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專家說若干年後,富人在農村,窮人在城裡,是真的嗎?

用戶4474273111


若干年後,富人在農村,窮人在城裡,我不知道專家這個觀點的依據是什麼?但是我覺得這個說法不靠譜。

我國雖然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國家的經濟支柱還是工業。現在從事農業生產如果沒有政府補助的話基本不賺錢,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價格不斷上漲,而農產品價格低(農民賣出的價格)。因此,城裡人賺的錢還是比農民要多很多。根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統計數據表明,2017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396元,比2016年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比2016年增長8.6%,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多22964元,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倍,兩者差距非常大,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趕不上城鎮居民的。

富人可能會去山清水秀的農村去度假,但不會長年生活在農村。因此,城裡的人還是要比農村的人要富裕。


首都農業人


其實現在就已經有這種趨勢了,現在富人的別墅都是離城市裡很遠的地方。而農村自古就是人煙稀少的地方,這裡相對來說更加的清淨,空氣也更加的新鮮。而城市裡再怎麼發展始終是越繁華熱鬧的地方,那麼富人在農村,窮人在城裡,是真的嗎?



1.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現在的歐洲國家來看就一目瞭然,在歐美這些國家農村相對來說是富人的聚集地。因為這裡的空氣新鮮清淨,而人口相對來說較少,富人過慣了商場上的爾虞我詐,自然更喜歡平平淡淡的日子。而農村相對來說是再合適不過的場所。


2.城鎮化的腳步加快

現在新農村建設的口號打響,很多地方都開始了城鎮化的腳步,這就意味著未來的農村即將消失。所謂的農村其實就是新型的城郊結合地,而現在富人的別墅都是遠離市中心的城郊地帶。而未來人口的遷徙形式將會變成富人到農村,農民到城市裡打拼,而農民的土地將會變成大規模的集約化種植模式,那時候的農民就是一種新型的職業。

3.城市裡是奮鬥的舞臺

從現在農村人全都到大城市打工來看,不管時代怎麼發展,農村都是留不住人的。而全國的人口也會集中在北上廣、長三角、珠三角,到時候所有窮人都會在城市裡拼搏奮鬥。而農村這個舞臺,就屬於自由的天地,成為富人養老生息的地方。畢竟他們手中的錢已經更多了,需要的是生活的享受。 當然這種模式想要形成,還得需要幾十年的共同努力。

但不可否認的是,沿海經濟發達的地區,會率先形成富人在農村,窮人在城裡的模式。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惠農圈


我國作為人口數量大國,長期以來,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延續千年。而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世界貿易發展、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完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已不再是簡單的政治關係。取而代之的是跨國大型企業間的關係,影響到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先看看美國的情況,美國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基本上沒有城市與農村的區別,一般富人在農村與郊區都有自己的別墅。農莊有多種形式,有以生產型為主的大中型農場、也有個別農戶自給自足的小農場、還有一些富人自己的農莊,自然不是以生產供應為主,而是自我消費為主,兼顧家庭節假日安排。而且美國地域廣闊,人口密度小,資源豐富,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完善,由於稅務制度完善嚴格,大部分人貧富差距並不明顯。



我國有眾多的農村人口,雖然目前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失,進入城市,目前看來這種情況也是發生在短短的十多年,很多人進入城市也只是以農民工的身份加入城市的勞動力大軍,從醫療、養老、住房等社會保障來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居民,當老齡化趨勢進一步擴大後,這些人勢必會再次回到農村,或者繼續留在城市。如果沒有全民性的社會保障,無論以後是在農村還是城市,都將成為一個社會性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世界人口湧向大城市,城市的發展和基本運行,都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支撐,無論是城市勞動力還是農村勞動力,大部分都是整個社會的弱勢群體,必然會如同上海、北京、洛杉磯、香港等國際大都市,城市土地等發展空間進一步縮減。看看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的城市發展,中國也如此,正在經歷一樣的發展步奏,只有有條件或者有資本的人,才有可能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



隨著社會進一步的發展,城市和農村會逐步消除差別,而城市擁有更多就業機會、農村擁有土地與自然空間資源,農村也將會以鄉間別墅、度假旅遊、休閒旅遊等角色逐步取代單一的農業生產。所以說以後富人在農村、窮人在城市是有一定道理的。


瓜農之友馬博士


您好,科學興農為你解答。

有人說若干年後富人在農村,窮人在城市,不管是不是專家說的,那麼這種現象會不會發生呢?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個話有沒有道理,我們今天只針對這句話來討論一下。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來看一下一些現象,冬季早上三四點,大部分人還都在夢想裡面,但是一些賣早餐的都早早已經起床,為了一天的工作努力奮鬥著;烈日炎炎的夏季,一群農民工還在工地上汗流浹背綁著鋼筋、倒著水泥,在這個一切向錢看齊的年代,大家都這麼拼命的去努力工作,去賺錢,到底是為了什麼?對,為了生活。

當人有了錢以後大部分都會去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而城市的快速生活節奏,冰冷的鋼筋水泥建築,酒精充斥的燈紅酒綠,喧囂的車來車往,汙染嚴重的霧霾現象,這些都與高品質的生活背道而馳,所以一些郊區的別墅、農村的“第二”家庭應運而生,一方面遠離城市的喧囂,另一方面也享受到人生中在鄉村生活的那部分回憶。從這個角度來說,若干年以後,窮人為了生存而去城市打拼,富人為了生活而去農村感受。顯然有一定的道理。

除了上面所說的生存、生活的原因以外,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所謂物以稀為貴,當城市的高樓大廈並不多的時候,人們嚮往的生活是生活在一眼能夠俯覽整個城市的高樓,那種一覽眾山小的高位,讓太多的人眷戀。但是隨著城市發展,幾十層上百層的高樓已經隨處可見,站在自家樓下,看著從一層到最頂層一模一樣的窗戶,忽然覺得這跟積木有何區別?

生活一輩子的地方,自家的外面窗戶都難以看到,是多麼悲哀,所以有錢人向農村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成為了一種趨勢。在農村按照自己喜歡的風格,建造屬於自己的花園或者是城堡,有前屋,有後院,有東廂還有西窗,有果木,又有池塘。這樣的農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並不能叫做農村了,只能稱之為郊區富人聚集區。農村正是因為有“採菊東籬下”的悠然、“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情境、“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灑脫、“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的美景。才叫做農村,不管富人還是窮人,擁有認真生活,珍惜當下的心境,就是內心最富有之人。(王)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文章原創版權歸屬科學興農賬號所有,侵權必究。

科學興農


這是專家套用美國模式,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也將會有美國的類似發生。但是,這極可能只是一種臆想,與中國的實際對不上眼。

美國很多富人都住在郊區,窮人因為生活成本、就業機會等因素,都租住在城市中。但美國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油價便宜,沒有過路費,住在郊區對於富人來說,確實是比較自由快活。

關鍵是,美國是世界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耕地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18.22%,達到166.9萬平方公里。這樣美國富豪住在郊區,只要有錢就能買到合適的土地建別墅,住大宅。

中國與美國有極大的差別,中國地少人多,人口是美國的四倍,耕地還沒有美國多。中國耕地只有150.4萬平方公里。

所以中國對耕地的保護,比任何國家都要超前,這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依託。不管再過十年還是二十年,中國的耕地面積只有減少,而不會增加,這樣,國家對耕地的保護肯定會更加嚴格。

而且,中國的土地是屬於國家的,富人去承包土地是可以的,但不能當作住宅來建設,這樣破壞耕地嚴格上是受法律限制的。在農村蓋別墅,還是有很多的限制條件的,不僅不被鼓勵,而且還為政策所限制。

當然,伴隨經濟發展,交通發達,以及房地產項目延伸向農村時,也會有較多的富人,選擇在農村居住。當然,這樣的日子要等多久尚難以判定。因為在農村蓋商品房,從現在來看,是很難想象的事。

而不太有錢的人,要分開來看。一部分是本身就在城市裡擁有自己的工作與事業,他們只能在城市裡生活,這樣在醫保、社保等方面可以享受城市比較好的待遇,在就業方面也有比較好的機會。同時,城市裡良好而充沛的就業機會,也會吸引農村人進入,畢竟這或者會改變命運。

大量的中產擁擠在城市裡,依然會成為若干年後的主要社會現象。與此同時,也有大量不太有錢的人,依舊在農村土地上幸福地過著屬於自己的日子。

要說的是,看到春暖花開就在身邊發生,無論窮人,還是富人,都是件令人高興的事。


波士財經


專家說,若干年後,富人在農村,窮人在城市,是真的嗎?我的回答應該是肯定的。

現在,農村的人,七零後基本都出去打工,並在市裡買了房子,剩下的只有七零前的老人和孩子了。若干年後,農民都進城了,老人都已經過世,農村的人基本絕跡,使整個村莊和土地都會閒置下來。

為了保證糧油蔬菜供應,中國政府就會支持公司進入農村,承包大量農田,進行規模經營。此時的農村,就會出現大量的農場主進駐,一邊享受農村的空氣,一邊欣賞農村的田園風光,一邊經營自己的公司,發展自己的基業。

為了繁榮農村生活,農場主會把農業產業工人集中居住,建立小型城鎮,並將教育、衛生、交通、商業、公共設施建立起來。並建設一些別墅和高檔小區,吸引城裡的富人離開喧囂的市區,享受平靜的田園生活和無限美好的山野風光。

那時候,一般人為了生活只能在市裡打拼,掙錢養家餬口;農村除了農業產業工人外,有很大的一批人會到農村居住,享受農村的閒散和清靜。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人口的大遷移歷史也將遵循這樣的規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漸完成,我國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人口遷徙活動,大批農村人口湧入城市,造成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城市各方面的壓力大增,很多地方已不太適合宜居,很顯然,這種一窩蜂式的遷徙有點過度了,所以,以後城市人口逐漸迴流到農村將成為可能,原因如下:

一、城市人口的急劇膨脹,各種“城市病”逐漸顯現出來: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不僅催生了房地產的迅速發展,而且也導致了城市人口在短時間內急劇地膨脹,城市的基本設施建設遠遠跟不上人口流入的速度,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城市在日夜不停地修地鐵、建高架的原因,城市是越來越大了,各種城市病也逐漸顯現出來,例如:交通擁堵、環境汙染嚴重、看病難、醫療設施跟不上;入學難、教育資源嚴重不足。。。

從宜居的角度來說,這樣的生活並不是大家所向往的生活!

二、鳥籠式生活or獨門獨院,你更喜歡哪種生活?

現在的城市,是一個被鋼筋水泥土凝固的城市,水泥凝固了城市的高樓大廈,也凝固了老百姓的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每個人都住在屬於自己的那一個“鳥籠”裡,沒有了往日鄰里間光著赤膊侃大山,也沒有了孩子們光著腳丫抓泥鰍、倒鳥窩的笑臉。。。

城市鳥籠式的生活和農村獨門獨院的生活,你更喜歡哪種?

我們這一代人的孤獨是從成年開始的,而我們下一代的孤獨,是從小就開始了!

我們這一代人的自閉是從成年開始的,而我們下一代的自閉,也是從小就開始了。。。

所以,你也不要怪為什麼現在的小孩動不動就自殺,心理那麼脆弱,因為,他們的心靈從開始就是獨孤的、自閉的。。。

小孩子就應該被放養,釋放他們的天性,而不是圈養,讓孩子的內心完全敞開!(不好意思,扯遠了)

三、如果房子與社會福利鬆綁,相信會有很多人願意回到農村生活:

中國的房子不是一個單純的商品,而是附加了太多的社會福利在上面,教育和醫療都與它捆綁在一起,有時連找工作也是本地戶口優先,但是,你在城市買房後是不是就一定享受了很好的教育、享受了很好的醫療?或許,在你送孩子上學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不是隔壁村的小張的孩子嗎,哎呀,緣分呀,我們又碰在一起了。。。

也許,當城市化進程完成以後,農村土地實現規模化種植以後,有錢人去當農場主了,住著農村的別墅,幾個村整合在一起建立私立學校、私立醫院,請最好的老師、最好的醫生,每天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吃著有機食品,這樣的生活,夫復何求?

如果這時,政策將房子與社會福利鬆綁,你還會待在城市嗎?只是,那時你恐怕也擠不進農村了!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性建議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一切皆有可能!這種可能不是不能發生!

最主要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未來的農村就是一個天然的綠色的大氧吧大花園,藍天白雲、山青水綠、草場園林,牛羊成群,膘肥體壯,這樣風景宜人的環境哪個住慣鋼筋水泥樓房一輩子接觸不到泥土不接地氣的城市人不願意來居住,可惜的是到時再有錢的城市人都買不起農村的一爿綠地和一間茅草屋,一杯天然的泉水可能要賣到十塊錢、一個無公害西瓜可能要賣到一百!一桌普通的農家飯可能要上千元!只要城市人有錢不怕花錢,農村人還是很歡迎城市人來農村投資興業,發展項目的和觀光旅遊的!不過本錢下得大點花費多的罷了!到那時的農村人家家戶戶小汽車,平時就待在城市裡,禮拜天拖家帶口一起到農村小住兩日,收收房租、收收地租什麼的,臨了返城,摘幾筐綠色蔬菜拿到城裡享用,這不是正兒八經的“地主老爺”的生活嗎?

二是城市樓房白菜價,農村人家家戶戶入駐新樓房,家裡閨女兒子一人一套,老兩口一套,開超市辦商場,做買賣專門等候那些城市人禮拜天來城裡消費,反正他們有的退休金,不來城裡消費去哪裡消費,別看城市還是原來的城市,從吃穿用度,到娛樂消費,就兩個字:綠色!既健康又環保!這不就是城市農村大換防嗎大換血嗎?農村人享受著城市的方便、快捷、超前、發達!城市人享受著農村人的綠色、環保、有機、健康!各取所需,各取兩便!我看離我們的最高境界真正意義上的小康時代就不遠了!


冀之筆


“專家說若干年後,富人在農村,窮人在城裡,是真的嗎?”,小編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為了更好地生存來到城市打拼,經歷了農村的發展,見證了進城的熱潮,就讓小編來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吧。小編不認同這種說法,這需要具體來分析。

現在確實有這樣一種趨勢,富人的別墅都是在郊區,在離城市裡很遠的地方。而農村空氣清新、鳥語花香,貌似是富人們的首選。其實並非如此,富人喜歡的是環境優美,空氣質量好,交通相對便利,便於補充物資的郊區,而不是物資貧瘠的農村。


目前進城熱確實相當洶湧。這是因為一方面種地不掙錢,化肥、農膜等農資不斷漲價,人工成本不斷上漲,而農產品的價格卻相對較低,為了生存很多農民選擇了進城打工。另一方面城裡的醫療、教育等條件要優於農村,為了子孫後代,很多人選擇進城打拼。

經過長期的拼搏後,一部分人會在城裡落戶但那畢竟是少數。多數人還是要回來種地的,畢竟城市用工用來越飽和,就業的門檻原來越高。

總而言之,城裡的條件還是優於農村的,當然了除了環境。富人會去山清水秀的農村去度假,但不會在農村生活。而窮人在城市混不下去,只能會到農村種地,最起碼還能餬口。


對於這個回答,認同的點個贊吧,有不同想法的,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網絡養雞與雞病防治


在下認為作為一個趨勢,是對的,經濟好點的人都會追求好的生活質量和環境,據我所知,起碼在我們這邊來說,很多城裡人對於能在農村買一棟房已經是一種嚮往了,雖然目前的政策,對這些人還是約束比較多,但是政策遏制不住這種強烈的需求。

舉個身邊的例子,比如我們縣有個下祝鄉在高山上,海拔800多米,空氣極好,夏天涼快不用開空調。陸續有三百戶以上的福州人在小小的下祝買了農民建的房子(小鄉村沒有商品房,也不會讓城市居民蓋)避暑。

下祝的空氣跟福州市區比,好得簡直不是一個數量級,蔬菜肉等也比市區裡的好吃很多,下祝到市區六七十公里對有車族來說很便捷。寬帶,超市,學校等基本生活設施也很完善。而類似下祝這些地方具有城市裡不具備的原生態生活環境。

風水輪流轉,幾十年來人人一直嚮往城市,主要原因其實是為了謀生,城裡生活水平高,以前城裡有農村無法比擬的機會和資源,但是社會發展到現在,城鄉的差距大部分地區都在明顯縮小。

社會的發展讓舊農村已悄然脫胎換骨,起碼福建是這樣,甚至極偏僻的鄉村都有了寬帶和順暢良好的交通條件。

評論裡有些人對農村根深蒂固的偏見改變不了現在的農村的快速發展的事實。正是因為有這些快速的變化,人們的生活觀念才會發生這樣的轉變。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農村都適合休閒居住,但是山清水秀,環境秀麗綠樹成蔭雞犬相聞且生活條件良好的農村比比皆是。

我座標福建福州的閩清縣某山區鎮,是福建一個很一般的山區小鎮,人口才四五萬,這個鎮也在不斷建設發展中,甚至建起了商品房,我在上海也住過十幾年,對農村和城市生活極有體會。按理我是有發言權的。

我認為的趨勢就是,以後會有很多人包括很多有條件的普通人,工作重心會在市裡,生活重心起碼有相當一部分會在農村,這會成為一個時尚,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