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中老年人易患慢性腦供血不足 須長期服藥嗎

  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別是中老年人經常反覆出現頭暈、頭昏、頭痛等症狀,且常有心煩、耳鳴、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發生。研究表明,這些都是慢性腦供血不足的表現。有些老年朋友經常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失眠,打不起精神來,可是到醫院進行儀器檢查(如CT、MRI)和神經體徵檢查。卻都沒有發現異常。引起上述症狀的最主要原因是大腦長期的、慢性的缺血缺氧,即慢性腦供血不足。

中老年人易患慢性腦供血不足 須長期服藥嗎

  腦供血不足的發病因素:

  正常情況下,給大腦供血的血管有兩套動脈,一套叫做頸動脈系統,一套叫做椎動脈系統,這兩套動脈血管在頭顱內還相互聯結,以確保腦部的血液供應。因此,任何原因引起上述給大腦供血的動脈血管的管徑變小或管壁變硬等,都可減少大腦的正常供血而導致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發生。在這些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肪、肥胖、吸菸、飲酒等都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其次還有動脈炎、動脈狹窄等。第二是血流動力學因素。例如血壓,大腦的血流量和血壓的高低直接有關。一般情況下,隨著血壓的升高大腦的血流量相應增加,但當血壓升高到一定程度如收縮壓超過160毫米汞柱時,大腦的血流量反而減少;反之,當收縮壓低於80毫米汞柱時也同樣會使大腦的血流量減少。因此,血壓過高或過低都會因大腦的血流量減少而不能確保腦組織的正常供血。第三是血液成分的變化,例如血液粘稠度,醫學研究證實,血粘度增高是使大腦供血減少的重要因素之一。髙脂血癥、血小板增多症、高血壓、糖尿病,尼古丁、酒精刺激等都可以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從而減少腦組織的正常供血。

  腦供血不足的危害:

  在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常見病、多發病的範疇中,慢性腦供血不足是最普通之一。從國內、外醫學統計數據發現,大多數患有"老年痴呆症"和"腦梗死"的患者,都有慢性腦供血不足長期病史存在。也因為對慢性腦供血不足沒能採取及時的治療措施,進而導致致命的疾病。因此,慢性腦供血不足又被稱作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

  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概率與年齡呈正比例增長,年齡越大發生的概率越高。從醫學診斷分析,發病的主要基礎是腦動脈硬化,正常成年人的平均腦血流為每分鐘100克腦組織40-60毫升,而且大腦對血液的供應表現得十分敏感,如果血液供應在正常值的75%-85%以下,人們就會表現意識障礙,在正常值的51%-65%時就會出現昏迷。腦循環停止幾秒鐘就會導致喪失知覺,幾分鐘即可造成不可逆性的神經元損傷。因此,保持連續不斷的充足穩定的血液供應對維持大腦的正常功能非常的重要。

中老年人易患慢性腦供血不足 須長期服藥嗎

  一般來說,藥物治療的原則包括擴張血管、控 制血壓、改善腦血流循環、抗凝溶栓、抗腦水腫、 活血化瘀、改善腦代謝及保護神經細胞幾方面。

  1.首先去除引發疾病的潛在的危除因素,如治療高血壓、戒菸、禁止過度飲酒,過度用腦,有過激動。

  2.服用抗血小板類藥物: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藥物,作用是阻止血小板凝集聚成塊,對血液循環有好處,有利於腦部的血液供應。

  3.服用抗凝血藥物:抗凝血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的作用相同,都可以使血液暢通,增加腦部血液供應,降低腦缺血的發作。

  4.手術抬療:如頸動脈有嚴重狹窄,可採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或頸動脈支架成形狀。

  中醫認為,腦供血不足體現了腦血液循環的狀況。因此,可以常用健腦補血、養心安神、益脾寧心的藥膳來提高及中樞神經的功能,增加腦血液循環,改善血液量,防止衰退,恢復腦疲勞。

  常見腦供血不足的中醫治療方--“三眩定定暈湯”

  其組方為:天麻、白朮、半夏、陳皮、川芎、雞血藤、赤白芍、茯苓、鉤藤等十多味。伴見頸項強直,轉頭或改變體位加重者,加葛根、紅花以活血通絡;伴見耳塞聽力障礙者,加澤瀉、橘絡以化溼通絡;伴大便乾結者,加大黃以通腑瀉熱;伴見心煩意亂者,加牡丹皮、炒梔子以清心除煩;伴見失眠者,加酸棗仁、珍珠母、蓮子心以清心安神。意在健脾化痰,補腎填精,養腦通絡,故而達到眩暈自定之目的。藥水煎服,一日一劑,連服兩到三週即可。

中老年人易患慢性腦供血不足 須長期服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