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哪個發達國家未來最有可能成為第三世界國家?

147895600


發達國家如果失去技術領先地位,進而失去持續的科技原創能力,必然淪為缺乏顯著競爭力的普通經濟體,民眾的相對生活水平也會逐漸下降。事實上,目前發達經濟體中,除了美國,大部分只在某一個或幾個細分的技術領域保持壟斷或領先地位。他們依靠“一招鮮”的技術領先性,再以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特別是金融等高端服務業的加持,保持這發達經濟體的身段和實力。

但是,也有很多所謂的發達國家,沒有任何一項硬科技具有全球領先地位,只能整天吹噓所謂的金融服務中心、旅遊聖地,以此獲得海外融資和投資,以維持經濟的表面繁榮和民眾的光鮮生活。但是這最終不可持續。因為,世界的進步歸根到底需要科技進步,它是提高生產力水平、讓人們的生活更舒適的最決定性的力量。如果沒有了科技進步,金融再發達、景色再優美,人們的生活也不會有多大改善,或者改善的空間都非常有限。

近年來,比較有名的正在從發達經濟體神壇上走下來的有:

第一,歐豬五國(Piigs,即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成為歐盟“失敗國家”的典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技術領先性的消失,而民眾依然維持高消費水平,最終造成高負債運行和財政崩潰。未來這些國家的發展前景仍然不樂觀。

第二,獨聯體國家中的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二戰之前的時期,蘇聯是世界第二工業國,人均收入水平與日本相當,這還是平均水平,而經濟更發達的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則更高,堪稱當時的先進經濟體。但是冷戰結束以來,這三個國家在科技創新上不僅沒有進步,而且大踏步後退,幾乎都在吃老本。2014年的油價大跌徹底揭露了俄羅斯的“老底”,美元計價的人均GDP瞬間腰斬,可以說是被打回原形。根本原因是俄羅斯GDP增長依靠的是挖石油,而不是實打實的技術進步。


萊蒙夫人


一旦一個國家變成了發達國家,一般都會保持這個狀態,但這裡有三個例外:阿根廷、委內瑞拉和經歷了東歐劇變的那些國家。

阿根廷因胡安·貝隆的大規模貪汙腐敗而陷入貧困;委內瑞拉企圖無視所有經濟規則(例如利用法律規定來降低物價);東歐被蘇聯的統治者們控制在經濟停滯狀態,企圖通過國家控制生產,並且不能容忍任何的改變。

因此,這個問題可以看作是“哪個發達國家還將出現腐敗現象,或者由政府來支配物價和生產?”

馬來西亞在向發達國家邁進時陷入了嚴重的腐敗;韓國已經很接近了;日本正面臨風險;土耳其可能會出現問題,如果埃爾多安總統繼續像現在一樣統治一切的話。


咖喱臘肉


這個問題太狠了哈哈!是不是嫉妒人家發展啊!


玩笑歸玩笑,回答這個問題,木叔先給大家引入一個組織——OECD,這個國內介紹的好像不太多,特別是底層網友並不清楚。這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發達國家的代名詞。

因此提問提到發達國家,網友們第一印象應該想到這個組織,而不是什麼G7或者G8。

OECD全稱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由35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由於這些組織的經濟實力特別是人均GDP都很高,都超過了國際社會公認的發達國家標準線,因此OECD在西方也被很多媒體稱作“富國俱樂部”。

這個“富國”可與海灣阿拉伯石油富國不同。他們不僅GDP和人均GDP比較高,而且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是自由市場化的,社會保障也相對完善,因此是一種比較全面和均衡發展的狀態,與海灣國家的畸形經濟體系是不同的。所以OECD國家裡沒有海灣阿拉伯石油富國。

那麼看看都有哪些成員?

分別是: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智利、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韓國、拉脫維亞、盧森堡、墨西哥、荷蘭、新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國、美國。

細分一下,絕大部分是歐洲北美國家。大洋洲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拉美有墨西哥、智利;亞洲有以色列、土耳其、日本、韓國。

歐洲和北美市場化程度較高,發達程度也較高,因此不大會很快成為第三世界國家。可能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的是那些“新晉”發達國家或者準發達國家,抑或是被稱為“第二世界”的一些國家,因此拉美和亞洲很可能出現這類國家。那麼就從以上國家裡尋找吧。

在木叔看來墨西哥、智利、土耳其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可能性很大。他們都是發達國家門檻上的國家。基本的兩個標準是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人類發展指數比較均衡或者高一些。那麼要滑落到第三世界,這兩個指標也要跟著下降。

人均GDP好理解,人類發展指數也叫HDI,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編制的,主要包括三個標準——長壽指數、教育指數、生活指數。其實生活指數和人均GDP差不多。長壽指數就是平均壽命;教育指數包括識字率和入學率等指標。

以墨西哥舉例,

該國作為拉美第一大國,2013年人均GDP就達到了1萬美元,算是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但這幾年卻又下降,一直是9000多美元。再往下滑肯定不能算髮達國家了。

特別是HDI的指數雖然也算高,但並沒有如發達國家一般很高,特別是貧富差距比較大,這令墨西哥社會發展很容易滑入第三世界國家。另外該國政治相對動盪一些,這與歐美傳統發達國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所以墨西哥如果治理不好,從發達國家門檻繼續滑落,不是沒有可能。

智利、土耳其的分析也類似。他們與其他發達國家或者準發達國家相比,如果政治結構和經濟治理出問題,社會動盪引發的經濟滑坡可能性依然不小。


關於這個話題,你有什麼想法?


木春山談天下


歐洲的瑞典,曾經的工業強國,除了諸如沃爾沃,SAAB這樣響噹噹的工業品牌,時尚領域也是頗有建樹,比如快時尚H&M, 還有最近流行的D&W手錶。

但是由於難民問題困擾,國家財政已經不堪重負。我記得15年從哥本哈根坐火車去馬爾默出差,我所在的車廂全都是中東難民,在剛入瑞典的第一站,警察進來,一個個查證件,沒有證件的帶下車,等火車開動的時候,基本上空了四分之三。。

(有興趣的可以閱讀我的頭條文章《聊一聊在歐洲出差途中遭遇的幾次“中獎”經歷》https://www.toutiao.com/i6460816072999174669/)

難民也給當地社會的治安造成了困擾。我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說如果瑞典再這樣執行對難民極度包容的政策,很容易被難民拖垮生產力和社會福利,進而造成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掉出發達國家的隊伍也有可能。

但是現在北歐基本上收緊了移民政策,基本上都是保守排外政黨上臺,現在聽說風向已經轉變了很多。


哥哈韋爾


前有案例,阿根廷因為腐敗導致經濟一蹶不振,除此之外還有美國的原因,這塊南美最富饒的土地從發達到發展中的速度也是飛快。曾經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再考慮侵華還是這片肥沃的土地。

現在的發達國家還是西方國家較多。美國是世界經濟的霸主,中國趕了三十年都沒有超越。加拿大佔據能源,旅遊自然資源等很多優勢也不會衰敗。

現在先從亞洲國家說起,亞洲聚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消費人群。人一生的收入在一般情況下大於自己的輸出,所以有人就有市場,日本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老二人口卻在停滯或者減少,國內的勞動力成本也比較高。經濟也不是太景氣。但因為其根基較深,不會有太多波動。雖然我不太喜歡韓國,但是韓國的經濟卻在程遞增狀態。新加坡地處要位,也不會太落後。

而歐洲的經濟卻沒有那麼的樂觀了,下有金豬四國拖累歐盟,左有英國退出歐盟。算是衰到一種境界了。尤其是希臘,人懶地窮,很有可能步入阿根廷後塵。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也不是非常的好。此外法國國內亂成了一鍋粥了,經濟也不行。整個歐盟就靠著德國一個國家撐起一片天。


眼裡有柔情千種


1、在歐洲,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的經濟實力與影響力在不斷下降,俄羅斯顯然無法成為世界經濟上有影響力的國家。而強大的西歐國家中南歐諸國,西班牙、葡萄牙、希臘仍至意大利等國家,經濟發展跟不上高福利的需求而難以為繼。 2 、在非洲國家中原來最發達的國家南非。因種族矛盾問題,執政黨國大黨內部的持續矛盾與腐敗問題的醜聞不斷燃燒,經濟發展在持續下降。 3 、在北美的墨西哥,揮之不去的毒品問題制約了國家經濟的發展。在南美的經濟強國中,金磚國家巴西及阿根廷的領導人都面臨著腐敗的指控與經濟不景氣的雙重影響。而資源大國委內委拉更是在花錢似流水的查韋斯及其無能無德的繼承人馬杜羅領導下,國家陷入了無力化解的經濟與政治危機的泥潭之中…


留研


首先這個世界分為三個層級這個說法,好像是我們提出來的吧。那個年代,美蘇是超級大國,而像西歐以及日本這些國家屬於第二層級,而我們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就成了第三層級,那麼也叫第三世界國家。

那個時候這個提法是要匯聚國際力量,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是第三世界國家,我們同樣也是,那麼如何與超級大國以及第二世界國家打交道,這就要顯示國多力量大的好處來了。比如,那時候的發展中國家都比較團結,在一些問題上每個國家手裡都有一張票,你說誰多。


但是在現在,這種提法顯然不適合新形勢下的發展了。你說我們是發展中國家,說出去人家會說你這發展中國家太大了,都第二了還發展中國家。

那麼這就引出一個問題,發展與發達國家是依靠什麼來衡量的?這世界的層級是依靠什麼來劃定的?就一點實力,你的整體實力達到什麼程度。

從這一點來說,這個也很難說。人口太多了嘛,沒辦法的事情。但是實力是擺在那裡的。所以這個世界分為三個層級這種提法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發展趨勢了,應該提出的是每一個國家都會經歷發展階段,然後通過努力向發達階段前進,給世界一個美好的願景,而不是劃定出身。

所以問題中所說的,那些國家會從發達國家變成發展中國家,應該說發達國家也會經歷發展困難的時期,但是通過努力也會發展的更加好。當然發展中國家,通過努力也會變得發達。

大國應該提出一種願景,而不是對身份的劃定與固化。這是新時期國際局勢變化所需要的外交思路。


飛狐一刀


哪個發達國家?對不起,我認為是所有發達國家都會淪為第三世界,不是哪一個。

要知道,現在的發達國家加一起,人數都沒中國多,所以,要麼中國成不了發達國家,要麼所有發達國家淪為第三世界國家,沒有第三個選項,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至於中國和大多數發達國家都維持發達國家位置,這是不可能的。兩者人數加一起頂得上世界一半人口,你想,班級排在中游算優等生嗎,優等生那也太不值錢了,優等生一定是少數。


黃亮亮10


三個世界劃分,屬於毛澤東的科學創舉,並由鄧小平首次參加聯合國大會期間闡述的,當即博得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贊同和力挺。

第一世界,美國和前蘇聯。

第二世界,西方發達國家。

第三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及地區。

而今,蘇聯已解體二十多年,第一世界集團只剩下美國這個孤家寡人。第二世界集團只有增加,不曾減少。第三世界集團中,雖然中國已經躋身於世界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GDP依然較低,仍然沒有踏入第二世界集團。然而國外有些國家並不這樣認為,按照他們的計算和統計,中國早就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屬於第一世界。而繼承大部分前蘇聯衣缽的俄羅斯,卻極速跨越第二世界淪落成第三世界。至於從前的發達國家中,主要是中東地區曾經輝煌數十載的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國,早已被多國空軍炸的四分五裂體無完膚,直接滑落到第六世界。但在傳統西方列強中,希臘、西班牙都存在很多問題,倘若解決不好的情況下,極有可能過上解不開鍋的日子。


怡人之人148633009


首先界定一下兩個概念:第三世界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國家是一個政治概念,是由中國(毛主席)提出並界定的:第一世界是指當時的美蘇兩霸權國,第三世界是西歐、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亞非拉各國基本都是第三世界國家。第三世界較為強調不發達國的原殖民地身份。發展中國家則是與發達國家相對應的一個經濟概念,它往往是由一些經濟組織給出定義,且意見不統一。這一概念既結合人均GDP,又結合了國家的綜合國力。



從以上定義來看,小編認為這一問題用發展中國家較為合適,即哪個發達國家最有可能淪落為發展中國家?


如果沒有時間限制的話,由於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永遠處於盛世,即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因此,任何一個當前的發達國家都有淪落的可能。如果僅指在最短的時期內誰最有可能淪落:小編則把希臘排在首位,因為歐盟近年的債務危機有可能使希臘成為第一塊倒下的骨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