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覺得由張鐸、秦海璐主演的電視劇《樓外樓》值得看嗎?

九月晴天


《樓外樓》以杭州有170年的百年老店“樓外樓”為背景,講述了“樓外樓”當家人洪家兄弟二人在軍閥混亂、北伐戰爭到抗日戰爭二十多年的亂世之際,誠信經營的故事。該劇借“樓外樓”來展現近代中國的風雲變幻。採用雙線並進的敘事結構,集合了杭幫美食、民族解放、歷史變遷、政治風雲、浙商精神、紅色革命等多重元素。一樓見證歷史變遷,一樓傳承浙商精神,樓外樓早已不再是一座飯莊,它承載的東西和內涵太多太多。

該劇自播出以來,收視率和關注度持續攀升,很多觀眾在看過十幾集後就堅定的把它歸為精品劇的序列,筆者已追看多集,確實這部題材豐富內容多元化的電視劇,滿足了觀眾不同的審美需求,加之張鐸、秦海璐、王靖雲、蔣毅、奚美娟、丁勇岱等實力演員的實力演技碰撞,讓該劇更具看點。

年代感和故事性是這部劇能出類拔萃的根本,當下的熒屏上能有如此質感和評價的電視劇實在太少,《樓外樓》作為一部矛盾衝突強烈的年代劇,劇中的出場人物眾多。看似不諳世事、實則胸懷大志的新任掌櫃洪家寶,用自己的隱忍與智慧支撐整個洪家的大少奶奶李春賢,敢愛敢恨、嫉惡如仇的趙涵琳等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在張鐸、秦海璐、葉璇等人的演繹下,不光人物飽滿、性格突出,更是與劇中出演的人物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年代感強,故事性強,一個大家族在民國背景下的興衰,歷史在推進,家族的執著卻更加堅定。


小馬發光


截止目前已經有7位朋友邀請炒米回答這個題目了。一直沒動筆,是因為炒米之前沒看這部劇。昨天追了兩集,發現也沒放完。此刻評價或褒或貶,不一而論,僅代表炒米本人的觀點。

(劇照,源自網絡,侵刪)

其實引起炒米興趣的,有兩點:

一點是本身的題材以杭州西湖的百年老店樓外樓為故事背景;而且又是重點扶持劇目,所以很希望該劇能夠拍成《大宅門》、《大掌櫃》這樣有某種傳統精神傳承的好劇;

另一點是該劇彙集瞭如奚美娟、馮恩鶴以及很多你看著眼熟,卻叫不出名字的老戲骨。很多經典劇目告訴我們,要想戲好,老戲骨不能少,這樣的劇才有很多細節可挖。

(原諒炒米沒找到吳站長在此劇中的劇照)

然而炒米還是失誤了,發現現在的電視劇真不能去縱向比較 。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文化的細節越來越缺乏厚重感;演員也缺乏對那個年代的深刻理解。所以本著和《大宅門》、《大掌櫃》這類劇目去比較著看,你完全沒有任何一點信心堅持下去。但是炒米對此表示理解,畢竟時代不同了。


(奚美娟老師的單獨劇照也沒找著)

炒米只看了第一集的時候,已經無法掩蓋對此劇的失望了,失望的點有很多,擬寫三點,以訴遺憾。

第一,該劇缺乏對生活細節的打磨。開就是打官司。民國初期的杭州,新式法庭即便再不正規,也不會沒有抗辯程序,也不會當庭宣判,更不會當庭對同一事件宣判兩次。當著很多老戲骨第一場飆戲,馮恩鶴也很穩得住。炒米還是原諒了這種細節的不真實,可是第一節就把這位老戲骨的戲給殺青了;


(拜託張鐸的粉絲勿罵,炒米也很喜歡張鐸)

第二,歷史戲新生代演員青黃不接。都覺得張鐸和秦海璐、葉璇挑主角,年紀似乎有點大了。當然也非常無奈,再年輕點的還不知道浮誇成什麼樣呢。但即便如此,炒米還是要批評下張鐸。想起十幾年前的《給我一支菸》,張鐸和二姐差點把人的心都演碎了,堪稱完美。然而張鐸也似乎就停留在那個原點,除了皮膚變得更好了。在法庭上,那麼突如其來的一聲咆哮,讓炒米看尷尬了,咆哮歸咆哮,卻神情出奇平靜,動作十分平緩。開局第一個本應飆戲鏡頭讓炒米有點遺憾了。

(全靠秦海璐撐著)


第三,本以為至少可以看一部《舌尖上的中國》,結果卻看了部《水滸》。如果把前面部分拆解下來,你大致可以看到虞侯陸謙如何設計陷害林沖,只不過這次真的把林沖害死了;你也可以看到武二郎如何義奪快活林,自然後面還會出現什麼離奇的橋段,尚未可知。但唯獨本該點綴的西湖醋魚卻當了正餐。是因為經費問題嗎?

前面第一集雖然差強人意,但後面的劇集,炒米真的沒看,或許會更精彩,也未為可知。有興趣的朋友建議可以追一追該劇,畢竟拍這樣戲不容易,還是需要鼓勵比吐槽要多。


炒米視角


~~個人也是正在追這部劇呢!答案是肯定的了。主要講述的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初至新中國成立的動盪歲月中,面對內憂外患,洪家兄弟苦心經營家族企業,把樓外樓發展成為名揚天下的餐飲文化名樓的傳奇故事~~~

~~該劇正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好評不斷,自播出以來收視就持續走高,連續數天穩佔收視率排行榜的冠軍寶座,《樓外樓》不僅收視井噴,口碑也好到炸裂,各種名菜粉墨登場,西湖醋魚,東坡燜肉,神仙鴨子等等,看的讓人垂涎三尺~~



~~~~劇中還呈現了西湖的美景,那個動盪的年代西湖依舊是那麼安靜美麗。洪家兄弟就是在西湖邊長大,為家國情懷,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為家族的榮辱團結一心,對兒女情長的無可奈何,劇情都描繪出了那種年代感~~~~~
~~~~~~這部劇集薈萃了全實力派演員陣容,儘管他們都不是流量大咖,卻全程演技在線,實實在在地為觀眾上演了一幕幕眼睛的盛宴,張鐸扮演的洪家寶,秦海璐扮演的李春賢,奚美娟老師扮演的洪家母親,個個都是眼神會說話的,表情會演戲的主兒,面對險境時的焦心,憂慮,大氣,從容都揣測傳遞的極為精緻~~~~所以愛看劇的,這部電視劇《樓外樓》確實值得一看~~~


我的天空144372572


我是老田,我來答。這部民族史詩劇還是值得一看的。老田不妨講講和《樓外樓》有關的趣事。


先說個和周迅有關的橋段:趙田雨得知魯迅到“樓外樓”就餐,於是讓孫無忌去抓魯迅。魯迅不動聲色地問:“你們有拘捕令嗎?”孫無忌遞過來拘捕令堅稱“抓捕要犯周樹人”,魯迅看了一眼輕輕一笑:“抓捕周樹人跟我魯迅有什麼關係?”於是對方頹然而去。事後,趙田雨大罵孫無忌:魯迅就是周樹人!

然後網友紛紛腦洞大開:“沒文化啊你們,浙江最著名的不是魯迅麼?魯迅,原名周迅,浙江周樹人。”







還有網友說:“周迅是一位知名的電影演員,最近出演了《樓外樓》,在劇中,他拒絕承認自己是周樹人給我們上了“讀書很重要”的一課!



這部劇的宣傳語之一是“這是一部既可以看又可以吃的劇”。這句話說得倒是沒錯,反正看劇過程中“樓外樓”幾樣菜我是記住了。什麼西湖醋魚、龍井蝦仁、東坡燜肉、幹炸響鈴,反正都是杭幫菜。


該劇有兩個定位,一是詩史劇,即大型民族史詩傳奇劇和民族史詩劇,不管哪一種,都是正劇;二是美食劇,不管是“中華美食劇”還是“史詩劇版‘舌尖上的中國’”,都屬美食劇。

前段時間,該劇搞了次專家研究會,李準說了句“一部《樓外樓》,半部文壇史”,這話耐人尋味。

因為樓外樓老掌櫃被土匪殺死,洪家長子家寶逃婚,肩負振興“樓外樓”復興的大業就落在次子家寶身上。這個家寶喜歡畫畫,於是提出“以文興樓”的口號,一時之間“樓外樓”成了當時最大的“文化沙龍”。

吳昌碩老先生曾點評過“樓外樓”的招牌,魯迅、許廣平曾在此宴請浙大校長鄭介石,郁達夫在此登樓賦詩,馬敘倫在此憂國憂民憤然題壁,柯靈、黃佐於日本投降之日在此狂歡大醉。弘一法師法師出家前亦在此參加筆會。所以說一部《樓外樓》,半部文壇史亦不為過。


田金雙


好久沒有看過電視劇了,自從有了今日頭條和悟空問答之後,就沒有這閒工夫追劇了,看這個劇名和封面應該是民國劇吧?跟《大宅門》差不多?



《樓外樓》這名字不錯,事情是不是發生在杭州西湖呢?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我記得小時候看《濟公》的時候,好像有這麼一段。那時候我還在想濟公和孫悟空誰厲害呢!提到西湖,又讓人想到《新白娘子傳奇》,我在想,白娘子還有濟公都是悲天憫人的人物,他們為什麼不去救岳飛,幫助南宋恢復江山,甚至收復燕雲十六州呢?

好像扯點遠,張鐸是我喜歡的演員,秦海璐也算是知名,那個奚美娟應該是老戲骨了。她是不是演過慈禧太后?反正我記不清了。


據說那個樓外樓菜不錯,周總理也在那招待過客人。這電視放完了,肯定會爆棚吧?



太極雲飛揚


近來沒有好電視劇,勉強看完樓外樓,主要也是衝著奚美娟和秦海璐兩位演員。很失望!這部電視劇劇情生編硬造,演員演的誇張,很彆扭!曾看過一本書,忘了書名,是本自傳體的,書中主角曾在序中描寫過民國初年,她描述那時封建社會還根深蒂固,大街幾乎看不到女性,就是窮人家的女孩兒也很少拋頭露面。現在的電視劇包括清朝末期,民國時期,滿大街的人來人往,大小姐,丫頭,青樓女子,各色人等在馬路上,甚至飯店裡談笑風生。比現代還現代。看樓外樓裡有的劇情和金庸的小說很相似。所以說這類電視劇成不了經典,可惜了好演員!


陳筠140652061


其實小編並沒有看過這部電視劇,不過看演員結構,好像還可以,大部分都是實力派老戲骨,秦海璐、張鐸這兩位的演技也是在線的。具體一部劇好不好看不僅僅取決於演員,還要看編劇的。(小編真心覺得編劇簡直太重要了)

小編剛剛去翻了翻評價,好像,,,,,不是很好看。所以,小編就不打算看


野馬瘦身


我看了開頭,覺著奚美娟的演出很舒服,年輕些的演員缺乏亮點,故事乏推敲!我一直認為,沒有智謀,最好別去執導商戰諜戰……,以免裡面盡見跑馬的小兵,不見真的經天緯地之才!演的笨,看得人一臉尷尬!自己看了拉洋片的故事似的!


George


值得一看的。雖然《樓外樓》這部電視劇,演員陣容上沒有當紅流量,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吸引人的眼球,但它有自己的風格和獨到之處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劇中重點突出了美食,像“宋嫂魚羹”“西湖醋魚”“龍井蝦仁”這些經典菜餚都岀現在鏡頭。大家雖不能飽吃一頓,但也使人大飽眼福,讓人欣慰。


張賜宏


先看錯了一個字,把"鐸”誤為“譯",以為張譯與秦海璐配戲,這下有得一看。誰知走到面前的是張鐸!顏值要高些,但演的好幾部戲,都象差不多的人物。這部劇還有奚美娟等好演員,應值得看。但不必期望過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