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讀懂西雙版納傣泐人村落,只要五分鐘!

讀懂西雙版納傣泐人村落,只要五分鐘!

傣泐村寨

在西雙版納的江河兩岸,壩子周圍,一個個依山傍水,被樹林擁抱的村寨星羅棋佈,像一顆顆明珠,散落在西雙版納大地上。村寨中,熱帶林木遮天蔽日,一幢幢風格一致猶如鳳凰展翅欲飛的幹欄式傣樓掩藏於熱帶園林中,佛寺佛塔金碧輝煌,若隱若現,這就是別緻特色的傣泐村寨。

讀懂西雙版納傣泐人村落,只要五分鐘!

傣泐村寨

傣泐人將村寨稱為“曼”,這些村寨大小不一,大的兩三百戶,小的只有十多戶。居住在同一個壩子或區域的村寨又往往組成一個集合體——“勐”,傣泐古語云:“桑橫賓曼,哈曼賓勐”,意思就是:三戶以上即可構成一個曼(村寨),五個曼以上就可以組成一個勐。勐是傣泐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一直延續至今。對於遊客來說,眾多而又相同的“曼”字村寨和“勐”字壩子,常常讓人暈頭轉向卻妙趣橫生。

讀懂西雙版納傣泐人村落,只要五分鐘!

寨心

典型的傣泐村寨,有不可或缺的要素:寨心、竜林、佛寺佛塔。傣泐人認為,村寨是一個有心臟有靈魂的居住空間,因此建寨的第一步就是立寨心,傣泐語稱“崗宰曼”,寨心通常以一塊大石頭或一根木樁為載體,一般位於村寨中央的主幹道旁,是一個村寨的靈魂所在,也是一個村寨存在的標誌,本寨人出遠門或遠程歸來,都得去祭拜本寨寨心。竜林一般在村寨周邊的丘陵山地上,竜林裡建有寨神的神龕,寨神往往是這個村寨在古代首次建寨時的首領,逝去之後轉變為寨神,傣泐語為“丟拉曼”,寨神是村寨的守護神,保護著村寨的平安,每年都得祭祀一次寨神,每逢村寨舉行重大活動也得祭拜寨神。

讀懂西雙版納傣泐人村落,只要五分鐘!

西雙版納佛寺

讀懂西雙版納傣泐人村落,只要五分鐘!

西雙版納佛塔

讀懂西雙版納傣泐人村落,只要五分鐘!

西雙版納佛教寺院

佛寺佛塔建在村寨的高地上,是整個村寨中最耀眼的建築,傣泐的佛寺佛塔造型典雅大方,風格別緻,最能集中體現傣泐的建築藝術與繪畫風格,看到佛寺佛塔自然可以想象到傣泐的生活水準和精神面貌。

讀懂西雙版納傣泐人村落,只要五分鐘!

南臘河

傣泐村寨環境幽靜,無論大小,寨旁必有大河,溪流,或湖泊。每個村寨,由一戶戶獨立成院的民居構成。傣泐民居造型統一、風格別緻,屬於幹欄式建築。傣泐民居過去主要靠竹子和茅草排作為建築材料,被人們俗稱為竹樓,傣泐竹樓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經過不斷髮展,傳統的竹木式傣樓已經完全被木樓所代替,蓋頂用的茅草已被掛瓦取代,樓板和擋板也採用木板。

讀懂西雙版納傣泐人村落,只要五分鐘!

傣泐民居

讀懂西雙版納傣泐人村落,只要五分鐘!

傣泐民居

傣泐的幹欄式木樓建造風格獨特,建築空間高大,由數十根粗大的木柱支持,底部以石墊柱,堅硬的石塊把柱腳墊高隔離土壤以防止白蟻啃噬。傣泐幹欄式木樓的平面近方形,歇山式屋頂,人字形屋脊,四周坡屋面,上下重簷,形成了特有的屋頂造型,如鳳凰展翅欲飛的姿態。傣泐木樓分上下兩層,下層空闊無牆,是飼養牲畜家禽、堆放農具雜物和進行家務活動的地方;上層離地面兩到三米,由走廊、曬臺、客廳、廚房、臥室和輔助建築組成。傣泐幹欄式木樓不刷漆,不雕刻,樸素無華,盡顯木料本色,美觀實用,上覆輪廓豐富的歇山屋頂,下立開敞的木柱牆面與敞廊構成虛實對比,形成光彩錯落的優美建築。如今,傣泐村寨中,幹欄式民居又從木質結構向鋼混結構變化,但這些鋼混結構傣樓依然保持著幹欄式建築風格和造型,這飽含著傣泐人對幹欄式民居的無限熱愛和眷戀。

讀懂西雙版納傣泐人村落,只要五分鐘!

傣泐庭院

讀懂西雙版納傣泐人村落,只要五分鐘!

傣泐庭院

傣泐村寨中,每戶人家都有或大或小的庭院,庭院外圍用栽種植物或用磚圍成不高的圍牆,各家各戶自成院落,院子內種植著熱帶果樹、花卉、蔬菜及烹飪用的香料,融果園、花園、菜園為一體,一座庭院如同一座園林,一年四季花果飄香,形成了林在家中,家在林中的優美景象。

讀懂西雙版納傣泐人村落,只要五分鐘!

傍水而居

讀懂西雙版納傣泐人村落,只要五分鐘!

傣泐水井

傣泐村寨附近往往有河流經過,但河水只是用做洗浴,再清澈的水也不會作為飲用,儘管傣泐村寨已經使用了自來水,水管架設安裝進每戶的陽臺上,但傣泐人仍然習慣打井取水飲用。典型的傣泐村寨都有一兩眼水井,愛美的傣泐人給水井修建了井欄井架,在水井上修建井蓋防止雜物落入井中並避免地表水流入井內汙染水質。水井的井蓋多為亭塔式,有圓形、葫蘆形、方形等,傣泐水井的建築樣式奇特,裝飾典雅,與傣泐民居相匹配,組成一道亮麗的風景。

讀懂西雙版納傣泐人村落,只要五分鐘!

傣泐居住環境

傣泐村寨中的傳統建築和優美的居住環境呈現出傣泐獨特的人文生態景觀,給人以極高的藝術享受,是傣泐人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的積澱,在紅花綠樹的映襯下,傣泐村寨融入到山水田園中,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構成了西雙版納天人合一的生態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