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喝了那麼多年的豆漿,終於知道為什麼豆漿要開鍋後再煮10分鐘了

喝了那麼多年的豆漿,終於知道為什麼豆漿要開鍋後再煮10分鐘了

豆漿是中國漢族傳統飲品,最早的豆漿為西漢淮南王劉安製作。將大豆用水泡漲後磨碎、過濾、煮沸而成。豆漿營養非常豐富,且易於消化吸收。與牛奶不同,豆漿是非常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食品,廣泛流行於華人地區。年成書的《本草綱目》記載:“豆漿,利氣下水,制諸風熱,解諸毒”,“豆漿性平味甘”。

喝了那麼多年的豆漿,終於知道為什麼豆漿要開鍋後再煮10分鐘了

鮮豆漿四季都可飲用。春秋飲豆漿,滋陰潤燥,調和陰陽;夏飲豆漿,消熱防暑,生津解渴;冬飲豆漿,祛寒暖胃,滋養進補。煮豆漿時,我們發現豆漿很快就會沸騰溢出鍋外,很多人會以為豆漿已經煮好了。其實此時的豆漿的溫度只有80度左右,豆漿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80°C時,胰蛋白酶抑制素還沒有揮發盡,對人體的消化有刺激作用,如果飲用這樣的豆漿,豆漿裡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質,會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

喝了那麼多年的豆漿,終於知道為什麼豆漿要開鍋後再煮10分鐘了

所以,豆漿在“假沸騰”後,任然要把開鍋後的豆漿再小火煮10分鐘,加熱升溫至100°C之後,待豆漿的泡沫由大泡轉為小泡,再至自然消失,將豆漿裡含的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有害物質揮發乾淨後才可飲用。豆漿也不宜一次飲用過多,否則極易引起過食性蛋白質消化不良症,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病症。

喝了那麼多年的豆漿,終於知道為什麼豆漿要開鍋後再煮10分鐘了

另外,豆漿也不宜空腹飲用。空腹飲豆漿,豆漿裡的蛋白質大都會在人體內轉化為熱量而被消耗掉;不能充分起到補益作用。飲豆漿同時吃些麵包、糕點、饅頭等澱粉類食品,可使豆漿蛋白質等在澱粉的作用下,與胃液較充分地發生酶解,使營養物質被充分吸收。豆漿也並非人人皆宜,祖國醫學認為:豆漿性平偏寒而滑利,平素胃寒,飲後有發悶、反胃、噯氣、吞酸的人,脾虛易腹瀉、腹脹的人以及夜間尿頻、遺精腎虧的人,均不宜飲用豆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