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网贷行业媒体罗生门 玩的都是套路

网贷行业媒体罗生门 玩的都是套路

夏天将至,各种门可罗雀的会议又要开启,夜宴也就随之而来。

每年都会有2个时间节点会议特别丰盛,年底年初的评选颁奖选举,以及夏天的晚上。

前者是为了拿个名声做品牌做逼格,而后者酒池肉林,群衣摇摆,满场散发着荷尔蒙。

有酒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怎么少得了媒体,而在网贷江湖里面某些媒体为了利益成为了一台疯狂的绞肉机。

一、树上开花

当年曹操领兵进攻刘备,刘备不敌匆忙撤退,行至长坂坡刘备命张飞阻挡曹军,张飞兵力不足,随即便命令所率骑兵都退到桥后树林里去,砍下树枝,绑在马尾上,然后在林中往复奔跑,以扬起地上的沙尘,张飞则独自横枪立马在长坂桥上,曹军追到,见只有张飞一人,又见树林里尘土飞扬,以为定是诸葛亮设下了埋伏,便停止追击,刘备从而得以撤退。

这是当年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如今在网贷行业里,也正在上演。

“喂,您好,我们是中国XXX网,我们最近在杭州举办XXX高峰论坛,届时会邀请圈内核心企业XXX以及XXX核心监管层参与,大家一起讨论网贷行业备案发展”。这是小张接听的电话。

作为一个才入行不久的小伙子,小张并不了解里面的勾当,他只是本职的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领导。

互金行业发展多年,从业人员的素质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而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导致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们找到了漏洞。

你以为你真的是参加了一场会议,其实这真的是一场会议,只是这场会议的组建基本靠忽悠。

这里面有个操作技巧:A媒体公司将会议策划分两步执行。

前一步:告诉平台,我们邀请了什么重量级的监管层领导参与会议,凸显会议的高逼格;

后一步:把忽悠到的行业人信息告诉本地的监管层,告诉监管层领导有这么多行业人参与,领导一听自然愿意出面。

生意就在这样巧妙的忽悠和吹嘘之下做成了,这边收赞助费门票,那边收出场费,何不乐哉。更进一步,来个颁奖仪式,最佳创新企业、年度诚信互联网金融品牌、诚信示范企业、互联网金融风云人物,各种奖项,应有尽有,按需(价钱)分配。看到评奖颁奖那么赚钱,于是阿猫阿狗们都出来了……

近来“独角兽”一词很火。有需求的地方,就有交易。于是,有人在陆金所、蚂蚁金服等牛逼企业中,加塞了一些草台公司,美其名曰“中国独角兽名单”。

二、采编分离

“什么采编分离,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要钱找个正当的理由。”几杯酒下肚,这个在传统媒体工作了几年的哥们给我吐起苦水来。

“我们每一次的选题都是主编安排的,而主编自然是听上级领导的,而上级领导自然是根据市场部的商务情况反馈给我们的。”哥们说到这里,点了一根烟,继续说道:“其实很多媒体就是天然的灰色领域,自由选题那是在天上,很多时候都是根据安排有目的性的写,我其实挺反感这种模式,这有悖于我最初进入媒体行业的初心。”

在天朝,从来不缺乏为赚钱而生的门路,然而在媒体领域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捞金智慧。

何为采编分离?白话意思就是我们不干涉记者的自由,给予他们充分的写稿权利,而这个权利不以你我合作与否为导向。“虽然贵司与我们有合作,但是,那是属于市场合作,我们市场部跟采编部门是分离的,无法干涉他们写什么、怎么写。”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某些媒体的采编往往是以合作为导向,记者所写的选题会受到专人指使,直白的说就是记者被当成市场部的“枪把子”去冲锋陷阵,去撬开合作的大门。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只是你我是否能够看穿。

三、AB模式

如果说采编分离算是一种常态的模式,那么AB模式可能算是媒体行业的又一新的“创举”。

这种模式传承于媒体,但是却蓬勃于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头部流量效应和自媒体矩阵效应。

而自媒体矩阵里面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基于这些关系一些商业模式得以体现。

小明算是圈内最近混得风生水起的一个自媒体人,他的号以及媒体矩阵几乎可以影响一家公司在监管层以及C端用户的舆论风向。

至于AB模式,小明直截了当道:“哥,这操作套路其实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不过,只要没有直接证据,基本可以无风险操作。”

那什么是AB模式呢?

模式一、A媒体写负面,B媒体(或者公关公司)接合作,或者彼此相反。

模式二、A媒体写正面收品牌费用,B媒体写负面让A媒体再收公关费用,甚者A媒体对客户输出公关全案。

对于以上两种模式我不想置评其好与坏,但是每一种手法都应该有其限度,而最让笔者深恶痛绝的可能就是下面的这种操作。

四、预谋,矩阵式攻击

最近圈内兴起了一批新的小黑号,互金XX组,互金XX调查,他们彼此为阵又互相联系。

行业行走到现在,正值备案敏感阶段。对于平台而言,这个时间点每一个负面都足以要平台的命——而这成为了不少媒体眼中的风口,他们聚而为阵,有策划有预谋的进行攻击。

“一般呢,我们操作分几个阶段。”小周很有深意的说道,“第一步:我们会通过一些小黑号进行攻击,然后自己去第三方平台注册一些账号,发布一些平台的负面,这些负面我们都可控,可以随时删除,而这个时候,我们会派我们的商务团队去进行合作邀约。”

那如果平台不合作呢?

这简单,平台如果不合作,我们将去全网的新媒体渠道进行投放,或者找一些关系给圈内的一些自媒体大号投稿,爆料。以此形成全网攻击之势。

小周继续说道:“在这个阶段有的平台会扭扭捏捏不愿意合作,那我们也是有策略的,我们会根据时间周期不定期的进行系列性文章的发布,另外一边商务继续进行对接,一直对接到平台服软为止。”

“其实,你要知道,很多传统媒体也喜欢干这事,我们有时候给某些报纸爆料的时候,他们就会马上给平台发布采访函,自己也想吃一口。”

“采访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采访,而是为了要钱。”小周眯起眼睛冲着我神秘一笑。

站在笔者的角度来说,相比客观公正的报导,这种操作真是让人恶心,合作就是合作,既看天也看缘分,可以强求但不至于无止境的威逼利诱,须知不属于你的钱,这样赚来总有一天会还回去,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

五、套中有套

对于互金行业而言,负面司空见惯,就算平台资产没有问题,深扒你十八代的背景也可以把洋洋洒洒几千字,更何况捕风捉影,牵强附会,总有可写之处。

蛋清(化名)是一家中型P2P平台的创始人,在过去两个月,因为监管政策突然收紧导致区域业务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一家行业自媒体找上门来,手握一篇负面报道来表达“合作”的意向。

蛋清对此心知肚明,以为给对方投放几十万的广告便可息事宁人,这差不多是行业的“潜规则”。

双方约见在一家餐厅,伴随着嘈杂的音乐,双方在那里洽谈,在初步合作意向达成之后,双方签了协议并进行了广告投放。

蛋清以为这个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是让蛋清吃惊的事情就是这个负面还是通过其它媒体渠道传播开来,单纯的蛋清又去找到这家媒体咨询怎么操作。

然后这家媒体介绍了一家公关公司给蛋清,说这是我们的长期合作机构,可以处理这些事情。满心欢喜的蛋清以为找到了救命稻草,很快的与这家公关公司进行合作。

但是套路从这一刻开始进行布局,合作之后,公关公司就动用了自己背后所有的第三方小黑站对文章进行大批量转载,本来只有十几个网站转载的那篇负面文章,一下子变成了几十上百家转载。

然后,公关公司将这些转载媒体搜集整理交给蛋清,进行报价……

如果这就是结束那还算好,但是,这仅仅是开始。

紧接着,这家公关公司会再去找一些媒体进行第二波发酵,在前面那一波负面处理完之后再进行第二波负面发酵,这个时候合作企业必然又会找上门求合作。而这个时候这个公关公司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向平台要全案公关合作。

几波操作下来,翻手之间几百万到手。

这种套路的无耻,笔者已经不想再多做评判。

写在文末: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因为看不惯某些人某些事,每一个行业都有其存在的逻辑,也有其存在的潜规则,但是任何商业都是利益共同体,没有根哪有你开花结果?你把赖以生存的行业玩垮了,最后自己只有一种结局——成了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