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幾何紋

幾何紋是一種原始的裝飾紋樣,以點線面組成多種規則的幾何圖形而得名,商周時期幾何紋在陶器上的表現十分突出,吳越地區的幾何印紋硬陶文化尤其發達,秦漢以後各代,幾何紋始終是陶瓷器常見的圖案與輔助紋飾。

一、編織紋

泛指竹、葦、藤、麻等編織物遺留在器物上的印痕,以及後來摹擬這些印痕的裝飾性紋樣,是一種具有濃厚傳承性的原始裝飾紋樣。編織紋始見於新石器時代的早期陶器。在商周時期,編織紋在原始青瓷、印紋硬陶及灰陶器上已作為常用裝飾。紋樣有:席狀、人字狀、米篩狀、葉脈狀、方格狀等。漢代陶瓷器承襲了這一傳統紋飾。自唐代至清代,編織紋一直流行不衰,常用作器物的地紋或邊飾,也有作為主題紋飾的。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二、網紋

又稱“網格紋”、“方格紋”,陶瓷器裝飾的一種原始紋樣。圖案是:將方格以二方連續或四方邊疆形式展開似魚網,有直線網格、斜線網格和曲線網格之分。網紋的出現正是新石器時代漁獵經濟生活在原始製陶及其審美意識上的反映。網紋的表現方法有刻劃、拍印、壓印、鏤孔、彩繪等多種形式,以彩陶上的彩繪網紋最為生動。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三、條紋

又稱“條形紋”、“線紋”,一種原始的陶瓷裝飾紋樣,由較短的相對獨立的線條構成,有豎線、橫線、斜線、弧線、寬線、窄線、單線、複線等多種形狀。籃紋也可視作一種條紋。條紋有的單獨成立,也有與圓點紋、漩渦紋等組成複合紋樣的。表現技法主要是刻劃、壓印、拍印、彩繪等。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四、篦紋

因其是用篦狀工具刻、壓出篦狀紋而得名的一種裝飾紋樣。商周陶器上多見,瓷器上大量採用則是宋元時期東南沿海地區瓷窯,青瓷和青白瓷器物上最為多見。用戳刺方法形成的成片點狀紋樣,習慣上稱“篦點紋”;用劃花方法形成的細密平行線條紋,習慣上稱“篦劃紋”。篦紋還有櫛齒紋、梳篦紋、篦線紋等多種別稱。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五、剔刺紋

也稱“刺剔紋”、“錐刺紋”、“針刺紋”、“戳刺紋”等,一種原始的陶瓷裝飾紋樣,因其是用工具在器坯上成片剔刺而成,故得名“剔刺紋”。用指甲剔刺而成的紋樣,舊稱“指甲紋”,也應歸入剔刺紋類屬。工具不同或操作方法不同,便產生不同形狀的紋樣。剔刺紋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早期,裝飾手法極為原始。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六、雲雷紋

陶瓷器裝飾的一種原始紋樣,圖案呈圓弧形捲曲或方折的迴旋線條。圓弧形的也單稱雲紋,方折形也稱雷紋,雲雷紋是兩者的統稱。雲雷紋在構圖上通常以四方邊疆或二方邊疆式展開,表現技法有拍印、壓印、刻劃、彩繪等。雲雷紋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可能是從漩渦紋發展而來的。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七、回紋

因紋樣如“回”字而得名。線條作方折形捲曲,回紋與雷紋同源同義,亦可視為雷紋形象的一種,有單體、一正一反相連成對和連續不斷的帶狀形等,多用於裝飾器物的口部或頸部。製作方法有彩繪、刻劃、模印等。回紋最早在馬家窯文化類型陶器上普遍出現,商代中期灰陶器上較盛行,商周原始青瓷上也多見。宋代復古風氣較盛,回紋再度流行。宋代吉州窯、定窯、耀州I窯、磁州窯等廣泛採用,景德鎮窯燒製的瓶、罐、盤、碗、洗、爐、枕等器物上,回紋常作為邊飾出現。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八、弦紋

一種原始的陶瓷裝飾紋樣,作細而長的線條形,水平展開並環繞器物周匝。弦紋的出現與原始製陶中輪制方法的產生有關,旋刻出來的弦紋又稱旋紋。由於使用工具及處理方法的不同,有凹凸、粗細、尖方、圓弧等不同形狀,也有單線弦紋與複線弦紋之別。此外,還有用彩繪、堆貼等方法形成的弦紋。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九、帶狀紋

一種傳統的紋樣,為陶瓷器上帶狀紋樣的統稱。帶狀是指其外形為環繞器物的二方連續圖案,上下壓以邊線。其內容形形色色,包括帶狀魚鳥紋、帶狀網格紋、帶狀雲雷紋、帶狀曲折紋、帶狀幾何紋等等。帶狀紋可裝飾在器物的口沿、頸、肩、腹、脛等部位,有作輔助性邊飾的,也有作紋飾主題的。習慣上多將作為邊飾的稱作“帶狀紋”。帶狀紋的原始表現方法主要有彩繪、刻劃、鏤空、壓印等。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曲折紋

又稱“曲尺紋”、‘‘波折紋”、“三角折線紋”、“曲帶紋”等,一種常見的陶瓷器裝飾紋樣,以邊連續條折曲而成。用短直線、橫線、斜線、連續或間斷組成的單純與複合帶狀的曲折紋也歸入此類。表現技法有刻劃、拍印、彩繪等。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一、水紋

又稱“水波紋”、“波浪紋’’或“波狀紋’’等,一種傳統的陶瓷器裝飾紋樣,形象摹擬水流動形態的統稱水紋。專門表現海水波濤的,習慣上稱作“海水紋”或“海濤紋”。著意表現水的漩渦的,習慣上稱作“漩渦紋”或“渦紋”。水紋的表現技法主要有刻劃、彩繪、拍印、模印等。戰國秦漢時代彩繪陶和原始青瓷上,水波紋成為主要紋飾。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二、渦紋

又叫“漩渦紋”,水紋中的一種,摹擬水流產生的漩渦狀。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三、海水紋

是水紋中著意表現海水波濤形態的一種紋樣,多出現於宋以後尤其是明清時代的瓷器上。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四、海濤紋

是水紋中專門描繪海水浪濤的一種紋樣,多出現在宋以後特別是明清時代的瓷器上。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五、螺旋紋

是指形似螺旋的一種陶瓷器傳統紋樣,也似流水漩渦。在器物成型過程中由於旋削而留於器底的螺旋狀線痕,習慣上也稱螺旋紋。表現技法主要是彩繪及刻劃。佈局有個體紋飾左右排列的,也有四方連續的。採用黑紅二色顏料,以紅色為多,有的搭配較為複雜。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六、雲紋

用雲朵形紋飾象徵高升和如意。雲紋多與龍、鳳、蝙蝠等相配,有時也單獨使用。元代磁州窯白地黑花雲龍紋瓷器及景德鎮青花、釉裡紅、紅釉、卵白釉等瓷器上均有云紋裝飾。明、清景德鎮及其他地方窯陶瓷上也普遍裝飾雲紋,且形式多樣,如靈芝形雲、蝌蚪形雲、如意頭形雲、風帶如意雲、“壬”字形雲、“★”字形雲等。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七、雲頭紋

雲紋的一種。其形狀猶似下垂的如意,因此又稱“如意雲”。因多裝飾在瓶、罐、壺器物的肩部,亦稱“雲肩紋”;也有裝飾在盤、碗的內心部位的,稱作“垂雲紋”。清代雲頭紋主要作為輔助紋飾,其作用有些類似“開光”。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八、錢紋

因其圖案呈現為圓圈中有內向弧形方格,似圓形方孔錢而得名。構圖多作二方或四方連續排列,也繪作成串圓圈兩相交套合的形象。表現手法主要為印花、刻花和繪畫,多用於裝飾盤、碗的邊沿或瓶、罐的肩部或腹部。主要用作輔助紋飾,也有作主題紋飾的。輔助紋樣多為單線二方連續展開,形成裝飾帶。主題紋樣則由錢紋構成整個紋飾格局,並有在圓錢紋的中心填畫花草等圖案的。還有以錢紋作地,襯托主題紋飾的。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動物紋

一、魚紋

廣義上可包含由魚紋和其他紋樣組合而成的紋飾,如魚藻紋、魚鳥紋等;狹義上僅指純粹的魚紋或以魚紋為主體的紋飾。魚紋的表現手法有深刻、彩繪、模印、塑貼等。

魚水組合的畫面稱為海水魚紋或水波游魚紋。如耀州窯青釉花口碗內壁上的海水魚紋,以篦狀工具左旋右轉刻劃細密的水波紋,以粗健的線條勾勒出游魚,動態真切自然。魚與蓮組成的畫面,稱為魚蓮紋或蓮池游魚紋;魚與水藻相配稱為魚藻紋。磁州窯的魚藻紋最為生動,水藻飄動,魚兒浮游,水藻飄指顯示水的流向,令人感受到魚逆流而上的動態。元、明、清瓷器中魚藻紋飾更為普遍,多用青花、釉裡紅、五彩表現單尾或雙尾魚紋,鯖、鰱、鯉、鱖或鯖、鮐、鯉、鯽魚四魚與水草組成的寓意紋飾。明宣德藍釉魚藻紋盤,以晶瑩豔麗的寶石藍色釉托起潔白如玉的魚藻,清麗動人。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二、魚藻紋

“魚”與“餘”同音,是“富貴有餘”、“連年有餘”的意思。魚紋幾乎是每個朝代都使用的主要陶瓷裝飾圖案。魚紋種類繁多,如蓮池游魚、水波游魚、水藻游魚,或單或雙,或三五追逐,魚水相融。雙數魚的構圖,在器壁用對稱法,兩兩相對;若在器心,則兩魚並排而遊。三五尾單數魚的構圖,多是順向追逐遊動,空間飾以浮萍、水草、蓮花之類花草。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三、摩羯紋

摩羯本是印度神話傳說中的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公元4世紀末傳人中國。經隋唐,摩羯形象融入龍首的特徵。宋代瓷器上的摩羯紋多見於耀州窯瓷器。往往在青瓷碗的內壁刻劃頭上長角、鼻子長而上卷、魚體魚尾的魚形摩羯,或在碗心的蓮池中盤旋,或在碗壁的碧波中對遊。摩羯紋有的作為主題紋飾出現,也有作輔助紋飾的,與水波、蓮荷、荷葉等組成帶狀紋,襯托嬰戲主題紋飾。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四、鳥紋

廣義上可包含鳥紋與其他內容組合的紋飾,如花鳥紋;狹義上僅指純粹鳥紋或以鳥紋為主體的紋飾。神話性質的鳳紋或其他瑞禽紋也歸在鳥紋類屬。鳥紋的表現技法有刻劃、彩繪、模印、塑貼等。唐宋以後,受中國畫影響的鳥紋多與花卉紋相配為飾,習稱花鳥紋。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五、花鳥紋

宋代北方民窯常用的裝飾題材,筆觸流利生動,風格活潑豪放。如磁州窯殘荷秋葉紋枕,枕面畫野塘蘆鴉、殘荷敗草、大雁南飛,呈現一派深秋景色。格調與此相反的竹雀圖,只是草草幾筆,便描繪了白頭鳥停落在挺拔的竹枝上,竹枝似在微微搖顫,充滿逗人情趣和盎然生機。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六、鳳紋

鳳是遠古氏族圖騰的一種標誌,是遠古傳說中“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的神鳥,其形象在傳說中十分神秘奇異。

唐長沙窯青釉注子上釉下彩繪展翅之鳳,側題“飛風”二字。唐三彩陶器上也多有印花鳳鳥紋。宋代定窯、耀州窯、景德鎮窯瓷器常見印花鳳紋,多與牡丹相配,形成風銜牡丹、鳳穿牡丹等典型畫面,還有雙飛鳳、雙鳳穿雲等形象。宋吉州窯窯變釉剪紙貼花鳳戲朵花紋,新穎別緻。元大都遺址出土的青花鳳紋扁壺,以鳳首作流,壺身繪展翅飛翔的鳳體,鳳尾捲起作柄,融實用與美觀於一體,構思精妙。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七、鳳尾紋

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因圖案形似鳳尾而得名。鳳紋多作為地紋,或作為輔助紋飾,有錐鳳尾和畫風尾兩種裝飾方法。錐鳳尾系用銳器在紅、藍、黃、綠等粉彩地色上劃出鳳尾紋,俗稱壓鳳尾,作為地紋。畫鳳尾系用彩筆描繪而成,作為輔助紋飾。鳳尾紋盛行於清乾隆、嘉慶時期彩瓷上,清乾隆藍地粉彩鳳尾紋開光山水圖碗等是其典型作。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八、龍鳳紋

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描繪龍與鳳相對飛舞的畫面。龍為鱗蟲之長,鳳為百鳥之王,都是祥瑞之物。龍鳳相配便呈吉祥,習稱龍鳳呈祥紋。明萬曆五彩龍鳳紋筆盒、清康熙鬥彩龍鳳紋蓋罐等都是典型之作。乾隆粉彩龍風紋盒的蓋面上飾龍風對舞戲珠的紋樣,別有情致。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九、鶴紋

古人以鶴為仙禽,喻意長壽,用鶴紋蘊涵延年益壽之意。瓷器裝飾中的鶴紋始見於唐代,越窯青瓷上有刻劃鶴在雲問飛翔的圖案,習稱“雲鶴紋”。明、清瓷器上多畫丹頂鶴,景德鎮窯青花瓷、五彩瓷、黃釉綠彩瓷上多見。有云鶴紋葫蘆瓶,鶴紋與壽字相配,組成長壽畫面。有黃綠彩鶴紋碗,鶴銜葫蘆穿雲而飛,寓意福、祿、壽。還有仙鶴銜籌飛向海上瑤臺祝壽,稱作“海屋添籌”紋。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雁紋

廣義上包含以雁紋為主配合其他景物的紋飾,狹義上僅指單獨的雁紋。雁紋常以其憩息環境蘆葦為襯景,俗稱“蘆雁紋”。元代服飾制度上稱雁銜蘆,所以又稱“雁銜蘆紋”。變為口銜蘆葦展翅飛翔狀,併成為一種定式。如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釉裡紅匝,在適合紋樣的圓形畫心部位描繪一隻紅色銜蘆之雁。明代民窯青花瓷器紋樣上將雁置於蘆葦灘汀上,充溢著一種野逸氣息。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一、鴛鴦紋

古人視鴛鴦為愛情的象徵,《古今注》說鴛鴦為“鳥類,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一必思而死,故日匹鳥”。瓷器裝飾中的鴛鴦皆成雙成對出現,而且多與蓮池相配,習稱鴛鴦戲蓮紋、鴛鴦臥蓮紋、蓮池鴛鴦紋。宋代定窯、景德鎮窯、耀州窯、磁州窯的碗、盤、盤、枕等器物上普遍採用鴛鴦紋。典型器物有西藏薩迦寺藏明宣德青花五彩鴛鴦蓮花紋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成化鬥彩鴛鴦蓮花紋盤、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萬曆五彩鴛鴦池紋瓶等,均為傳世之作。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二、鸚鵡紋

始見於唐代瓷器,流行於晚唐至北宋。在構圖方法上無論是表現展翅飛舞的單體鸚鵡,還是首尾相對的成對鸚鵡,都考慮器物造型特徵,處理成適合紋樣。這些都是因為深受金銀器裝飾風格的影響。主要表現方法是彩繪、刻劃。唐長沙窯出土的鸚鵡紋枕,筆法流利、生動自然。北宋越窯青釉碗、盤等器物上,常刻劃首尾相逐的兩隻鸚鵡,裝飾更具韻味。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三、鴨紋

包括單獨的鴨紋和以鴨主體的組合紋飾。鴨紋多配以荷蓮或蘆葦,更奇者與雄鷹相配。宋代受中國花鳥畫題材影響,瓷器上的鴨紋最為豐富,定窯、景德鎮窯、耀州窯、磁州窯多以此為裝飾題材,畫面上多是兩隻或四隻鴨成雙成對,周圍蓮草相問。尤以老鷹逐鴨最為精彩,黑鷹從天飛撲而下,一鴨倉皇逃竄,一鴨急鑽入水,尚露腚尾,水花四濺,蘆葦搖曳,畫面真切動人。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四、蝴蝶紋

廣義上包含以蝴蝶為主配以其他內容的紋飾,狹義上僅指獨立的蝴蝶紋。受宋代花鳥畫成熟的影響,瓷器裝飾中花鳥蟲魚題材大增,蝴蝶紋開始盛行。宋瓷上蝴蝶紋多取蝴蝶對飛紋樣作圓形構圖。典型器物有明成化鬥彩團蝶紋罐、萬曆五彩花鳥花蝶紋蒜頭瓶等。雍正以後瓷器上還盛行一種瓜蝶紋,即以瓜蔓與蝶紋相配,諧音“瓜瓞”,習稱“瓜瓞綿綿”,寓意子孫萬代連綿不絕,乾隆粉彩瓜蝶紋瓶即為代表之作。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五、饕餮紋

饕餮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呂氏春秋·先識覽》記載:“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饕餮紋應視作獸面紋中的一種。清代名品有康熙青花饕餮紋瓶、五彩加金饕餮紋方燻、五彩加金饕餮紋尊等等。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六、鹿紋

鹿紋是一種反映原始漁獵生活的傳統陶瓷裝飾紋樣。唐代長沙窯有青釉鹿紋褐綠彩注壺,小鹿體態輕盈,邊跑邊順盼,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宋代緙絲上的天鹿紋移植於瓷器,典型紋飾如定窯白釉盤上的印花鹿紋,畫面上兩隻長角鹿奔跑在枝葉纏繞的花叢中,前一隻鹿回首張望,後一隻鹿追趕嗚叫。磁州窯枕面上所繪鹿紋動態不同,或在山中奔跑、或在草莽間漫步、或臥於灌木中驚望、或立於路途上徘徊,線條流暢寫意。明代晚期流行以諧音和寓意象徵吉祥的紋樣,鹿紋作為“祿”的替代形象常與蝠(福)、壽桃組合成“福祿壽”吉祥圖案出現在青花瓷器上。乾隆朝創燒的粉彩百鹿紋尊,把鹿紋的人文含義推到了極致,乾隆以後及近代仿製品較多。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七、獅紋

一種具有宗教意味的傳統陶瓷裝飾紋樣,包含以獅為主的組合紋飾,如獅子與繡球、獅子與人物等。入宋以後盛行獅子與繡球的配合紋飾,習稱“獅球紋”。南京博物館藏明永樂至宣德大報恩寺琉璃寶塔獅紋琉璃建築構件,獅作為佛教中的護法神出現,造型奇偉,製作精湛。其他典型器有“永樂年制”篆款青花壓手杯,杯心繪畫雙獅滾球,為永樂壓手杯的上品。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八、麒麟紋

麒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祥瑞神獸,被視作吉祥象徵,是古代麟鳳龜龍“四靈”之一。形象略似鹿,獨角,全身生鱗甲,尾像牛尾,簡稱“麒”。典型作品有元青花麒麟花果紋菱口大盤、元青花麟鳳紋四系扁壺等。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九、海馬紋

初見於唐代三彩器上,元代盛行。白馬又稱玉馬,特徵是兩膊有火焰。元代常在瓶、罐上部的雲肩形紋飾中繪白馬海水紋,習稱“海馬紋”。如元青花大罐的肩部所繪海馬紋,畫一匹兩膊火焰上飄的白馬,不加渲染,配以藍線勾畫的起伏不斷的海浪,加強了白馬的神奇感。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二十、雲龍紋

是龍紋的一種,因其構圖上以龍和雲組成而得名。龍為主紋,云為輔紋,龍或作駕雲疾馳狀,或在雲間舞動。始見於唐宋瓷器上,如晚唐五代越窯秘色瓷瓶上的雲龍紋、宋定窯印花盤上在祥雲間蟠曲舞動的龍紋等。兀、明、清瓷器上雲龍紋更為多見。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二十一、海水龍紋

是一種典型的龍紋,以龍與海水組成,表現龍游在海水中。北宋越窯青瓷碗上刻劃海水龍紋為典型紋飾。元、明、清瓷器上海水龍紋很多,有單龍、雙龍、四龍乃至九龍,穿遊騰躍於海水之問,多用繪畫方法表現,也有用彩繪結合劃花的手法。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二十二、穿花龍紋

又稱“串花龍紋”、“花間龍紋”,表現龍在花枝間穿行。五代越窯青瓷已見龍與蔓草相配的紋飾。明代穿花龍紋運用較多,主要以青花描繪,也有用五彩的。明宣德青花扁瓶,以青花描繪纏繞的花枝和穿行其間的龍紋。正德時穿花龍紋最盛行,盤、碗、渣鬥、壺、花觚上較為常見。弘治朝青花瓷器中有龍游戲於蓮塘中的紋飾,稱“蓮池龍紋"或”連池游龍紋”。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二十三、龍戲珠紋

以龍和寶珠組成畫面,通常寶珠在前方,龍在後追逐;也有寶珠在中間,左右二龍相對戲遊,習稱雙龍戲珠紋或二龍戲珠紋。五代越窯青釉龍紋四系壺,腹部浮雕雙龍戲珠及捲雲紋,足口前所見最早的龍戲珠紋飾。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二十四、夔紋

夔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奇異動物,似龍而儀有一足。《莊子·秋水》中記載:“夔謂炫日:‘吾以一足黔踔而行。”’漢代許慎<說義解寧》也謂夔“如龍一足”。瓷器上的夔紋主要流行於明、清景德鎮瓷器』二,如宣德青花夔龍紋罐、嘉慶青花夔龍福祿萬代瓜稜肜龍耳瓶等。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二十五、螭紋

螭是佔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屬蛟龍類.軀體比較粗壯,有的作雙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嘉靖白釉紅螭瓶,以一一條蟠螭盤繞白瓶頸肩處,紅白輝映,神采耀目。定陵出土明萬曆黃釉紫彩二螭足爐,以三螭倒立成足,螭身成為爐腹上的堆塑裝飾,構思精巧、風格古樸、令人贊絕。晚明民窯青花瓷器上螭紋大量湧現,逸筆草草卻頗有神彩。清康熙豇豆紅太白尊上則是以細線刻劃團螭紋,盡顯盛世之時刻意追求精益求精的審美情趣。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植物紋

一、蓮花紋

蓮花是最早用來裝飾瓷器的花紋之一,也是典型的宗教紋樣之一,從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宋代定窯、耀州窯、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吉州窯等,多在盤、碗、瓶、罐、枕上分別用刻劃、模印、彩繪等手法,以串枝、纏枝、折枝等多樣姿態表現優美清雅的蓮紋。其中折枝式的一花一葉蓮花紋比較多見,如定窯白釉盤上舒展的纏枝蓮,莖蔓纏繞,蓮花搖曳。串枝蓮則多以環帶形式佈於盤壁,兩朵蓮花相對開放,襯托著盤心的折枝蓮花。

把蓮紋是蓮花紋的一種形式,因將折枝蓮花、蓮葉和蓮蓬用錦帶紮成束狀而得名。常見的是作對稱構圖的一把蓮,還有均齊式構圖的二把蓮和三把蓮,始見於宋代耀州窯青瓷的印花紋飾,其中三把蓮紋樣上還印“三把蓮”字樣。明代永樂、宣德時期把蓮紋盛行,景德鎮窯燒製的青花把蓮紋瓷盤較為多見。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二、蓮瓣紋

以蓮花花瓣為裝飾紋樣而得名。蓮瓣紋在瓷器上出現始於南北朝時期,這與當時我國佛教盛行有密切關係。按所裝飾蓮瓣的層次,可分為單層蓮瓣、雙重蓮瓣及多重蓮瓣。按蓮瓣的形態可分為尖頭蓮瓣、圓頭蓮瓣、單勾線蓮瓣、雙勾線蓮瓣、仰蓮瓣、覆蓮瓣、變形蓮瓣等。早期瓷器上的蓮瓣紋曾作為主題紋飾出現,如著名的北朝青釉仰覆蓮瓣紋大尊、五代耀州窯青釉刻花蓮瓣紋渣鬥、北宋定窯刻花蓮瓣紋蓋罐等。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三、寶相花紋

將自然界花卉(主要是蓮花)的花頭作藝術處理,使之圖案化、程式化。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平面團形,以8片平展的蓮瓣構成花頭,蓮瓣尖端呈五曲形,各瓣內又填飾三曲小蓮瓣,花心由8個小圓珠和8瓣小花組成。這種團形寶相花多用於唐三彩裝飾,上海博物館藏唐三彩寶相花紋盤為典型器。另一種是立面層疊形,以層層綻開的半側面勾蓮瓣構成。此種寶相花紋多見於明清景德鎮瓷器上,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永樂影青暗花纏枝韋相花紋碗、明成化青花寶相花紋碗為代表。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四、牡丹紋

指以牡丹花為主題的紋飾。唐代人崇尚牡丹,金銀器等常以牡丹紋為裝飾題材。宋代人受其影響,視牡丹為富貴花,瓷器上盛行牡丹紋飾,宋定窯、磁州窯、耀州窯、景德鎮窯等在瓶罐、盤碗、盒枕等器皿上大量採用。表現技法有刻花、印花、繪畫等;形式有獨枝、交枝、折枝、串枝、纏枝等。定窯器上常出現一枝獨秀的單朵牡丹,耀州窯瓷器上多見花朵兩兩相對,磁州窯枕面上還可見隨雲頭形曲線繪畫3朵牡丹。構圖方式有適合式、對稱式、均衡式等。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五、扁菊花紋

特指明洪武朝瓷器卜^的菊花圖案。菊花紋飾在宋、元瓷器裝飾中已經出現,花形近似團形。洪武朝瓷器則將菊花形狀處理成扁圓形,因此稱作扁菊花紋。一般將菊花的花蕊畫成橢圓形雙線圈,內填網格紋。其外圍以兩層長圓形菊瓣,內層菊瓣為白色,外層菊瓣填色留出白邊,花形清晰,時代特徵鮮明突出。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六、百花紋

又稱“滿花紋”、“萬花紋”、“萬花堆”。以多種花卉為題材繪滿器身。始見於清乾隆景德鎮窯粉彩瓷器,嘉慶朝繼續流行。構圖多以牡丹花為主,並繪菊花、茶花、月季花、荷花、百合花、牽牛花等花卉,蘊含百花呈瑞之意。由於百花繁密不易見紋飾地色,俗稱“百花不露地”,繪畫極為工整秀麗。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七、冰梅紋

又稱“冰裂梅花紋”,創制於清康熙朝,以仿宋官窯冰裂片紋為圖案地紋,然後於地紋上畫朵梅或枝梅。景德鎮有以青花作畫的,也有以五彩作畫的,以青花作畫最見格調,多飾於瓶、罐、盤等器物上。康熙冰梅紋蓋罐,通體以青花濃料畫冰裂片紋,以青花淡料略加暈染,其間勾畫白色梅花,藍白相映,寒梅吐豔尤顯芬芳,頗具文人畫風韻,是典型的冰梅紋作品。晚清、民國瓷器上多有摹繪。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八、木葉紋

特指以植物葉片經工藝處理貼燒後在器物上形成的紋樣。天然樹葉經腐蝕處理後,貼在素器上,施釉焙燒,樹葉的形狀及脈絡便清晰地留在器壁上。這種木葉貼花裝飾方法是宋代吉州I窯的獨特創造,裝飾在黑釉瓷盞的內壁上,在黑釉的底色中顯現紋飾美麗的黃顏色。木葉紋有單片樹葉的,也有兩片或三片樹葉疊在一起的,錯落有致。葉形或殘葉稀疏,或滿葉鋪地,極富詩情和致趣。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九、蕉葉紋

瓷器的一種輔助紋樣,因其以芭蕉葉組成帶狀紋飾而得名,特指以蕉葉圖樣作二方連續展開形成的裝飾性圖案,寫實性的芭蕉紋不在此列。蕉葉紋最初流行於商末周初青銅器上,用作瓷器裝飾則始於宋代。定窯、龍泉窯、景德鎮窯多將其作為瓷器的輔助紋樣,表現手法主要是劃花。景德鎮出土明洪武青花松竹梅紋執壺,頸部飾蕉葉紋,近腹部飾一週大小相問的雲肩紋,雲肩紋內繪畫蕉葉的筋脈,十分奇特,好似變形蕉葉紋。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瓜果紋

指以各種植物果實為主題的紋飾。歷代裝飾手法有模印、貼塑、雕刻、彩繪等。始見於唐代,唐宋兩代陶瓷器上多見葡萄紋和石榴紋,有纏枝葡萄、嬰戲葡萄、嬰戲石榴等圖案,均含多子多孫的寓意。表現方式有圖案性與寫實性兩類,構圖方法多樣。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一、三果紋

瓜果紋的一種,以二種瑞果作為裝飾題材,多見於明、清景德鎮瓷器上。最著名的如宣德釉裡紅二果紋高足杯,腹壁飾石榴、柿子、桃三種果實,其裝飾技法為施白釉後先剔出三種果實的輪廓,再在輪廓內填以高溫銅紅釉,燒成後,紅窄石般豔麗的二果紋在白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醒目,稱為“寶燒”。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二、海石榴紋

海石榴紋從伊朗傳人,最早出現在唐三彩陶器上,多與寶相花、蓮花、葡萄等相配,有模印貼化,也有刻花施彩手法。其形象是在盛開的花朵中心露出飽綻的石榴果,或花苞之中滿是石榴子,有的稱“海石榴花”。兇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被民間視為象徵多子的祥瑞之果,海石榴紋成為一種佔祥紋飾。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三、歲寒三友紋

死代景德鎮窯瓷器小始見.明清沿用,兇其在器身卜繪寒冬常青的松、竹、梅而得名。此外,亦見以梅、竹、石或柏、竹、梅組成的歲寒三友紋飾。歲寒三友題材源於文人畫,文人畫在元代特定的政治與文化背景中產牛,採用松竹梅或梅蘭竹菊等植物象徵君子德行的風氣,也影響到瓷器及其他一藝品的裝飾。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四、纏枝紋

我國傳統瓷器裝飾紋樣之一,明清時期尤為盛行。因其圖案花枝纏轉不斷而得名,明代稱為“轉枝”。構圖機理是以波狀線與切圓線相組合,作二方連續或四力‘連續展丌,形成波捲纏綿的基本樣式,冉在切圓空間中或波線上綴以花卉。並點以葉子,便形成枝莖纏繞、花繁葉茂的纏枝花莖紋或纏枝花果紋。纏枝蓮、纏枝菊、纏枝牡丹、纏枝石榴、纏枝靈芝、纏枝寶相花等紋樣,統稱纏枝紋。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五、折枝紋

構圖方法系截取花卉或花果的一-枝或一部分,形似折下的花枝或花果,習稱“折枝花紋”、“折枝果紋”或“折枝花果紋”,統稱折枝紋。如折枝梅、折枝蓮、折枝牡丹、折枝枇杷、折枝石榴、折枝荔枝等。折枝紋在瓷器裝飾繪畫中多作為單獨紋樣,也有配合禽鳥組成的折枝花鳥紋。以一枝單獨使用者居多,也有作連續式或交織式組合。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六、忍冬紋

一種以忍冬植物為主題的瓷器裝飾紋樣。忍冬也稱金銀花、二花,為多年生常綠灌木,枝葉纏繞,忍歷嚴寒而不凋萎,因此而得名。陶瓷裝飾中的忍冬紋通常是一種以三個葉瓣和一個葉瓣互生於波曲狀莖蔓兩側的圖案。忍冬紋始見於魏晉時期浙江一帶的青瓷上,與佛教的傳人有關。南北朝時期較為盛行,常與蓮瓣紋相配作為主題紋飾。主要表現手法是刻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南朝青釉刻花忍冬紋單柄壺是典型器物,表現風格比較寫實。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七、卷草紋

又稱“卷枝紋”、“卷葉紋”,是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紋樣,因其以柔和的波曲狀線組成連續的草葉紋樣裝飾帶而得名。唐代已十分流行,日本人稱之為“唐草”。圖案為植物枝莖作連續波卷狀變形,構圖機理似纏枝紋,是以波狀線與切圓線相組合,作二方連續展開,形成波捲纏綿的基本樣式,再以切圓線為基幹變化出有規則的草葉或莖蔓,形成枝蔓纏卷的裝飾花紋帶。卷枝紋與纏枝紋最大的不同是僅出現枝莖或草蔓,不出現花卉或花果。纏枝紋雖也圖案化,但寫實性仍較強,而卷枝紋則較凝鍊概括,更具抽象性。卷草紋與卷葉紋也有細微差異。卷草紋只見莖蔓,不見葉形。卷葉紋則葉形明顯,極類忍冬紋。卷枝紋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的忍冬紋,但更規範也更細緻,通常只作為輔助紋飾。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八、過枝紋

又稱“過牆花”、“過牆龍”,是一種特殊的紋飾構圖,指器物內壁與外壁或器蓋與器身的紋飾相連,渾然一體,宛如花枝越牆頭,從外壁伸至內牆。有過枝花卉、過枝花果等紋樣。《飲流齋說瓷》載:“過枝,成化開其先。”清代開始流行起來,以雍正、乾隆、道光、光緒等朝為盛。過枝花卉多見於盤、碗、瓶等粉彩器上,有過枝牡丹、過枝菊花、過枝梅花等。尤其是表現“一枝紅杏出牆來”詩境的過枝花卉紋,令人稱絕。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十九、皮球花紋

以多個大小不一、花色不同的團花有規則或無規則地分佈在裝飾畫面上,宛如跳動的花皮球,因而稱作皮球花紋。皮球花紋的基本單位是團花,即圓形適合紋樣。團花紋成熟於隋代,隋唐陶瓷器上常見,多以模印手法制作。明、清兩代團花紋再度盛行,且內涵遠比隋唐時期豐富,表現手法主要是彩繪。

歷代瓷器上圖文彙總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