘭斯基的[殺戮]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殺戮],影后影帝瘋狂飆戲

甚至和導演前一部[完美陌生人]接近,朋友聚餐結果搞出事情的片子,近年也有一部,以概念取勝的小成本科幻[彗星來的那一夜]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彗星來的那一夜]的疑惑六連

而像[命運咖啡館]餐桌上聊出花來的片子,也不能說沒有類似的先驅。1981年路易·馬勒的[與安德烈晚餐],全片就是兩個人邊吃飯邊談談人生聊聊理想。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與安德烈晚餐],全片就是兩個人嘮嗑

單個場景、空間,用臺詞完成整個故事,“螺獅殼裡做道場”的電影一直有,並且時而出現經典。

畫外空間,借力打力

這類“話嘮片”摒棄了大量的視覺元素,場景無限淡化至幾乎無意義。在成本和拍攝難度上會直線降低,但對劇作處理的要求,指數上升。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如果沒有好的劇本撐起整個故事,這種拍攝方式不是粗製濫造就是自以為是。反之,好的劇本會為這類片子賦予靈魂。

[命運咖啡館]的劇作可以概括成是契約交換。而這本身就蘊含著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求神拜佛,也算是想和超越力量建立契約,實現願望。

影視作品中設定最接近[命運咖啡館]的,莫過於一部相對小眾的美劇

[The Booth at the End](小眾到沒有相對官方的中文名)。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雖然評分人數不多,但認可度相對很高

一個神秘的人坐在一個攤鋪前,人們在這兒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但這需要代價。作為交換,他們必須做一些與他們道德和價值觀相悖的事情:引爆炸彈、搶劫銀行、殺掉一個孩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要回到攤鋪前,給這個神秘人講述每一步的細節。然後角色任務開始重疊,故事就開始變得複雜,但神秘人從來不強迫人做任何事。

在交換前,他總是問:為了你想要的東西,你能付出多少?

[命運咖啡館]的設定和這部美劇有很大相似之處,而契約也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對象,這部電影已經站在一個好設定的肩膀上。

同時影片若有若無將不同人物的任務連接起來的草蛇灰線,形成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網”,是相對複雜的敘事結構少不了的六度空間理論運用。

六度空間理論,假設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識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間人就能建立起聯繫。

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拉姆根據這概念做過一次連鎖信件實驗,嘗試證明平均只需要五個中間人就可以聯繫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美國人。

這種現象,並不是說任何人與其他人之間的聯繫都必須通過六個層次才會產生聯繫,而是表達了這樣一個重要的概念:任何兩個素不相識的人,通過一定的方式,總能夠產生必然聯繫或關係。

這在[低俗小說]、[暴雨將至]等電影中都可以體現。六度空間理論,妙就妙在證明陌生人並不真的是陌生人,只是沒有發現聯繫的人。這大幅度增添了故事的戲劇性、趣味性

即使這部片子在故事上已經下足了功夫,場景的單一,還是讓它“是否是一部合格的電影”出現了爭執。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評論兩極分化

[命運咖啡館]這樣的處理,不是“電影感的失去”,而是把故事全部交給了畫外空間和觀眾的想象力

對電影而言,畫外空間和畫內空間都很重要,影片的畫面內部,有像[指環王]、[阿凡達]式的恢弘特效和令人震撼的場景當然很好。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阿凡達]的畫面,是特效的一座高峰

但電影再長,不過區區二三小時。如何能講述一天、一年甚至成百上千年的故事?唯有依靠畫面外的敘事,由觀眾自己補完故事場景。

因此場景的精彩固然對電影很重要,但畫面外依靠觀眾想象的部分,或許比畫面交代的部分更精彩。畢竟拍出的場景有種種限制,而想象力卻可以無所顧忌、信馬由韁。

[命運咖啡館]導演把不可能在一部影片中講完的故事,毫不費力的講完。他狡猾的把觀眾的想象力,也當做創作的工具。借力打力,實在是高。

電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沒人知道,也不可能有人知道。但[命運咖啡館]是一部獨特的電影,毋庸置疑。

它註定不可能成為人人喜聞樂見,拍手稱快的票房爆款,但是卻有它絕對值得一看的獨到之處,尤其對不單單追求場面的人而言。

絕!他只是在咖啡館坐著,就演完了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