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著幾座城,河南開封古城牆保護任重而道遠


開封城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全長14.4公里,是我國現存的僅次於南京城牆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築。

歷經戰亂和黃河氾濫,如今的城牆之下疊壓著5層古城牆,雖歷經多個朝代修復,其規模、格局乃至重要座標都未改變。

為維護歷史文化名城開封的城市總體風貌,當地政府自1994年始對城牆進行整修。按照文物保護部門的規劃,陸續恢復西門(大梁門)、北門(安遠門)、小南門(新門)3座城門。不久時間政府還會陸續修建曹門(仁和門)、宋門(麗景門)、大南門(南燻門)等。

在開封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著幾座城。

開封歷史上最早的城牆,是建築在2300多年前的戰國魏都大梁城。與今城 牆部分重合,稍偏西北。

公元前365年,魏惠王為了實現控制中原之目的,把都城由安邑(山西省夏縣)遷於此地,並修築了一座大梁城。

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時任永平軍節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重築南北朝時的汴州城,是如今開封城牆歷史的開始。

據《北道勘誤志》等文獻載,擴建後的汴州城周圍達20裡155步,有城門7座,把汴河圈入了城內。這次重筑後的汴州城,實際上奠定了今日開封城牆的基礎。

遺留下來的水門洞。

公元960年,北宋定都開封,史稱東京城,歷經九代帝王168年,形成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城池相套的宏大城郭。開封城牆作為東京城重要組成部分(皇城、裡城和外城)之一的裡城,不斷得到增築,其規模壯闊,氣勢雄偉。

據史記載:北宋後期,東京外城周長50裡165步,高4丈,寬5丈9尺,居住人口達150餘萬。經金、元、明、清各朝代,開封城幾經戰火、水患,一代名城逐漸湮沒於歷史長河。

亂塗亂畫。

北宋滅亡後,金朝將都城遷往汴京城。金宣宗完顏珣將開封城向南北兩面分別進行了擴築,使北宋內城向南擴了350米,到今大南門一帶;向北面擴築了750米,至今開封城牆北段。金人擴筑後的東京裡城,確定了今日開封城牆的規模。

今開封城牆系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高8米,寬5米,周長14.4公里,青磚結構,與東京內城規模大體相近。雖不及宋城之宏大,但仍為僅次於南京城牆的中國國內第二大城垣。

因此可以說——開封城,城摞城,地下埋著幾座城。河南開封古城牆保護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