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PPP名人冯平:投入与产出比是地方政府决策中的数学题

投入与产出比是地方政府决策中的数学题

——在“推模式化风险促发展”专题调研中的思考

经济学有很多概念高深莫测,但是我们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投入产出是绕不开的课题。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事情说开去,从中找出答案。

投入与产出比,这是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在决策中必须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投入。犹如一个家庭,供养孩子学习,这也是一个投入,孩子能够学习成绩好,走入社会获得好工作,产生大收益,那么前期的投入能尽快收回,这个投资是成功的。如果这个孩子学习差,老是留级,不能够尽快进入社会,即便是进入了社会,获得的收益低,根本无法收回投入,那么这个投资是失败的。

在重大投入过程中,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产出。时间成本影响产出,与投资者的承受力有关,还有就是投入的资金链不能断,一旦资金链断了,产出没了,那么前期的投入,就打了水漂。一个家庭如此,一个企业也是这个道理,一个地方政府也不例外。

在西方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比较低,而我们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地方政府深度介入经济发展事务。因此,在投入和产出比的计算和关注上,是一个地方政府决策的重头戏,需要对本地的经济发展,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然后得出决策结论。

没有投入便没有产出。我们要从这个逻辑去分析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公共财政的使用。这些年,事权与财权的匹配度不够,地方政府债务是压在地方政府头上的一座大山,借钱过日子、谋发展成为一种常态。目前中央政府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只给出了两个路径,一个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一个是PPP模式。作为地方政府如何用好用足用活这个政策,需要地方政府开动脑筋,而不是怨天尤人、裹脚不前。现实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在资金供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有发展智慧和激情的地方,往往是把慢半拍、观望的地方的钱给用掉了,赢得了发展先机。那么怎么用好这些中央政府允许使用的钱?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认真研究的。

发行地方债券,这个问题我们这里不多讲,因为用多少什么时间能用,权力在省级人民政府。我们重点讲PPP的应用,目前增量PPP已经遇到了一个比较大的瓶颈。特别是政府付费板块,一些地方叫停的,也主要是完全由政府付费的项目,使用者付费的PPP项目,不仅不会叫停,而是多多益善。因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百分之十的这个限额,许多地方已经用完了。前期不会科学使用PPP模式的地方是吃了亏的。PPP10%的额度其实是一个杠杆,地方政府用它去吸引、去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用好这个模式也有一个技巧,你是重点用于发展还是重点用于民生?需要根据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迫程度来确定,而不能就用钱而用钱。

除了增量PPP,我们还有存量PPP。中央政府明确要求我们把优质的资产用PPP的方式盘活。这个问题也很复杂,许多地方政府讲,我们优质的资产已经全部做了抵押或者是划拨给了平台公司,没有资产了。政府现在急需要用钱,发展的资金缺口、民生的资金缺口,甚至债务偿还的资金缺口。特别是债务偿还这个资金不给是不行的,涉及到违约、涉及到信用危机,一旦出现这个问题,资金链就会断掉,这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将是致命的。

其实家底通过认认真真的梳理,还是有可能的。需要专业人士筛选包装,提出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可以讲,抓好存量PPP,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需要专家团队认真调研,解剖麻雀,为地方政府出谋划策,当好参谋。这也是我们成立调研组的使命和责任。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PPP模式很复杂,增量PPP涉及决策投资建设运营移交等等,存量PPP涉及国有资产评估、转让,税收标准等等,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需要有大量的专家付出辛勤的劳动。加之PPP模式的相关政策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健全,这给PPP模式应用带来了很多不便,更加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协助政府工作。

PPP不同于发包工程,甲方乙方,干活付款,拿钱走人,它其实是一个招商引资的过程。第三方机构接受委托服务,不应该是谁给钱就帮谁,应该是用智慧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上,寻求一个平衡点,这才是成功PPP定位所在,不这样,这么长的生命周期,早迟是会出问题的。

PPP模式是回答政府关注的投入产出比问题的一个重要选项,有必要予以足够重视。

PPP名人冯平:投入与产出比是地方政府决策中的数学题

PPP名人冯平:投入与产出比是地方政府决策中的数学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