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2018,關於電子商務零售紅利的十大觀點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商業領域,或許沒有哪個行業應對變化的速度,可以與電子商務相提並論。都說電子商務零售的紅利期不再,當時間年輪相繼踏過免費流量、付費推廣、促銷活動、移動電商、內容直播等各類紅利期後,關於電子商務零售又會有哪些紅利與變革,我們一起來個預見2018。

一、品牌集中度提速。

電子商務在迴歸零售本質的路上正大步前行,品牌的力量勢不可擋,從過去幾年的雙十一和日常銷售中都可以得到切實驗證。2018年,品牌的金字塔模型會變得更為集中。沒有品牌優勢的純電商企業將面臨極大挑戰,同樣面臨挑戰的還有曾經以供應鏈為傲的傳統企業。因為這一次他們發現,除了品牌什麼都具備的自己,其實什麼都不是。

二、渠道多維化加快。

曾經,做電商就是在天貓、京東等大平臺開店,其實現在也是。稍有不同的是,這些寡頭型電商平臺的門檻越來越高,運維成本也越來越大,垂直和細分領域電商平臺,針對精準人群也玩得風生水起。2018,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會重新定義各電商平臺作為零售渠道的價值,由此渠道多維化的加速浪潮已到來。

三、內容直播向企業化趨近。

2017是直播和內容的風口,由此造就了大批網紅、達人等新貴電商個人群體。2018,直播和內容繼續是風口。不同的是,將會由個體向企業進行急速轉變。用個通俗的說法,跟早期是淘寶個人賣家為王、後期是天貓企業賣家稱霸的軌跡一致,電子商務企業千萬要抓住這個風口。

四、用戶粉絲化進程加快。

傳統的客戶與企業是買賣關係,而這是極其脆弱的,因為永遠有更好、更優、更有趣的產品等著買家們去發現。鞋帽服飾等非標類產品,是相對容易實現用戶粉絲化轉變的類目。2018年,品牌IP打造將成為傳統電商與新電商的區隔符,哪怕你家賣馬桶,也得讓客戶先成為你的粉絲。否則,困難重重。

五、著力銷售場景化構建。

電子商務與實體銷售的核心差距是體驗與場景,這是為什麼我作為一個資深電商人卻極少在網上購買鞋帽服飾等產品的原因。2018年,這種狀況將會實現質的改變,除了依賴網絡試衣間、視頻直播等新技術的應用,商家還要學會構建線上消費場景,從單純的產品陳列走向購物路徑規劃、精準人群定向等。

六、營銷傳播去中心化。

電商商務零售,過往嚴重依賴搜索、活動、直鑽等中心化方式獲取流量。隨著這些渠道營銷成本的持續提升和效果下降,很多商家早已不堪重負,由此倒逼電商企業開展多樣化和去中心化營銷傳播嘗試。新媒體、新營銷的崛起,讓企業看到了更多的機會。這一切,在2018將會變得更為極致。

七、產品微創新,無效。

曾經,產品微創新是電子商務銷售的不二法門,但是當幾乎所有商家都在吶喊著實踐著產品微創新的時候,其原先的獨特優勢變成普遍優勢,銷售勢能也已不復存在。如果說單純靠產品在電子商務領域還能有什麼機會,微創新請放棄,情懷牌已爛街。2018年,唯有產品的重度創新,才是制勝法寶。

八、微商運營趨向規範化。

微商勢頭迅猛,但是在人、貨、招的不規範也日益顯現。因為很多微商人,是抱著坐在家裡輕鬆實現百萬收入的心態來的,很多微商貨,是抱著暴利的方式去的,很多微商招式,是抱著發展分銷拉動的。無論微商電商新零售,好產品仍然是最終歸屬。2018年,微商產品和運營招式規範化的趨勢漸明。

九、部門編制事業部化。

電子商務常見的部門式組織架構,如運營部、推广部、客服部、產品部、倉儲部等由於崗位職能交叉、溝通成本高、績效考評難等原因,各類問題日益凸顯。2018年,部門事業部化編制甚至公司化的趨向明顯,讓每一個部門都具備獨立性、協作性和市場屬性,是電商企業必須要做的工作。

十、交互型投資興起。

企業生態化橫行的新零售領域,單槍匹馬往往獨步難行。在越來越缺乏安全感的電子商務零售領域,抱團發展、結伴而行,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我們樂見2018的電子商務界一定會如此變化:賣童鞋的,與玩具企業交叉持股;賣馬桶的,與數碼智能企業聯合;純電商企業,與實體工廠相得益彰;服務型企業,與實力品牌商爭相輝映。當然,最極致的也許是,電商企業老闆們的喜結姻緣…

我是李健,敬請關注!歡迎轉發,但需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