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都是面对六十万大军,垓下之战项羽却为何没能上演彭城之战的奇迹?

a_nuo_1996


项羽曾两次以极少的兵力硬刚刘邦六十万大军,一次在彭城,一次在垓下,然而两次的结局却大不相同。


汉二年三月,刘邦趁着项羽陷入与田荣鏖战之际,以项羽杀了义帝楚怀王为由头,号召各路诸侯“尽发关中之兵”讨伐“大逆不道”的项羽,为义帝报仇。一众吃瓜群众各怀鬼胎,借着刘邦的话,举兵攻击项羽。汉二年四月,刘邦大军一路攻城略地,向项羽的老巢彭城进击。当时彭城所有精兵猛将都随项羽伐齐,只剩老弱数千留守城中,彭城几乎不攻自破。此时,项羽陷入了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面对如此险恶局面,霸王项羽亲率精骑三万疾驰南下,风驰电掣杀得汉军措手不及,汉军对项羽军的突然袭击,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自相践踏,乱作一团,被项羽军于彭城近郊斩杀10余万人。此役汉军元气大伤,几乎全军覆没,依附于刘邦的诸侯纷纷背汉投楚。项羽以区区三万之师攻克汉军五十六万之众,创造了古战争史上的奇迹。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识,但同时也是不可直视的残忍。公元前203年,楚汉之争进入了白热化,在项羽损兵折将的前提下,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挥军南下,同时刘贾联合英布挥军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同样是实力悬殊的一次较量,但此时的项羽已当年不再。公元前202年十月下旬,灌婴进占彭城,楚地多地丧失,另一方面,英布诱降了守将周殷,合军北上进攻城父,刘邦也由固陵东进,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至垓下。楚军拼死抵抗中再败与刘邦韩信的三面夹击,楚军士气崩溃,项羽也最终自刎于乌江水岸。


同样悬殊的兵力对比,截然迥异的最终结局。可以说,项羽在彭城之战的最终胜利,除了要归功于他过人的英雄胆气的军事谋略以外,汉军六十万内部的松散也为项羽送上了一记绝妙的助攻。到了垓下之战,一方面项羽损亏了当年的强将谋士,加上亲信部署的反水叛投,让项羽丧失了当年的战力,另一方面汉军联盟较彭城之战更加紧密,刘邦谋略得当,杀伐果断更是为在人数上占尽优势的汉军加了分。可以说彭城之战是楚军创造了奇迹,垓下之战则是军事战场的一般必然。


国家人文历史


说起刘邦项羽这对老冤家大家一定在熟悉不过了,这两个人的争斗为我国的各种军事战役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这两个人也分别代表着两种阶级势力,最终以平民出身的刘邦战胜了贵族出身的项羽,汉战胜了楚,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而在刘邦没有获得韩信这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前可以说是一直被项羽压制着打,胜少负多,但是熟读史书的朋友就会发现并不是每一场战争项羽都占据着压制性优势的,其中不乏有刘邦以强负弱的例子。

而彭城之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中刘邦发动了天下各路诸侯联军一共有将近五十万人,其声势浩大,而项羽这边却仅仅只有三万铁骑,而最终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以项羽大胜刘邦而告终,我们都知道其二人开始都属于楚怀王帐下,一同为推翻暴秦而努力,最终两人如愿以偿的推翻了秦朝的统治,眼见形势一片大好,项羽的野心迅速膨胀,他将刘邦分封到边缘之地,并且安排了三个人钳制刘邦,防止其实力增大,咽不下这口气的刘邦,励精图治,任用了一大批贤才,其中就包括后来历史留名的韩信,在他的带领下汉军高奏凯歌,所向披靡,然而被胜利冲昏了头的刘邦又执意要自己来指挥部队,率领五十万人袭击了楚国的都城,得知消息的项羽迅速回防,于是一场三万对五十万的战斗就展开了。

项羽其实并非是一个只有匹夫之勇的将军,他的谋略也是一流的,他避其锋芒,绕道敌后对联军进行偷袭,一时间打了联军个措手不及,五十万的大军有半数都被杀死,淹死,或因为踩踏而死,甚至连主将刘邦都险些命丧敌手,当时又遇上了大风沙尘暴,情况危急,为了减轻车的负担便于自己逃命,他更是几次将自己的儿女从车上踹了下去,如果不是身边的左右赶紧救起少主,其后果简直不敢想象,恼羞成怒的刘邦甚至要斩杀自己的左右,经此一战,他的父亲妻子兄弟等人都被项羽所俘获,可以说是狼狈至极。

那么这一以少胜多的神迹究竟是怎样完成的呢?首先当时因为楚军的都城已经被攻破了,全军将士从上到下都同仇敌忾,愤怒至极,所以看见汉军如看见仇人一样,再加上突然从后面出现更是让联军大吃一惊,而且在刘邦这里要看多少年的败绩就要被洗刷,一时间都喜形于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就连张良,陈平都被麻痹了,一群骄兵遇上了一群气势汹汹的复仇之师相信结果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能想象的来。


徐小仙说历史


彭城之战时,刘邦失败的原因如下:

1.诸侯联军不可靠,各路诸侯响应刘邦的号召,皆为利来。情况有变,立即改变立场,临阵脱逃。

2.项羽的威名,巨鹿之战后,诸侯们无不畏惧,虽占领彭城,项羽在齐地,但兵力雄厚,听到项羽到来,立刻惊慌失措,不敢与战。

3.项羽军事策划上的成功,联军占领彭城后,好大喜功,项羽率3万精锐骑兵绕开联军北部防御兵力,转战至彭城的西边萧县,攻其不备。

亥下之战时,项羽失败的原因如下:

1.长年累月作战,楚军疲惫不堪,厌战情绪高涨,听到四面楚歌时军心涣散。

2.粮草断绝,围困刘邦时,彭越不断袭击楚军粮道,主动提议鸿沟议和,主要是因为楚军粮草不济,不得不罢兵而还。

3.刘邦联军有备而来,兵力强盛,各路大军约70万,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楚军寡不敌众。

4.韩信十面埋伏,楚军被分割包围,无路可逃。

5.项羽信心丧失,突围前夜幽会虞姬,将失败归于天命。


失去航线的孤舟


彭城之役,项羽以3万大破刘邦56万,兵力比为1:19。垓下之役,10万楚军面对60万汉军,兵力比为1:6,却全军覆灭。为什么后者兵力比远远小于前者,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呢?据有书君夜观天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汉军主将不同


俗话说,打仗打将。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能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彭城之役,刘邦亲自上阵,刘邦是杰出的政治家,但军事嘛就呵呵了,打臧荼、英布还行,但要想和楚汉第一猛将项羽对阵还差得远。



而垓下之役,汉军主将换成了上下五千年拉通算也可以说是最优秀的军事家韩信,想输都难。

二、战术运用得当


项羽的作战风格是勇猛,正面破敌,擅长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打运动战。彭城之役,他利用刘邦攻入彭城,一方面被胜利所麻痹,另一方面认为自己远在齐国、不可能出现在彭城,率领3万精锐骑兵远程奔袭,绕到刘邦背后趁夜进攻,汉军根本来不及布阵迎敌,更何况在那种混乱情况下,刘邦根本不知道楚军的实际兵力只有3万。

垓下之役,韩信深知无人能在兵力对等的条件下正面击破项羽,因此故意选择了一个五军之阵,其特点是厚集中军,防止自己的阵线被项羽打穿,正面最前方是自己的30万,后面是刘邦主力,再后面是周勃、柴武,而左右两翼是蓼候孔聚、费候陈贺。


这样一来,项羽直接进攻韩信的阵地中央,攻得越进去,就越陷入三面包围,这种阵型用现代军事观点来讲就是大纵深战略,在敌军主要突破方向上布置多条阵线消耗对手的攻击动能,直到其再也无力前进而停止,然后战略反攻。


坎尼会战时汉尼拔就是用这种布阵大败罗马军团。之后的战役发展也完全按照韩信的设想,《史记.高祖本记》说,“淮阴先合,不利,卻。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三、汉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


两次大战,汉军都是诸侯联军,但兵力的构成却大相径庭。

彭城之役尚处群雄并立,刘邦并不比其他诸侯地位更高,只是借为义帝报仇的名义出师伐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纠集了陈馀、魏王豹、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彭越等绝大多数诸侯和势力出兵。


因此,56万实际上是个拼凑的杂牌军,人数虽多但各有所属,号令不齐,受地理、交通以及联络通讯方式等客观限制,部队指挥非常困难,历史上凡是这种拼凑的军队,数量越多,越容易造成大溃败,符坚在淝水、洪承畴在松山,莫不如此。

到了垓下之役,天下形势已经明朗,汉军虽然也是诸侯联军,但其构成却简单得多,韩信30万,刘邦20万,彭越、英布各数万。正式作战时,韩信也考虑到指挥不一的问题,所以仅以自己30万嫡系为中军主力,辅以刘邦的军队为后备及两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兵力优势。


彭越、英布参加了对项羽的合围,但却没有直接参与最后的决战。

四、士气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一旦作战方略已定,在战场上就全凭一股血气之勇,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士气和作战意志对于战役胜负影响很大。



当时天下大局基本已定,90%的国土都已归属或从属于刘邦,项羽虽然还有10万军队,但被诸侯联军绝对优势兵力合围,补给线被切断,缺衣少食,士气不振,最终刘邦一战定乾坤,开创汉家四百年基业。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垓下之围的时候,围攻项羽的诸侯联军也不过40万,如果在以前,项羽10万人马打败这40万人,在技术上并不存在什么难题。

韩信等人刚刚到达垓下时,与项羽进行了一次正面交锋,韩信率30万大军正面对战项羽,孔将军和费将军分别在左右策应,一开始韩信失利后退,项羽准备继续前进时,被两翼的汉军攻打,韩信趁势反击,导致项羽失利退入城中。

然后汉军围住垓下,而项羽不再出战。可见,当时项羽是吃了大亏的。这场战斗说明当时汉军的战斗力已经在项羽的楚军之上,韩信的后退不是失利而是诱兵之计。

彭城之战的时候,项羽的3万轻骑长途奔袭。在机动性方面远远超过了汉军。刘邦的56万人基本是步兵,这让项羽有能力对他们进行突然袭击,也有条件对其各个击破。其次,这3万人是项羽的精锐部队,足以击败数倍于自己的汉军。

在垓下之战,项羽没有率领骑兵出战的记录,说明他的精锐已经在历次战争中消耗的差不多了。而韩信将汉军集中一处,也让项羽难以各个击破。失去了3万骑兵,更让项羽难以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可见,垓下之战的所谓10万楚军早已经不是当初随项羽四处征战的无敌楚军,数量虽然有所增加,质量却早已不如从前,说他们是乌合之众也不为过!项羽再厉害,也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在这次失利之后,项羽知道楚军已经不是汉军的对手,凭城坚守又没有足够的粮草支撑。所以,他只能突围而走,去江东重新招募士兵与刘邦大战。

可惜,当他到乌江边的时候,却改了主意,给项羽的粉丝留下了千古遗憾!


历史风暴


项羽没能上演彭城之战的辉煌而兵败垓下,是因为他犯了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而与此同时,刘邦在彭城之战之后总结教训,调整策略,作对了一个正确的战略决定,从而为他在垓下之战的胜利而做下了铺垫。

先来说说刘邦是怎么作对了决定的。

彭城之战后,刘邦很是狼狈,他向张良问计,天下变成这样了,他该怎么办。张良这样回答他,其实不用悲伤,只要搞定了三个人,即可搞定项羽。

张良说的这三个人分别是韩信,彭越,英布。

张良说,派韩信去攻城略地,为汉军抢夺地盘,拖住项羽的另外一条腿。然后派彭越去项羽的后方活动,斩断他的粮道,拖住项羽的另外一条腿。再其次,就是英布跟项羽有矛盾,可以借机离间他们俩之间的关系,劝降英布,然后又可以斩断项羽的另外一条臂膀,使项羽无力招架。

刘邦听了以后,顿然开悟,就按张良所说的派人去做。果然,英布投降了,彭越又斩断项羽的后方粮道,而对韩信到处攻城略地又无可奈何,最后,疲惫不堪的项羽终于顶不住了,跟刘邦订立和约,以鸿沟为界,分别撤兵。

然而张良一见项羽撤兵,就劝刘邦回军追击,然后联合彭越及韩信会战于垓下,终于打败了项羽。

由此可见,刘邦是在对的时候作对的事情,所以他成功了。而项羽却是在对的时间里做错了事情,让他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当时,项羽做最大的一件错事,就是对整个战场没有一个大局观,且无分身之术,活活被刘邦拖垮。

比如说,彭越在后方捣蛋,他就往后方跑, 刘邦在前方攻打,他又跑去前方跟刘邦对打。韩信在东边攻打齐国,他派去的部队又被人家吃掉。而他曾经的属下英布,却不想方设法拉笼,竟然让英布离他而去投奔刘邦,从而让自己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地步。

缺乏大局,不注重团结建设,不注意搞联盟合战, 不巩固后方,致使项羽一次次地错过良机,在这种情况下,他又怎么能恢复当年那种战无不胜的光辉呢?


月望看历史


彭城之战发生于汉二年(前205)四月,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项羽以3万楚军大败刘邦56万诸侯联军。

1.彭城之战形势图

项羽取胜的原因,一是汉军主帅刘邦骄傲自纵,轻敌而不以为备。且汉军虽众,多是乌合之众,战斗力较差。而项羽自巨鹿之战以后,以其神勇威势震慑诸侯,联军心存畏惧、自乱阵脚、望风而丧胆。且楚军3万精兵,处在盟友背叛、两线作战、后方沦陷、孤军深入的背水一战态势下,人人奋勇杀敌。

2.彭城之战。

二是,楚军出奇制胜‘长途奔袭、攻其不备,达到了闪击突袭的奇效。项羽指挥坚毅果敢,留下诸将攻齐,自率精骑3万疾驰南下,利用拂晓由西向东反击汉军侧背,大破汉军。

3.彭城之战经过图

垓下之战发生于汉高帝五年(前202)十二月,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以全歼8万楚军、楚军统帅项羽自刎而死结束,他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

汉军取胜的原因,一是经过前209--前202年长达8年的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人民渴望和平,且刘邦已赢得北方人民的民心。而项羽以其短浅的目光,暴戾、多疑、优柔寡断的性格,失去了民心和诸侯心。

二是汉军处战略攻势和战略追击态势下。刘邦以封地为王为报酬联合5路诸侯大军,展开大规模追击战,多路围攻项羽。又设下十面埋伏计,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而楚军处战略退却,人心思归。

汉高祖五年(前202)十月下旬,灌婴引兵进占彭城,同时攻下许多楚地;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进入九江地区,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东);刘邦率军自固陵东进。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于汉高祖五年十一月,退至垓下,筑垒安营,整顿约10万楚军。

韩信、彭越、英布等会合刘邦后,汉高祖五年十二月,将向江南撤退的10万楚军层层包围在垓下。在四面楚歌声中,楚军士气崩溃。项羽在乌江(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东北长江边的乌江浦)边自刎而死,年仅31岁,楚军被汉军全歼。


汉水白石言


因为刘邦的招数变了,项羽还是一如既往。


彭城之战,也就是楚汉之争第一阶段结束,刘邦联合各诸侯,看起来气势汹汹的联合部队,表面上强大却像是一只巨大的纸老虎,诸侯各怀鬼胎。简单的举一个例子,拿陈余来说,他跟随刘邦起兵的原因是能够拿到张耳的头颅。其他诸侯大体如此,这时候的刘邦就像五国伐秦中的周,又像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候的袁绍,带领的是松松垮垮的联合军。


他们一股脑的涌进彭城无组织无纪律,当然更有各自保存实力的需求,当项羽的三万精兵冲向刘邦的时候除了刘邦的自己人没人愿意卖命,于是大家都散了。


刘邦的这次战败,虽然损失惨重,松散的联军集合体被打垮,但是并没有被消灭,三月份刘邦驾着马车从彭城逃跑,五月份刘邦重新集合的老弱病残在荥阳阻挡了项羽部队的进攻,强撸之末,不能穿缟,项羽没有越过荥阳注定了他的失败。这一阶段项羽确实攻破了荥阳,不过跟国军占领延安差不多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荥阳对峙,楚汉之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就是这个时候刘邦变了,项羽却还是老一套。


彭越,韩信,刘邦三个人的配合作战成为了项羽的终极噩梦。(关于这件事儿我们多数能够知道这些将军,却不晓得一个只留下姓氏的袁生为刘邦提供了大的战略)


荥阳的刘邦牵扯住了项羽,给项羽的内政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给了韩信足够的时间攻赵,攻齐。游击战的彭越在敌后给予了项羽极大的骚扰,同时在与荥阳刘邦之间的互动中不断的拉扯着项羽。


这时候的项羽就像是一头发疯的公牛,哪里飘起了红布就一头冲向哪里。在这个阶段很多人都说刘邦的猥琐,说什么不断抽调韩信的精锐部队,其实不然,因为只有刘邦拥有充足的精锐才能阻挡项羽的步伐。这是整个大的战略对决,这时候我们不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让韩信直接对项羽呢?


当决战时期到来的时候,你看项羽还拥有什么?


荥阳的刘邦阻止了项羽的西进,北面的韩信统一了北方,彭越还在一如既往的铁道游击队,项羽只剩下狼奔豕突之后淡淡的忧伤。这时候他们开始要合围项羽这头病虎。


注意这时候的韩信和彭越,虽然有什么齐王的称号,其实质上不过是刘邦的手下,与之前相比这不是联合部队,他们只不过仗着机会向刘邦要一些利益,这也是为什么韩信能够指挥如此多部队的原因,放在彭城之战韩信指挥不动那个松垮的联军部队。


以上

目西


目西




什么是奇迹?

奇迹不是经常发生的,经常发生就不叫奇迹了。

但凡奇迹发生,总有一些条件辅助,也总有一些巧合相伴。

垓下之战的对手更厉害,所以奇迹难现



彭城之战,项羽的对手是刘邦;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对手是韩信。

刘邦的军事指挥能力虽然不错,但相比“军神”韩信而言,还是差距很大。

刘邦曾经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马?韩信说:十万。

刘邦问:你呢?韩信说:多多益善。

对于六十万兵马,刘邦的驾驭能力还是不够,所以,项羽在刘邦跟前可以创造奇迹,但在韩信面前很难创造。

垓下之战的联军是有准备的



彭城之战,项羽带领三万兵马长途奔袭,出其不意的杀过来,联军措手不及,被打得四处逃窜。

垓下之战,韩信指挥联军慢慢缩小包围圈,可以说准备工作非常充分,尽管项羽有十万兵马,可还是难以抵挡准备十足、十面埋伏的六十万大军。

最后,很无奈地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

垓下之战时,项羽兵马已经饿了很多天



彭城之战时,项羽的人马不缺粮,衣食充足,哪怕长途奔袭,精力减得并不多。

而垓下之战前,由于粮草运输战线过于长,早被韩信派人截断了供给线。所以,那时项羽的人马肚里少食,是饿着肚子打仗,能获胜才是怪事,更不用说打胜六倍于己的敌人,这比登天还难。

彭城之战是为了保护家园而战争



大多数男人,一生可以自己吃亏,也可以自己受欺负,但如果有谁欺负自己的亲人、爱人,那就得拼命。

彭城之战,项羽带领人马长途奔袭,每个人充满着战意,因为刘邦带人占了大家的家园,大家急于保卫家园,人人不畏死,个个抢争先!

而垓下之战,是离家园很远的一场战役,大家受各种情况影响,没有战意,没有信心,关键是没有担心家人和家园的顾虑。

战争的动机,往往会决定战争的走向,无疑,垓下之战项羽军队拼命的动机不够。

项羽彭城之战能创造奇迹,而垓下不能创造奇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象不同,对手准备情况不同,楚军饿着肚子打仗,不在家园门口。


蓝风破晓


彭城之战,正是项羽部队的高峰期,而垓下之战正是项羽的低谷期,不可同日而语。

彭城之战,项羽部队只出动了三万人,而刘邦部队将近六十万人,按人数汉军占绝对优势。按人员,刘邦方是除汉军外,还有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印,赵相陈余,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信,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等联合部队;名义为楚怀王熊心报仇。刘邦用韩信困章邯,用张良为军师,用萧何管后勤,用彭越为总预备队,用陈平为参乘,用曹参、周勃、樊哙、灌婴为北路军,薛欧、王吸、王陵、为南路军,自领中军。可谓阵容强大。但缺点是人多心不齐,是各路诸侯,畏楚如鼠;而项羽军虽只三万,却都是百战骑兵,来如风,去如电,就这三万人,杀得刘邦的近六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项羽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项羽的闪电战取得圆满成功。

垓下之战时,实际上项羽还有十万兵马,但这十万人马都是疯惫之兵,十面埋伏令他们感到害怕,四面楚歌让他们陷入了绝望,根本无心作战。而项羽再勇,也独木难支。此时项羽的第一猛将龙且及曹无咎、薛公等大将尽皆战死,大智囊亚父范增也已经去世,旗下大将英布乃本家项襄反水投敌,光靠项羽一个人,这仗怎么打?犹如困兽一般。所以最后,就连力能拔山的项羽也抵不下去了,拔剑自刎。

春秋史社,悟空问答最专业的历史领域专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