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道德經》:如何滿足慾望而避免災禍?三個字,人人都適用!

老子所著《道德經》,博大精深,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以前讀來,感覺就是“玄之又玄”!隨著閱歷的增加,再去品味,發現《道德經》確實是部奇書,也難怪道家思想,曾被歷代皇帝採用。用《道德經》中的智慧,指導我們安身立命,為人處世,就能遊刃有餘!我分享一則故事來闡述《道德經》中,關於如何避免災禍的智慧!

孫叔敖是歷史名人,載於孟子的名作《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後世人也多對孫叔敖稱讚有加,他治國有方,為官清廉,是身居高位的當政者之楷模!

《道德經》:如何滿足慾望而避免災禍?三個字,人人都適用!

孫叔敖才幹卓著,年紀輕輕就被楚莊王任命為令尹,令尹相當於宰相,是楚國的執政官,可以說是楚國的二把手,位高權重!

人生如此,夫復何求,眼看孫叔敖年紀輕輕,已經是人生大贏家了!這個時候,整個楚國的官員人民,紛紛稱頌、恭賀孫叔敖。就像現在一樣,一人當了大官,身後拍馬屁 ,歌功頌德的人必定不在少數,正常人都會飄飄然,以為自己功成名就,當得起這份稱讚。

孫叔敖遇到一個老人,人稱狐丘丈人。老人說:吾聞之,有三利,必有三患,你聽說過嗎?

孫叔敖:我很愚笨,並未聽說。敢問何謂三利,何謂三患?

老人: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歸之。此所謂三利與三患!

孫叔敖: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如此,可以免除禍患嗎?

老人:善哉言乎!堯舜其猶病也!

《道德經》:如何滿足慾望而避免災禍?三個字,人人都適用!

這段對話,不知是不是事實,但我仍然想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因為這短短的幾句話,飽含為人處世之道!

1、慾望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有慾望。七情六慾是人類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動態,是人性的基礎。馬斯洛說人有五個層次的需求,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需求也包含在慾望中。現在有好多人避諱談慾望,總覺的慾望猛於虎,可實際上慾望是人的本性,不管我們談不談,或者給慾望加上怎樣華麗的包裝,慾望依舊存在於人心。

說一說最世俗的幾個方面:權利、地位、財富。在這三個方面擁有的多與少,實際上就構成了人類社會生物鏈的排序!獲取更大的權力,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財富,在生物鏈條中獲取更高的排序,是大部分人奮鬥的原動力。沒有人甘願一生處在生物鏈的尾端,受壓榨、欺凌。

故事中所說的爵、官、祿是什麼?其實也就是地位、權利和財富。孫叔敖在楚國為官,因為能力強,年紀輕輕就成為楚國二把手,這三個方面可以說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此所謂三利!而且這三利,是很多人夢寐以求,但求而不得的東西。

2、人心中的相對剝奪感。舉個例子,年底發獎金,每個人得一紅包。你的紅包裡裝了一萬元,你覺得高興嗎?不,人還來不及評估自己應該得多少錢,就把注意力轉移到別人得了多少錢。如果沒人都得了一萬,你是一個心態,如果別人得了八千,你就會很高興,如果別人都得了兩萬,你估計會很憤怒!按說每個人分多少錢,這把尺子在老闆心裡自有標準,可是拿錢的員工,卻不由的想去對比,並因為對比的結果產生了不同的情緒。此所謂相對剝奪感,你總認為,別人拿了你本該拿的錢!所以《道德經》中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前後相隨,恆也!人善於對比的心裡,是人之天性!

《道德經》:如何滿足慾望而避免災禍?三個字,人人都適用!

同樣,孫叔敖年紀輕輕,權利、地位、俸祿已經是楚國官員中最高得了,別人會不嫉妒,不眼紅嗎?肯定會!

所以狐丘丈人說,你爵位高了,官員會嫉妒;你官大了,權利大了,君主會猜疑;你俸祿太多,財富太多,普通人會怨恨!此所謂三患!

官員嫉妒,君主猜疑,人民怨恨,這樣下去,禍患也就快來了!狐丘丈人是個智者,他洞察到人性中陰暗的部分,他對孫叔敖誠懇的提醒,包含著他對社會生活的全面考察和對人性深沉的思考。

人有慾望,總想向生物鏈的更高序列攀登,我們知道生物鏈是金字塔形的,序列越高,位置越少。一個人登上高位,勢必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後面的人前進,這大概就是相對剝奪感的緣由吧!

人的慾望驅使我們一往無前,人的天性導致我們高處不勝寒,這是一對矛盾的存在。

怎樣既能身居高位,又能避免禍患呢?虎丘丈人只是提出了忠告,卻沒有能力解答。他只看到很多人身居高位後,沒有憂患意識,結果招致災禍。但是他也不能勸所有身居高位的人急流勇退,激流勇退的人少之又少,而且一個人如果的確有能力治理國家,造福百姓,只是為了自保而退位,這於國於民也是一種損失。

《道德經》:如何滿足慾望而避免災禍?三個字,人人都適用!

3、老子在《道德經》中言:反者道之動,物極必反!老子又說: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福與禍總是相伴相生。所以狐丘丈人說有三利,必有三患!

必,是一種趨勢,就好比不加控制,水自然會從高處流向低處。如果加以控制,比如設置大壩,那水就不會流下去,如果加上水泵,水還能從低處流向高處!

所以思考是必要的,思考能讓“必”變得不一定。有福之人思考過後,能讓禍永遠相依,但不變成現實。

所以上文中所說的矛盾並非無解。不一定要控制慾望,降低慾望,慾望本身不會給人招致災禍,重要的是,人在實現慾望的過程中抱有的態度和採取的行動。

應該抱有怎樣的態度,採取怎樣的行為,才既能大膽的滿足慾望,又能避免災禍呢?這還要更加深入的探討,物極必反中的這個“極”字!只要我們的態度和行為,沒有超過“極”這個臨界點,災禍就不會到來,形勢就不會反轉。

極,其實就是形勢轉變的平衡點,那問題就轉變成,怎樣把握這個平衡點的所在?怎樣讓我們的態度和行為不越過這條紅線?

《道德經》:如何滿足慾望而避免災禍?三個字,人人都適用!

4、 老子說:吾有三寶,可以保身!曰儉、曰慈、曰不敢為天下先!

不敢為天下先,也可以提煉成“謙”這個字。所以《道德經》提出的保身之道就是三個字:慈、儉、謙。

孫叔敖是個能人,也是個智者。他有能力治理國家,造福百姓,不可能為了自保而退位,如果自己退位而繼任者是個庸才或者敗類,那自己的退卻就是一種罪行!孫叔敖不避諱自己的慾望,也不否認由此可能產生的三患,這都是人性。但是他提出了自己的應對之道!

我們看孫叔敖回答狐丘丈人的警告,本質是什麼。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我爵位、地位越高,我對人的態度就越謙卑。按照一般人的邏輯,地位越高,不免的頤指氣使,盛氣凌人,欺壓百姓(自行腦補你熟悉的那些嘴臉)。這樣下去,就會越過“極”點,招致災禍。而孫叔敖反其道而行之,我地位越高,我態度曰謙卑,對人越和善。本質上,正是《道德經》所言的:慈!

吾官益大,吾心益小。我官越大,權利越多,我心思就更縝密,處事就更小心。一般來講,權利一大,人就容易變得獨斷專行,欺上瞞下。這勢必會引起上級的猜疑,上級不信任你了,你的好日子也就快到頭了!孫叔敖還是反其道而行之,我權力越大,我越是按規矩辦事,不越雷池半步。本質上,正是《道德經》所言的:謙!

吾祿益厚,吾施益博。我俸祿越多,財富越多,我對人民施予的恩惠就越多!人很少嫌錢多的,我們看到這麼多的貪官,貪汙那麼多的錢,感到不可思議,按說,你不缺錢,幹嘛還要冒險伸手貪汙更多的錢呢?他們的態度和行為越過了“極”點,肯定出事!孫叔敖再次反其道而行之,我錢多了,就能照顧更多的百姓,我自身不愛錢。孫叔敖確實做到了,史載,孫叔敖死後,家中沒有餘錢,連口像樣的棺材都買不起!本質上,孫叔敖做到了《道德經》所言的:儉!

總結今天的探討。人有慾望是正常的,慾望是好事,慾望使我們進步,不必避諱談慾望,有慾望不是羞恥的事情。人的讓慾望驅使我們不停前進,使我們越走越遠,越爬越高,讓我們享受更好生活的同時,也有潛在的憂患,要常常思考“極”點所在。給我們自己加裝大壩、防火牆。什麼是大壩與防火牆?老子的《道德經》中三個字:

慈、儉、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