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金粟山 千古传说 一日读尽

原标题:金粟山:演绎着粗粝与细腻的处女地

最近,富平的金粟山突然火了,占据了各家头条首页的强力推荐榜。

但我肯定,在这之前你其实压根都没听过金粟山这个名字。哪怕是在这八百里秦川上纵横的资深驴友,也鲜少几人知晓。

众仙家的强力推荐榜文上,清清楚楚、图文并茂的向世人科普了金粟山的GPS与可观内容,提早为广大游客探路并做足了景目盘点。借着疯狂的抖音营销,还配了秦腔说唱,形式五花八门,内容抢眼,周围看过推荐的人总纳闷自己是不是孤陋寡闻了。

于是,有人在周末的自驾榜单上悄悄添了一笔,有人已迫不及待地相约金粟山,还有人已经整装待发。

而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规劝各位慎思慢行。若是你想以游历名川大山的心态向金粟山进发,或只因在榜单上多看了它一眼,就要兴冲冲地来凑热闹,抱歉,我劝你还是别来了。来了,你指不定地要抱怨 “故事太美,结局太悲”。

没错,我今天就是来砸场子的。如果你爱看热闹不嫌事大,或者你是个喜欢踏新猎奇的驴友,又或者你想听听故事眼观自然,那就不妨点开下面的介绍,先看看再自行评定。

金粟山 千古传说 一日读尽

不得不说,那实在是一次很尴尬的旅行。

话题又回到了5·26的体验行上,相信众仙家已在各大推荐榜单里有所提及。

那日,老天像是瞅准了时机专门作对似的,一早就大雨瓢泼,众仙儿倒是毫不在意,一路都没忘慷慨激昂的探讨。车子驶出高速,又沿着106省道东行,随后再北进乡镇而上,驶向位于富平美原镇的金粟山森林公园。

等 30多人乘坐的大巴铺满山涧的羊肠窄道,越行进大家的讨声就越小。望着一面被横切的平整土塬,一面纵深的黄土沟道,司机揪着心抱怨那16米的车身该如何在弯道回旋向上,又絮叨着下山时该如何掉头。

雨大,路窄且陡,一车的人也开始屏住呼吸,暗自思量着,这金粟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我问C君,能吐槽不。他眼瞅着看了我半天反问一句,你说能吗?

好吧我承认,对于这样的宣传体验游,内心总是带着几分期待,也有几分质疑,

期待新奇事物新鲜景点可予天下共品评,质疑美好事物诞生之初大多带着先天不足的缺憾。

就譬如眼前的路,是硬伤。

金粟山 千古传说 一日读尽

若你是非名山大川不进的主儿,或者总想着高质量的旅游服务,真的,你还是别来了,光是看着放置在槐树下那块简单粗暴的景区指示牌,估计你就在心里开始嘀咕众仙家们那二五八万的推荐靠不靠谱。别急,好歹人家马路还是硬化处理过的,虽然最陡处也不过60度而已。若是再逢着下雨天, 呵呵……有怀疑人生的想法也不稀奇。

是不是开始打退堂鼓了?我不过说了几句实话而已,可你若因此错过了人生的别样体验,那实在太遗憾了。

有句话如此解释:最美的风景,只留给勇于前行的人,同样也留给最懂她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金粟山就是这样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姑娘,她贤良博识,须得有人观心细品聆听,方可得其趣味。

刚刚下过大雨的山上,云雾缭绕,去往南峰的观景台上,只见一片空灵缥缈之气,却未得山景物色。介绍的导游说,平日天气大好的时候,可从观景台看到关中平原的地势起伏与壮景。同行的一南方男子操着方言喟叹:“怎么感觉像是到了九寨沟呢”。

自然,论起景来金粟山是不逊色的。自古以“粟如金”得名,又有“渭北小华山”之称,它将华山的天险与翠华山的苍碧融于一体,山上树高林密,植被覆盖率达95%,最高海拔1240.70米。

再说其气度,怎么看都不是那小家子气的单纯山峰。其山以架子梁为主峰,东、西、中诸峰依其形势,各逞异秀雄奇;其上有始建于唐的金粟山寺院香火旺盛,集佛教与道教之所长;又承载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秦大将王翦、王贲父子曾在金粟山练兵,隐居和避暑;以及有据可考的民间传说与神秘的“祷者辄应”神像……

可它从未被游人过多关注过。因其东南与华山相对,西南和秦岭呼应,有名山大川在侧,不为人熟知自然不稀奇。虽然这些年来陆续在开发,但本质上它仍是一块处女地,就景区而言,其配套的交通、餐饮、酒店、文体等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旅游资源也不过以其雄奇瑰丽的自然风景为依托,可供游人直接参与体验的项目还未被完全开发规划出来。如此,又怎么能被人熟知呢?

金粟山 千古传说 一日读尽

所以,你若因它现下的粗粝而忽略其美,定然是相期负平生。一番游历,两处闲愁。我忧愁着如何将它别样的内涵传递给渴望遇见的你,又思量着在意它粗粝的你如何错过了人生的别样风情。

是了,因着这尴尬的天气,众仙家且在无可奈何之下才见到了仙气袅娜的情景,我又怎么能坚持你不“以貌待人”呢?

故而,也只有那些看中它本来面貌的驴友,那些愿意在每一个清晨每一个午后,脚踏粗粝的土地,甘心挥汗如雨的实干家,那些想要放空心灵拥抱自然的游人,以及追逐着在历史回眸下演绎着传说与故事的人,方能真正懂得它的美,才看懂它的灵性。

2012年,金粟山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而要提及它的开发,就绕不开它的所在地与开发者——陕富集团。

旅游业,不光是富平的短板,也是渭南北线几大城市的软肋与通病。这些年来,尽管各地相继开发了人文旅游项目,如和仙坊、中华郡等,但大都是Ctrl+C,Ctrl+V的模式,皆是无创意不新鲜;自然景观方面可供开发的资源较少,除了南线的华山、少华山等,渭北一带几乎没有能拿的出手的自然旅游资源景观。

金粟山 千古传说 一日读尽

再说旅游资源的开发本就是一个投资大、回本慢、见效周期长的工程,务实的人,更愿意将手脚放在“实业”生财之道上。而陕富集团的创始人却不走寻常路,从2012年起,他就力排众议,开始关注并投资发开金粟山森林公园。

这也难怪金粟山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姑娘了,因为培养其发展壮大的陕富本身就像是一个行事低调的夜行侠。

诞生于1984年的陕富靠着做面粉行当起家,从一个磨粉小机组开始,发展成为一家以面粉加工、粮食收储、挂面加工、小麦胚芽粉研发生产为主的集团公司。现如今已拥有6家分公司,日加工能力突破7000吨,年产值60亿元。

根据中国粮食协会相关数据显示,陕富面业现已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在全国也是排名第四的位置。先后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 “中国十大粮油品牌”、“中国十大粮油集团”等。

然而相较于爱菊的高调,金龙鱼的不缺话题,陕富30多年来在面粉、食品加工领域兢兢业业的深耕,似乎从不出彩。整个企业秉承的老牛的风格,荣誉取了一箩筐,却还是埋头苦干。

其总经理郭进安在反思对金粟山的开发时,特别强调了这一切只源于陕富创始人最初回馈社会的情怀,本着一贯做实事的理念在建设投资。但社会在发展,旅游业的大热让周边名不见经传的地区火了一个又一个,当地的形势却还是止步不前,陕富最初那点回馈社会的初心很快在这样的时代洪超中变得微不足道。

金粟山 千古传说 一日读尽

变革,是唯一且急切的出路,这才有了5·26的那场体验推荐游,才有了网络上那铺天盖地的金粟山景区推荐文。

总结的时候,郭进安依然没忘用陕富的精神点题“我们要艰苦努力,撸起袖子苦干实干,一定能使金粟山景区走出富平跨越陕西,走向全国”。

写在最后

似乎埋头苦干一直是陕富的精神,且这样的精神实在,让人踏实和放心。是“陕富”让富平乃至渭北一线有了依山傍水的好去处,也是陕富让拉开了整个短板补偿的序幕。但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个时代不仅需要陕富人的品质,更需要更唱响传播的张扬与个性。

再者,单靠陕富一家单打独斗显然是不行的,金粟山森林公园的修正与建设是一项利民工程,还需要政府的多方支持与政策的倾斜,这样才能尽快补足这块缺失的短板,让富平县真正在未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