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闽西籍省(部、军)级老同志黄乎革命故事

闽西籍省(部、军)级老同志黄乎革命故事

从中医学徒到红色医生

  黄乎(1916-2016),曾用名黄则安,1916年生于长汀县。1933年,加入少共国际师(番号:红五军团第15师)任医生。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平型关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等。1952年调任安徽省第一任卫生厅厅长;1958年任北京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1961年调中国医学科学院任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直至1983年离休。曾被国防部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少年当自强 踏上革命路

1916年,黄乎出生于长汀县。黄乎家并不富有,常常为生计发愁,他从小就帮着家里分担家务和农活。幸运的是,贫困的家庭并没有让黄乎的父母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到了该上学的年纪,黄乎在村子里的私塾跟着黄家修先生念了两年书,这期间黄乎接触到了《三字经》《论语》,这两本书对黄乎之后的经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26年,10岁的黄乎在家族的资助下,来到了当时的南阳镇(1958年以前属长汀县,之后划归上杭县)龙田书院(当时正兴制学制,书院改称南阳高级小学校)。

1929年3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首次进入闽西。在长汀长岭寨,红四军向福建省边防军第二混成旅发起攻势,歼敌2000余人,击毙旅长郭凤鸣,揭开了红军胜利进军闽西的序幕。这一年,黄乎小学毕业,回家务农。从1929年3月到1933年11月,毛泽东曾七次入闽,打垮地方军阀,帮助成立了长汀、龙岩、上杭、永定等县苏维埃政权,并亲自指导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制定了一系列苏维埃政权法规,使闽西苏区政权建设很快开展起来。有了知识的黄乎不满足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1930年秋,南阳区苏维埃政府开办了中药铺,黄乎便在那里当学徒,学习炮制中药材、制作膏丹丸散,为前来抓药的病人取药。由于读过书,当过中医学徒,工作表现突出,一年后南阳区苏维埃政府推荐黄乎和黄陞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医学院副院长)到驻长汀县四都的中国工农红军福建军区后方总医院学医,黄乎正式加入红军队伍。当时,红军正在攻打漳州,医院每天要接收很多从前线下来的伤员。黄乎每天都十分忙碌,上午护理伤员,做一些换药、换绷带等简单的工作,下午上课,每天还要抽空自学。由于学习认真踏实,1932年底,在四都医院的推荐下,黄乎又到江西兴国县茶岭中央军委军医学校(第二期)学习,一同参加学习的还有涂通今(我国神经外科创始人)、林俊春。

苦练基本功 蜕变红色医生

  黄乎、涂通今和林俊春三人告别了四都医院,翻过武夷山,途经瑞金,渡过于都河进入兴国县。兴国县地处赣南丘陵,中部是兴国盆地。中央军委军医学校就位于兴国盆地东北侧的茶岭。三人长途跋涉,几经辗转才看到了这个8.5平方公里的小盆地———茶岭村。来到茶岭,三人首先找到当时军医学校的校长彭龙伯。看完三人的介绍信,知道三人来自于四都医院,彭龙伯便告诉他们,他也去过四都,四都是一个好医院,出人才。接着又详细询问了三人的旅途情况。

  在彭龙伯的介绍下,他们三人了解了中央军委军医学校的历史。学校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11月20日在瑞金成立,第一任校长是贺诚。1932年初,学校从红军部队中招收了25名干部和战士,作为第一期学员。第一期开学典礼在江西于都举行,在开学典礼上,朱德总司令号召“要培养自己的红色医生”,校长贺诚宣布了毛泽东关于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的办学方针。同年6月,经朱德总司令批准,把这个学校迁到了茶岭。4个月后,学校更名为中央军委军医学校。

  到了茶岭的第二天,三人就迎来了入学考试,考试的内容涉及政治、文化和医学等方面。学校从60多名报考者中择优录取30名为红军卫校第二期学员,名次均在十名以内的黄乎三人,被学校录取。

  由于学校刚刚成立不久,又处于战争环境,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简陋。当时校一级的领导只有校长、政委和教育长三人,只有两名教员上课,课本、教具缺乏,就要学生们自己动手印。尽管条件艰苦,但却是黄乎学医生涯最重要的阶段。第二期的学习共有8个月,分为基础、临床和实习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基础课,讲解解剖生理、药物以及拉丁文;第二个阶段是3个月的基础课,有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最后的两个月是在总医院实习。

  虽然黄乎在四都医院接触过基础课、战伤救治等,但所学内容并不专业。

  他们学习观察人体骨骼,以更好地了解外科临床医学,识药辨名以更好地了解药效。讲授外科学的黄伟老师,跟黄乎三人一样,也是从四都医院调来的。外科的内容有很多,有外科总论各论、外科手术学、军队外科学、绷带学、急救术及担架教程等,但因为时间有限,学习战伤救治就是课程的重点。黄伟老师将外科手术学作为授课的重中之重,教同学打结、介绍手术器械、无菌技术,彭龙伯也拿出自己从国外带回来的肠吻合器(之前从未使用过的)在动物实验手术中给学员们作示教。切开、分离、止血、缝合及结扎……黄乎和同学们苦练手术的基本功,希望有所精进。

  实习期间,黄乎等人跟在老师身旁一边实践一边学习。有一次林俊春得了肺结核,咯血不止。彭校长完成诊疗后,就围绕咯血和呕血的区别进行讲解:“咯血是气管或肺出血,是带痰的,鲜红的,往往是不凝固的;呕血含有食物,呈暗红色或咖啡色,易凝成块状。如果咯血被肯定,就要进一步确定是支气管疾病、肺部疾病还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这可根据病史、血量、痰色及理学检查来确定。晚期肺结核大咯血多是空洞内动脉瘤破裂所致,属动脉性出血,故其色鲜红、量多。”

1933年7月中旬,8个月学习就要结束了,这些在茶岭接受了“红色医生”教育的准医务工作者们个个摩拳擦掌,决心在战场上发挥所学,救治更多的病患。(陈淑如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