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袁大总统为什么要给鲁迅颁发勋章?鲁迅为何从不骂袁黎徐三总统?

袁大总统为什么要给鲁迅颁发勋章?鲁迅为何从不骂袁黎徐三总统?

鲁迅在民国教育部任职长达14年之久,关系重大,但一般资料却大都一笔略过,只说他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研究佛学、教学、写作那些事而已。

倒好像他这社会教育司佥事兼第一科科长,完全是挂名混事似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当然又是有心人的故意取舍、抑扬造成,他们觉得这不光彩,会影响到鲁迅的光辉形象。

一个在北洋政府时期那么业绩突出的人,岂不是北洋“帮凶”?代表进步,代表光明的鲁迅,岂可有此“瑕疵”?

实际上这事在当年,就早已被苏雪林盯住,拿出来使劲折腾了,就连周作人等人,也不大好意思,一提到,就说那时的鲁迅只是例行公事而已。

所以我们一般就很难知道,鲁迅那期间是曾两次获得勋章的,一次是袁大总统亲授的五等嘉禾勋章,一次是徐世昌总统亲授的四等嘉禾勋章。

嘉禾勋章,是共和之后才有的,共分九等,专授予那些有勋劳于国家或有功绩于学问的人,而品级则按职位高低和功勋大小酌定,这也就是说,必得是官员和有功之人才行,如此这般,你想,这平民出身的迅哥儿,如果只是例行公事、大干私活的话,怎么可能?

而且,从鲁迅长达十四年的官员履历来看,他那也是不管你风水如何轮流转,如何裁员,都基本稳居其位不动的,就是工资,在教育部也只有十几个人可以跟他相比。

鲁迅最早的工资是30元,跟教育总长蔡元培一样,等教育部迁到北平之后,那就由“四等俸”,很快升到三等,拿到300以上了。尽管他后期由于工资拖延等原因,有时候靠的是教学和写作所得。

要知道,那时候留学博士胡适在北大拿教授最高工资,也不过280元,周作人这类,则是240,李大钊这类,却才180,像毛泽东这种在图书馆做协理员的,才8元而已。

当时一个保姆的月工资不过2、3元,一块银元可买大米40斤左右,100元可以维持北京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生活,180元就可达到小康,可想而知,鲁迅那时属于一种什么程度的高级白领。

那么鲁迅是凭什么获得这些的呢?这除了靠职位,就是靠能干。

先说职位。

鲁迅那时是以佥事兼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的,这很了不得。

袁大总统为什么要给鲁迅颁发勋章?鲁迅为何从不骂袁黎徐三总统?

佥事者,参事之下,科长之上也,在北洋时期,分掌各厅、各司事务,一般还都兼任科长,这就是品级、实职都有的人物。

它在大清,则相当于官品四级,类似于道台,而鲁迅既然领的是兼任官最高等俸禄,三级,那当他回到故乡时,“豆腐西施”见到他,当然要啊呀呀一声,说一句,“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了。

还有,佥事虽是主官举荐,但必须大总统任命方可,仍旧不同于一般科长。

更重要的是,教育部三个司中,普通教育司、专门教育司,分管的只是学校教育,而社会教育司,那可是宣传、文化、文艺、新闻等等,全都一把抓的,就相当于集现在的宣传部、文化部、作协、新闻出版署等等于一身,而鲁迅既然是以“副司长”的身份兼任第一科科长的,那他的地位当然非同小可。

这无疑说明,鲁迅那时应属于“高干”级别,远非人们常说的科长地位那么简单,其职权范围更足以令人羡煞。也难怪他不干了之后,会像他说的那样,有那么多人来钻营了。

袁大总统为什么要给鲁迅颁发勋章?鲁迅为何从不骂袁黎徐三总统?

再说能干。

鲁迅最初是蔡元培请来的,可是蔡元培很快走了之后,他为什么也不倒呢?你只要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就行了。

民国初创,国徽这种事也得教育部来搞,而教育部又得找社会教育司,教育司里最有能耐的非鲁迅几个莫属,所以这事最终,就只能是鲁迅、许寿裳、钱稻孙他们包办了。

国歌当然也是鲁迅负责的。

鲁迅作为身居要职的国家公务员,除了正常开会、办会、批阅公文、交涉应酬、调查研究之外,还要经常主持或参与教育界的各种重大活动,所以他那些私活(实际上也不算私活,因为都与教育有关,尤其是他写的那些东西,通通不出社会教育的职责范围之内),其实只能是在下班后干的,因此这期间的若干教育大事,就基本都与他有关。

1912年,为时一个月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有他的参与。那场会议共有议案92个,最后形成决议的是23个。

然后到9月份,社会教育司为开展美术馆和博物馆工作,成立的“美术调查处”,也划归了第一科,全国性的书籍调查、艺术品考察,正是在鲁迅领导下完成的。

再到13年2月,教育部召开的“读音统一座谈会”上,各方态度激烈,争执不休,副议长王照与议长吴稚晖大打出手,甚至把吴稚晖的棉裤都踹掉了,而成功解决这场学术争端的,还是鲁迅与许寿裳等人。

这场座谈会扯皮直扯了三个月之久,可是这期间鲁迅还要操办“儿童艺术展览会”的事,无怪乎他日记里要提到冒汗。此会直到14年4月21日才正式开始,当时的鲁迅更基本都在会场,连星期天也不休息。

中国第一家不为专家,只为普通民众建立的通俗图书馆,是鲁迅领导创办的。他自始至终参与,到它发展为中央图书馆,费尽了心力。

著名的万国博览会,也是鲁迅参与筹办的,他曾经为了保护文物,通宵不眠。这后面,他与陈师曾还接受了组建评委会的重任,为中国参加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选出了大量精品。

等等等等,至于制定新的教育制度,编撰新的教育课本这些事,就不必说了。

这样一个勤勉的公务员,这样一位出色的干吏,你说大总统能不颁发勋章,各位主官能不继续留任,他的工资能不高吗?

如果说,这就算北洋政府的帮凶,那九鸦只能说这些人有病。就连那些要从此处维护他的人也有病,倒好像人若在大清干过,就都不是好人了似的,敌占区的老百姓,是不是也都是汉奸?

而且,你还必须得看看这些事。

鲁迅一面在积极干事,让人离开不得,一面也极不得志,他其实根本不会做官。

教育部14年间,竟换了38次总长,24次次长,连贩卖烟土的王九龄都可以做,鲁迅对此是极其不满的。他跟他那个混日子的司长夏曾佑就更合不来。

只不过有夏曾佑这样的人也不错,他既然总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能陪他喝酒就行,鲁迅在他手下做事倒还算顺利。

1915年,总长汤化龙开始为袁世凯复辟造势的时候,曾多次找鲁迅宣传“忠孝节义”,但鲁迅都拒绝了。他就因此被免去了小说股主任的兼职。

此外,他还曾因为在白话文兴起之际,抵制“祭孔读经”,恢复旧学,与总长范源濂关系恶化,因为站在弱势群体一边,支持女师学潮,曾被总长章士钊免职。

当然,那一次章士钊被学生驱赶,新任总长易培基也选择明哲保身,鲁迅的维权算很成功。这“刺儿头”真正是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半被逼半主动离职的,他不辞而别三个月后,教育部才发布了解除他职务的部令。

袁大总统为什么要给鲁迅颁发勋章?鲁迅为何从不骂袁黎徐三总统?

(鲁迅状告教育部)

张大帅一复辟,他立马就辞职,段祺瑞政府一杀学生,他立马就反目,整个任职过程中,他都只知做事,不知逢迎、钻营,且作风强硬,这样的一个人,你怎可说他是北洋帮凶?怎可说他是贪恋禄位,不顾是非的饭碗党?

这里却还有一点更需注意:那时候的审查、判断权既然都在社会司那里,鲁迅又是那里最大最具体的主管,很难想象中国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与他的“纵容”无关。

这却是有证据的。

他主持制定的那个文学作品劝导、改良、审查办法,没有一项是针对新文学的,他主持工作期间,实际上也没有查禁过任何一个新文学作品,用一个新文化运动、新文学创作的领头羊来管这些,那岂非是给“起义者”送军粮?

如果真要找一件他“不大地道”的地方,那就只能是他对袁世凯等人的态度了。

他当年对段祺瑞是那样愤怒,那样攻击,甚至不怕离职,但对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却从来没有,相反,他还曾有过特不寻常的举动。

袁世凯的复辟一时间国人无不怒骂,他死了之后,在举行国葬这事上,也曾遭到普遍反对,难以想到的是,反对复辟,赞美蔡锷的鲁迅,却大反潮流,竟只管去祭奠了袁世凯。

当时政府要求文武百官必须都去参加,很多人拒绝了,而鲁迅却在前一天就借好了大礼服,到了就郑重上香、行礼。

袁世凯他去祭了,黎元洪他没骂过,徐世昌的话他经常会引用,段祺瑞之前,他从来不曾站在政府对立面,这是为什么?

原因或许很简单。

北洋政府时期,教育环境应该说还算相当自由、宽松的,新文化运动的阻力,主要来自旧观念、旧传统、习惯势力和那么几个人,而非国家权力和制度。没有这个环境,新文化运动的形成发展,依旧不大可能,至少会付出很大代价。

鲁迅是一个发展的鲁迅,他那时其实就像发表《社会改良宣言》的蔡元培、汪精卫、陈师曾、宋教仁等人一样,都是改良主义者,倾向的是建设,而非破坏。

中国从帝制到共和,这是多大的一步,明智者、成熟者,当然不会那么苛责,从教育、文化大成果去看的鲁迅等人,当然还会感到庆幸。

他们既然庆幸,也当然不会不觉得这三大总统都有可取之处。

他们当然都肯定有可取之处,鲁迅这些人身居京师,非常了解,对他们抱有某种好感、情感都是有可能的。像黎元洪床下都督那段讹传,他就从来没有跟着传过、讽刺过。

再有,人是复杂的,政客、军人的流血,与学生的流血大不相同,这也可能是一个原因。

还有,鲁迅攻击的对象,若非特殊原因,往往都是概念化、类型化的人,指向现象,他对具体的人,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抱有成见,非常苛刻。

这就像他不会因为他妈的逼婚,就恨他妈,攻击他妈,把封建之罪具体加到他妈身上一样,他更可能对袁世凯等人怀有某种特殊的宽容。

人都死了,再讨伐他何用?他毕竟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是一代伟人。一个有如此硬骨、反骨的人,这样做,是不是也可能说明他当时还有某种古义士遗风的残留?他对魏晋风度、古代侠士,当年可是很情有独钟的。

我是因国家与你为仇,因私情公谊而来祭奠。

有些只是臆测而已,实际上谁也难以断定他到底是出于何种情感,何种思想。其实就是真只出于某种情感也无妨,鲁迅毕竟是一个人,他的祭奠,决不代表他支持袁世凯的一切,更不可能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

不然,他先前完全不必那么针锋相对,他早就混好了。

总之,鲁迅是需要作为一个人和一个过程来考察的,若非要作为一个纯粹的革命者来考察,那只能使他越来越失真,甚至发展为丑化。

这世上有谁是经得起推敲的完人?更何况人人都是一座孤岛,我们根本就无法真正去剖开任何一个人的内心。

所以,为了支持而支持不对,为了反对而反对也不对,就比如这“帮凶”到底都帮了什么凶,没帮什么凶,这都是要有证据的。

你是为了求知才关心这些事的,还是为了吵架?无谓地吵架,难道会有人发我们大米?

END

文 | 九鸦

图 | 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