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海天味業這個公司有模板嗎,10年後會發展到什麼樣子,持有海天的股民朋友來討論一下?

陽老大1111


本文將對調味品行業的投資邏輯進行深度解讀,作為投資者的你,不可錯過!



消費品行業之所以容易出大牛股是因為:

1 消費者基數大,重複性消費高,人的慾望無窮無盡,所以增長沒有瓶頸

2 標準化和規模化能樹立門檻,優勢容易累積,不容易對手被顛覆掉,所以有護城河


長期來說最值得投資的股票就來自消費品和醫藥等幾個領域,這一點在中美二國幾十年的歷史上,幾萬只股票的表現已經被證明了。因為消費品滿足人類的生存問題,醫藥能延續生命,都是人類的剛需,沒有彈性,沒有周期性。


這個行業的成長性如此之好,護城河是如此之寬,以至於只要不是傻瓜做管理層,就能賺錢,作為投資者我們就要尋找這樣的公司,然後長期持有。

消費品行業遵循著一個基本的定律,那就是品類為王,在《定位》這本書中談到,最好的進攻和防禦武器,就是品牌,尤其是把自己做成品類的代表,品類即品牌,品牌即品類,比如王老吉(加多寶)開創了涼茶這個品類,所以他代表著這個品類,可口可樂代表著碳酸飲料,伊利代表著牛奶飲料,格力代表空談,騰訊代表即時通訊,淘寶代表電商....

這些最能代表品類的往往也是行業第一名,所以選擇消費品行業股票的一個關鍵秘訣就是選擇行業第一名,第二名也可以生存,但是隨著時間的累積,第二名的份額即使不越來越小,也是很難超過第一名,比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遵循總的邏輯,細分成以下指標:

1 品牌營銷力有多大?

市場佔有率

營收規模


2 競爭力有多強?

生產能力

淨利潤增長率

ROE

淨利潤率

自由現金流


3 管理能力怎麼樣

渠道力量

存貨週轉率


一 行業分析

1 醬油市場數據

醬油的主要原料是黃豆,這是一種很容易獲得的原材料,上游主要是農民,很分散,議價能力差,產業鏈很短,所以醬油企業在產業鏈之中是處於非常強勢的地位,很容易獲取高額利潤,這一點和茅臺類似,茅臺的主要原料是高粱,也是很分散。

如果在產業鏈沒有話語權就處於被支配地位,如果產業鏈很長那麼不可控因素會很多。短產業鏈和強議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他是大牛股的前提,大牛股必定是時間的朋友,而如果產業不能提供穩定經營的環境,很可能一夜之間被顛覆掉。

醬油是歷史十分悠久的調味品,有幾千年的歷史,也是所有調味品中滲透率最高的,達到99%,也就是99%的人都會吃醬油。


在所有的調料品種,醬油是絕對 的老大,市場份額達到43%,行業的總體規模在980億以上(含醋等65億)

行業銷售增長速度:

2012年 16.93%

2013年 14.9%

2014年 11%

2015年 10.53%

平均增長速度為13.3%。


整體來看,醬油產業的產量和增速從2011年到2015年分別為:

2011年 662萬噸 16.39%

2012年 700萬噸 5.72%

2013年 758萬噸 8.22%

2014年 938萬噸 23.86%

2015年 980萬噸 4.38%

平均在12%左右。


2 中國醬油的人均消費水平

請輸入圖片描述

這個消費水平離韓國,日本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大概是日韓50%的水平。


3 醬油品牌的市場佔有率

請輸入圖片描述

可以看到,第一名是海天,2015年的市場份額大概13.63%,第二名是廚邦3.14%,加加醬油2.58%,而其他既然高達80.11%。

醬油市場由三個層次組成:第一梯隊是全國性品牌海天醬油,第二梯隊是一些地方性品牌如加加,千禾,第三梯隊是沒有品牌的地方性小廠。

醬油市場的小結:

1 行業極度分散,這意味著行業未來整合的空間很大,未來行業必定是會發生併購,資本整合,甚至價格戰。

2 調味品目前除了醬油和醋意外,並沒有全國性的強勢品牌,醬油是調味品行業的第一,而這個行業具有很強的品牌延伸性,比如一個家庭主婦喜歡海天的醬油,那麼很可能也會購買海天的耗油,所以這也是未來一大增長點。

3 醬油人均消費額中國相比臺灣,日本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4 從銷售額和產量上看,增長在12%-13%,這是一個不錯的,穩定增長的數據。


二 經營歷史及經營水平對比


本文主要用千禾與海天對比(因為千禾作為無添加,高品質的醬油代表對投資者有參考意義)

海天醬油源自清朝,至今有300多年的歷史,1955年由佛山25家醬園合併而成。

醬油的主要原材料是黃豆,黃豆的晾曬直接影響醬油質量,佛山因為氣候溫暖,陽光充裕,全年日照時間300多天,所以是醬油製造的好地方,成為了中國醬油最大的生產基地。

目前生產能力200萬噸,海天從德國引進10天全自動封閉生產線,每小時生產4.8萬瓶醬油,已經實現了大規模生產,這個產量是行業內第一,也是這個行業真正的全國性品牌。

千禾味業

1996年創建於四川眉山,四川盆地特別的氣候條件,優質的水源對於釀造醬油非常有利,主打無添加天然美味,定位高品質健康醬油。


1 海天的經營數據


營收規模及增長:

2013年海天的營收規模是84億,到2017年是145.8億,年均增長為15.58%,營收增長的速度並沒有隨著規模的變大而放緩,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因為這意味著海天品牌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很大,營收不斷增長是成為全國性強勢品牌的核心基礎。


淨利增長率:

2013年淨利潤為16億,到2017年淨利潤為35.3億,年均增長為24%,這是一個高水平的增長。


淨利率

2017年扣非淨利潤33.84億,淨利率為23.2%

2016年扣非淨利潤27.68億,淨利率為22.2%

2015年扣非淨利潤24.39億,淨利率為21.6%

一般5%就合格的,所以海天的淨利潤也是非常強大,這既是行業特質決定的,也是海天品牌的吸引力。


淨資產收益率

近二年分別是31%,32%,這也是非常強勁的數據

產品毛利潤

基本維持在40%以上,而且呈現出越來越強的特點

企業自由現金流

海天的自由現金流為17.85億,這麼強勁的現金流說明企業的經營狀況非常好,股東的權益有保障。


2 千禾的經營數據


營收規模及增長:

2013年千禾的營收規模是6.1億,到2017年是9.5億,年均增長為12%,它的營收規模比海天小几個數量級,但是增長速度比海天的15%還有慢,而且其中有一年是負增長,這就有問題了,因為規模越小,企業越處於早期,增長自然就越快,這隻能說明千禾有問題。

從營收的來源看,海天北部區域38.97億,南部地區3.92億,東部地區30.3億,其他40.85億,可見是非常均衡的,數字也證明它確實是一個全國性的品牌,而千禾味業的營收70%來自四川。


淨利增長率:

2013年淨利潤為7000萬,到2017年淨利潤為1.44億,年均增長為21.78%,淨利潤增長率也比海天的24%低,而且有一年還是負增長24.8%


淨利率

2017年扣非淨利潤1.3億,淨利率為13.6%

2016年扣非淨利潤0.88億,淨利率為11.4%

2015年扣非淨利潤0.64億,淨利率為10.2%

千禾作為高品質醬油的定位,按理來說應該有更高的淨利潤,但是卻只有海天一半不到,說明產品的競爭力和定位不符。


淨資產收益率

近二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5.2%,11.2%,而海天的數據分別為31%,32%,相差了很大的距離。

企業自由現金流

千禾的自由現金流為-4669萬,這說明經營狀況不太好。

小結:

1 海天的營收在不斷的增長,毛利潤,淨利潤,淨利潤增長率,淨資產收益率一直維持在高水平,而且現金流非常健康。

2 通過以上數據的簡單對比,千禾作為主打的是健康,無添加,高品質醬油,各方面看都無法和海天競爭,增長乏力,盈利能力比海天差了一倍,淨資產收益率也差了一倍多,自由現金流為負數,這說明千禾的核心競爭力不強。


三 管理與市場能力對比

1 費用率對比:


海天 銷售費用率 13.4% 管理費用率:4.1%

千禾 銷售費用率18.56%,管理費用率:6.97%

海天的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都比千和低,但是營收增長卻比千禾快,這說明海天的管理能力和營銷能力更強。


2 存貨週轉率

海天8次

千禾2.38次

遠遠低於海天的8次,消費品行業的存貨週期率非常重要,因為存貨是錢,趴在倉庫里長期不動,實際上就是資金效率利用低下,背後的原因要不就是管理水平和營銷水平差,要不就是產品競爭力差,造成的結果就是投資者回報率差,而從淨利潤水平和淨資產收益率水平來看,千禾的表現也確實差強人意。


3 規模化生產能力

海天味業

消費品行業的競爭力來源之一就是通過規模化的生產,不斷的降低成本,產生邊際效應,從而建立高競爭門檻。

海天的董事長是龐康,他早早意識到規模化的好處,所以在2005年變投入10億建設了100萬噸的生產基地,而到了2014年又建立了一個150萬的生產基地,這樣大的規模化生產能力就為企業的高速增長打下了底子。


千禾味業

醬油12萬噸

醋8萬噸

在建有25萬噸,4年完成

可以看到即使全部建成離海天味業的產能還有很大的距離


4 渠道數量

海天味業

目前海天的渠道有1500家經銷商作為第一梯隊的幹線,5000家分銷商作為第二梯隊分支,33萬個銷售終端作為毛細血管深入到千家萬戶,1000人的銷售隊伍管理這個體系,這是一個高效運轉的系統,是海天把高產量轉化為銷售量,並不斷的提高企業的市場佔有率的重要保障。

千禾味業

相比而言千禾的市場團隊就弱小了很多,據千禾董秘在媒體披露華北地區有自建團隊180人,華南主要由大經銷商完成銷售。


5 海天的品牌延伸力

因為調味品行業的一個特徵就是具有品牌的延展性,因為購買者往往都是家庭主婦,所以一旦獲得消費者認可,通過擴充品類來佔據市場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策略,具體是實現手段可以是併購,所以在2014年海天通過收購進軍了腐乳品,2017年通過收購進軍食醋領域。

到目前為止,海天的營收結構中

醬油營收佔比63% 市場第一

耗油營收佔比15% 市場第一

調味醬佔比15%

這是一種多品牌戰略,這其實是一種自我複製的能力,通過強大的品牌塑造能力,渠道分銷能力,不斷的通過擴充品類來提高企業的整體營收和利潤,在上篇分析哪些行業容易出現很牛的品牌時我們提到過這種能力。這種低成本的自我複製能力最終將建立起企業非常高的競爭壁壘。


千禾味業

原來千禾味業主業是為醬油企業提供焦糖色,後來自己做醬油,目前焦糖色營收2個億,醬油5個億,食醋1.5億。


四 估值分析

首先要確定,調料品是一個傳統行業,並非高科技,所以只能按照傳統消費品來確定估值水平,那估值的合理位置在哪裡?

第一 根據行業的增長作為一個參考,根據前面的行業分析來看,整體增長大概為13%

第二 根據企業過去5年的實際增長作為參考,海天大概是24%,千禾味21%

再結合機構的預測:


機構預測海天的增長在未來三年和行業平均增長重合,2018年20%,2019年19.6%,2020年21%,平均20%,為了安全點,打個八折,15%吧,這基本也是消費品行業的平均增長率。

千禾的增長比海天還差一點,未來5年給13%的複合增長率是合理的。


1 目前價格及估值:

海天

股價:56.4元

每股收益:1.31元

市盈率:43.1倍


千禾:

股價18.99%

每股收益0.45元

市盈率:43倍

這個估值和股價肯定是遠高於它實際的價值的,用PEG測一下,海天是1.79倍,千禾是2倍,比本來的價值高了差不多一倍,足可以看到市場的瘋狂。


按照20倍估值海天大概值26元,千禾大概9元


2 未來5年的股價

用格雷厄姆公式測算:當前每股收益×(8.5+2倍預期增長率)

海天算出來是50元,而今天已經56元了,已經透支了5年的業績。

千禾算出來事15.5元,今天的股價是18.99元,透支超過了5年.

如果按照15%的增長率計算,基本上就是5年投資翻一番,所以這個結果和用PEG測出來是一致的。

結論是目前不具備投資價值。


小結一下:

1 醬油是調料品之王,具有典型的消費品特徵,具有高成長性和並能建立很深的護城河,行業目前非常分散,未來必定會不斷整合,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品牌優勢,產品優勢,資本優勢和市場運作優勢的地方性小品牌將被逐步淘汰

2 調味品行業具有很強的品牌延伸性,未來這個行業會出現強勢的品牌統領調味品各個細分市場

3 行業龍頭海天味業各項數據表明其有很強的競爭力,不管是產能,營收增長,淨利潤增長,淨資產收益率,存貨週轉率和企業自由現金流都體現了這一點,而海天的管理能力,市場運營能力,渠道能力,在行業裡非常強,所以他是最有可能成為未來強者的那個人。

而千禾作為定位於高端醬油,使用差異化戰略的企業,從各個方面的數據來看並沒有體現其競爭力,未來增長乏力。


4 海天未來增長來源主要是增量市場,也就是不斷的蠶食弱小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通過複製自己的規模化生產能力,品牌運營能力,並通過資本併購來輔助完成這個過程,預計它在未來幾年獲得穩定的增長。


5 但是當前的股價卻呈現了市場的非理性,已經透支了未來5年的利潤,它必定會像老闆電器一樣降下來,作為價值投資者,你需要的是耐心等待。



本文寫了二個晚上,收集資料,整理邏輯,真花了很多的時間。

在頭條寫了三個多月,寫了近40萬字,但是漲粉真的太慢,堅持原創,真心不易,希望得到你們更多的關注,點贊!

這是最好的鼓勵!

有時候我想,假如我是一個大美女,也許根本不用這樣辛苦,你們就會關注我吧!

黑馬財經圈


您好,不請自來,持有的前提是“夠了解”,倘若你在選擇海天時,不曾深度觀察下這個企業,那麼你的預判將會有很大的起伏,同時對10後,海天的發展,也就不會了解的有多清楚了,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海天的歷史,來幫助各位更好的預判它的未來。


從2000年開始,我國醬油行業進入了發展的快速增長時期。產品價格上漲幅度雖小,但產量增幅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內品牌被消費者熟知並適應,而這其中發展最為穩定的還屬龐康家族的海天味業。


說到海天,它已經是這個傳統行業裡的“老人家”了。上市之後,卻如平地裡的一聲雷,晃動了整個股票市場,市值幾乎比肩白酒、房地產、互聯網等龍頭產業。同時還催生出了多位億萬富翁,不禁讓人感嘆龐康實力之強,海天地位之穩。

今天,悠悠就想和大家好好聊一聊這個靠打醬油致富的商人,是如何將一個小小的醬油廠打造成市值1600億元的商業帝國。


01 從長工到東家

早在清代中葉乾隆時期,佛山就已領全國風氣之先,催生出傳統的釀造業“佛山古醬園”,發展至今已有300多年了,而海天味業前身便出於此處。

1955年,佛山25家古醬園合併重組,“海天醬油廠”正式落地。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海天成為了一家市屬全民所有制企業,龐康也在海天出世的次年出生。

1982年,26歲的龐康進入公司,任佛山市珠江醬油廠副廠長一職。

和白手起家的大佬們不同,龐康一入廠,接手的就是已有百年聲譽、幾十年生產歷史的大廠子,他的任務不僅僅是要帶著員工穿好衣、吃飽飯那麼簡單,而是要將這個小有名氣的地方廠子做成全國赫赫有名的生產大廠。

任重而道遠,壓力可想而知。


而此時已擁有“高級經濟師職稱”的龐康,倘若覺得無法適應或者責任太大,完全可以辭職不幹。但他卻不曾抱怨,依舊選擇認真深耕這個行業,並且義無反顧的投入了這個滿是發酵黃豆氣味的黑色調味廠,接下了副廠長的職位。

這一干就是六年。

時光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曆練,龐康在工藝監管的過程中建造出了更多優質的天然曬池,以及醬油自動化包裝流水線;在經營過程上,他也成功的將這個地方小廠做成了被官方認定為

“國家二級企業”的知名大廠。

不過,那些年的穩步增長,也只是龐康與海天的一個過渡階段罷了,還談不上什麼“巔峰”時刻。

龐康真正的“蛻變”還要從1992年說起。是年,鄧小平異乎尋常的南方視察旋風在經濟上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

舉國上下,掀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春風,海天也從國營企業漸漸走向了股份制改革的民營企業。到了1994年底,海天重組為有限責任公司。

時代政策紅利,加上對行業的深度認知,沉浮數年的龐康,終於按耐不住了,決心發動一場顛覆傳統行業的新“戰爭”。

改制後,海天剛剛有些殷實,龐康便豪擲3000多萬引進一條國外生產線。這一筆錢也算是用在了刀刃上,廠房生產能力與效率果然大大提升,為企業規模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設施。

在旁人還來不及適應政策的狀態下,海天已經加速駛上了發展的跨車道,並開始涉足耗油、調味醬、醋、雞精、小調味等8大類領域

,為資本鋪上了一塊可多元化發展的籌碼。

1992年,龐康啟動了品牌戰略,推出企業識別系統,在醬油行業中開創了全新的品類認知辦法,讓海天成為了潛在顧客心智中的一種品類代表,也讓“廣東味”上升到了“中國味”。

為了進一步加大品牌策略的優勢,1994年,龐康把公司名稱從珠江醬油廠改為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公司,“海天”這個關鍵詞被大眾熟知,甚至沿用至今。


1995到2004年之間,龐康帶領海天繼續發力,並做出了三個重大轉變:

1、啟用新標籤形象設計;

2、致力技術提升,提出“雙百工程”規劃藍圖;

3、擴寬宣傳渠道,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招標時段投放廣告。


曾經年輕羞澀的長工龐康,漸漸成為了公司裡不可或缺的一把手,成為海天名副其實的“創始人”。


02 “傳統產業要發展,規模化是關鍵。”

2005年,龐康將海天送到了更高的市場階層,這個年過半百的品牌迎來了首次飛躍:年產量超100萬噸的海天高明生產基地一期工程盛大落地。這也為海天繼續享譽全國與走向世界邁出了史詩級的一步。

隨後,龐康繼續在其他相關調味品上加大進攻力度,實現了同類產業多元化的順利發展,延伸出了更加寬廣的產品線,並將單一產業定位進行分散化。

關鍵是,龐康並沒有顧此失彼,而是一如既往的重視醬油與耗油的生產,避免力量過度分散情況的發生。

這也才有了後來龐康敢說出這樣一句話的底氣:“300年來,這家老字號始終堅守調味醬料主業。”

當然,這樣固守陣地難免引來非議,不少人說龐康不敢大步向前,啃老本。面對這樣的質疑聲,龐康和管理層有不一樣的見解,他們認為:

全國正規醬油市場的規模約為700萬噸,海天的市佔率是10.5%,佔比並不算高,而且中國前五大醬油企業的總體佔比也不高,整個行業的產業集中度還很低。

醬油是海天的主打產品,其銷售額約佔總銷售額的60%,所以保障質量很重要。

除了堅守陣地之外,為了控制好龐大的渠道網絡,龐康堅持一個觀念:“傳統產業要發展,規模化是關鍵。”

為了實現規模化,龐康劃分出一支含1500家經銷商、5000家分銷商的中層網絡隊伍,並培訓了1000人作為“特種兵”,分派到經銷商與分銷商中,或監督或領導,大幅度避免了市場亂價、諸侯分裂的情況。

同時,還將銷售目標細化到每月,類似上半年每月完成全年計劃的8%,下半年完成9%~10%,這使得整個渠道網絡時刻處於激活狀態。而每2~3年,龐康還會提一次終端價格,給經銷商留足利潤,避免內部有人“叛變造反 ”。

龐康一系列的制度管理辦法,讓海天在業務、產品生產上都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形成了獨有的管理體制,市場也是爭相效仿。

到2011年底,海天營銷網絡已全面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超300個地級市,近1000個縣份市場,330000個終端營銷網點。

2014年1月24日,這顆閃耀的“明星企業”終於以每股51.25元的價格上市了。


03 龐康帶隊的三個關鍵詞:低調,深耕,"規模化"

海天上市的第一天就出現了“瘋漲”現象並觸發了臨時停牌,熱度極高。到了第四天,市值直逼當時589億元的五糧液,媒體不禁提問:“一家打醬油的公司,是如何比肩五糧液的?”

確實,一瓶醬油只要幾元,一瓶五糧液至少都要四、五百,海天為什麼能做到市值直逼五糧液呢?

這份功勞自然與龐康大力實施的人才制度、管理辦法息息相關。通過企業內部的集中管理,自然能為外部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設施。

龐康強調多次的“規模化”在市場的優勢愈發明顯。

根據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米勒研究發現:顧客心中最多隻能為每個品類留下七個品牌空間。

隨著時代發展,競爭加劇,很多人可能連七個品牌都裝不下。但是海天卻漸漸成為了人們在選擇調味品品類時必會考慮到的品牌之一。

▲醬油主要品牌線上銷售額份額

來源:智研諮詢發佈的《2018-2024年中國醬油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倘若海天當初不曾大舉“規模化”旗幟,管理層不構建經銷商網絡,培養那千名“特種兵”,那麼瞬間淹沒在“門檻低、品牌多、令人眼花繚亂”的調味品市場上,簡直是輕而易舉之事。

如今,人們將海天醬油稱為“貴族醬油”,因為它的市值讓人驚也讓人喜。

上市之後,公司內還竄出了34位億萬富翁,龐康當年身價更是猛增至150億元,躋身當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百強之內。

面對自己財富規模跨越式的增長,龐康並沒有顯得目中無人。夜深人靜以後,他依舊會低調的回到自己的辦公室,繼續琢磨著如何把中國醬油做得更好。

在龐康眼中,海天不僅僅是企業,醬油也不僅僅是一種調味品。它們更代表著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習俗與精神,之所以要深耕這個行業是因為他明白:“在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演進中,中國調味品有其自身的規律和文化理念,對這種理念的挖掘、整理和傳揚,對中國調味業的未來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

雖然這是一個傳統的行業,但龐康從未用固有的方式經營。為了提升企業優勢,他還從德國引進了10條自動化全封閉生產線,每條生產線只需要四五個作業工人,每小時卻最高可灌裝48000瓶醬油,領先同業,這也使得公司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得到了進一步的保障。

當然,醬油品類的第一,只是海天的一個“小目標”。如今耗油、腐乳、調味醬等調味品類也被放進了龐康的市場戰略地圖之中,只等有朝一日,再展雄風。


04 結語

經過三十幾年的銳意改革,龐康縱向上借互聯網經濟擴寬銷售渠道,將海天產品遠銷海外100多個國家(目前瑞典90%醬油來自海天);橫向則專注規模化、人工智能化生產,建立旅遊工業基地,將企業百年文化傳播可視化。

2017年,龐康也再次以325億元身價榮登胡潤中國富豪榜百強名單之中。在海天,他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履歷乾淨的沒有故事可講,我們無法斷定是海天成就了龐康,還是龐康做大了海天,因此我也選擇相信外界對海天經營模式的這樣一段評價:

對於創業者而言,與其東張西望地“找風口”,不如在最擅長的領域“高築牆”,不要高估了一年能做成的事情,也不要低估了十年能做成的事情。

  • 創業投資家(ID:cytzjia)原創,歡迎關注我們,獲取更多致富方法,閱讀更多財經信息哦!


創業投資家


海天味業是個業績很不錯且穩定增長的白馬股,可以中長線持有,理由如下:一是民以食為天,海天所處行業是市場容量十分巨大的調味品行業,海天品牌歷史悠久,深入人心,是當之無愧的調味品行業龍頭,業績增長動力強勁且持久;二是調味品行業屬於弱週期行業,公司業績增長十分穩定,上市後年複合增長率在30%左右,對投資者來說投資確定性良好;三是公司依託醬油、蠔油建立起的口碑優勢,積極穩妥拓展豐富其他調味品品種,市場佔有率還在穩步提升;四是公司具有強大廣泛的渠道優勢,經銷商數量超3000家,遙遙領先於競爭對手,在全國範圍內佈局均衡,業務發展抗風險能力十分突出。總之,海天味業業績增長十分穩定,是A股中極少數符合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的白馬股,中長線持有能夠獲取穩定豐厚的投資回報。


鬥牛士投資圈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硬需求,理論上值得長期持有。但食品行業最大的軟肋是質量,如果出現一次醜聞,破產是分分鐘的事。三鹿奶粉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希望管理層能一如既往地保證產品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