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煲湯越久越有營養,這種說法對嗎?

什麼都不知道571


天下美味出廣東,而廣東菜裡面最有名的就是煲湯,一鍋湯煮上幾個小時,味道鮮美,很多人都認為營養都在湯裡面,其實並不然。

肉類的營養成分能夠溶解到湯裡的,主要是可溶性的蛋白質,呈鮮的氨基酸,水溶性的維生素,熬的白白的湯裡面,還有乳化的脂肪,但是肉當中絕大部分的蛋白質,還是留在肉裡面的,而湯裡面,除了一些遊離的氨基酸,更多的是脂肪,膽固醇,嘌呤,煲湯的時間越長,裡面的嘌呤含量越高,長期大量這樣喝湯,會增加高尿酸產生的風險。

喝湯的時候要注意,

煲湯的時間不要太長,最長不要超過兩個小時,燉煮的時間太長,脂肪嘌呤含量都會超,而蔬菜當中的營養素卻會流失。

熬肉湯之前,需要將食材儘量的浸泡,把血水浸泡出來,食材放入涼水後再加熱,這樣會煮出更多的血沫,處理過後的肉湯,能減少嘌呤的含量。

煲湯的時候不要放鹽,先放鹽,再煲湯,不光會影響湯的鮮美,一鍋湯加熱後,越喝也會越鹹,最好的辦法是等喝湯的時候,把鹽直接放在碗裡,這樣能避免過多的攝入鹽分。


陳培毅註冊營養技師


我覺得並不是湯煲的越久越有營養,越好,這可能是我們很多朋友產生的一個誤區,覺得名字都叫煲湯,那肯定得小火慢燉才行,關鍵點在於看是什麼食材吧,不同食材煲湯時間也不一樣。自己平時比較喜歡吃,對吃的特感興趣,也略知一些常識。

比如我們最常見的幾種湯:鯽魚湯:肉質細嫩,營養高,脂肪少,大火開幾分鐘,小火20多分鐘左右。


大骨頭湯:也是大家常喝的湯之一,裡面含有大量鈣、骨膠原、蛋白,常燉給家裡老人和孩子喝。大約時間在2小時多。


蹄花湯:蹄花蛋白質和脂肪在加熱1小時左右增高,以後慢慢逐漸下降,一個小時左右為宜。

雞湯:雞肉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在加熱30分鐘漸升高,蛋白質90分鐘、脂肪40分鐘左右達最高值,所以雞湯在一個半小時左右為宜,另外老母雞時間需要久點。


羊肉湯,也是自己比較喜歡做喜歡喝的,由其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全身都暖暖的,手腳冰涼朋友可以多喝,流程複雜些,燉羊肉的時間將近1小時。

所以有些食物如果長時間加熱,會破壞裡面的維生素,脂肪蛋白質,各種營養會被破壞掉,一般1到1.5個小時比較好,此時的營養價值才高,並不是所有的食材煲湯煲得越久越好。

另外,煲湯時間跟用的鍋也有關,看是高壓鍋還是砂鍋,一般燉湯都用砂鍋,湯味更好。

還有個小建議:煲湯時,湯裡面溶解的蛋白低含量低,剩餘營養物質都在食材裡,所以喝湯時適當吃點湯裡的肉之類的,這樣營養更高更全面些。


無味


煲湯越久越有營養?

答案搶先看:煲湯越久味道會越為濃郁,絕大多數營養成分不會流失,但是“高湯”裡的脂肪含量很高,不利於身體健康。

“高湯"為啥好喝?

在煲湯的過程中,肉類中的一些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會溶解入湯汁裡面。

  1. 比如蛋白質經過長時間高的溫燉煮,會發生水解,從而釋放出氨基酸。一些氨基酸會產生鮮味,比如穀氨酸(就是味精的化學成分);

  2. 另外,煲湯越久,溶解入湯裡的脂肪會越多。脂肪乳化為白色,所以我們看到的“高湯”就會是白色的。

煲湯越久越有營養嗎?不會流失掉嗎?

肉類食物主要的貢獻是給我們提供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是不怕加熱的,所以損失很少。至於維生素和礦物質,加熱確實會損失一些,但只要我們平時多吃幾口蔬菜和水果就搓搓有餘啦!

只喝湯不吃肉,好嗎?

不好。因為肉類食物中蛋白質的種類比較多,在煲湯的過程中只有一小部分會溶解到湯裡。絕大多數營養成分還是保留在肉裡的。所以說,吃肉比喝湯更重要哦!

哪些人不適合經常“喝湯”?

因為“高湯”裡的脂肪和嘌呤含量比較高,而且是飽和脂肪(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所以不建議經常食用,尤其是以下人群:

1、超重、肥胖、三高人群;

2、痛風、高尿酸血癥、腎結石患者;

3、孕期,哺乳期婦女(她們需要補的是優質蛋白質,而不是脂肪)

4、需要控制能量攝入和體重的人群。


味道如此鮮美的“高湯”,不喝豈不可惜。那麼應該如何健康得“喝湯”呢?


1、去掉湯上面的那層油!喝下面的湯;

2、葷素搭配。

可以在湯中加入海帶、香菇等菌藻類。比如小雞燉蘑菇、海帶排骨湯。菌藻類的膳食纖維含量比較高,能夠阻礙人體腸道對脂肪的吸收,也就是所謂的“能吸油”!另外,膳食纖維還有利於控制血糖和體重。

3、不要經常食用,每週不超過2次(一次紅肉湯,一次白肉湯)。

建議多喝素湯,如西紅柿蛋湯、黃瓜蛋湯,雜菌湯。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

作者:黃文丹 /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黃文丹營養師


老話常說“吃肉不如喝湯”,認為營養成分都在湯中,喝湯比吃肉有營養。

無論是雞湯、肉湯還是魚湯,甚至是餃子湯都要來上一口。

湯裡的營養真的那麼高?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以最常見的雞湯為例。

在燉雞的過程中,脂肪、水溶性的維生素比較容易從肉中跑到湯裡。

脂溶性的香味物質溶解在脂肪裡,會隨著脂肪一併進入湯裡。

肉和骨頭中有一些遊離的氨基酸,在長時間高溫燉煮的過程中,還有一些蛋白質發生了水解,也會釋放出一些氨基酸。一些氨基酸會產生鮮味,比如穀氨酸(就是味精的化學成分)。

長時間的加熱,營養元素在湯中發生反應,生成香味物質。為湯帶來了濃郁的鮮味。

燉的時間越長,進入湯中的這些成分就越多,湯的滋味也就越鮮美。

但肉中的蛋白質種類比較多,在燉的過程中只有一小部分會溶到湯裡。絕大多數營養成分是保留在肉中的,湯裡還是很少。

其實這是人們對“營養都在湯裡”的一種誤解。

由於飲食習慣不同形成了北方人“愛吃肉”、南方人“愛喝湯”的差異,對於湯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隨著人們對養生飲食越來越重視,“肉是肉,湯是湯”的理念已不復存在。

煲湯既要滿足食材本身營養價值和口味要求,又要提高湯的品質。

如何煲湯美味又營養?

無論你燉還是不燉,雞就在那裡,營養成分不多不少。想要美味又營養的話,煲雞湯的料才是關鍵。市面上常見的調味料確實讓雞湯鮮嫩美味,但遠遠達不到營養的目的。

傳統中醫養生,對於煲湯十分講究。煲湯補料永遠離不開人參、枸杞、茯苓、當歸、白朮、黃芪等中藥材。

人參作為滋補佳品,營養豐富,功效顯著。人參和雞湯的搭配從古至今備受青睞,煲湯時加入適量人參,不僅營養美味,更能達到增免強身預防疾病的功效。

而且人參可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提高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並有抗疲勞;

調節心血管系統抗心肌缺血與心律失常;降低血糖,改善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之功效;增強性機能和促進性腺功能及發育;抗癌抗腫瘤,抗輻射、抗病毒、抗腫瘤、抗休克等多方面的作用。

人參搭配枸杞、黃芪、白朮、茯苓等古來有方,據《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仁齋直指》等記載,都是煲湯的不二之選。藥材相互搭配,相輔相助,有“培本固元”、“增氣生精”之效。

尤其在寒冷的冬季,一碗雞湯,驅寒暖胃。營養豐富、鮮嫩香濃,增體強身,冬季必備。


中國人參國際城


煲湯越久越有營養,這種說法我覺得是不合適的。按照哲學思想來判斷任何事物,任何東西的發展變化都是有階段性的,都是有期限的,都沒無極的。煲湯固然時間長一點,要好一些,可以把食材中的營養成分充分的煲出來,但是時間過長,可能就是物極必反,可能會把食材裡的營養煲壞,由於過熱,時間過長,食材裡的營養造成過性。有些食材並不是需要很長時間,就能夠把它的營養都釋放出來,有的釋放出來以後繼續加溫,食材的營養可能就被損害。另外有些食材加熱時間煲的時間過長,可能還要影響它的味道,還要影響它的口感,影響它的鮮美度。有的食材過度的包,過度的加溫還可能會逐漸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比如時間過長,食材有些要沉澱,還會造成煳情況,這種黑色的燋煳物質,對身體有害,還可能是致癌的一個物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